- 可怕的歷史(世界卷)
- 翟文明
- 2267字
- 2019-01-03 12:11:20
罪惡滔天的黑奴貿易

1700年左右,為新到波士頓的一船奴隸做的廣告,這些奴隸來自“海風吹拂、盛產大米的海岸”——指的是從今天的塞內加爾到利比里亞的非洲西海岸地區。
從15世紀中葉到19世紀后半期,對歐洲殖民者來說,非洲最有價值的資源就是奴隸。因此在長達4個世紀的時間里,奴隸貿易成為西方殖民者掠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手段。
最先從事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1441年,兩個葡萄牙殖民者在摩洛哥南部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人并運回里斯本充當家內奴隸。1444年,葡萄牙的捕奴遠征隊在西非北端大西洋沿岸抓了200多名黑人,在歐洲市場上出售,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從此,滅絕人性的奴隸貿易逐漸發展起來。
但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才真正奠定了奴隸貿易的基礎。當時的歐洲殖民者為了從殖民地獲得更多的財富,在美洲殖民地經營種植園和采礦業。初期在種植園和礦山勞動的多數是白人契約工,他們是歐洲各國橫渡大西洋而來的貧苦移民。但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歐洲殖民者不得不尋找新的、更加廉價的勞動力,非洲的黑人便成了他們獵取勞動力的主要對象。1501年,一艘滿載非洲奴隸的船只到達圣多明各島——這些奴隸要比白人契約工便宜得多,又便于管理。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向奴隸販子們發放執照,允許并鼓勵他們向美洲殖民地輸入黑人奴隸。荷蘭、英國、法國、美國等都先后卷入這種慘無人道的奴隸貿易活動中,奴隸貿易逐漸成為一樁賺錢的買賣興隆起來。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下半葉,隨著美洲種植園經濟的迅速發展,奴隸貿易發展到最為猖獗的程度。17世紀中葉以后的150年,奴隸貿易幾乎成為非洲與歐洲、美洲之間唯一的貿易活動。18世紀80年代,每年平均從非洲輸出奴隸達10萬人之多。
一開始,殖民者曾組織“捕獵隊”親自掠奴,他們偷襲黑人村莊,然后把黑人押上販奴船,這種野蠻的掠奪毀滅了無數和平寧靜的黑人村莊。殖民者的暴行遭到了非洲人民的反擊。后來殖民者改變了方式,他們用槍支、火藥誘騙沿海地帶的部落酋長,挑動部落之間的戰爭,以便在交戰中俘虜對方部落的人,出賣給歐洲的奴隸販子。這種部落間的“獵奴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造成了大量非洲黑人的死亡。
到17世紀中葉以后,奴隸貿易的范圍集中在大西洋東岸和西岸。販奴船滿載著槍支彈藥和廉價物品,從歐洲港口出發,航行到西非海岸;在西非海岸換取奴隸,然后橫渡大西洋運往美洲;在美洲將奴隸高價賣給那里的白人種植園主或礦山主,換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銀,運回歐洲,形成三角形的路線,史稱“三角貿易”。一次三角貿易一般需要6個月,奴隸販子可以獲得100%~1000%的利潤。

奴隸之屋
這是位于西非塞內加爾海岸外1公里的戈里島上的奴隸之屋。奴隸販子很喜歡這里,因為這里位于海洋之中,奴隸們無處可逃。
在運送奴隸的過程(稱為三角貿易的“中程”)中,奴隸遭受了悲慘至極的待遇。在西非各港口,殖民者用木枷和鎖鏈鎖住被剝去了衣服的奴隸,供奴隸販子像挑選牲口一樣挑選。他們在那些被選中的奴隸的身體烙上標志,然后裝上販奴船。中程航行通常是速度快、時間短。在販奴船上,難以忍受的擁擠、令人窒息的炎熱和少得可憐的食物,使得每10個奴隸中就有1個死亡,有時甚至死亡過半。奴隸販子對待反抗的奴隸也十分殘忍。如果奴隸絕食,就會遭到鞭打;若鞭打不奏效,就用通紅的烙鐵強迫他們進食。由于奴隸通常處在骯臟的環境中,當流行病暴發時,不幸染病的奴隸便被拋進海里淹死。奴隸不愿忍受痛苦而跳海的事情也屢屢發生,以致奴隸主不得不在甲板的周圍裝上防護網來防止奴隸自殺。如果航行途中遇到風暴等惡劣天氣,使計劃的航期延長,致使船上淡水、食物不足,奴隸販子也會把部分奴隸拋入大海。每運到美洲1個奴隸,就要有5個奴隸死在追捕和販運途中。而那些運到美洲的黑奴,在種植園主或礦山主的非人待遇下,有1/3的黑人在移居的頭3年死去,大多數人活不過15年。

在監工的注視之下,巴西的奴隸正在從河床的泥漿之中淘鉆石。3個世紀中,330萬非洲人被販運到巴西。
罪惡的奴隸貿易給非洲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首先,非洲大陸損失了大約1億多人口,相當于1800年非洲的人口總數,并且使非洲損失了大量的精壯勞動力,經濟陷于崩潰的境地。其次,奴隸貿易破壞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穩定。掠奴戰爭的恐怖造成了極大的混亂,許多古老王國紛紛瓦解,非洲原有的物質文明趨于毀滅。
當非洲西海岸的奴隸貿易逐漸被取締時,在中非和東非,阿拉伯人仍在繼續這一貿易。遠在歐洲人出現之前,阿拉伯人就已開始從事這一貿易,而整個19世紀中,甚至在進入20世紀以后,他們還在進行這一貿易。被俘的奴隸或被迫穿過撒哈拉大沙漠抵達北非市場,或被帶到東非沿岸的港口,再由船運往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阿拉伯半島、土耳其、波斯乃至印度。這一貿易比西非沿岸的貿易更難禁止。盡管英國海軍在紅海和印度洋上巡邏,但這一貿易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即使在今天,有些偏僻地區可能還存在著奴隸制,奴隸買賣也時有出現。
【延伸閱讀】
廢除奴隸貿易的艱難
由于能獲得巨額利潤,各大既得利益集團都堅決反對任何控制或廢除奴隸貿易的建議。首先,所有的非洲酋長就反對,因為他們用一個強壯的奴隸可換得20~30英鎊。非洲經紀人曾從這種貿易中獲得巨額利潤,他們也竭力反對所有廢除這種貿易的建議。同樣,美洲的種植園主也支持奴隸貿易。另外,歐洲諸既得利益集團都擁護這種奴隸貿易。奴隸貿易的擁護者除了用經濟上的論點外,還用軍事上的論點來支持他們的立場,人們堅持認為任何帶頭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都將削弱自己,使之不能成為一個海軍強國。因此,雖然有著廢除奴隸貿易者的不懈努力,但存在著這些難以應付的障礙,使得奴隸貿易直到19世紀70年代才由國際社會予以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