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減丁:制度化的大屠殺

人口理論的創立者、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認為,在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產人類生活資料力更為強大,因此人口增長有超過生活資料增長的趨勢。只有通過積極抑制(饑餓、戰爭、貧困)和預防抑制才能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馬爾薩斯提到的兩種方法為那些想要解決人口和生存環境之間矛盾的人們指出了一條“康莊大道”:通過晚婚和禁欲可以有效地減少人口的出生,而瘟疫和饑荒能將已經出生的一部分人被動地淘汰掉。其中人們能夠積極地采取的方法自然是前一種。但是有一些人在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卻想到了馬爾薩斯沒有提到的辦法:他們直接殺掉一些人,以求達到這種平衡。

根據史料記載,古代中國人已經想到過這種辦法。在宋代,沙門島上置有監獄,由于島上犯人越來越多,而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300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緊張。后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到了這樣的辦法:當島上的人數超過300時,便定期屠殺監獄中那些老弱病殘的囚犯。將其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的人總是保持在300人以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到700余人。

這真是絕妙的“好主意”:既節省了糧食,又省了看押的麻煩。實際上,人們的“智慧”并不僅止于此:這種定期的“減丁”(“丁”就是人口的意思)制度適應的范圍并不僅僅局限于自然意義上的生存環境,在另一個范疇內,即社會政治領域內的生存環境中,為了達到減丁目的而進行的定期屠殺被更加廣泛地運用。

有壓迫就有反抗的道理是統治者們已經深知的。即使那些被統治的人們是“順民”,當他們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也會奮起反抗。而這種反抗對統治者造成的巨大災難是其不能也不愿承受的。因此,為了徹底消除這種可能性,統治者們對人民采取了定期屠殺的制度。

嚴陣以待的斯巴達士兵

為了鎮壓希洛人的暴動起義,斯巴達人全民皆兵,嬰兒從出生就要接受嚴格的訓練,直到將其訓練成有強健體魄的武士。如上圖所示,他們緊握手中的盾牌,時刻準備為保衛國家英勇獻身。

在世界歷史上,這種制度由來已久。斯巴達人是統治斯巴達的奴隸主階級,他們是城邦中的全權公民,但是在人數最多的時候也只有9000戶左右。斯巴達人把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大部分變為奴隸,稱為“希洛人”。希洛人是斯巴達人集體所有的奴隸,他們的數量達到了20萬人。奴隸們住在斯巴達人城市外,固定在土地上,有自己的家庭,帶著自己的農具和種子給斯巴達人耕種,每年向主人繳納大量谷物和乳酪。斯巴達人一直對希洛人嚴加防范,他們深知這批數量巨大的奴隸一旦造反,對自己將會構成巨大的威脅。斯巴達人為此想到了一個辦法:監察官在每年上任的時候,就大規模屠殺一次希洛人,以鏟除那些可疑分子和在體力、能力方面較強的人,防止他們造反。這種制度作為傳統,一直持續到斯巴達人被亞歷山大征服。

中國古代的統治者也曾經采取這種方法來維持他們的統治。蒙古本臣服于金國,金朝不但一直采取分化的策略,煽動草原上各部互相攻伐,而且實行了殘酷的減丁政策,每三年對蒙古人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屠殺。不過,剽悍的蒙古族并沒有因此而永遠成為金國的臣民。后來,當蒙古強大起來之后,他們繼承了金的傳統,把這種定期屠殺的制度也反過來使用到金國的人民身上。

【延伸閱讀】

美塞尼亞戰爭

大約在公元前800~前730年,斯巴達人逐漸征服了整個拉哥尼亞地區。此后又經過兩次美塞尼亞戰爭(公元前740~前720年、公元前640~前620年),斯巴達人征服了拉哥尼亞西部的美塞尼亞居民。據希臘神話傳說,美塞尼亞最初之王與斯巴達二王之祖原是親兄弟。當初多利亞人南下,是為了幫助著名英雄赫拉克利斯的后裔三兄弟奪回原屬于赫氏的伯羅奔尼撒王位,后來便分立為三個國家:長兄鐵美努斯分得亞爾果斯;二弟阿里斯托德穆斯陣亡,由他的兩個孿生兒子攸利斯尼斯和普羅克勒斯共同分得斯巴達;幼弟克列斯封提斯分得美塞尼亞。美塞尼亞位于斯巴達以西,土地肥沃,堪稱富庶之鄉。當斯巴達國家的發展需要大量土地和奴隸時,這個兄弟鄰邦便成了它的獵獲物。結果,美塞尼亞居民全部被變成了希洛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泾源县| 岱山县| 叙永县| 沾化县| 嘉义县| 攀枝花市| 华坪县| 饶平县| 遂昌县| 新营市| 台前县| 介休市| 德昌县| 宝兴县| 连江县| 栾城县| 嘉义市| 仁寿县| 宜章县| 邯郸县| 南靖县| 大足县| 镇安县| 青铜峡市| 长岭县| 江安县| 三都| 界首市| 沂源县| 麻江县| 丰宁| 库伦旗| 舞阳县| 商水县| 金秀| 大竹县| 太保市| 潜江市| 平武县|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