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苦難的童年生活(1)

  • 路遙傳
  • 厚夫
  • 3885字
  • 2016-09-07 19:01:23

與苦難為伍

農歷己丑年十月十三日(即公元1949年12月2日)[1],陜北一個平平常常的深秋天。

那天早晨,陜北的天氣與往常沒有什么兩樣。陜北綏德專區清澗縣石嘴驛鎮(當時清澗縣的行政區劃,石嘴驛是區級建制)王家堡村的溝渠里,一戶叫王玉寬的青年農民家里,人們都早早地起來,忙前忙后,等待新生命的降生。全家人等待降生的孩子,是王玉寬的頭生子。

王家堡村在石嘴驛鎮的北面,這里距縣城九十華里,距綏德縣六十華里路。王玉寬是王再朝老漢的二兒子。王再朝共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分別叫王玉德、王玉寬和王玉成。三個兒子的名字很實在,表達了王再朝老漢的樸素心愿。

二兒媳婦生娃了,王再朝老漢夫婦都已經從距王家堡村大約有一百七八十里地的延川縣郭家溝村,趕回到王家堡村。在陜甘寧邊區的1940年春,邊區政府號召人多地少的綏德、米脂一帶人口移民到延安一帶開荒種地。延安以及周邊地區由于回亂等原因,土地肥沃,但人口一直稀少,是陜北榆林一帶的“上頭人”俗稱的“老南山”?!白吣下贰敝\活計,也叫作“滾老南山”。王再朝響應邊區政府號召,由清澗縣的王家堡村走到延川縣的郭家溝落了戶,扎了根,還分別給大兒子王玉德和二兒子王玉寬娶了媳婦。王玉寬是1947年娶的媳婦,他個子不高,大約一米五幾的樣子,但那時已是二十歲的小伙了;媳婦馬芝蘭才十五歲,是綏德縣田莊鄉麻地溝村人。1947年是個特殊的年份,胡宗南進攻延安,毛澤東開始轉戰陜北。就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王再朝老漢居然在延川的郭家溝村給二兒子娶了媳婦,這至少證明王老漢還有些能耐。

形勢稍微好轉、陜北開始大面積土改時,王再朝老漢開始惦記百里路之外的清澗縣王家堡村的老家,那里畢竟是他的根,有祖輩留下的爛石窯,也有幾坰薄地。王家再沒有人回去,這些地方讓別人占了,就不好要回了,也不能再分地。于是,他做出一個決定:自己領著二兒子王玉寬夫婦回到王家堡“領料”[2]王家的地方,讓大兒子繼續留在地多人少的郭家溝經營。

陜北農村,把生兒育女看成天大的事情。陜北有句俗語:“人生人,怕死人!”在舊社會,陜北農村交通不便,醫療條件落后,產婦在生育過程中死亡率很高。因此,誰家在生孩子的事情上也不敢怠慢。王玉寬早早趕著毛驢接來丈母娘,尋來接生婆,就為婆姨頭胎的順產。

隨著一聲清亮的嬰兒啼哭傳出,接生婆喊了一聲:“帶把的,小子!”王家人提到嗓子眼的心開始放下了。王玉寬才被叫回窯里瞅了一眼自己的小子,他意識到,從現在開始,自己的身份與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已經是眼前這個小生命的“大”[3]了。

陜北人把出生叫“落草”,把死亡叫“上山”?!奥洳荨币馕吨@個新生命與隨風而飄的草木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在適當的土壤條件下又發生出一顆新草芽而已。王玉寬媳婦馬芝蘭頭胎就生了個小子,這是個喜訊。王家人絕沒有想到,這個在陜北深秋天里來到人間的男孩,后來成為全國著名作家。

陜北人有個習俗,誰家要是生了男孩,要在月子窯的門楣上別一塊扎著弓箭樣的小紅布,告訴世人,這家生了個小子。紅布像廣告牌一樣耀目,既宣告新生命的降世,也善意地提醒外人不要莽撞,不要往月子窯里亂跑,免得沖了大人和小孩。王玉寬把綰好弓箭的紅布掛在門楣上,鄭重其事地告知世人,我家的老大是個小子。

這個男孩來到人世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到兩三個月,是百廢待興的時期。當時,盡管陜北的條件非常落后,但清澗畢竟是革命老區,各種消息源源不絕地傳回縣里。王玉寬知道共產黨在北京宣布建立了新中國,知道他的長子是在新中國成立后降生的。對于1940年就曾響應邊區政府號召“走南路”開荒的王再朝老漢來說,這個“帶把的”小子可讓他的胡子翹到天上了。他在延川的大兒媳婦倒是生了幾個,全沒有“裹住”[4]。這可是個長孫啊!當然,作為一家之主的他也有難腸事,就是家里的糧食短缺得很。國民黨胡宗南部隊1947年春進攻陜北,陜北就進入持續兩年多的戰爭狀態,受苦人不敢搶種糧食,大都是吃余糧。另外,胡宗南的匪兵們,到處搜刮糧食,甚至把老百姓“堅壁清野”藏下的糧食都挖走了。家家戶戶都困難,都缺糧食。王再朝全家人想盡一切辦法確保大人吃好,孩子有奶吃。在精明的王再朝老漢的料理下,一家人圍著月子媳婦和嬰兒轉,月子媳婦的奶水也足。

農歷的十一月十三日,王家的新生兒滿月。王玉寬讓大給孫子起個名,王再朝思量再三,給這個長孫起了個“wei”的小名。他說只能給娃先起個小名,官名等上學堂后讓先生起吧。發音“wei”是什么意思,字到底怎么寫,筆者曾詢問過路遙兄弟王天云,他說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反正現在傳下來是這個“衛”字,就認這個吧。舊社會,陜北沒有基本的醫療條件,老輩人認為孩子要賤養,給新生兒起的名字越像貓像狗,孩子越好撫養。反正孩子就像一顆顆在泥土里新刨出的洋芋蛋蛋,能不能活下來、能活多長久,全靠老天爺的造化哩!不管怎樣,這個孩子有了名號,也有了生存的意義與方式。上小學后,我們的傳主終于有了在“wei”這個小名上擴展的正式官名——“王衛國”。當然,這是1958年春天的事情了。

路遙的生母馬芝蘭,自從十八歲上生下長子“衛”后,一直不住氣地從事生產子女的工作。1951年生路遙的大妹“荷”(即王荷,二十多歲因挖野菜在山崖下摔傷,1975年病亡);1953年生路遙的大弟“劉”(即王衛軍,1970年參軍,1974年退伍后分配到陜西省結核病院工作,1985年11月調到延安地區工商局工作,1997年病逝);1956年生路遙的二弟“四錘”(即王天云,1972年也來到延川縣的大伯家,現在延川縣生活);1959年生路遙的三弟“猴蠻”(即王天樂,生前任《陜西日報》記者,2007年病逝);1962年生路遙的二妹“新芳”(即王萍,在世);1966年生路遙的三妹“新利”(即王英,在世);1968年生路遙的小弟弟“九娃”(即王天笑,在世)。期間,大約在1952年還生過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大約在三歲左右夭折[5]。這項艱巨的生育工作到1968年生完“九娃”后結束,期間共生過六男三女。這樣,后來研究路遙家世的文章均稱路遙是兄妹八人。其實,是兄妹九人,不然“九娃”的來歷怎么解釋?

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這樣的高生育率在陜北農村比比皆是。育齡期的陜北農村婦女,沒有絲毫節育措施,懷上孩子就要生出來。路遙兄妹多,就是這種情況。老大是1949年年末出生,老二又在1951年接踵而來。這種高密度的生育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兄妹之間的年齡差距很小。陜北人算年齡,是以虛歲計算,路遙的生月小,按陜北人的計算方式,到1950年正月,他就已經是兩虛歲的孩子了。

這位“英雄母親”不僅能生育,還有一副好嗓子,會唱秧歌、唱道情,是村里有名的民歌手。當然,王家堡村性格開朗、喜歡說“古朝”的本家“五叔”,也是衛最早的“藝術老師”之一。衛在孩提時代,就深受這種原生態民間音樂的熏陶。

衛兒大約在一歲左右,因母親再次懷孕的原因,被奶奶接去撫養。他斷奶很早,奶奶在他斷奶后給他喂小米糊糊與羊奶。衛兒每天晚上甚至要吮著奶奶的奶頭才能入睡。不然,他會起勁地號叫。衛兒的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了好久。1953年,王再朝老漢病逝,奶奶在王家堡孤居兩年,后來搬到延川長子王玉德那里去住。衛兒1957年過繼給延川的大伯王玉德“頂門”為兒,多一半心理是沖著奶奶去的。

衛兒在奶奶那里找到了初來人世后的情感寄托,這為他后來能順利給大伯“頂門”為兒埋下了伏筆。甚至這個“草蛇灰線”一直埋到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對孫少平一家三代同堂時癱在炕頭上“老奶奶”形象的刻畫,讀者可以在這一家三代人身上,感受到把人間苦難轉化為家庭溫暖的情感力量。想必,這種溫暖的情感最初是來自于奶奶那里。

貧窮是陜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人生活的代名詞,王玉寬家也不例外,僅僅能維持基本的生存。家里孩子多,拖累大。王玉寬的婆姨馬芝蘭,到1957年秋衛兒離開王家堡村時,這個虛歲才二十六歲的年輕婆姨,已經連續生育過五個孩子了。也就是說,她在操持家務的同時,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生育子女的工作上了。一朝分娩,需要懷胎十月的時間;一朝分娩后,更需要長時間的哺乳。這樣,勢必影響到她所操持的家務。

再說,1953年王再朝病逝后,那時的農村還是單干,各家種各家的地,勞動效率可想而知。路遙三兄弟王天樂生前的回憶文章稱:“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陜北清澗石嘴驛鎮王家堡村務農。父親的身高大約在一米五左右,這完全是由于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么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6]

衛兒在最初的人生歷程中,有差點夭折的經歷,那是因為一次重感冒。在缺醫少藥的陜北農村,嬰幼兒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但衛兒卻奇跡般地躲過了死神的緝拿。成名后的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對此有個大體的記憶:

第一次(死亡體驗——筆者注)好像在三歲左右,我發高燒現在看起來應是到了四十度。我年輕而無知的父母親不可能去看醫生,而叫來鄰居一個“著名”的巫婆。在那個年齡,我不可能對整個事件留下完整的記憶。我只記得曾有一只由光線構成的五顏六色的大公雞,在我們家土窯洞的墻壁上跑來跑去;后來便什么也沒有看見,沒有聽見,只感到向一種無邊無際的黑暗中跌落。令人驚奇的是,當時就夢到這是去死——我肯定,當時這樣想過,并且理解了什么是死。但是,后來我又奇跡般活了,不久就將一切忘得一干二凈。這件事唯一的后果就是那個巫婆更加“著名”了,并且成了我的“保鎖”人——類似西方的“教母”。[7]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毙l兒是窮人的孩子,命硬,他還沒活人呢,怎么能夭折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浦县| 印江| 台前县| 平谷区| 巴彦淖尔市| 大石桥市| 许昌市| 沈丘县| 神木县| 龙泉市| 陕西省| 枣阳市| 平潭县| 晋中市| 林州市| 太湖县| 泰州市| 胶南市| 台北市| 定州市| 全南县| 鄱阳县| 古交市| 延川县| 嘉定区| 铅山县| 大理市| 温泉县| 友谊县| 奉化市| 嘉义市| 囊谦县| 全州县| 大新县| 青冈县| 肇州县| 潞西市| 西畴县| 舒兰市| 宁安市|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