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20歲的禹由重臣后稷、伯益等輔佐,在治水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3年。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他風餐露宿,殫精竭慮,三過家門而不入,變“堵”為“疏”,終于在32歲那年使汪洋澤國變成了秀美山川。民間流傳一句諺語:“要不是禹,我們就會變成魚。”
治水的成功,使禹的聲望和出場頻率遠遠超過年邁的帝舜成為男一號,享受著最好的燈光和機位,擁有著最多的特寫和對白。于是,舜發布了退位前的最后一道詔令,對治水有...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年方20歲的禹由重臣后稷、伯益等輔佐,在治水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3年。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他風餐露宿,殫精竭慮,三過家門而不入,變“堵”為“疏”,終于在32歲那年使汪洋澤國變成了秀美山川。民間流傳一句諺語:“要不是禹,我們就會變成魚。”
治水的成功,使禹的聲望和出場頻率遠遠超過年邁的帝舜成為男一號,享受著最好的燈光和機位,擁有著最多的特寫和對白。于是,舜發布了退位前的最后一道詔令,對治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