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你讀過《紅樓夢》嗎——《如何談論你還沒讀過的書》

  • 讀者
  • 梁文道
  • 2502字
  • 2016-06-27 10:08:23

如果篇幅不是那么有限,我實在很想在自己辦的讀書雜志里開個專欄,廣邀各方名家輪流談一本他們從來沒有讀過的經典,比如說讓一位教文學的大教授承認他其實從未看過《紅樓夢》,一個自認是“看不見的手”底下玩偶的經濟學家坦白交代,他根本沒有讀過亞當·斯密的只言片語。這個靈感來自“英國錢鍾書”大衛·洛奇(David Lodge)的某本小說(我只能說“某本”,因為我從未看過任何一本他的小說)。他在書里設計了一個游戲,叫“羞辱”,玩法是讓一群知識分子在飯桌上趁著酒意輪流懺悔,說出自己沒有讀過的經典,誰說出來的名字愈經典誰就愈無恥,誰愈是無恥誰就贏了。聽說那場游戲的最后冠軍是個承認自己沒看過《哈姆雷特》的英國文學教授。我又聽說,美國學術圈子里真有很多人在玩這個游戲,聽說。

去年橫掃法國知識界的暢銷書《如何談論你還沒讀過的書》,終于在萬眾期待的盛況下譯成英文了。直到執筆這一刻,我還沒收到這本書,但是我絕對可以向各位讀者保證,我一定會把它由頭讀到尾的。什么書都可以不看,這本書不行,因為只要讀了它,以后別的書就大可束之高閣,我就能夠專心一意地寫書話騙稿費了。然而,這真是一本實用的指南嗎?雖然它的名字取得就像個指南,雖然這就是它大受歡迎廣獲好評的原因,但沒有真正看過它,你能確定它是本怎樣的書嗎?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自己被欺騙的殘酷醒覺歷程。想當年,我也有過純情的日子,曾經十分羨慕法國人民的文化素質高,不只電影曉得安排主角去法蘭西學院聽列維—施特勞斯講課,就連福柯最深奧難懂的《詞與物》也成了地鐵里人手一冊的暢銷書。直到上了大學,有學長傳授“書皮學”(book cover studies),我才恍然大悟,法國人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得在知識上偽裝、在文化上炫耀的一幫家伙。

學長說:“你知道他們為什么要在地鐵里看《詞與物》嗎?當然不是因為它好看得像偵探小說一樣,叫人愛不釋卷。重點在于要讓別人看見自己正在讀福柯的新書,正如穿衣服必須穿名牌,讀書也得讀名著。只不過呢,穿名牌衣服要低調,牌子不可輕易外露,讀名著則要高揚,封面一定得讓人見得到。”或問:“既然如此,又為什么一定要拿本福柯的新著,何不干脆捧讀福樓拜或者黑格爾?”學長又說:“笨蛋!潮流呀!都什么年頭了,還看黑格爾,一來那些知識美少女會嫌你老套,二來那些沒知識的美少女則根本不知道誰是黑格爾。至于福樓拜,人家可是法國的曹雪芹,你在地鐵讀《紅樓夢》豈不表明你以前的教育不完整,多沒文化呀!”

我又接著問:“我見過一些英國人會用特制的皮套套住封面,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正在看什么,這是不是因為英國人比較踏實低調?”學長嘿嘿一聲冷笑:“低調?那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發現自己正在看一本格調很低的書。你以為那些小羊皮套里藏的是什么?說不定是本三流通俗愛情小說,更說不定是個超淫賤黃書呢。難得他們看得血脈賁張,還要裝出一臉嚴肅紳士狀。所以說,英國人比法國人更無恥。”

“以貌取人”,英文的說法叫作“憑封面判斷一本書”,無論中西,都不是值得鼓勵的行為。但是人非圣賢,有誰不好美貌呢?再說,要是不從封面判斷書的好壞,不憑封面去吸引客人在書海之中拿起一本書,封面又有何用處?在古登堡印刷術發明之后很長一段的日子里,洋書是沒有封面的,甚至不裝訂,就是一堆紙零零散散地送到書店去。那時候書還不多,顧客上門都早有目標,知道有什么新書出版,也知道自己要什么。客人們挑好了書,再選封面材料,或者牛皮,或者羊皮,連上頭印的字款也隨自己喜好,叫書店師傅替你完成裝書的最后手續,結果就是你的私家藏書了。那是買書不靠封面的年代,如今每日推出市面的新書數以千計,還有哪家書店能夠擔起這種手工作坊的細活?還有誰能不“憑封面判斷一本書”呢?書皮最出人意料的副作用,就是催生了“書皮學”。以貌取書只不過是這門學問的幼稚園階段,它真正的內涵是讓人單靠書皮就“讀懂”了一本書。“書皮學”本是大學時代我們拿來嘲笑人的話。一個家伙平日看起來是個博覽群書的鴻儒,談什么書他都能侃上兩句,似乎無所不觀。但一再追問,卻又顧左右而言他,從一本書扯到另一本書,表面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實則絕不深入,永遠在表象上徘徊。遇上這種人,我們就稱贊他“精通書皮學”。

“書皮學”所以可能,是因為現代出版業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總是想盡辦法讓讀者不用真個兒看書。例如封面,一定會用最簡明扼要的文字介紹,一定會有夸張的名人推介以及書評精句,至于作者介紹更是絕不可少(假如附上作者玉照,你還能對這本書產生最直觀的實感)。若是學術書籍,那么書皮學的依據就更豐富了,比如索引和參考書目,內行人只消翻它一翻,便能知道作者的功力,感受這本書的虛實。一部自稱卓有創見的《文心雕龍》注釋竟然只列了十來項參考書,連人家說過的東西都看得不多,你說它能多有創見呢?一本陶淵明論要是附有日文書目,這就說明作者對日本漢學的研究成果不至于一無所知了。懂得這種種竅門,懂得從封底的有限訊息由小觀大見微知著,“書皮學”的門徑就算是開了。今天治“書皮學”又比我們當年幸福得多,全拜互聯網的誕生。就拿“亞馬遜”來說吧,上頭起碼有一半的書可以讓人飽覽封面封底。看完這最表層的“書皮”,你還可以翻看目錄,要是在目錄遇上有趣的關鍵詞,你更能鍵入那個詞,搜索有它出現的頁數,速讀幾頁。原來是吸引人買書的技術,落在“書皮學”行家手中,就成了“讀通”一本書的利器了。

再說那本《如何談論你還沒讀過的書》,據知作者皮埃爾·巴雅是個有功底的教授,寫作的態度很認真,而且這本書也不是真正的指南,其實它的真正目的是考察“不讀書但又要談書”的現象和歷史。巴雅發現文化史上有一大串搞過書皮學的家伙,其中更不乏歌德這等級數的名人。問題是為什么他們要去談一些他們根本沒看過的書,甚至批評它們呢?這是不是種文化圈的社交技巧呢?還有許多作家學者喜歡公開表示自己從未讀過某本書,同時還保證以后也絕對不會碰它,然而又能洋洋灑灑數千言地陳述自己不看它的理由。這是種最理直氣壯最坦白的“書皮學”,據說巴雅也有他的分析。這本《如何談論你還沒讀過的書》我連見都沒見過,又怎么知道它的內容梗概呢?這就叫作“書皮學”了,你上網查查就懂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沽源县| 天全县| 江安县| 黔南| 武川县| 高清| 仁布县| 长顺县| 随州市| 徐闻县| 潜江市| 瑞金市| 贵溪市| 家居| 八宿县| 莱西市| 萝北县| 西乌| 双峰县| 阿鲁科尔沁旗| 江油市| 阿拉善盟| 晋州市| 清徐县| 梓潼县| 巴彦淖尔市| 福贡县| 繁峙县| 竹溪县| 吴堡县| 唐海县| 神农架林区| 文安县| 临高县| 天祝| 迁安市| 天台县| 龙海市| 鲁甸县|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