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從終極問題出發

以人生最高目標作為第一原則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投資家沃倫·巴菲特是多年的好友。蓋茨曾回憶說,他第一次見巴菲特時,發現巴菲特的日程表稀稀疏疏,幾乎是一片空白,感到大惑不解。巴菲特解釋說,必須擅長說“不”,以便于去做那些真正特別的事情。蓋茨覺得這是巴菲特教給他的重要一課。

更高的標準,才會有更好的選擇

決策心理學認為,人在面臨選擇時,通常會采用“滿意原則”,而不是“最優原則”。所謂滿意原則,就是人會從自己最熟悉的待選項開始逐一進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個滿足內心標準的選項,就會采納這個選項,余下的選項就廢棄了,而并不是對比所有待選項,然后選出其中最好的。因此,一個人會不會做出一個盡量好的選擇,跟他所采納的標準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內心的標準比較低,那么很快就會找到一個滿足標準的選項,而這個選項很可能在所有選項中并不優越;如果內心的標準比較高,那么就會多比較一些選項,最后選中的那個選項就會更好。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設你現在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準備找一家餐廳吃飯。現在你把附近的餐廳由近及遠排序,依次標號為A、B、C、D、E……如果你的內心標準是“找一家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的店”,那么也許你就會立即選擇A,而對于B、C、D、E等考慮都不會考慮;如果你的標準是“找一家干凈衛生的餐廳”,那么也許你會在A、B、C中選擇衛生條件最好的B;如果你的標準是“找一家干凈衛生并且口味好的餐廳”,那么也許你會繼續去尋訪D、E、F、G、H……同時參考網絡上的點評信息,最后你會在這么多家中找到一家最好的。

所以,如果你想吃到好東西,你首先要有一顆“想吃到好東西的心”。

在求學的過程中,設定高標準也很重要。很多大一新生來到大學后,從原來要求嚴苛的高中學習中解放出來,一時間不知道怎么適應大學生活,整天耽于玩樂,荒廢了學業。本來他們完全可以選擇認真地對待學習,可是他們卻選擇了相反的大學之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在心中設立一個比較高的標準。

特別是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問題可能更加嚴重,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暗示、不稱職的老師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地度過每一天。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么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沖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一個二三流大學的學生,能夠勇敢地以“985”高校學生中的中檔乃至高檔水準來要求自己才是更恰當的做法,他也一定會從中受益。

如果心中有了更高的標準,他甚至可以選擇“炒掉”自己的學校、專業,打破舊環境的束縛,尋找更高層次的新環境,比如選擇做這些事:

1.選擇網絡上高水平的在線課程,不選擇本校水平稀爛的課程;

2.選擇國內或國外優秀的教材,不選擇國內某些拼湊而成的注水教材;

3.選擇與最優秀的同學或學長交流,不選擇與班級里成天玩樂的同學為伍;

4.選擇參加具有挑戰性的各類競賽,不選擇只滿足于完成基本的課程作業;

…………

你內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德國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和繪本畫家雅諾什(Janosch)畫過一個很著名的故事叫《噢,美麗的巴拿馬》:


小熊和小虎是兩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們住在河邊一個有煙囪的房子里。一天小熊看到河面上漂來了一個裝滿香蕉的箱子,上面寫著“巴拿馬”。于是小熊就和小虎決定去找這個叫“巴拿馬”的地方,因為那里會有很多很香的香蕉,應該就是他們夢想的地方。一路上他們向狐貍、母牛問路,后來又遇上了刺猬和兔子并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經過了一番跋涉之后,他們終于來到了這個叫“巴拿馬”的地方。可仔細一瞧。他們發現,這里就是他們原本居住的地方!巴拿馬正好是這個地方的名字。于是小熊和小虎恍然大悟,原來他們一直住在自己夢想的地方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努力跋涉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搞明白,哪里才是我們心中的“巴拿馬”。


可汗學院的創始人薩爾曼·可汗是孟加拉裔美國人,他從小成績優異,大學就讀于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數學和計算機專業,后來又在哈佛大學讀MBA,畢業后在一家對沖基金任高級分析師。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自己更擅長做老師,他能夠用深入淺出的方式給孩子們上課,讓他們很容易聽懂。他還意識到如果能在網絡上發布這些課程,便可以讓許許多多不適應課堂教學、成績落后的學生后來居上。于是他開始在業余時間錄制視頻課程并免費發布,隨后便一發不可收拾,錄制的課程也越來越多。

但是這也占用了他大量的業余時間,于是他必須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一邊是令人艷羨的高薪工作,另一邊是沒有收入、前途未卜的公益教育項目。他選擇了后者。這是一個在外人看來很難理解的決定,但是薩爾曼自己心里卻很清楚,他明白這件事的意義和價值,便顧不上其他,勇敢地選擇了理想。辭去工作后,薩爾曼只能靠自己的積蓄來繼續運作可汗學院,處境一度非常艱難。盡管他也會經常收到一些捐款,有人捐5美元,有人捐10美元,可這怎么夠呢?幸運的是,不久后,兩筆重要的捐贈讓他的事業出現了轉機,一筆是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的妻子捐出的11萬美元,第二筆是比爾·蓋茨捐出的150萬美元。現如今,可汗學院已經發布了幾千條教學視頻,觀看次數達到了數億。并且,可汗學院所倡導的“翻轉課堂”教育模式正在引發全球教育界的反思和變革。

薩爾曼·可汗的人生選擇是非凡的,高薪的金融工作讓人“滿意”,但對他來說不是“最優”的。憑借著內心對自己的極高期許,他選擇了一個更能實現人生價值的選項。正如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邁克爾·雷教授所說:“如果一個人,處處能以最高目標為原則,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確的決定。”在《成功是道選擇題》一書中,雷教授講述了他自己以及他的很多學生,因為處處以最高目標為原則而達至非凡人生的故事。他所說的“最高目標”,并不是指那些可以被度量且數量力求最大化的目標,而是指從整個人生來看最有意義和最有價值的目標,這個目標反映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我們一直在尋找的那個“巴拿馬”。

在現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所謂“選擇”,就是“審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輕重”。朱先生曾檢討自己年輕時,由于沒能權衡好輕重,以至于花了很多功夫讀了一些不值得讀的書,寫了一些不值得寫的文章,也做了一些不值得嘗試的事,感到懊悔不已。他說,要能權衡好本末輕重,就得有“價值意識”,也就是要搞清楚“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一個人為自己的內心樹立什么樣的最高目標、設定什么樣的價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說到“格局為何”,電影《一代宗師》已經做了很好的回答,即“看自己、看天地、看眾生”。我想在此基礎上稍做發揮,提出四個層次的格局來,并從“目標”“眼界”“信念”這三個維度來闡釋這四個格局——

零度格局:盲眾(“看不見”)

目標:無目標或只是追隨當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為流行文化,以及身邊親友的觀點。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等流行文化所潛移默化傳遞的價值觀為典型。實際上這類人并無穩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誘導和說服,因而經常大喊“毀三觀”。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目標:作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義者,旨在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與逐利相關聯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包括對利益機會的洞察,同時兼具比較完整的常識體系。

信念:篤信叢林法則,認為每個人都是逐利性動物,且能力越強的人能獲得越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目標:“理念人”(man of ideas),即指為理念而生的人,他們畢生的行動就是追求和捍衛真理。

眼界:對某個甚至多個知識領域有非常深入、系統的鉆研,并常常能提出極具創造性的觀點。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價值就在于追尋真理之美,與此相應地,必須保持內心的誠實。這類人的代表人物有維特根斯坦、哥德爾和埃爾德什。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眾生”)

目標:以改良社會、增進人類的福祉為最高目標。

眼界:往往對他人有很強的同理心,對人類社會的歷史和現狀有深刻的認識,部分人可能同時具有某個專業領域的知識,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個人對整個社會負有責任,應該努力地去改善世界,減少世界的苦難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堅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樂家、哲學家、醫生和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史懷哲。

如果說在零度格局下,盲眾看到的是幻象和噪聲;一度格局下,逐利者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那么理念人看到的是這個世界深處的真和美,而至善之人看到的是自我與世界、自我與整個人類之間的紐帶。

正如偉大的史懷哲所說:

“人不能只為他自己而活。我們必須認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的,而我們和所有的生命是結合在一起的。這種認知指引了我們心靈和宇宙的關系。”

這就是格局。

如果我們從人群中隨機抽取1111個人,那么有可能,其中1000個人是盲眾,100個人是逐利者,10個人是理念人,還有1位是至善之人。當然,沒有必要倡導人們都往理念人或者至善之人的格局上去發展。因為不管是什么格局,都應該是從自己內心出發的選擇。

我們無須期望自己能一步登天,一下子就擁有史懷哲這樣的精神高度,也未必一定要像理念人那樣為人處世,以追求真理為目標,畢竟我們大多數的人還是平凡的普通人。而我只是希望你能在自己現有格局的基礎上,再稍微往上走一步,能夠看到一點更大的天地。

如果現階段,你確實不知道你的最高目標是什么,那么你可以采用雷教授提出的一個簡單方法,回想一下最近的一周,你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什么:

最近一周,我所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___________


當然也不一定是一周,你也可以想想最近兩周、一個月或者半年,你所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事。然后,你可以再回憶一下,你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以及完成之后你內心的感受。然后你可以問問自己,這件事對你如此重要,是因為什么呢,是因為它讓你感受到了難得的愉悅,還是因為內心的充盈,或者是一種平靜,還是難以自抑的激動?這些最有意義的事帶來的感受,很可能就是你內心深處所追求的東西,由此你可以去思考,以什么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可以讓你長期地、持續地獲得這種感覺。

當然,我們無法期望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就找到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對有些人來說,這個過程只是一瞬間的頓悟;對更多人來說,它也可能是一個曲折和反復的漫長過程。但不管怎么說,當我們面對人生中的種種選擇時,如果我們拿出一點勇氣,為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那么我們就可以發現更多更好的選項,做出更加完美的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游戏| 来安县| 灵石县| 汶川县| 循化| 汤阴县| 玉树县| 丰原市| 建阳市| 纳雍县| 墨竹工卡县| 军事| 金秀| 淳化县| 邯郸县| 青铜峡市| 镇康县| 定西市| 彝良县| 灵台县| 区。| 自治县| 调兵山市| 临猗县| 噶尔县| 上思县| 云阳县| 松原市| 凤山市| 闻喜县| 松滋市| 承德市| 荆州市| 竹北市| 潮州市| 修水县| 怀柔区| 宁化县| 云林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