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錘子收拾它(4)
- 彭大將軍
- 關河五十州
- 4898字
- 2016-05-31 12:03:29
這時七七一團也趕到長樂村并向北展開突擊。為了盡快結束戰斗,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下令兩團同時發起全線沖鋒,團長以下干部全部到坡下指揮。濁漳河兩岸頓時喊殺聲連天,除了端著刺刀的八路軍戰士外,拿紅纓槍的自衛隊也加入了戰團,沒有紅纓槍也沒有刺刀的,就搬大石頭砸。漸漸地,有的地方就只能看到一片煙霧,以及一閃一閃的刺刀寒光,而再也見不到人了。
主力軍和自衛隊肩并肩往山下壓,像一把把大鉗子一樣朝敵人夾攏過去。從山上往下看,日軍的隊伍原先好像一條長蛇,一霎時就被切成了數段。
發現其主力被截住后,高樹聯隊已過長樂村的一千余人趕緊回援,向七七二團左翼的戴家垴猛撲。
戴家垴本是六八九團的陣地,但六八九團接到命令較晚,此時尚未到達,而作為預備隊的七六九團更糟,因通訊聯絡中斷,他們接到師部命令時已整整晚了五個小時,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趕到長樂村。
劉伯承急忙變陣,臨時從七七二團抽出一個連擔任阻擊。該連在戴家垴激戰數個小時,擊退敵人的多次猛攻,終因寡不敵眾且傷亡太大而被迫撤下陣地。
戴家垴失守,直接影響了全線陣地的穩定,幸好在中午12點,六八九團拍馬趕到。
六八九團隸屬于一一五師三四四旅。三四四旅被彭德懷作為總部機動部隊使用,由總部直接指揮。從歷史淵源上,這個旅實際上與一二九師同出一脈——一二九師的底子大半出于紅四方面軍,而三四四旅的大部分干部就來自于原屬紅四方面軍的紅二十五軍。
雖然番號不同,但兩支部隊在作戰風格上極其相似,均以作戰悍勇、敢打敢拼著稱。六八九團趕上來后,立即對已失守陣地實施了強有力的反擊,僅肉搏沖鋒就達七八次之多,最后硬是用虎口拔牙的精神將陣地重新奪了回來。
戰局從這時候開始又發生了新的轉變。高樹聯隊以及遼縣方向的第一〇五聯隊(工藤聯隊)在指揮系統上,都屬第一〇四旅團長苫米地四樓少將指揮。按照朱、彭一開始的部署,友軍曾萬鐘第三軍負責在蟠龍一線阻擊工藤聯隊,一二九師在長樂村專心殲滅高樹聯隊,前者唱主角,后者唱配角??墒窃f鐘部的實力太差,作戰意志也相當薄弱,他們就像觀戰者一樣,輕而易舉地便將工藤聯隊放了過來。
在苫米地旅團長的親自指揮下,工藤聯隊一千余人向長樂村增援。增援之敵加上當面之敵,向八路軍陣地發起反沖鋒。戰場上彈飛如雨,激烈程度為抗戰以來所罕見,陳賡稱僅他現場目睹,就有兩百余日軍被八路軍嚴密的火力網射殺。
下午5點,工藤聯隊又有千余援兵到達長樂村。眼看全殲高樹聯隊已無把握,為避免過大犧牲,劉伯承、陳賡下令部隊立即撤離,向榆社郝壁村集結。
未能實現全殲目標,是陳賡感到“最可惜與最不幸的一件事”,他事后主要歸咎于曾萬鐘部沒有配合好,不過實事求是地說,日軍主力部隊武器精良,單兵作戰能力強,反應和機動速度也較快,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彭德懷集中了一師一團之精銳,已形成“四百打一百”的數量優勢,而且還占盡了地利之便,但要想盡殲日軍一個聯隊,在當時來說仍然非常困難。
在長樂村一戰中,八路軍統計傷亡四百余人,尤以七七二團傷亡最大,七七二團團長葉成煥當場陣亡。值得注意的是,紅軍在改編成八路軍時,所有將領都是降職使用,有的降了還不止一級。葉成煥在改編前系師政委,他也成為八路軍在長樂村戰斗,乃至反“九路圍攻”中陣亡的最高級指揮員。
另外一二九師的繳獲也不多。從長樂村撤出時,落在山溝里的輜重和槍械大多沒能夠作為戰利品搬走,部隊僅繳獲輕機槍三挺、步槍六十余支、戰馬十余匹、槍炮彈數十箱,若就以戰養戰這一點而言,是遠遠不夠的。戰斗中,六八九團和七七二團都繳獲了日軍的山炮,然而因為攜帶不便,后來又被日軍搶回去了。
就像房子被鋸斷了大梁
可以肯定的是,日軍確實在長樂村戰斗中遭到了重創,高樹聯隊光遺棄的死馬就有五六百匹,陳賡估計敵人死傷在2200人以上,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則認為消滅日軍有1500人。戰場上,日軍的尸體橫七豎八,滿坑滿谷,掩護收容的日軍后衛部隊僅焚燒尸體即達兩日之久,長樂村的村民老遠就能聞到一股股令人惡心的焦臭味。
八路軍還繳獲了三箱文件,其中有苫米地旅團長的一封家書。苫米地在攻占長治、臨汾的作戰中曾因戰功獲得勛章。在給女兒的信中,他這樣寫道:“天皇因我先入臨汾,特賜我一枚勛章,我已掛在左胸前。可是我的右肩也高了,你看我像不像墨索里尼?”末了還不忘發出一聲感慨,“天皇所獎的勛章是何等沉重??!”
信尚未發出,就到了陳賡手里,連同他那件掛著勛章的軍服。看來勛章委實太過沉重,苫米地自己都顧不上照看它了。
在長樂村戰斗之前,一名臨時做向導的自衛隊員問八路軍戰士:“咱們的主力都集中到這里來了,另外幾路敵人怎么對付呢?”
這名戰士告訴他:“只要咱們殲滅了它這一路主力,鬼子的圍攻就像房子被鋸斷了大梁,還怕它不垮?”
長樂村一戰震動全局,“九路圍攻”的大梁被鋸斷,整個架勢也就跟著嘩啦啦地垮掉了。各路單獨行動的日軍害怕受到類似的殲滅性攻擊,紛紛后退,八路軍、友軍和地方游擊隊則乘勢發起反擊。駐守長治的第一〇八師團更顯孤立,正好這時他們接到命令,須南下與第十四師團會合,以接替對方的黃河防務,因此忙不迭地便棄城南下。
彭德懷發現后,盡遣由他直接掌控的總部特務團、三四四旅、決死第一縱隊阻擊。在第一〇八師團所必經的張店鎮等地,八路軍予敵以重大殺傷,根據己方統計,總共殲敵近千人。
4月27日,歷時二十三天的反“九路圍攻”結束,中國軍隊收復了長治、沁縣、武鄉、遼縣等十八座縣城,其中八路軍收復十二座,友軍收復六座。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自此在晉東南的太行山上站穩了腳跟,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抗戰勝利。
第一〇八師團南下接收黃河防務,是因為第十四師團要參加徐州會戰。5月中旬,隨著徐州的失陷,正面戰場推移到了隴海線和黃河南北,原東路軍所屬的國民黨友軍除一部進入中條山區外,其余部隊逐漸開始向黃河以南撤退。
進入6月,第二戰區的友軍在衛立煌的指揮下,對同蒲路(大同至風陵渡)附近的第二師團展開反擊。第二十師團的在編兵員達到15000人,但主力已被調去徐州,剩下來的部隊因分駐地點太多而兵力分散,遭到攻擊后顯得十分被動。
駐扎于晉南的第一〇八師團第一〇五聯隊(工藤聯隊)奉命沿晉城西進,以馳援第二十師團。彭德懷聞訊即令三四四旅予以截擊,他同時配屬給三四四旅的,還有一二九師的七七二團以及新兵營,總兵員達到三千余人。
接到彭德懷的電報后,三四四旅旅長徐海東俯視地圖,過了一會兒他用手里的紅鉛筆在町店畫了一個圓圈,然后發出指示:“通知部隊立即出發,兩日內務必趕到町店集結!”
八路軍晝夜疾行百余里,于7月1日到達町店北山。町店位于沁水河畔,此處南北皆山,且山勢險峻陡峭,一條公路正從兩山之間穿過蘆葦河谷。經過實地勘察,徐海東確定就在町店設伏。
7月2日晚,第一零五聯隊一千余人乘坐五十輛汽車到達沁水東岸。自平型關大捷以來,伏擊已經成為八路軍對敵的一個主要戰術,所以日軍行軍作戰都比最初侵華時要謹慎小心得多,他們先用重炮對所認為的可疑地點進行轟擊,而后才用船將汽車運過沁水,直抵蘆葦河。
7月3日上午11點,兩輛汽車沿河而上,先行探路,但仍然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于是在12點返回,并引導大部隊行進。
下午1點,日軍兩百名騎兵通過伏擊區,緊隨而至的汽車隊進入正面伏擊路段。時值盛夏,驕陽似火,酷熱難當,隱蔽在戰壕里的八路軍戰士固然是汗水直淌,車上的日本兵也同樣大汗淋漓。
既然周圍沒有發現敵情,汽車隊便決定臨時在路邊停車休息。士兵們有的鉆到汽車底下睡大覺,有的坐在樹蔭下打盹兒,還有的干脆脫光衣服直接跳到蘆葦河里洗澡。
八路軍占據著町店周圍的制高點,日軍的一舉一動盡在其視線范圍之內,而日軍卻毫無察覺。徐海東一聲令下,八路軍戰士端著刺刀沖向赤身裸體的日本兵,撲哧撲哧,給他們排著隊來了個透心涼。許多日軍被當場刺死,河水一片殷紅。
然而八路軍的白刃突擊,也暴露了自身的目標。河岸上的日軍迅速趴到汽車底下或鉆進蘆葦叢中,并舉槍射擊。日本兵的槍法極準,給予了八路軍相當大的殺傷,之后他們邊打邊撤,企圖突圍,但一直被三四四旅緊咬不放。
激戰至傍晚,日軍援兵到達,終使殲敵得以逃脫。八路軍因傷亡太大,也撤出戰斗,進至沁縣端氏鎮休整。
戲點到誰誰就唱
在町店戰斗中,三四四旅殲敵五百余,俘虜四人,擊毀汽車二十余輛,繳獲戰利品也遠勝過長樂村之戰,共繳獲重機槍八挺、輕機槍三十挺、步槍九百余支、擲彈筒一百余具、各式迫擊炮二十三門、戰馬一百三十余匹,另有一大批其他軍用物資。
繳獲如此之豐,與日軍汽車隊載運著大量輜重有關,另外日軍下河洗澡前把槍支架在岸上,這些架在一起的槍支被八路軍照單全收了。
盡管如此,町店戰斗仍被八路軍總部認為指揮得很不理想。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徐海東能趁日軍停車休息、放松警惕的良機,先集中迫擊炮和機槍進行轟擊、掃射,在予敵重大殺傷后再發起沖鋒,傷亡完全可以更小,而戰果也會更大。
一開始就發起白刃突擊,刺殺時固然是酣暢淋漓,也符合三四四旅的一貫作戰風格,但自身傷亡三百多人不說,還未能將敵人予以全殲,總部對此很是不滿。為此,朱德親自到端氏檢查三四四旅的工作,把徐海東狠狠批評了一頓。
徐海東雖然職務只是一個旅長,但這位窯工出身的將領卻是紅二十五軍的主要領導人,長征中也是他第一個率部到達陜北,連毛澤東都稱他“有大功”。被朱德這么一批評,徐海東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加上他身體本來也不太好,在經過總部批準后,就離開部隊到延安治病和學習去了。
應該說,八路軍自紅軍時代開始即能保持很強的戰斗力,與這種能上能下、一切看戰績和表現的干部選拔機制是分不開的。朱德有一句名言:“戲點到誰誰就唱,沒點到你就不能出臺!”
7月初,日軍已大舉向武漢逼近。朱德、彭德懷指示各部,在七七事變一周年到來之際,向華北各鐵路線上的日軍做示威式的軍事進攻和破壞,以配合武漢保衛戰的展開。
主題是紀念七七事變,北平及其周圍幾個城鎮的日軍自然成為要率先敲打的目標。7月9日,聶榮臻部實施分兵進擊,其中一部進至北平西山地區,一部襲擊香山的過街樓據點,槍炮聲傳至北平,市內燈火全部為之熄滅。
7月底,朱、彭聯合對外發布戰報,稱八路軍自參加抗戰以來,已打死打傷日軍34734人,俘虜254人,破壞鐵路250公里,繳獲步槍6490支。
這一期間,八路軍也傷亡了25986人。根據彭德懷所作的一份報告顯示,抗戰開始時,八路軍共有官兵8萬人,從數據上看,犧牲是比較大的,也證明抗戰初期的戰斗確實都以硬仗苦仗居多。
不過八路軍的總數卻并沒有因此而減少,相反還呈劇增趨勢。朱、彭一方面不失時機地集中兵力對日作戰;另一方面采用毛澤東所說的“山雀滿天飛”的辦法,向華北敵后放手分兵,分出去的不僅包括三大主力師,還有成批成批的干部,他們都肩負著建立根據地和發展武裝的任務。
王平到八路軍總部見彭德懷,彭德懷告訴他:“你的主要任務就是搞武裝,有了武裝才能站得住腳。如果你沒有武裝,只好脫下軍裝做秘密工作。”
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對王平說得更直白:“我們向國民黨要裝備,要地盤,他們不給,可是他們卻丟給了日本人。現在咱們把它撿回來,他們就不好說什么了?!?
王平只從總部要到一本地圖和一本譯自蘇聯的《游擊戰爭》,除此之外兩手空空,但是他白手起家,在冀西創建了阜平根據地,一下子就組織到了數千人的武裝。
王平搞武裝的速度和數量并不算是最快最多的。同樣是奉彭德懷之命,楊得志帶了不足100人到山東,一年后他在山東的部隊就發展到了17000多人。
雷聲大雨點小
有個叫劉杰三的山東匪首,擁有幾百人的隊伍,他的衛隊每人騎一輛自行車,另配一支步槍、一支駁殼槍,號稱“一長一短”,頗有點山東響馬的豪放勁頭。楊得志把劉杰三爭取了過來,并委任他為八路軍領導的游擊司令。劉杰三對此非常自豪,逢人便講:“我是八路軍委任的游擊司令,正牌的!”
劉杰三不僅是個土匪,而且都五六十歲了,還娶了三個老婆。有的人想不通為什么要爭取他,向楊得志提意見:“一個人三個老婆,簡直是地主老財,霸占民女嘛!這樣的人,怎么能讓他當八路軍的游擊司令?”
楊得志說,你是先動員他去抗日好呢,還是先動員他去退掉三個老婆再去抗日好呢?而且如果你先動員他退老婆,人家還未必肯參加抗日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