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疑
- 我的應許之地:以色列的榮耀與悲情
- (以)阿里·沙維特(Ari Shavit)
- 4373字
- 2016-05-31 13:54:09
從我記事之始,我就知曉了恐懼,那種真切的恐懼。我生長于以色列。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以色列,是一塊富有活力的希望之地。然而,我總覺得,在那時的家鄉,在富人們豪華的宅邸和漂亮的草坪之上,似有暗波洶涌。我恐懼著,總有一天,這洶涌的暗濤會吞噬掉我們所有人,就像神話中的大海嘯一樣,摧毀海岸,將以色列一掃而空。也許,以色列會成為另一個亞特蘭蒂斯,迷失在海洋的最深處。
1967年6月的一個早晨,我那時9歲,跑到父親跟前——他當時正在盥洗室剃胡子——詢問他那些阿拉伯人會不會贏?阿拉伯人會占領以色列嗎?他們真的會把我們一個個全都扔進海里?而就在幾天后,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
1973年10月,災難哭號著揭開序幕。在靜謐的贖罪日下午,我感冒臥床;與此同時,F-4戰斗機轟鳴著撕裂天空。他們從我家屋頂500英尺高的上空飛過,前往蘇伊士運河攔截突襲以色列的埃及軍隊。很多飛機再也沒有回來。當西奈沙漠及戈蘭高地防線崩潰的消息傳來,16歲的我目瞪口呆。在那十天里,我陷入極大的惶恐之中。看起來,我最初的憂慮變成現實——以色列的危亡就在旦夕之間,第三圣殿的石墻搖搖欲墜。
1991年1月,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伊拉克向特拉維夫市發射了“飛毛腿”導彈,又有傳言,我們可能會遭到化學武器襲擊。于是,一連幾周,以色列人無論去哪兒都隨身攜帶自己的防毒面具包;偶爾有防空警報拉響,我們便立馬戴上面具躲進防空洞里。雖然傳聞中的化學襲擊并沒有發生,但是,每天重復著這種荒誕的、離奇的儀式,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懼如疽附骨。我曾那樣細致地聆聽空襲警報,數算它的每一個音階,也曾那樣惶然地望向我深愛的人們,望向從德制面具中透出的、一雙雙驚恐萬狀的眼眸。
2002年3月,一系列的恐怖襲擊震撼著以色列。來自巴勒斯坦的自殺式爆炸襲擊者攻擊著公共巴士、夜總會、大商場,數以百計的以色列平民因此喪生。一天晚上,我正在撰寫有關耶路撒冷的文章,突然,傳來一聲近在咫尺的、巨大的爆炸聲,就在附近的酒吧!我一把抓過速記簿跑上街道。然后,我看到三個年輕英俊的小伙子坐在酒吧里——他們已經死去,面前的啤酒杯還是半滿;我看到一個嬌小的女子躺在拐角,年輕的臉龐泛著死灰,失去了生命跡象;我看到更多受傷的人在尖叫,耳邊是他們無助的哭號。就在這燈光燦爛的夜晚,在被炸得粉碎的街邊酒吧,我環顧四周,看到自己身處人間煉獄。作為一個專欄撰稿人,我經常被問到這些問題——以色列的未來在哪里?這令人發瘋的現狀,我們還要忍受多久?會不會有那么一天,以色列人享有盛譽的生命力,會屈服于企圖滅亡我們的暴力?
1967年的“六日戰爭”,我們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勝利驅散了我們的戰前恐懼。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復蘇,醫治著1973年贖罪日戰爭的深深傷痕;90年代的和平進程修復著1991年的海灣創傷;新世紀的繁榮掩蓋了2002年的恐怖。恰恰因為一直以來的前途未卜,以色列人無比堅信著自己,堅信以色列的民族與國家,堅信著未來。然而,這些年來,籠罩在我心頭的那層淡淡的恐懼始終未曾遠離。談論,或者顯示這種懼怕成了一種禁忌,但是,它確實在那里,無論我身往何處,它如影隨形。我們的城市就像建在流沙之上,我們的住宅從來不曾堅固。盡管,我們的國家逐漸變得強大、富庶,我依然憂慮地感到——它脆弱無比。我意識到,我們顯露多少力量,就會面臨多大威脅。是的,我們的生活仍然是充實而富足的,我們奮發圖強并享受快樂。以色列建立的安全感來自它在物理、經濟、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了驚人的生命力及活力。然而,我總是恐懼著,有一天這樣的生活會倏然凍結——就如火山灰下的龐貝城一樣。以色列,我摯愛的家鄉,一旦數量龐大、裝備精良的阿拉伯或伊斯蘭軍團突破它的防御,我的以色列將不復存在,湮沒于史海。
從我記事之始,我就知曉了占領。就在9歲的我問父親阿拉伯人會不會打敗以色列的一周之后,以色列就攻占了阿拉伯人口稠密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一個月后,我與哥哥跟隨父母踏上第一次家庭遷徙之旅——我們將前往新占領區的拉馬拉、伯利恒和希伯倫。我們所到之處,盡是燃燒著的約旦吉普、卡車、軍用戰車,投降的白旗在房屋上空飄蕩,街道上以色列的坦克碾過豪華的奔馳車以及車里燒焦的尸體。那些與我同齡,或比我還小的巴勒斯坦孩童,清澈的眼睛里籠罩著無盡的恐懼,他們的父母則是一臉悲痛屈辱的表情。不過短短幾周,強大的阿拉伯人變成了受害者,而險遭滅國的以色列人成了征服者。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勝利了,它驕傲而又得意地陷入狂歡,深深陶醉于自己強大的力量之中。
當我還年少時,我覺得一切并不壞。大家普遍認為,所謂的軍事占領還算仁慈。現代化的以色列為巴勒斯坦占領區帶來了進步和繁榮,我們落后的鄰居開始享有電力、自來水及醫療服務——這是他們之前從未有過的。他們必須承認,自己的生活從未這樣好過,并且感恩我們賜予他們的一切。當迎來真正的和平時,我們會歸還大部分占領的土地。就目前而言,在以色列的國土上,一切都很好——全國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和平共處,享受平靜和富足。
直到我成為一名士兵,我才意識到,我錯了。加入以色列國防軍精銳傘兵部隊6個月之后,我被派往占領區的市鎮。10年前,我曾在那些地方度過了童年時光,而現在,我被分配做一些不怎么光彩的苦活兒:駐守檢查站,以及軟禁、暴力驅散游行示威的人群。最打擊我的,就是闖入民宅,把年輕男人從溫暖的被窩里拽出來,進行毫無人道的午夜審訊。我不禁自問:這算怎么回事?為什么我保衛祖國的方式是欺凌平民、剝奪他們的權利和自由?為什么我的祖國以色列要占領和壓迫另一個民族?
所以,我成了反戰運動的一分子。從一名年輕的激進分子到一個專欄作家,我用激情對抗著暴力征服。20世紀80年代,我反對在巴勒斯坦占領區建立猶太人定居點,90年代,我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的巴勒斯坦建國運動,21世紀初,我支持以色列單方面從加沙地帶撤軍。但是,幾乎我參與的所有反戰運動最后都失敗了。現在,距我們第一次家庭遷徙已有將近半個世紀,西岸地區依舊被占領著。更糟糕的是,“占領”已經成為這個猶太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一個以色列人,它同樣也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我反對軍事占領,卻仍然要為此負責,因為,我不能否認或者逃避這個事實:我的國家以色列,已經成為一個侵略他國的國家。
直到幾年前,我才突然領悟,我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恐懼與我對國家占領政策的道德義憤密切相關。一方面,以色列是唯一一個實施占領政策的西方國家;另一方面,以色列又是唯一一個切實受到威脅的西方國家。占領和威脅的雙重作用使以色列那樣獨特,以至于成為這個國家的兩大支柱。
很多觀察員和評論家否認這種二元性,左派關注占領而忽略威脅,而右派恰恰相反。但是,事實真相是,如果不把這兩個要素納入同一個世界觀體系下考察,就不能真正理解以色列,或者理解巴以沖突。任何不注重緊密聯系二要素的思潮及觀點,勢必流于缺陷和無用。只有第三種途徑——將占領和威脅內在化,才是切合實際并符合道德規范的,才能幫助以色列步入正軌。
1957年,我出生于雷霍沃特市的大學城。我的父親是一位科學家,母親是一名藝術家,我的祖先們不乏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發起者。像大多數以色列人一樣,我在18歲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傘兵。服役期滿后,我進入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修習哲學,就是在那兒,我投身和平運動,以及后來的人權運動。自1995年開始,我為以色列自由派的主要媒體之一《國土報》撰寫文章。盡管我總是站在支持和平、支持“二國方案”的立場,但是,我逐漸意識到和平運動的缺陷和偏見。我對“占領”和“威脅”的理解使我的聲音不同于那些主流媒體的觀點。在我的專欄里,我同時挑戰著左翼勢力與右翼勢力。我已經認識到,在中東問題上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正如沒有解決巴以沖突的捷徑一樣,以色列的情況是極其錯綜復雜的,甚至可以說是悲哀的。
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以色列的表現可圈可點——她有效遏制了恐怖主義活動,高速發展尖端科技,令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欣欣向榮。她的經濟強勢如猛虎,向全世界展示著一個生機勃勃、富于創新的強國形象,并享受著這一切。然而,在這非凡成功的光環之下,一種焦慮正在默默地醞釀、發酵。以色列人開始大聲地提出質疑——這些問題也是我這一生中不停捫心自問的問題。這不再是簡單的左翼與右翼的區分,或者世俗與宗教的對抗。我們正在觸及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很多以色列人為新以色列的復興感到不安,他們懷疑自己是否還屬于一個猶太國家,甚至懷疑以色列的前途。于是,有人申辦了外國護照,有人送子女出國留學,社會精英們也開始留意除以色列之外的其他選擇。盡管,大多數以色列人仍然熱愛他們的國家、贊美她的福祉,但是,很多人已經失去了對以色列未來的堅定信念。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到來之際,貪婪的以色列已被五大隱憂的重重陰影所籠罩:巴以沖突在可預見的未來并不能止息;以色列的區域霸權戰略正在經受挑戰;猶太國家的合法性遭到削弱;深度變革的以色列社會越發兩極分化,自由民族的根基搖搖欲墜;調控不力的以色列政府不足以妥善應對諸如軍事占領、社會分化之類的嚴峻挑戰。五大隱憂之中,每一個都意味著重大威脅,而它們的合力更引人注目。以色列的戰略優勢瀕臨消失,以色列的合法性日漸凋零,以色列的民主旗幟逐漸破裂,以色列的社會矛盾使民眾漸行漸遠。如果現在不能實現和平,以色列該如何承受又一個長達整整一代的世紀之戰?盡管,以色列仍然保持著創新、魅力與活力,她卻已經成了一個深陷質疑的國家。焦慮徘徊在這片土地之上,宛如處在一座不祥火山的巨大陰影的籠罩之下。
這就是我展開這段歷史旅程的原因。這就是以色列建國65年之后,所面對的核心問題,也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發起116年之后,所面臨的核心矛盾。如今的挑戰,遠遠超出當時的軍事占領,也比單一的和平議題要深入得多。我們每一個人都將直面以色列問題的三重性:為什么是以色列、以色列意味著什么、以色列將何去何從。
辯論回答不了以色列問題,以色列是如此復雜,它不會屈從于某一種論證或者抗辯;而回答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追述以色列的歷史。于是,我開始撰寫本書。以我自己的視角,用我的獨特方式,將我們所有人的存在闡釋為一個共同體。這本書講述一個以色列人的個人旅程,他因經歷席卷家鄉的、戲劇性的歷史進程而陷入深深迷惘。跨越時間和空間,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對國家更廣泛意義的探索。通過家族歷史、個人歷史,以及深度訪談,我試圖描述以色列的大歷史,解決更深層次的以色列問題。一個世紀以來,我的國家發生了什么,讓我們處于現在的境地?是什么導致了這一切?我們做錯了什么?我們將走向何方?我深深的焦慮是否有根據?我們的猶太國家是否真正處于險境?以色列人是否陷入了絕望的悲劇?我們是否能復興和救贖自我,挽救我們深愛的土地?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