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初期
一個新生命的呱呱墜地,
不僅意味著媽媽的世界迎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
更意味著一位新媽媽正在
開啟她全新的人生之門。
“媽媽”的稱號賦予了一個女人最偉大、
最幸福、最溫暖的含義,
她們的世界伴隨著寶寶的到來
變得多姿多彩、美妙無比……


分娩日:我的寶寶降生了
經過了十月懷胎,轉眼就到了分娩的時候。此時的你是否出現了這樣的心理狀況——既憧憬與寶寶見面的快樂情景,又因為不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分娩方式而感到焦慮,甚至對分娩可能產生的疼痛而感到恐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時,了解各種分娩方式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對你來講就顯得格外重要。不同的分娩方式有著各自不一樣的優缺點,你只要細致了解這些知識,就能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做到胸有成竹,并在醫生的協助下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做個堅強的順產媽媽
自然分娩又稱順產,是一種最自然的分娩方式。世界衛生組織一貫倡導“減少干預,回歸自然”,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不加以人工干預手段,讓胎兒經陰道娩出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的四因素即:產力、產道、胎兒均正常,且準媽媽順產的意志力堅決,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一般來說只要相信自己,絕大多數準媽媽都可以成為堅強的順產媽媽!
★順產的基本步驟
第一產程:宮口擴張期
從規律宮縮開始到宮口開全的過程。初產婦需12~16小時,經產婦需6~8小時。此期子宮有規律地收縮,宮口逐漸擴張,產婦常有腰酸及腹部下墜感。
第一產程中,準媽媽應注意休息,可以少量吃一些易于消化而營養豐富的促進生產進展的食物,例如巧克力、漢堡包等,而米飯、面條等傳統食物醫生一般建議不要食用,以免產婦在用力的過程中外溢而阻塞氣管。宮口開到3厘米之前,準媽媽可在待產室隨便走走以促進產程;宮口開到3厘米之后,準媽媽可左側臥于床上,以免膨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影響胎兒的血液供應。
減輕陣痛的呼吸法:“嘻嘻”輕淺呼吸法
當宮頸開至3~7厘米,子宮的收縮變得更加頻繁,每2~4分鐘就會收縮1次,每次持續45~60秒。這時,準媽媽用嘴吸入一小口空氣,保持輕淺呼吸,讓吸入及吐出的氣量相等,完全用呼吸,保持呼吸高位在喉嚨,就像發出“嘻嘻”的聲音。

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
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的過程。初產婦一般需2小時,經產婦的時間會適當縮短。此期宮口已開全,胎膜已破,宮縮持續時間延長為50秒~1分鐘,間歇時間為1~2分鐘,再次宮縮時出現排便感。
減輕陣痛的呼吸法:哈氣呼吸法
進入第二產程的最后階段,準媽媽會產生強烈的排便感,想用力將寶寶從產道送出,但是此時醫生一般會要求產婦不要盲目用力,而要在宮縮時正確用力。準媽媽此時可以聽從助產士的指導,用哈氣法呼吸。陣痛開始后,準媽媽先深吸一口氣,接著淺吐1、2、3、4,接著大大地吐出所有的“氣”,就如在吹一樣很費勁的東西一般。

此時宮頸全開了,助產師在即將看到寶寶頭部時,會要求準媽媽用力將寶寶娩出。準媽媽此時要長長吸一口氣,然后憋氣,用力將寶寶向下推。準媽媽下巴前縮,略抬頭,用力使肺部的空氣壓向下腹部,完全放松骨盆肌肉。需要換氣時,保持原有姿勢,馬上把氣呼出,同時馬上吸滿一口氣,繼續憋氣和用力,直到寶寶娩出。當胎頭已娩出產道時,媽媽可使用短促的呼吸來減緩疼痛。
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
指胎兒娩出到胎盤排出的過程,一般不超過30分鐘。胎寶寶娩出后,媽媽宮縮暫時停止,不久又重新開始,此時的宮縮是為了促使胎盤排出。胎盤娩出后,媽媽便完成了分娩的全過程。
第四產程:休息觀察期
胎盤娩出后,護士對寶寶進行短暫的清理后,會讓媽媽們看看漂亮的小寶寶,讓媽媽辨別寶寶的性別,再讓小寶寶和媽媽親親,之后寶寶會在產房接受一系列的觀察。此時醫生會對媽媽進行胎盤剝離,仔細檢查軟產道,縫合會陰,完畢后還會對媽媽進行肛診。然后讓媽媽留在產房進行2個小時的休息觀察,護士會給媽媽監測血壓,每15分鐘按摩1次子宮,觀察子宮收縮、陰道出血情況,檢查切口有無血腫,并記錄上述情況。2個小時后,若媽媽無異常,產區護士會與病區護士做好媽媽回病房的交接工作。


分娩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結果,宮縮痛是伴隨著分娩的不可避免的情況,只要宮縮在正常的范圍內,就是有益的、合理的,而且選擇自然分娩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媽媽們,拿出你們的勇氣與堅強來迎接自己健康、可愛的寶寶吧!

★順產的2大缺點
1.準媽媽產程長且需要忍受子宮收縮引起的陣痛,如果胎寶寶過大則容易導致準媽媽子宮頸和陰道的撕裂。
2.胎寶寶過大、準媽媽產道過窄或產力不足、頭位難產等因素可引起產程延長,胎寶寶長時間滯留于產道導致缺氧,甚至還會引起難產、胎寶寶產傷,如顱內出血、頭顱血腫、骨折及神經損傷等。

★順產的9大優點
1.自然分娩時,子宮有規律地收縮,胎寶寶的胸腔也有節律地受擠壓。這一過程中,胎寶寶胸廓受到有節律的壓縮和擴張,促使胎寶寶肺部產生一種叫做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東西,使胎寶寶出生后肺泡富有彈性,容易擴張。這個過程能鍛煉胎寶寶的心肺功能,促進胎寶寶心肺功能的成熟與完善,為寶寶出生以后的自主呼吸創造有利條件。
2.自然分娩時,由于產道的擠壓,使胎寶寶氣管的大部分痰液被擠出,為寶寶出生后氣體順利進入氣管,減少氣管阻力做了充分準備,也有助于胎寶寶剩余痰液的清除和吸收。這一過程也能減少新生兒的并發癥,尤其是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
3.媽媽在分娩過程中,體內會分泌出一種名為“催產素”的物質,它能促進乳汁分泌,還能進一步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
4.進行自然分娩,媽媽產后子宮恢復得也快些。
5.自然分娩的媽媽,產后身體恢復大大快于剖宮產的媽媽,能有較多精力照料寶寶。
6.媽媽產后可以立即進食,還可以喂哺母乳。
7.媽媽傷口較小,僅有會陰部位傷口。
8.對寶寶來說,從產道出來其皮膚神經末梢經刺激得到按摩,對其神經、感覺統合系統等都是一次非常好的訓練。
9.自然分娩的媽媽還能避免剖宮產帶來的許多并發癥和后遺癥。
當你具備自然分娩的條件時,應聽從醫生的指導,選用陰道分娩這種自然、安全、對母嬰都有利的分娩方式。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做到!
順產分娩方式還有哪些
★無痛分娩
我們通常所說的“無痛分娩”,在醫學上其實叫做“分娩鎮痛”,是用相應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目前通常使用的分娩鎮痛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藥物性的,是應用麻醉藥或鎮痛藥來達到鎮痛效果,這種就是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無痛分娩。另一種方法是非藥物性的,是通過產前訓練、指導子宮收縮時的呼吸等來減輕產痛;分娩時按摩疼痛部位,也能在不同程度上緩解分娩時的疼痛,這也屬于非藥物性分娩鎮痛。
無痛分娩并不是真的無痛,無論是對寶寶還是對準媽媽,無痛分娩都會對他們造成影響,所以無痛分娩應該在緊急情況下才考慮。


★導樂分娩
導樂是陪伴產婦分娩全過程的專業人員,她的工作是指導產婦進行順利自然的分娩。如果你請了一位導樂,分娩過程中,通常當準媽媽子宮口開至2厘米時,導樂就要開始全程陪伴,對準媽媽進行指導、觀察,進行“一對一”護理。整個產程中,導樂要指導準媽媽分娩的每個步驟,解釋宮縮陣痛的原因,為準媽媽打勁鼓氣,同時還需要為準媽媽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準媽媽克服恐懼心理。經研究,有了導樂的全程陪護,準媽媽的心理壓力減輕不少,信心加強,醫院的自然分娩率大大提高,產后出血率、心臟缺氧率等明顯降低。
如在第一產程,導樂會安慰并指導準媽媽宮縮時做深呼吸,鼓勵和指導準媽媽采取自由體位減輕產痛;在第二產程,導樂會教準媽媽們用力的正確方法,給準媽媽的生產加油。
★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準媽媽將整個身體浸泡在水中,水波輕微地撞擊著準媽媽的身體,這樣可使準媽媽子宮肌肉的活性增強,使分娩更順暢、更容易。“水中分娩”并不是真的把寶寶生在水中,確切地說,是為了減輕媽媽的陣痛(尤其是時間較長的第一產程陣痛)而被不少大醫院推薦的一種分娩方法。
6大優點
1.在充滿溫水的分娩池中分娩,可以減少準媽媽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的痛楚。
2.由于分娩池與準媽媽子宮內的羊水環境類似,因此胎寶寶在離開母體以后會很快適應這一新的外部環境。
3.適宜的水溫能使準媽媽感到鎮靜,促使腿部肌肉放松,宮頸擴張。水的浮力則有助于調節身體的自然節律,便于翻身和休息。
4.分娩時出血量少,會陰創面小,由于準媽媽在水中的體位能自主調節,使得分娩時的用力更為自然,胎心也不會出現異常變化。
5.由于分娩時間相對較短,準媽媽體力消耗甚小,產后恢復也明顯優于其他分娩形式。
6.水下誕生的寶寶在整個產程中受到傷害的幾率要小一些。
溫馨提示
由于水中分娩存在母嬰感染的風險,所以準媽媽若要選擇這種分娩方式,一定要事先選擇專門開展該項目的大醫院進行,這樣較有安全保障。

★LDR家化式分娩
LDR產房是集待產(Labor)、生產(Delivery)、產后康復(Recovery)三位一體的美式家庭化產房。溫馨的家庭化布置,齊全的醫療和生活設施,使準媽媽從入院至出院所接觸的都是同一個服務團隊與同一間熟悉溫馨的房間,始終在家人陪伴下,在獨立的私密房間里完成分娩全過程。這一切,都可以讓準媽媽消除產房中可能帶來的緊張和恐懼感,享受全程的親人陪護,感受濃濃的親情,從容共迎新生命的誕生,讓分娩成為一次幸福快樂的夢幻之旅。除形式上有家庭的感覺外,醫院一般建議丈夫參與到分娩的過程當中,可以陪伴呵護自己的妻子,看到自己孩子的出生,體驗在家分娩的感覺。
3大優點
1.家化式分娩可以讓準爸爸走進產房,和準媽媽一起見證寶寶的降臨。在過去,準媽媽生孩子都是“一個人的戰斗”。準媽媽進入產房后,與家人隔離,外面的親人看不到里面痛苦呻吟、大汗淋漓的準媽媽,準媽媽在里面也得不到親人的任何安慰。
2.家化式的溫馨環境,可以讓準媽媽舒緩生產時緊張的情緒。在家化式產房,準媽媽絲毫沒有傳統產房冷冰冰的恐懼感。柔和的燈光,舒緩的音樂,在裝飾得像家庭一樣舒適、溫馨、清潔、寧靜的家化式分娩室里,準媽媽可以選擇她自己認為舒適的任何體位進行分娩。
3.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使整個分娩產程在充滿熱情、關懷和鼓勵的氛圍中進行。每位準媽媽都有一名助產士全程一對一的陪伴,經驗豐富的助產士會為準媽媽進行舒適的撫摩以及給予熱情的支持,密切觀察產程的進展,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讓整個分娩都充滿溫馨。


可以提高順產概率的幾個建議
孕期合理營養,控制體重
寶寶的體重超過4千克(醫學上稱為巨大兒),母體的難產概率會大大增加。如果在產前檢查中醫生預測胎兒體重超過4千克,一般就會建議產婦以剖宮產方式分娩。
正常大小的胎兒可以通過母體骨盆而順利分娩,但是巨大兒的頭比較大,胎頭就可能“擱淺”在骨盆入口處,難以通過骨盆而不得不做剖宮產。如果巨大兒身體比較胖,雖然能勉強通過骨盆,但是準媽媽分娩時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可能不得不用產鉗或胎頭吸引器幫助胎兒分娩。
為了控制新生兒的體重,在妊娠期間,準媽媽應適當參加活動,不要整天坐著、躺著。多吃新鮮蔬菜和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少吃含碳水化合物、脂肪量很高的食品,如甜品、油炸食品、甜飲料等。最理想的懷孕體重在孕早期懷孕3個月以內增加2千克,懷孕中期3~6個月或懷孕末期7~9個月各增加5千克,前后共12千克左右為宜。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寶寶就有可能長得過大。


孕期適當運動
孕期鍛煉不但有利于控制孕期體重,還有利于順利分娩,可以增加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張力和彈性,使關節、韌帶松弛柔軟,有助于分娩時肌肉放松,減少產道的阻力,使胎兒能較快地通過產道。另外適當的運動還可緩解準媽媽的疲勞和壓力,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
當然,懷孕畢竟是個特殊的生理過程,準媽媽在鍛煉時要注意運動時間、運動量、熱身準備,防止過度疲勞和避免宮縮。另外,有習慣性流產史、早產史、此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盤或嚴重內科并發癥,不宜進行高負荷的運動。
定時做產前檢查
整個妊娠期的產前檢查一般要求是9~13次。初次檢查一般在孕初期,從懷孕4個月開始要進行有規律的檢查,在懷孕4~7個月內每月檢查1次,懷孕8~9個月每2周檢查1次,懷孕最后1個月每周檢查1次;如有異常情況,必須按照醫師約定復診的日期去檢查。
定期檢查能連續觀察各個階段胎兒發育和孕婦身體變化的情況,例如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孕婦營養是否良好等;也可及時發現孕婦常見的并發癥如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貧血等疾病,以便及時得到治療,防止疾病向嚴重階段發展而影響正常分娩。在妊娠期間,胎位也可發生不正常的變化,定期檢查能及時發現。因此,定期做產前檢查對順利分娩是十分必要的。
聽從醫生指導
準媽媽臨產的時候,醫生會綜合考慮準媽媽的骨盆,胎兒的姿勢、產式、體態、位置、頭圍、胸圍,胎兒的數目及胎兒的健康狀況,子宮的收縮力等情況,對準媽媽提出是否適合順產的建議,必要時醫生會建議準媽媽做剖宮產。準媽媽們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在懷孕期間了解相關的分娩知識,保證分娩時情緒穩定。

痛并快樂著的剖宮產媽媽

剖宮產,是外科手術的一種。手術時,切開母體的腹部及子宮,用以娩出嬰兒。通常剖宮生產是被用于搶救難產的孕婦和胎兒,以免因陰道生產可能對胎兒或母親性命及健康造成損害。總之剖宮產是一個重要的手術助產方法,但并不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它只是用來解決難產、保全寶寶和媽媽生命的一種應急措施,故不宜盲目選擇。
★剖宮產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手術準備
住院時間由醫生根據胎寶寶的情況決定,準媽媽按約定時間在手術前1天住院,以接受手術前的準備。手術前夜,晚餐要清淡,晚上12點以后不要再吃東西,以保證腸道清潔,減少術中感染。術前醫生會測準媽媽生命體征,聽胎心,胎心每分鐘在120~160次為正常。確認準媽媽身上沒有飾品后,醫生會給準媽媽備皮、取血、插尿管,送進手術室。
第二步:消毒麻醉
麻醉范圍從胸骨以下到大腿上1/3處。選擇硬膜外麻醉,麻醉師通常都會在準媽媽腰椎第3~4節之間,輕輕插入1根硬膜外管。藥物經過管子緩慢釋放,使準媽媽的痛覺消失但仍保持清醒狀態。
第三步:手術開始
醫生會在下腹壁下垂的皺褶處,做1個橫切口(縱切口只在緊急時使用)。第2個切口會在子宮下段,這樣可以減少對子宮體的損害,減少再妊娠的危險。羊膜打開后,胎兒和胎盤就可以取出來了。醫生為了幫助胎寶寶娩出,有時還會用手掌壓迫準媽媽的宮底。
第四步:新生寶寶的處理

護士用工具吸出新生寶寶口鼻中的黏液,將新生寶寶擦干。兒科醫生會給其查體,做出評估生存能力的Apgar(阿氏)評分,包括心率、呼吸、反射、肌張力、膚色。量體重、身長、頭圍,按下新生寶寶的第1個腳印,就可以抱給他的父母了。
第五步:手術結束
給媽媽做子宮和皮膚的逐層縫合,傷口皮膚對合后做包埋縫合,從外表看來只是一道細線,縫線成分人體可以吸收。傷口5~6天后可以愈合,如果媽媽不是瘢痕體質,愈合以后就像皮膚的一道皺褶。
第六步:回到病房
剖宮產當天,媽媽回到病房后一定注意好好休息,這畢竟是一次大的手術經歷。這時會有導尿管的刺激、吸氧管的不適、心電監護的袖帶纏繞,有的媽媽后背還有鎮痛泵。在這時媽媽們除了需要喂奶時適當運動外,其他時間一定要閉目休息,以盡快恢復體力。媽媽產后還要多翻身,促進排氣,排氣后盡早進食,以補充手術造成的體能損失。產后第2天,媽媽拔除導尿管后要盡快活動。當鎮痛泵取走后,傷口會有疼痛的感覺,一般是可以忍受的,這樣的收縮疼痛促使子宮由一個如皮球大的球形縮小成孕前的大小。產后第3天,醫生會給媽媽傷口換藥,會查看傷口有無滲血和紅腫發炎的情況,了解傷口愈合狀況。產后要打一些消炎針以及吃消炎藥,不過,媽媽們大可放心,醫生用的都是對寶寶沒有影響的藥。
★剖宮產的6大優點
1.由于某些原因使寶寶絕對不可能從陰道分娩時,施行剖宮產可以挽救母嬰的生命。
2.如果施行選擇性剖宮產,子宮收縮尚未開始前就已施行手術,可以免去媽媽遭受陣痛之苦。
3.腹腔內如有其他疾病時,也可一并處理,如合并卵巢腫瘤或漿膜下子宮肌瘤,均可同時切除。
4.做結扎手術也很方便。
5.對已有不宜保留子宮的情況,如嚴重感染,不全子宮破裂,亦可同時切除子宮。
6.由于近年剖宮產手術安全性的提高,大大減少了手術并發癥對母嬰的影響。
★剖宮產的6大缺點
1.剖宮產手術對媽媽的精神上和肉體上都會留下創傷。
2.手術時麻醉意外雖然極少發生,但不等于不可能發生。
3.手術時可能發生大出血及損傷腹內其他器官等情況,術后也可能發生泌尿、心血管、呼吸等系統的并發癥。
4.即使手術中平安無事,但術后媽媽也有可能發生子宮切口愈合不良、腸粘連或子宮內膜異位癥等。
5.術后媽媽的子宮及全身的恢復都比自然分娩慢。
6.剖宮產的寶寶,有可能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
★剖宮產疑惑解答
Q:都說剖宮產會使分娩時產婦和胎兒危險減小,是否比陰道分娩更理想?
A:剖宮產并不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剖宮產手術只是一種萬不得已的分娩方式,是用來解決難產、保全胎兒和產婦生命安危的一種應急措施,不能盲目選擇。
其實,剖宮產在降低產婦及胎兒危險性或死亡率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很多臨床報道顯示,剖宮產有一定危險。
大量醫學研究證明,未經產道試產,并在未臨產前就以剖宮產方式分娩的新生兒,新生兒期并發癥較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剖宮產兒綜合征,即胎兒由于缺乏陰道分娩過程中的擠壓,肺中羊水和黏液不能被清除,出生后容易引起窒息、濕肺、呼吸窘迫綜合征、羊水吸入等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或使羊水咽入消化道而出現嘔吐、吃奶差等表現。另研究證明,剖宮產胎兒體內的IgG水平要低于陰道分娩胎兒,因此出生后更容易受到感染。如果剖宮產手術不太順利,還會使嬰兒的皮膚、骨骼、神經等組織在出生時受到損傷。
此外,產婦術后可能會因麻醉或腹痛而出現行動不便、哺乳困難、母乳不足等情況,都會給產婦的健康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近期對于產婦健康的影響,包括剖宮產術后并發癥要比陰道分娩多,如生殖道感染、傷口感染、產后出血、其他組織器官被損傷,或導致靜脈栓塞或肺栓塞等危險并發癥。而且,由于分娩時要比陰道分娩的產婦出血多,有時甚至需要輸血。
遠期對于產婦健康的影響,包括很多產婦患上盆腔炎、月經不調、腰痛、宮外孕,再次妊娠時胎盤附著于子宮切口,或形成前置胎盤引起大出血等疾病的發生率較高。而且,一旦意外妊娠時人工流產術難度增大,容易引起子宮穿孔或流產不全等后果。再次妊娠足月分娩時,子宮傷口容易裂開或發生胎死宮內、腹腔內出血等危急重癥。

Q:既然剖宮產只是解決難產而采用的分娩方式,不應完全聽從產婦的個人愿望,那么哪些產婦才需要采取剖宮產?
A:分娩時是否需要做剖宮產,應從產婦和胎兒兩個方面來考慮:
⑴ 妊娠晚期已經存在難產因素,如頭盆不稱、骨盆狹窄或畸形、陰道瘢痕狹窄或盆腔腫瘤、先兆子癇、嚴重心臟病、前次妊娠剖宮產、高齡初產及合并其他因素,如不孕癥史、慢性高血壓,以及胎兒體重在4千克以上的巨大兒等。
⑵ 臨產后出現意外需行急癥剖宮產,如宮縮無力、頭盆不稱,或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而產前出血及試產失敗等。
⑶ 胎位不正,如橫位、面先露、初產臀位、胎兒過大或足先露等。如果在臨產中發生持續性枕后位等情況,一經發現或處理無效,也應做急癥剖宮產。
⑷ 出現胎心變化、羊水被胎糞污染,或腦垂功能低下及羊水減少等。
⑸ 切盼胎兒,如以往有不良分娩史,或多年不孕者,此次胎兒特別珍貴等。
Q:如因各種原因需要再次妊娠,子宮切口會不會破裂?手術一般采用哪種切口?
A:子宮下段橫切口一般在術后愈合得較為牢固。
剖宮產手術的子宮切口包括4種,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是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術的腹部切口,包括下腹直切口和下腹橫切口。下腹直切口在臍下偏左部位,特點是手術簡單、快速,但會影響美觀。如果產婦是瘢痕體質,日后會鼓出一條高出皮膚的瘢痕,影響腹部美觀。現在產科醫生通常采取下腹橫切口,即在位于恥骨聯合上方,相當于腹壁下垂皺褶處切開一個約10厘米長的橫弧形切口。這種切口在肌肉層較薄的子宮下段,特點是手術簡單,出血較少,術后愈合得較好。如果日后再次妊娠,子宮發生破裂的概率較小。
不過,再次妊娠時子宮是否容易發生破裂,不能完全取決于所選擇的子宮切口。如果再次妊娠時間過短或切口愈合不良,還是會使子宮破裂的危險性增大。為了避免再次妊娠時子宮切口破裂,再度生育至少要在產后2年以后,以使切口能夠愈合得更加牢固或更結實一些。

總之,剖宮產對媽媽的身體是一種創傷,在這個創傷恢復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切口的并發癥,所以醫生會給媽媽吊生理鹽水,媽媽的行動會受影響;即使剖宮產進行的過程中不疼,但是生產完之后的麻煩還是比較多。所以我們提倡順產,除非你在妊娠分娩期有嚴重的并發癥,或者有特殊情況不能夠順產,才會選擇剖宮產。如果僅僅因為怕疼而選擇剖宮產,這是我們不提倡的。
新生寶寶在產房的護理
寶寶出生后開始啼哭,這表明肺已經開始工作了。出生后1分鐘以及第5分鐘,寶寶需要分別接受一次Apgar評分,即對寶寶的膚色、心率、反射應激性、肌張力及呼吸等5項進行評分。兒科醫生給寶寶檢查身體,排查外在發育異常,然后,護士會給寶寶稱體重、量身長。
在寶寶出生24個小時之內,注意保暖,早開奶,早接觸。在征得父母的同意之后,護士會給寶寶打第1次防疫針,也就是乙肝疫苗及卡介苗。

每日速查表
產后當天,產婦應在床上休息。分娩當日,不管對新媽媽還是寶寶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天,然而開心之余,家屬不要忽視對于新媽媽的照顧,例如家屬要時刻注意居室的通風,一定要避免室內溫度過低、過高,最好將室溫調整到22~26℃之間,這樣新媽媽和寶寶都會感覺比較舒適;新媽媽產后出汗比較多,家屬應注意常換新媽媽的衣著,特別是貼身內衣和內褲更應經常換洗,1天多換,這樣做可以保持衛生,防止感染;數日后新媽媽體力恢復后就可以開始淋浴了,但是一定要有家屬陪伴,以免發生意外。
剛生產完,新媽媽身體虛弱,不宜進行家務勞動,家屬們在照顧寶寶的同時,也要對新媽媽呵護備至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