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廣州花城出版社的厚愛,本人有幸自2015年底開始進行《匹諾曹奇遇記》的中文本翻譯,共歷時3個月,書易三稿,終于在2016年夏天,與各位讀者見面。
作為一部世界聞名的兒童/青少年文學經典,匹諾曹這一長鼻子木偶的經典形象,早已跳出原著,通過漫畫、動畫、電影、戲劇等形式,特別是隨著20世紀40年代以來,迪斯尼版《匹諾曹》在全球的熱映,匹諾曹、老木匠、藍發仙女、老蟋蟀、狐貍和老貓等經典形象,通過他們在小木偶“成人”歷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善惡美丑,一一飛入了世界各國孩子們的腦海,并成為了上百年來幾代兒童集體記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乃至曾有人評論說:沒有讀過《木偶奇遇記》的人確實不少,但是不認識匹諾曹的人恐怕屈指可數。
根據對現存資料的考證,我們可以確定無疑的是,作者科洛迪(Carlo Collodi)當時對自己的這部作品并不滿意,他甚至曾經在一封致《兒童日報》主編費迪南多·馬蒂尼的信中寫這樣的字句:“……你們想怎么改,我都沒意見,重要的是一旦你們開始在報紙上刊出以后,不要忘記給我付上一筆滿意的報酬,否則我肯定沒有動力再(將這部糟糕的作品)繼續寫下去了。”
科洛迪當年絕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這部“拙劣”的作品,竟然能跨過了時空的界限,一舉成為西方世界繼《圣經》之后,翻譯版本和閱讀數量最多的一部作品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世紀90年代初,根據意大利科洛迪基金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共同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木偶奇遇記》在全世界當年共有240種版本,幾乎涵蓋了世界上所有地區的主要語言。這部作品獲得的空前成功,甚至引發了許多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對“匹諾曹”這一角色真實身份的好奇與探究,他們通過文獻分析和考古發掘,提出這部作品的靈感取自科洛迪長年生活的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而且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根據他們的考證,在科洛迪生活的年代,曾經真實生活著一個四肢都裝上假肢,鼻子上也裝有一支木管的人,名字就叫“匹諾曹(Pinocchio)”;此人由于在意大利統一戰爭中負傷失去了雙手和雙腳,因此不得不裝上假肢,并靠在當地劇場里的表演維生,還成為一個在當地小有名氣的人物。
通過譯者在意大利當地的觀察發現,作為匹諾曹的故鄉,長鼻子木偶這一形象不僅生活在意大利人的集體記憶中,更成為了繼羅馬斗獸場、意大利面等之后,又一代表意大利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管來到意大利的任何一座城市,北自米蘭,南至莫西拿,以小木偶為題材的各式周邊產品應有盡有,除了常見的木雕模型外,還有匹諾曹鬧鐘、匹諾曹餐具等等,不一而足。距離佛羅倫薩(Firenze)不遠的科洛迪小鎮是作者卡羅·科洛迪母親的故鄉(“科洛迪”這一筆名便來自這個小鎮),這里還坐落著全世界最著名的匹諾曹博物館,館藏一座身高16米的巨型匹諾曹雕塑。
《木偶奇遇記》這部作品,于1883年首次由位于佛羅倫薩的費力齊·帕吉出版社(Libreria Editrice Felice Paggi)成書出版,并由恩里克·馬贊提(Enrico Mazzanti)手繪插圖。此后的數十年間,由于科洛迪這部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意大利國內還出現了一系列以匹諾曹為主人公的改編故事,這一現象被后人稱為“匹諾曹熱(Pinocchiate)”,如由卡羅·科洛迪的侄子Rambadi所著的《木偶奇遇記》姐妹篇《Pinocchio under the sea》亦曾被我國翻譯家宋易先生于1934年譯為中文,并命名為《木偶游海記》。
“匹諾曹”這一經典形象得以進入我國,首先要感謝一位名叫徐調孚的著名翻譯家;據史料記載,徐先生曾于1927年首次將英文版的《木偶奇遇記》譯為中文,讓我國讀者首次認識了這個名叫“匹諾曹”的俏皮小木偶;徐先生的譯本在此后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成為了《木偶奇遇記》各個中譯本的“母版”或重要參考版本,不能不說是翻譯史上的一個奇跡。
此外,對于這部膾炙人口的意大利經典文學作品,我國的意大利文學研究學者,如著名翻譯大家呂同六先生,也早從上世紀50年代起便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重視。此外,著名意大利語翻譯家劉月樵先生也曾于2005年開始,從意大利原文出發,將該作品譯為中文。
隨著各種中文版本的《木偶奇遇記》在華人世界的出版,毋庸置疑的是,“匹諾曹”早已不再是一個停留在文學作品里的兒童角色,而已經成為世界各地華人童年記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試想有多少的爸爸媽媽,曾經通過匹諾曹長鼻子的教訓,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就連以辛辣諷刺聞名的臺灣著名政治評論家李敖先生,也曾經自比“老蟋蟀”,希望做一個能對社會丑陋現象,發出逆耳忠言的人。
本人作為中國意大利研究學界的后起之輩,亦自童年起便深受《木偶奇遇記》的影響,雖然由于時間久遠,本人已不能記起其中完整的故事情節和許多主要人物的名字,但是“長鼻子小木偶”這一經典形象,早已深深印入我的腦海之中;特別是自2003年開始學習意大利語后,《木偶奇遇記》更是通過各種原文閱讀和影視材料,進入到我大學生涯中;此外,在我校每年舉辦的“歐羅巴文化節”中,意語系學生更是通過現場配音的表演方式,完美地用意大利語詮釋了科洛迪的這部傳世佳作,并獲得了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
為了更好地中國讀者們展示《木偶奇遇記》,本人選取了RL Gruppo Editoriale srl 出版社出版的《匹諾曹奇遇記》完整版,并在翻譯過程中主要參考了劉月樵先生的意譯版本和李曉童的英譯版本。在翻譯過程中,本人遇到了一些之前未曾想象到的問題,并希望通過跨文化翻譯的方式,讓中國讀者更好地領悟原汁原味的《木偶奇遇記》。
語言問題。由于科洛迪寫作此書時為19世紀80年代,而且故事背景選取在托斯卡納大公國(1569-1859)時代;因此,原文不乏許多晦澀難懂的詞句,在此僅舉一例:作品中常常出現的各種古代貨幣單位,如soldo,zecchino d'oro等,若將之直譯為“錢”和“金塊”,譯者愚見認為不僅會導致閱讀美感的喪失,更會讓人對其實際價值,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而這一點對于更好地理解最后一章中“仙女贈還金幣”一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鑒于作者科洛迪以16世紀的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公國為背景,本人亦將soldo譯為我國古代常用的基礎貨幣單位“文/錢”,以期能夠讓讀者在閱讀這部意大利經典作品的同時,得以開展一場中意文化交流的“穿越之旅”。此外,作品中還出現了大量的托斯卡納當地方言與表達習慣,亦對本書的翻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此不一一舉例。
文化背景問題。由于時空的巨大間隔,作品中科洛迪所展現一幕幕場景,不僅對來自異質文化的譯者長吁短嘆,就是意大利本國人,也對其中的部分場景描寫,不能胸有成竹。在此僅舉一例:在作品的第三十五章,作者在一段關于“大鯊魚”腹中環境的描寫中,曾經提到了“大齋節的炸魚味”,譯者對此出現這樣的一段描寫甚是不解;后經過訪問調查和文獻查詢,才發現在意大利的傳統習俗中,“大齋節”期間人們由于宗教的原因,不得食用紅肉(如牛、羊肉等),因此魚肉便成為了許多意大利人餐食的唯一選擇;此外,炸魚的味道還常常會引發意大利人的油膩惡心之感;因此科洛迪在這里所希望描述的是一個讓小木偶倍感難受的環境。
為了更貼近我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本譯本具有以下三大特點:
以意大利語原文發音為基礎,將部分故事人物以中國特色的方式進行命名,如“梅蘭坡”“蔣喬”等角色。
以意大利語原文意思為基礎,將部分故事人物以中國特色的方式進行命名,如將Mangiafoco(“食火人”)譯為“火云邪神”。
插入了部分中國傳統評書中的常用句式表達,如“話分兩頭”“另一邊廂”“欲知后事如何”等。
最后,我要感謝花城出版社的林菁老師,這次《木偶奇遇記》得以最終出版,離不開林老師認真負責的工作;本人在翻譯過程中,曾因為各種問題,通過電郵和微信等方式多次煩擾林老師,然而她每一次都會以耐心的講解和細致的回答,給予我極大的支持和鼓勵。
此外,我要感謝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Matteo Brandi老師,以及米蘭國立大學的中文博士研究生Simona Gallo女士。他們通過耐心細致的講解與介紹,讓本人于翻譯過程中所遇到的許多文化背景和語言問題,得以一一迎刃而解。
最后,我還要感謝我的家人,是他們通過默默的付出,促成了本書的最終問世。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