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古跡名勝

陽關在我國歷史上,曾經是一個重要的關隘,它是中原與西域的分界線,也是絲綢之路的門戶。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悠悠千年雄關所剩下的僅有一座漢代烽燧遺址。陽關關城的破敗并沒有影響人們游覽它的興致,相反的,看到陽關這殘留的遺址,能在想象的空間里去延續歷史的聲音。

除了陽關遺址,在陽關周圍還有古董灘、古長城等古跡名勝,可供游人參觀,它們和陽關一起,成了一個獨特的綜合風景區。

(一)烽燧遺址

陽關在西漢就建立了關城,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里的地理位置不再重要,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這里僅有一通陽關石碑,碑上刻著“陽關故址”四個紅色大字。

除了這通陽關石碑外,陽關附近還有漢代烽燧遺址。其中尤以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烽燧最大,地處最高,保存也較完整。這個烽燧處在陽關的制高點,它是陽關歷史唯一的實物見證。人們在各種圖片中看到的陽關遺址,實際上就是這個烽燧遺址,而不是陽關遺址。

墩墩山頂上的這個烽燧,是用土壑夾蘆葦砌筑而成,上面有殘余圍墻,一條馬道直通頂部。

烽隧周圍有半人高的護欄,旁邊豎有說明牌:

墩墩山烽燧系漢代建筑,現殘高4.7米、上寬南北8米、東西6.8米、底寬南北8.8米、東西7.5米、為古陽關候望之處,故有“陽關耳目”之稱。

站在烽燧遺址所在的這座墩墩山上,人們俯首遠眺,阿爾金山的皚皚白雪、浩瀚戈壁、蒼茫大漠的宏闊景色盡收眼底。

(二)古董灘

在陽關石碑后面是一片荒漠,這里就曾是陽關故址所在的古董灘。它東靠農田,南有元臺子山,西依青山子梁,北到墩墩山,沙丘從南到北自然列成二十余道天然屏障。

多少年來,每當大風刮過,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在古董灘上,常常會拾到古錢、首飾、玉佩、寶劍、兵器和其它小雜物,甚至有的還能拾到金戒指、金手鐲。

新中國成立后,陽關的旅游業不斷發展,外地的游人只要稍微細心一點兒,都可以找到幾件古董。

關于古董灘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古董,歷史上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古董灘原來埋著一位公主豐盛的嫁妝,到底是哪一位公主,說法不一。有的說是遠嫁烏孫王的細君公主;有的說是唐代去西藏的文成公主;有的又說是下嫁于闐王的曹氏公主。

當年公主遠嫁,中原王朝的皇后給她陪送了許多的嫁妝。金銀首飾、綾羅綢緞、胭脂香料、四季衣衫等等,足足裝了幾十輛大車,由一位武官和士兵押送,向西進發。

當護送嫁妝的人和車來到古董灘上時,遭到了一股強人的洗劫。這些強人是一個小國王派來的。這個小國國王也曾向中原王朝的皇帝請婚,但因曾其國家特別小,物產又不豐富,所以遭到拒絕。

小國國王遭到拒絕后,懷恨在心,他派出人四處打探,終于打聽到公主的嫁妝要從離他們國家不遠的古董灘經過,便一咬牙派出300名親信兵將,用黑墨抹臉,白巾包頭,躲藏在古董灘周圍。

這一天下午,裝有嫁妝的車輛和護送的軍人,來到了古董灘,猛聽一聲牛角號響,白頭黑面的強人從四面一起殺出,瞬間和護送的軍人打成一片。

當時,為公主護送嫁妝的軍人只有100名,而且多數由于長途勞累和不服水土患病在身。而強人們身強力壯,熟悉地形,并且人又多,不一會兒,護送的軍人都被強人殺盡了。強人們搶到了大批的嫁妝和金銀財物,欣喜若狂。

正當這些強人準備離開的時候,猛然間刮起了大風,一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個個沙包飛上了天空,又慢慢地降落下來,把300名強人和他們搶來的幾十車財物統統埋在了灘上。

多少年過去了,風吹沙移,人們在這片沙灘上拾到了大量古錢、首飾。于是,這片沙灘便取名為古董灘。

(三)森林公園

陽關沙漠森林公園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80公里處的南胡林場附近,距陽關故址10公里。從1993年開始,在原南湖林場的基礎上,當地有關部門陸續建成了陽關沙漠森林公園。

沙漠森林公園有一片沙漠中的綠洲,長10公里,寬不5公里,總共有17個村,6000多人口。這里村村造園,戶戶栽樹,共種楊、柳、桃、蘋果、棗、葡萄等各類林木150萬平方米,人均有樹2000多株。

沙漠森林公園尤以葡萄品種最多,質量最好,堪與吐魯番的葡萄相媲美,有“小吐魯番”之稱。

為了發展陽關風景區,擴大陽關旅游項目,當地在沙漠森林公園建成了五千米長的葡萄長廊,葡萄藤條纏繞,游客可沿長廊觀賞。

葡萄長廊內設有石桌石凳,供游客休息,并可品嘗葡萄。在林場通往沙丘的兩側,有西北兩個葡萄觀賞園,占地1.6萬平方米。

在沙漠森林公園還有一個沙生植物園,它位于沙丘北緣,占地五萬平方米,園內遍植樟子松、油松、青海云杉、側柏、刺柏等觀賞樹種和紅柳、拐棗、霸王、花棒、棘兒等沙生植物。

在葡萄觀賞園南側,設一動物園,占地3萬平方米,有野駱駝、黃羊、青羊等國家保護類野生珍貴動物可供觀賞。

每年8月至9月,是葡萄成熟的季節,游客可來此品嘗葡萄,在南湖度假別墅小住,體驗沙漠綠洲的田園風光和現代農民的生活風情。

經過多年的建設,這里已成為省級沙漠森林公園,是陽關旅游的重要一景。

(四)博物館

雖然陽關古關隘不在了,但人們卻還可以看到另一個陽關。這里雄關高聳,箭樓巍然,戰旗獵獵,鼓角相聞,讓人剎那間夢回漢唐。它就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景點式博物館,即陽關博物館。

陽關博物館占地面積十萬平方米,館內設兩關漢塞廳、絲綢之路廳、漢闕牌樓、陽關都尉府、陽關關城及仿古民居等。

整個建筑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極具大漢雄風。披掛著千年銅銹的銅馬和戰車、書寫著陳年舊事的敦煌漢簡,牽引著我們近距離地觸摸陽關。恍惚間,絲綢之路上的駝鈴、古戰場的金戈鐵馬、邊疆民族的胡笳羌笛全都踏夢而來。

陽關博物館是一個遺址博物館,它所展現的一草一木都是一種文化景觀與自然環境、文化內涵與尚在展現的藝術形式、實用功能和文化展示的協調,以達到陽關博物館這件藝術作品傳統與現代、人文與自然、內涵與外在展現形神兼備和諧美的統一。

(五)兩個水源

陽關處在較為干旱的甘肅,水源問題自然非常重要。其實,陽關曾經是水源非常充足的一個關隘,因為它有兩個獨立水源。后來,這兩個水源變成了陽關的兩個風景名勝。

陽關的第一個水源就是西土溝。西土溝是當地人叫的一個俗名,它在唐代的名字叫無鹵澗。

據記載,西土溝水源東北1750米處,是陽關古址。據說,陽關在這兒設關,就是因為臨近西土溝。

正如建關時所料,有了西土溝和附近的一片綠洲,讓陽關憑借著水源,發揮了“一夫當關,萬人莫開”的神威。而對于在沙漠上長途跋涉的人來說,看到陽關就等于看到了一線生機。

軍事作用降低后,西土溝周圍的綠洲,也成為了陽關的一個重要景點。

出了陽關再往西就是茫茫的大沙漠,因此,古代往來的商旅都要在陽關補充水源。除了西土溝,陽關還有一個獨立水源,那就是渥洼池。

根據文獻記載,當年的渥洼池水面非常大,水很深而且水質非常好。更為有意思的是,在渥洼池還曾經出過天馬。天馬的橫空出世,博得漢武帝龍顏大悅,并親作天馬歌。

據說,當年霍去病收復河西后,西漢牢牢地控制了河西。此時,漢王朝除了修筑邊防要塞,還大量移民屯墾,所以一時間,敦煌人口猛增。

除了移民,也有獲罪的各級官吏,被發配到敦煌郡。這其中河南新野的一個叫暴利長的小官,就因犯罪被充軍到敦煌,在渥洼池一帶放牧。放牧時,暴利長經常見到一群野馬到池邊飲水,其中還有一匹馬長得特別壯碩,神態奇異。

暴利長在暗中窺視,對這匹馬覬覦良久,終于想到一個智取的計策。他做了一個和自己形體差不多的土人,將自己的衣服穿在土人身上,并讓土人手拿勒馬索像真人一樣立于池邊。

最初,群馬一見土人,大吃一驚,不知其為何物,都不敢近前,跳開跑到遠處去張望。后來,群馬見土人并無攻擊之舉,也就慢慢習以為常,又繼續毫無顧忌地去池邊飲水嬉戲。

不久,暴利長見時機已經成熟,就將土人撒掉,自己立到了池邊。當看到群馬又來池邊,暴利長忍不住滿心竊喜,甩出套馬索,終于一舉成功,得到了那匹他心儀已久的駿馬。

暴利長把馬獻給了漢武帝,卻對套馬的詭詐和辛苦只字不提,稱馬是從水中躍出的,落入他手純粹是上天的旨意。

暴利長的話嚴絲合縫,所以漢武帝非常高興,感覺到這是自己當皇帝的一個吉祥征兆。

同時,漢武帝看到暴利長獻的這匹馬,也確實是一匹好馬,就給馬命名為太乙天馬。不僅如此,漢武帝還即刻作天馬歌,歌中有“湖中天馬沖波出,蹴踏驚濤行飄忽”之句。

不久頗有心計的暴利長,是否因此得以減輕了罪責,重回故里。但從此以后,渥洼池便得了一個出天馬的聲名,流傳開來。

后來,渥洼池被建成了蓄水二百多萬立方米的黃水壩水庫,灌溉著古陽關下的萬畝良田。

出過“天馬”的渥洼池也被開發成旅游景點,渥洼池水深波闊,周邊蘆葦叢生,游鳥浮魚,相映成趣。靠附近泉水灌溉栽種出的葡萄又自成一景,有幾座晾房,遠處看,蜂巢一般,出產的葡萄干比蜜還甜。

沒有人再在這里發現過天馬,但是來的人都會吟誦起“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渥洼池是那樣充滿了別樣的塞外風情。

陽關風景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人們對它的評價是:東依敦煌,西接樓蘭,北望玉門,南眺金鞍,天馬故鄉,絲綢之路名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鄄城县| 卓资县| 巨鹿县| 宁化县| 泽库县| 九龙城区| 富裕县| 通辽市| 邯郸县| 田东县| 双牌县| 汉寿县| 永德县| 岗巴县| 宁明县| 天峻县| 禄丰县| 信宜市| 柘荣县| 中超| 奎屯市| 德庆县| 略阳县| 新密市| 文安县| 拉孜县| 句容市| 方城县| 宣威市| 陈巴尔虎旗| 甘洛县| 连云港市| 富源县| 扬中市| 聊城市| 和田县| 普陀区| 镇平县| 宁化县| 闸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