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們一直信奉的生活細節(3)
- 不知道這些,你就囧了2:流言終結者(書立方·心享悅讀)
- 王承帝編著
- 4953字
- 2016-06-03 15:49:04
口香糖吞下肚子不消化
“曬死我了,真是又累又渴。”剛從外面進屋的耀文坐在椅子上嚼著口香糖說。
同事茜茜找出一瓶冰鎮的礦泉水遞給耀文說:“呵呵,這會兒外面有三十幾度吧?”
“嗯。”耀文扭開瓶蓋說,“走在馬路上跟踩在煤炭上似的。”
“咕咚咕咚”耀文仰頭喝下幾大口道:“真爽!哎呀,我把口香糖給吞下去了!”
“口香糖不消化,會黏住腸子的,快去醫院弄出來吧!”茜茜建議道。
“先讓它消化著試試吧,我是懶得再往外跑了。我小時候在老家農村,常見到雞吃玻璃碎片,都能消化掉,再出來時那玻璃碎片就跟被火熔煉過似的,我就不信我的胃不如一只雞強大!”
茜茜笑道:“人和動物能比嗎?動物吃生的還消化呢,你天天吃生的食物胃能承受得了嗎?還是快去醫院把它拿出來吧!”
那么,口香糖吞下肚子真的會不消化黏住腸子嗎?
事實上將口香糖吞下肚子并不一定會引起麻煩。
人類咀嚼口香糖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開始是古希臘人咀嚼乳香樹的樹脂,認為可以讓口氣清新。英國殖民者定居北美的時候,從印第安土著那里獲得了云杉樹脂。而現代口香糖的誕生,則完全是一次失敗發明的產物。
一位叫托馬斯·亞當斯的發明家本想發明一種性能更好的橡膠,結果硫化失敗。細心的發明家發現,自己的失敗試驗品,干燥之后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脂。他還大膽地將失敗試驗品放入了嘴里,可能感覺還不錯,后來這種失敗試驗品被加進香料而推向了市場,最后逐漸就演變成了箭牌口香糖。從此之后,口香糖風靡全世界。但是,好像從口香糖誕生那天就有了這個禁忌:絕不能將口香糖吞進肚子里,那會不消化,會引起腸子堵塞的。幾乎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會被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囑這個禁忌。
現在醫學證明,這個禁忌幾乎是杞人憂天,只要不是過量吞食口香糖,偶爾誤吞入肚中的口香糖,是能夠從胃進入腸道順利排出體外的。僅有極少數人(大部分是孩子)因為有吞咽口香糖的習慣,最后發展成腸梗阻,進醫院取出來后,孩子很快會沒事的。
現在流行無糖口香糖,很多人認為吃無糖口香糖很健康,其實也不應過量食用。因為無糖口香糖中代替糖分的甜味劑叫作山梨糖醇,這是從植物中提取的一種白色晶體。消化科專家表示,山梨糖醇并不能被腸胃吸收,腸胃功能差的人,過量吞食這種不被消化道吸收的糖,比其他人更容易引起腹瀉、腹脹等腸胃問題。所以,醫生建議,每天食用的口香糖量最好不要超過5塊。
睡前吃東西容易長胖
盼盼今晚過生日,為圖熱鬧,在“臨江仙”酒樓定了一桌酒席宴請同事和同學們。晚上8點30分,準時開宴了。田琳卻因事來晚了半個小時,幾個相熟的男生就起哄讓田琳自罰三杯。田琳拗不過去,只得喝了三杯。
一個多小時下來,邊玩游戲邊喝酒,所有人都感覺很盡興。散席時,遍觀桌面,只有田琳碗盤里的菜肴還堆的像個小山似的。
結完賬時,盼盼悄悄問田琳:“琳琳,你今天怎么都不吃菜啊?是我點的菜不好,還是他們夾給你的你不喜歡吃?”
田琳笑著把住盼盼的肩膀道:“都不是,是我男朋友抱我時說我比先前沉了,所以現在我晚上不能吃東西,不然長肥了那家伙可有借口嫌棄我了。”
盼盼道:“那你這太辛苦了,要不我告訴你個反客為主的辦法。”
“啥辦法?”
“你們每天睡覺前,你都給他吃兩個炸雞腿,保證他不敢再說你沉。”盼盼壞笑道。
“那他用不了幾天就胖成豬了,那樣我還看不上他了呢!”
“那你不就有借口出去找帥哥了嘛!哈哈……”
“滾——”田琳嬌嗔道,追著盼盼打了起來。
那么,晚上睡前吃東西真的容易長胖嗎?
事實上這并非很絕對。
人們普遍認為,晚上睡覺時新陳代謝變慢,卡路里不能被身體消耗掉,能量就會囤積起來轉化成脂肪,所以晚上睡前多吃東西就容易讓人長胖。其實這種看法有些片面。
人的肥胖主要是由脂肪引起的,脂肪組織主要是由脂肪細胞、少量纖維母細胞和少量的細胞間膠原物質組成。當人在2~5歲時,脂肪細胞前體與成纖維細胞類似,能分化為脂肪細胞,另一部分細胞則成為“干細胞”。在11~14歲性發育成熟之后,脂肪細胞的數目便不再繁殖增加。至此,胖瘦的決定因素在于脂肪細胞體積的增大或者縮小。由于不同部位脂肪細胞的數目不同,細胞增大率也不同,從而導致一個人各個部位肥胖程度也不同。
因此,人變胖的過程非常復雜,簡單地描述就是,當人進食后,食物就會轉化成能量,以維持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及日常活動。如果所攝取的食物(能量)無法被身體及時消耗,這些剩余的能量便會變成中性脂肪儲存于脂肪細胞之中,使得脂肪細胞體積增加,就引起了肥胖。
美國俄勒岡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們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用一年的時間認真研究猴子的食物行為與體重之間的聯系。他們為這些被作為研究對象的猴子設定了不用的飲食制度。一些猴子在白天進食熱量食物,而另一些猴子則在晚上進食,且晚上食用的熱量占白天總熱量的6%~64%。研究中發現,習慣于晚上吃東西的猴子的體重指數與白天進食的猴子的體重指數十分接近。
據此,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進食時間對于體重增加并不起主要作用。肥胖最主要的元兇在于飲食總體的熱量過高,而攝入與消耗是否均衡,才是決定體重增加、減少還是保持的關鍵。
因此,我們不必為減肥或保持體形而刻板的遵從晚上睡前不吃東西這鐵律,如果是選擇那些熱量低、脂肪低的食物,并且是少食的話,是不會對體重造成明顯影響的。如果明明是肚子餓了,卻一味忍著不進食,長此下去的話,就會傷及胃臟。而若是晚上將進行一些比較消耗體力和精神的工作的話,則更應該正常飲食,以補充身體能量,以免累及健康。
泡茶要用沸水
東凡到蘇州出差,帶回了一些新鮮綠茶分給幾個同事。
姝惠打開茶包道:“還是新茶聞著香,這幾天我正上火呢,先泡杯喝。”說著就去拿暖壺。
東凡阻止道:“還是回家再喝吧,單位里的水不夠熱,泡茶要用沸水才最好。”
姝惠笑道:“沒事,讓我先感受感受新茶的味道,看看能不能讓我想象到風景優美的茶園。”
那么,泡茶真的是用沸水最好嗎?
事實上這要分情況來看。
號稱“茶仙”的唐代大詩人盧仝在其《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中寫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寫活了飲茶的身體和精神享受。
茶葉的保健功能很顯著,其含有的營養成分多達300余種,如茶堿、可可堿、粗纖維、膠質、葉綠素,維生素A原、維生素B原、維生素P、維生素C以及少量多種氨基酸、大量的鉀、鎂、鈣、磷和各種微量元素,還有具有蘆丁活性的“茶丹寧”(具有促進油脂皂化的作用,去脂減肥)。
有一種觀點認為,泡茶不應該使用沸水,因為水溫超過80℃時,茶葉中含有的維生素C、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就會被破壞掉大部分,有害物質也會慢慢地增多,而且高水溫泡制出來的茶,茶葉還會產生苦澀味。
事實果真如此嗎?
科研人員經過研究否定了這種觀點。科研人員對茶湯中維生素C的穩定性做了研究后發現,在100℃的白開水里,10分鐘之內,維生素C就會被破壞掉83%。但用100℃的沸水泡茶時,在相同的時間內,維生素C則根本不會被大量破壞掉。這主要是因為茶湯中的維生素C較難分解,其較為穩定的根本原因在于茶湯中含有較多的多酚類物質,它們能夠與茶葉中的鐵離子、銅離子等相互作用,從而抑制了維生素C的分解。高溫雖然可以破壞維生素C,但在茶湯和白水兩種不同的條件下,其破壞程度是有很大差異的。持以上觀點的人正是忽略了此點。
實驗還證明,用沸水沖泡茶葉,既能使茶葉的香氣更快更多地散發出來,又能使茶葉中的水浸出物溶解得較多(在相同的時間內,用煮沸的開水泡茶,其有效成分的浸出量是低溫開水泡茶的兩倍,例如咖啡堿和茶多酚等物質),使茶湯滋味較醇。所以,合理而科學地沖泡方法應是第一道茶湯用沸水沖泡,沖泡時間以5~10分鐘為宜,此時的茶湯品質(品嘗價值和營養價值)較好。
由于茶葉品種不同,其水溫及沖泡時間、次數也存在差異。我們拿綠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四種主要茶種來講,在此四種茶葉中,以綠茶中維生素含量為最好,其他三種茶葉所含維生素雖相差無幾,但含量較綠茶少很多。
茶葉中的維生素C雖然性質較穩定,但是我們若想盡最大可能保存它的話,泡綠茶時,就可以用80~90℃的開水來泡。沖泡時間以2~3分鐘為好,最好現泡現飲。綠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宜。
泡烏龍茶時,用沸水為好,茶葉要多放些,可沖泡5~6次,時間可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泡紅茶,也是用沸水為好,而且泡的時間可以久一些,會更利于各種營養物質散發出來,一般以5分鐘左右為宜。功夫紅茶可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
黑茶(以普洱茶為代表,屬于后發酵茶類,原料較為粗老)的特征是越陳越香,所以最能耐住沸水沖煮。黑茶須經歷較為劇烈的沸水沖泡過程,才能使其所含營養成分充分溶出。散茶還比較容易出味,第一次沖泡要用1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兒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而且口感更香醇。后續沖泡時間常為5分鐘。若是緊壓磚茶的話,就要上火烹煮后才能散發出香味。
茶葉性寒,建議飲用前要弄清自己身體是寒底還是熱底為好,以確定喝什么茶及飲量和飲用頻率。
少食多餐減肥快
上午,小姨來思思家聊天,看到思思正坐在沙發上一邊吃蔬菜沙拉一邊看電視劇,遂說道:“你這丫頭怎么越胖越吃啊?這還沒到中午呢,就又吃上了?”
思思笑道:“呵呵,我早上吃得少,這叫少食多餐減肥法,我同學介紹的,減去幾斤就能找個好工作了。”
“嗯,你身上要是少幾斤肉何止找個好工作啊,還能找個好帥哥呢!”小姨取笑道。
“哎呀,正合我意啊。”
“說正經的,你這樣真能減去肥肉?別再吃得更胖了。”
“小姨你也不鼓勵鼓勵人家,反正都胖成這樣了,就試一個月再看唄。”
那么,少食多餐真的能夠很快減肥嗎?
事實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給出建議,說是每天吃6餐,每隔2小時吃一餐,女性可以每餐吃大約200卡路里的熱量,男性每餐吃大約250卡路里熱量的食物,就可以保持人體高的新陳代謝,并消耗更多的脂肪和熱量。
且不論這個建議是否有效,單是可行性就令人懷疑,如今生活節奏這么繁忙,人們都在忙學習、忙工作,誰有時間每隔2小時就進餐一次?就算是退休在家享清福的老人,恐怕也沒有幾個有這份閑情逸致的。至于有充足時間的宅男宅女們,也難以讓人抱有期待,因為這些人多半沉迷于自己感興趣的網絡與電腦,也不會將時間浪費在做飯、吃飯上。
美國珀杜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專門做了一個實驗,來證明是少食多餐能減肥,還是一日三餐為好。
研究人員隨即找來27名體重超標或是肥胖的男士,讓這些人分別吃高蛋白質減肥餐和普通減肥餐,為時12個星期。實驗進行到第7個星期時,研究人員讓他們改變進食頻率。受試者先是每日進餐三次,每次進餐間隔5小時。持續3天后,改成每日進餐6次,中間間隔2小時。再持續3天后,重新恢復前一種進食頻率。如是循環,直到實驗結束。
研究人員介紹他們對實驗的觀察時說,高蛋白質減肥餐和普通減肥餐所含的熱量相同,都比正常男性日常維持體重所需的熱量少750卡路里。不同的是,吃高蛋白質減肥餐者,每日攝取熱量的25%來自蛋白質;而吃普通減肥餐的人士,每日攝取的熱量只有14%由蛋白質提供。
最后研究結果顯示,吃普通減肥餐的男士,其進食頻率的變化并沒有對他們的胃口產生明顯影響;而對那些吃高蛋白質減肥餐的人說,白天飽腹感更強,晚上進食欲望更低。與吃普通減肥餐的人相比,他們對食物的渴望沒有那么強烈。
研究人員希瑟·萊迪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媒體上有不少關于飲食頻率的錯誤報道,(少食多餐)這種方法對控制胃口沒有多大作用……高蛋白質低熱量減肥餐對控制胃口更有效,這不是鼓勵人們大量吃肉的‘阿特金斯減肥法’,我們非常明確地要求受試者弄清這一點。你需要每日攝取足夠纖維素,多吃蔬菜和水果。”
2009年的《英國營養學》雜志上也刊登了一個實驗,介紹說,研究人員找來一些體重超標的男女,將他們分配到低熱量飲食組8個星期,一組一日進食3次,一組一日進食6次,兩組每天的進食量相同。8星期過去后,兩個小組的實驗對象減掉的體重幾乎相等,實驗顯示,兩組在控制食欲和饑餓的激素水平上沒有差別,而其他的研究也有同樣的結果。所以研究人員最后給出了如下結論:沒有證據表明,每天6餐比3餐更能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