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點燃快樂人生,為成功積聚能量

悅己,是快樂旅程的開始

不必處處要求別人的認可與肯定,如果認可與肯定來臨,坦然接受它;如果沒有來臨,也不必過多去在意它。你的滿足應該來自你所做的事情本身,你的快樂應該是為你自己,而不是為別人。

人生苦短,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快樂地度過。擁有快樂的心情就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也只有理解了快樂的真諦,才能夠擁抱真正幸福的人生。

非洲有一個叫作撒拉的小鎮(zhèn)的墓地中,有兩塊很特殊的墓碑。其中一塊墓碑上有這樣一段話:“其實,人生在世,真的不在乎你到底干了些什么,也不在乎你有多么成功,如果你為了一種目的而折磨自己,只會把自己弄得很不幸福。你需要想的是,你活著到底要的是什么?”而另一塊墓碑上則寫著:“笑口常開,知足常樂,讓我活得很開心。我沒有什么,只有兩畝沙地,一片不成材的小樹林。我這一生,除了餅和粥,幾乎沒吃過什么。但我每天都在笑聲中度過。記住,只要快樂,你就什么都不缺!”把這兩塊墓碑連在一起看,我們就會懂得,人生真正的意義在于活得快樂,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一個人,只有懂得如何讓自己快樂,才能真正為自己點亮快樂人生的火把。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結果如何;走自己想走的路,不管去向何方,都會有快樂相伴。在意的東西越少,人越容易獲得快樂。

曾經(jīng)有一位詩人,非常熱愛詩歌,也很有才華。他寫了不少的詩,也有了一定的名氣。可是,大家所熟知的詩也只有那么一兩首,他還有很多詩都沒有機會發(fā)表出來,也無人欣賞。為此,詩人感到非常苦惱。

一天,詩人和一位知己傾訴心中的苦悶,感嘆命運弄人,為什么他這么努力還是不能夠獲得成功。他的知己笑了笑,指著窗臺上的一盆花問詩人:“你知道這是什么花嗎?”詩人看了一眼,有氣無力地說:“當然知道,夜來香嘛。它跟我的成功有什么關系呢?”

知己說:“這夜來香只在夜晚開放,所以才得此名。可是,你知道夜來香為什么不在白天開花,而在夜晚開花嗎?”

詩人看了看知己,搖搖頭說:“不知道。”

知己笑著說:“白天開花的花往往是為了引人注意,取悅別人,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價值。但是陽光的照射卻使它們很容易枯萎。夜來香選擇在夜晚開花,不需要別人注意,只為取悅自己。哪怕沒人欣賞,它依然綻放自己,芳香自己,只是為了讓自己快樂。”

知己看了看詩人,又接著說道:“很多人都像那些在白天開放的花朵,把自己快樂的鑰匙放在別人手中,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給別人看,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贊賞,卻從來都不問問自己是否喜歡做這件事,心中是否快樂。其實,我們都應該學學夜來香,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也不要為了取悅別人而活,而應該學會取悅自己,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為了取悅別人,總是勉強自己去做違背自己原則的事情的人肯定是不快樂的。我們每天都在受他人的影響,時時刻刻都有人在提醒我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快樂的,什么是悲傷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就這樣,我們開始忘記自己的喜好,忘記自己真正的需要,而且越來越在意他人的言語和態(tài)度,越來越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賞。于是,無論我們做什么都是為了取悅他人,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快樂。

真正快樂的人應該去做令自己快樂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令別人快樂的事情。一個人如果有勇氣取悅自己,他的精神就是旺盛的,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季,他的心中依然熱情如火,這種心態(tài)足以沖破所有的悲傷和痛苦,綻放出快樂的心靈之花。一個人如果有能力取悅自己,就會讓自己活得灑脫、自由,而快樂的人通常都有磁鐵一般的魔力,能夠把周圍的人都吸引到自己身邊來。

可惜的是,有很多人從來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對于他們來說,取悅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們已經(jīng)習慣為別人忙碌,漠視甚至壓抑自己的需要,久而久之就變得焦慮、煩躁、不安、悲傷、無奈。他們在這些負面情緒中漸漸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成功也隨之離他們越來越遠。

事業(yè)、家庭雙豐收的小S可謂是成功人士,她曾在自己的日志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我很喜歡探討人生意義,但是現(xiàn)在,在人生里面待了很久之后,我發(fā)現(xiàn)它的意義就在于好好愛自己,愛該愛的人,做一個對得起自己的人。我不相信所謂的婚姻專家或人生導師,而是覺得不能委屈自己,每天都要讓自己開開心心的。自己開心了,才有心情、有能力讓身邊的人也開心。”小S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她懂得取悅自己的魅力。

如果一個人能夠使自己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中,必然能最快抵達目標。何必和自己過不去呢?對于一個人來說,快樂地活著就是人生中最大的成功。人只有學會最大限度地取悅自己、善待自己、珍愛自己,才能夠活得快樂、開心,才能踏上成功之旅。

學會知足與惜福,快樂由心而生

人不快樂往往不是因為擁有的東西太少,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貪心好比一個套結,把人的心越套越緊,結果把理智閉塞了。知足是一種境界,有了知足之心,生活才會有快樂相伴!

知足是快樂的重要條件。加拿大心理學家多易居說,人類不快樂的最大原因是欲望得不到滿足,期望得不到實現(xiàn)。人只有學會知足與惜福,才能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物,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各種美好,才能領悟生命的意義與激情,收獲更多的幸福與快樂。

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于看不見自己生命中的美好與快樂,讓多少幸福悄然逝去。學會珍惜擁有的點滴幸福,你將發(fā)現(xiàn)它們會一直增加。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如果把目光放在不快樂的一面,受傷的永遠是自己。停止抱怨,把目光固定在美好的事物上,你就會被美好的事物所包圍。

老子曾經(jīng)說過:“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說,天下最大的禍患莫過于不知足,最大的罪過莫過于貪得無厭。所以知道滿足的富足之人,才能獲得永遠的富足與快樂。

學會知足與惜福,人的內心將變得更有力量,這種力量使人產生對生活、對美好事物的信念,使快樂在心中生根發(fā)芽,在臉上開花結果。知足,使人在失敗時看到自己的差距,在成功時懂得感恩,在不幸時得到慰藉,在幸運時保持冷靜。

美國著名作家梭羅在其代表作《瓦爾登湖》中揭示了快樂人生的真諦:人如果被紛繁復雜的生活所迷惑,不懂得知足、惜福,便會失去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內心便會充滿焦慮。如果一個人能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享受內心的輕松和愉悅。

梭羅不僅在作品中這樣表達,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做的。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自己說:“我能活在世間,是多么幸運的事!”他用這種方式來提醒自己要對生命充滿感激,對生活學會知足,對幸福懂得珍惜。這種生活態(tài)度使梭羅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過得快樂,同時也幫助自己踏上了成功的旅程。

人只有學會知足、惜福,才不至于好高騖遠,迷失人生的方向,弄得心力交瘁而體會不到人生的快樂。因為不懂得知足,世間大多數(shù)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實,人生快樂與否完全取決于每個人內心的感覺,和物質的多少,財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完全沒有關系。有的人衣食無憂,卻一輩子都不快樂,最后抑郁而終,因為他們不知足,看不到自己手中所擁有的,只想追求自己所沒有的。有的人生活清貧,卻每天都過得幸福快樂,因為他們懂得珍惜眼下的幸福。

從前,有一個大地主,他擁有無數(shù)的土地和財富,但他還不滿足,每天都在不斷地向上帝祈求更多的土地。終于有一天,上帝來到了他的面前,對他說:“既然你那么想要土地,就盡管向前跑吧!只要在日落之前你能夠再回到我的面前,那么你的足跡所踏過的土地就全部都是你的。”

地主欣喜萬分,撒腿就跑,簡直像一頭發(fā)了瘋的野獸。他跑啊,跑啊,每次他想往回跑的時候,都希望把圈跑得更大一些,那樣他得到的土地也就更多一些。就這樣,他一直往前跑,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他只好掉轉方向往回跑。就在太陽即將落下的那一刻,他終于跑完一大圈回到了上帝面前。可惜的是,他累死了,所有的土地都不再和他有任何關系。

這個地主本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因為不知足而給自己增添了許多煩惱,最后又被貪心累死,真是可悲可嘆!《圣經(jīng)》上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人還能拿什么換取生命呢?”人生在世,不要過于貪心。人來到這個世上時,本來就是赤條條的,一無所有。因為生命的存在,我們才能享受到世間的一切美好。除了生命,財富、名利、物質都是身外之物,不必太在意。

如果我們總是盯著那些無足輕重的身外之物,就會感到不滿足,內心就會充滿焦慮和痛苦,眼界就會變得險隘,成功也會隨之遠去。心情不好不但會使我們失去一次次感受幸福人生的快樂體驗,更會使我們失去不少在情緒較好時可以獲得的成功機會。其實,在這個物欲橫流、充滿誘惑的社會,不盲目地羨慕別人,不過度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快樂。

人生無常,只有懂得知足、惜福,才能笑對得失福禍,才能冷靜客觀地面對現(xiàn)實,正確認識自己,看清機會。否則,就很容易在得失之間徘徊不前,最后不但錯過了人生的太陽,也錯過了人生的月亮,空留一腔遺憾。

以一種知足、惜福的心態(tài)看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人生,就會看到美好無處不在,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幸福,內心充滿喜悅的力量。無論做什么事都有快樂圍繞,眼界會放寬,更容易看到成功的機會,也更有力量把握住成功的機會。

接納世界的不完美

看這個世界是否完美,就要學會接納并淡視那些不完美,放大那些可能的完美。只要心完美,這個世界就完美。快樂的奧秘就在于有一顆熱愛這個世界的心。

幾乎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追求完美的情結,尤其是當一個人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不完美體會越深時,他對完美的追求就會越強烈。然而,這種強烈的追求一旦破滅,人就很容易陷入絕望之中。所以,一個人要想讓自己快樂起來,就不能苛求完美。因為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完美,執(zhí)著地追求不存在的東西,只能給自己徒增煩惱。

《呂氏春秋》中說:“尺之木必有節(jié)目,寸之玉必有瑕疵。”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尺高的樹一定有樹節(jié),一寸長的玉一定有瑕疵。萬事萬物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點,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如果我們過于執(zhí)著完美,就會忽略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看到的都是煩惱。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世界的不完美,然后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這個世界更完美一些,卻不能強求。

如果我們每做一件事都要求完美無缺,便會給自己帶來強大的心理壓力,慢慢吞噬我們心中的快樂。無法接納不完美,事事追求完美,很容易使人走向極端。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苛求完美,過分計較細節(jié),極容易讓我們忘了最初、最重要的目的。

在佛教經(jīng)典《百喻經(jīng)》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人養(yǎng)了二百五十頭牛。他每天都把牛群趕到水草豐美的地方,讓它們隨時可以吃到鮮美的食物。有一天,草原上來了一只老虎,趁這個人不備,吃掉了一頭牛。晚上,這個人清點牛群數(shù)量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少了一頭牛,悲痛欲絕。他無法接受這個現(xiàn)實,心想,現(xiàn)在已經(jīng)少了一頭牛,剩下的再也湊不足二百五十頭整數(shù)了,留著還有什么意思呢?干脆都不要了!于是,他把剩下的牛群趕到一處懸崖邊,全部推下懸崖,所有的牛都摔死了。

故事中的這個人之所以傷心難過,不是因為被老虎吃掉了一頭牛,而是牛群的數(shù)量不夠完美。他無法接納這個不完美的事實,甚至忘記了自己養(yǎng)牛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為了湊夠二百五十頭整數(shù),最后把牛全部都殺死了,自己一無所獲。

追求完美是人生的一種境界,而接納不完美更是人生中一種崇高的境界。自古以來,世界上真正的完美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而不完美卻無時無刻不在上演。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任何事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缺憾。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缺憾,生活才充滿了期待與希望,人生才有了追求與上進。真正的智者懂得接納這些不完美,快樂地向完美出發(fā)。

美國著名歌手卡絲·黛莉有一副天生優(yōu)美動聽的歌喉,遺憾的是,她長了一口難看的暴牙。為了掩飾自己的暴牙,卡絲·黛莉費盡心機,她甚至嘗試抿著嘴說話。但是,那樣的話她就再也唱不出動聽的歌謠。

有一次,卡絲·黛莉參加一個歌唱比賽。當她站在舞臺中央,看著臺下的評委和觀眾,她簡直無法想象自己一張嘴露出暴牙后將會招來怎樣的嘲笑。于是,她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掩飾自己的暴牙上,不但把歌唱跑了調,表情也非常搞怪。她的神情舉止結果真的引來了哄堂大笑。卡絲·黛莉徹底崩潰了,她覺得一切的罪過都在自己的暴牙上。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應該唱歌,不應該踏上舞臺,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

然而,卡絲·黛莉是幸運的,就在她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暴牙而感到絕望的時候,一位獨具慧眼的評委從她的聲音中發(fā)現(xiàn)了她的天賦,于是到后臺找到她,告訴她:“你的音樂潛質很好,你天生就是歌唱家!但是,你必須忘掉你的暴牙!”

一語驚醒夢中人。從此,卡絲·黛莉開始學著接受自己的暴牙,不再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這點已經(jīng)無法改變的不完美之上,而是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用心唱歌。

后來,在一次全國性的歌唱大賽中,卡絲·黛莉以獨具特色的演唱征服了現(xiàn)場所有的觀眾和評委,一舉成名。

卡絲·黛莉接納了自己的暴牙,并且通過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完全掩蓋住了這一點不完美,反而演繹了成功的人生。如果卡絲·黛莉堅持認為沒有暴牙自己才會快樂、才會成功,恐怕這個世界上就又少了一位出色的歌手。

不要總想著“要是怎樣怎樣我就會快樂”。快樂沒有那么多的附加條件,這個世界也不可能有那么完美。境由心生,快樂靠自己決定。既然一切都已經(jīng)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是好是歹我們都必須接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未來。

快樂人生從接納不完美開始。不要以為人生的目的是為了有多少錢和名利,成為一個完美、令眾人羨慕的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學會做減法,把眼光放在等號后面,哪怕剩下的只有短暫的生命,也該愉快地接納它,活著就好。懂得了這個道理,那些所謂的不完美就顯得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快樂起來的那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南区| 莱阳市| 永城市| 雷波县| 五原县| 读书| 壤塘县| 江城| 新兴县| 大名县| 南川市| 延边| 图木舒克市| 铁岭市| 定陶县| 武威市| 翁源县| 准格尔旗| 南丰县| 竹北市| 莫力| 屏东市| 环江| 钦州市| 烟台市| 香格里拉县| 东辽县| 遂宁市| 祁门县| 土默特右旗| 平陆县| 宜章县| 闽清县| 江川县| 盐城市| 通江县| 怀集县| 香河县| 阜平县| 筠连县|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