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在《走向幸福》一書中指出:“種種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會制度,部分在于個人心理。”亦有專家做過相關調查,得出結論,幸福感大小與個體的人格特質有很大關聯。懂得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人往往會有較高的幸福指數。所以,我們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反觀自心,盡量做一個豁達大度、心有大愛的人,幸福就會簡單得多。
幸福是一場修行
修行本是佛家用語。在佛家看來,人生本是苦的,而這份苦是可以解脫的,這個解脫的過程就叫修行。
如果你覺得此刻的自己很“不幸福”,渴望得到“幸福”,那么,不妨試著理解一下“修行”這個詞。它似一條路,通往心靈最深處;又似一架扶梯,當你行至人生旅途最黑暗、最崎嶇之地,幫著你渡過難關,通向光明,實現圓滿,求到幸福。
最能體現“修行”在幸福中的重要性的,莫過于《西游記》的故事。師徒四人結伴西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修成正果,取得真經。他們四個人在如來佛祖前聽封時那般虔誠的神態、激動的神情,讓人久久難忘。
想想看,這師徒四人真是各有各的“不幸”。齊天大圣最早倒是逍遙自在的,得了道有了本事,占山為王好不快活,無奈斗志昂揚鬧到了天上去,得罪了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落得個五行山下苦壓500年的下場。要不是唐僧來救他,還不知要苦熬到何年何月。
唐僧也很慘,從小就沒有爹媽,磕磕絆絆地長大了,卻被觀音菩薩相中,去做那取經人。這看似幸運的事卻伴隨著各種艱難險阻,因為他的肉可以讓人長生,每個妖怪都想吃了他成仙,真可謂“才出龍潭又入虎穴”,實在不是“倒霉”兩個字可以形容的。
此外,那豬八戒本是天蓬元帥,卻被錯投豬胎,到高老莊搶媳婦被人追著打。沙僧本是卷簾大將,卻因打碎了茶杯而被罰到河水里當妖怪。他們都夠“不幸”的。他們唯有跟著唐僧一路西行,磨煉修行,才能在諸多苦難中洗脫出來,立地成佛,實現幸福。
這么一比較,我們不難發現,這師徒四人的身上都有我們凡人的影子,有的人本領大、膽子大卻脾氣火暴,像孫悟空;有的人沒本事沒腦子還貪玩,像豬八戒;有的人木訥老實像沙僧;也有人優柔寡斷、心慈手軟卻意志堅定,像唐僧……不管你像哪一個,都會有自己的“不幸”,都渴望求得自己的“幸福”,那么,不妨捺著性子去修行一番。
星云大師在《寬容的智慧》一書中曾分析道:人的所謂“苦”,“不外我與物、我與人、我與身、我與心、我與欲、我與見、我與自然的關系不調和。這一切都起因于我們心中有了種種分別、執著、妄想,因此才會迷惑顛倒、煩惱重重。”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做人與處世》中寫過一段話:“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能處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修行,就是幫助我們厘清上述這幾層關系,找出“苦根”,剔除“苦味”,收獲甜蜜幸福。
我們生長在太平盛世,沒有戰亂的侵害,也少有饑饉的威脅,不過是為了升職、加薪、房子、車子的事傷腦筋,或者為你儂我儂、卿卿我我的小兒女之情絞盡腦汁。把這些苦當作生命對你的歷練和考驗,鼓足勇氣去面對,終究會迎來甘之如飴的果實。
人生箴言
修行不拘泥于形式,對于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更注重內心的自省和修煉。每天抽出幾分鐘置身于安靜的環境之中,給自己冥想的時間,反問自己,那些拖累你的事真的很重要嗎?如果這些是通向最終目標的必經之路,那么,暫時忍受這些苦難的折磨也是值得的!
修煉人格,做幸福的主角
在眾多皺著眉頭求職無果的“倒霉”畢業生中間,梅朵算是一個“幸運兒”。同學們都說:“你走了狗屎運啊!”“你到底有什么秘訣?”“你真是太會演戲了!”
這些“贊譽”中有些是真心的,當然,也有一些夾雜著嘲諷和譏誚。但是梅朵裝作沒聽到,她堅持認為,自己的“幸運”來得有道理。
這還要從那場招聘會說起。
梅朵在大學里主修專業是財務,當然想進到實力很強的王牌企業中,如果進不去,退而求其次到名牌企業做財務工作也是好的。所以,她在投簡歷的時候就盯準了這些目標。無奈的是,她的競爭對手太多了,她的學校不是名校,又沒有太多相關的工作經驗,得到夢寐以求的工作的希望堪稱渺茫。
終于,一個大企業的面試官拿到她的簡歷之后答應給她兩分鐘簡單面試的機會。梅朵把事先準備好的自我介紹說了一通,眼看著面試官就要把她的簡歷“PASS”掉,她萬分著急地喊了一句說:“請您務必給我一個回復好嗎?”
“你等電話吧!”面試官很官方地應付著。
“您一定要守信用呀!”梅朵非常認真懇切地說。
面試官被這個小姑娘的執拗和較真逗笑了,說:“小同學,如果我們覺得你的簡歷合適,一定會打電話通知你進入下一輪面試的。如果一個星期之內沒有通知,那就……對不起了。”
“不不,”梅朵急了,“麻煩您一定要給我一個回復好嗎?”她從錢包里拿出5角錢遞給面試官,“我知道,HR很忙,但是我求您務必給我一個回復。如果我被淘汰了,就請您給我打個電話知會一聲,這5角錢是電話費,我不占公司的便宜。”
這最后一句話引起了面試官的極大興趣,他沒有去接那5角錢,而是重新抬頭打量了一下梅朵,然后把頭湊到一旁的HR身邊咬了咬耳朵,那人也接過梅朵的簡歷看了看,笑說:“這小姑娘還真有意思,那好,我們現在就通知你,下周一你來參加第二輪面試吧。”
梅朵真以為自己是被幸運的閃電擊中了,那HR卻補充了一句說:“實話實說,你的簡歷實在很普通,但是,你的態度和人格我們是非常欣賞的。做財務工作就是要認真,就是要公私分明。難得你小小年紀就能有這樣的意識,我們很希望有你這樣的新員工加入。”
在這個“成功學”滿天飛、“致富經”極受歡迎的年代,談及“人格魅力”好像有點過時了,殊不知,那些真正成功的“富豪”們,大多數都是靠著強大的人格魅力為自己贏得命運的垂青的。一個品行不端、德行惡劣的人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可,更難獲得長久的事業上的成功。你渴望成功也好,追求幸福也罷,都需要嚴格要求自己,保持人格的干凈和純然。
一位商業名流曾經說過:“有些人生來就有與人交往的天性,很容易就博得他人的善意,這種‘秘密武器’就是‘人格魅力’。”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獲得人們的喜愛和合作。
人生箴言
佛學中有位“燃燈古佛”,傳說他一出生就帶著奪目光華,把身邊的一切人和事物都照得雪亮,讓人們看到平時忽略的缺點和瑕疵。身為凡人的我們,也需要積極主動地靠近這樣的“燃燈者”,它或許是一本書,或許是一段名人故事,或許是一句警世名言。主動去尋找自己與“高人”的差距,剔除自己性格里不好的東西,讓自己更完美、更優秀。
哭著“生”,笑著“活”
成功的前輩在激勵晚輩的時候往往會說,一定要擁有積極的心態。悲觀者會用“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口吻回擊:“你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都過著富裕幸福的生活,當然會積極了。你不是我,當然不知道我有多慘。”
但是,悲觀者忘了,這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獲得成功,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而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會得到成功。也就是說,不是成功的人態度積極,而是態度積極的人容易獲得成功。
想想看吧,新生兒出生時會大聲啼哭,如果不哭,護士還得在嬰兒的小屁股上拍幾下,直到聽見嘹亮的哭聲,人們才會松一口氣。我們的人生就是伴著一聲嘹亮的啼哭開始的,認識世界從“疼”開始,可見眼淚和痛苦對人來說再尋常不過。
可是為什么有的人眼淚越來越少,歡樂越來越多;而有些人卻整天愁眉不展,淚眼汪汪,倒霉事接二連三地光顧?不是人品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誰都有難處,誰都有挫折。你可以哭,可以宣泄心中的不滿,但是哭過了,宣泄過了,就要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眼淚就像汪洋大海,你積極努力地游過去,就不再覺得它咸澀難耐,而是品嘗到戰勝它的樂趣。相反,你什么都不做,只是泡在里面惆悵自己的不幸,那么你將永遠是個無可救藥的“倒霉蛋”。
詹姆斯·納斯美瑟少校在越南戰場上不幸被俘。俘虜的生活是很悲慘的,絕大部分時間,他都被囚禁在一個只有1.2米高、1.5米寬的籠子里,看不到任何人,做不了任何運動,甚至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最初的幾個月里,他整天悲觀絕望,終日祈求著趕快脫身。但是后來他意識到自己這么做是徒勞的。悲觀的情緒絲毫不能幫他消除困擾,只會讓他的狀況越來越糟。他覺得必須利用這段時間做些什么,讓自己重新積極起來。于是他想到了自己平素最喜歡的高爾夫球。他的球技一般,緊張的戰事讓他根本沒有練習的時間。現在,他成了戰俘,每天無所事事,不正好練球嗎?當然,囚徒是不可能到真正的球場去打球的,但是詹姆斯在自己的想象中開始了訓練。他每天都夢想著自己正在故土鄉村俱樂部那藍天碧野之間揮桿打球,閉上眼睛,仿佛能看到自己穿著舒適整潔的球衣,在溫暖的陽光下與伙伴們一邊打球,一邊高談闊論。慢慢地,他感覺自己的手真的握到了球桿,并且練習著各種推桿與揮桿的技巧。
這樣苦中作樂的日子,詹姆斯過了整整7年。7年后,他重新獲得自由,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當他再一次站到鄉村俱樂部的高爾夫球場上揮桿時,竟然打出了讓人驚訝的74桿!
假如詹姆斯一味沉浸在悲觀絕望中,很可能熬不過漫長的囚禁歲月。然而,求生的意念激勵著他,在最艱苦、最困難的環境里,靠想象打高爾夫來消磨時日,甚至找到了樂趣。這是何等的樂觀!
生活往往是這樣,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當你覺得眼下生活太艱苦時,想想那些背井離鄉、漂泊在外討生活的人。當你痛恨“房奴”“車奴”身份,覺得自己太憋屈時,想想那些衣食無著的人。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幸福,也許不是因為擁有太少,而是期望得到太多。照照鏡子,對自己說,再苦也要笑一笑!你會驚奇地發現,那些“苦”,其實根本不算什么。
人生箴言
面對紛繁復雜的人生世界,你的目光會集中在哪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煩惱上,生命就會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轉移到快樂之中,你將會得到幸福。是美好、快樂的人生,還是痛苦、憂傷的人生,從某個角度講,往往取決于不同的思維模式。
誰是“濁世翩翩佳公子”
某次,在公交車站等車,眼角余光瞥到一位帥哥。那真是玉樹臨風,穿一身白衣,頗有幾分“濁世翩翩佳公子”的模樣。不光是我,連旁邊的幾個男女都在斜眼看——美麗的風景大家都愿意欣賞。然而,就在我們不約而同地為這位賞心悅目的帥哥暗自贊嘆時,那位帥哥喉結一動,緊接著,一口痰就吐在了腳邊。然后,他氣定神閑地繼續張望車來的方向。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沒有比這再煞風景的了!這下子,大家都沒了看帥哥的興致,轉而看一旁的電影宣傳海報。
談到修養,貌似與幸福無關。然而事實上恰恰相反,在我看來,它與個人幸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我們常說,一個人如果有很好的外在形象,又舉止文雅,言行得體,就能贏得旁人的贊許和好感。而修養內涵又是通過很多細節體現出來的。
現在的人注重自我形象,但似乎只偏重服飾、妝容等“表面功夫”——雖然“面子工程”也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仍然認為在公共場合里,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更重要。沒有良好舉止的人決不會是有魅力的。如果一個人只做到金玉其外,卻胸無點墨又舉止粗魯,那就只是個繡花枕頭。這樣的人也許可以給人留下一個美好的第一印象,卻無法將這種好印象持續下去,甚至可能在開口的一瞬間就將它破壞殆盡。
年近30的李玉和其他大齡未婚男青年一樣被劃入了“剩男”行列,幾乎每個周末都被爸媽安排去相親。無奈那些爸媽口中的“好姑娘”他都看不上,總覺著自己是“一輪明月照溝渠”,幾乎要沒了耐心。
這個周末,他又要去見某女。媽媽說了這女孩一大堆好話,李玉聽完介紹看了照片后也覺著有點兒“靠譜”。見到真人之后,李玉更是心潮澎湃了。他幾乎有些迫不及待,因為這女孩簡直就是專門為他“量身定做”的。
也許是太激動,也許是太急于表現,李玉原本挺“紳士”的表現就出現了破綻。那女孩原本點了一份提拉米蘇,而咖啡店的服務員弄錯了,端了一份抹茶蛋糕來。看到女孩微微蹙眉表情不滿后,李玉就急著為美人排憂解難,對服務員不依不饒、言語刻薄地數落了好半天。
終究,這場相親還是失敗了。李玉郁悶得不行,追問介紹人那女孩為何拒絕他。介紹人說,人家姑娘嫌你不夠“紳士”,脾氣太臭!李玉實在是百口莫辯、有苦難言!
你看,言談舉止豈不是跟個人幸福休戚相關?
一個行為有度的人,會讓別人覺得舒服;而一個談吐不俗的人,更會讓他人如沐春風。這些良好的感覺不僅是建立在一個人的著裝如何名貴華麗上的,它完全源自你對待他人、他物的態度。
有些男人三言兩語就盡顯個人魅力,有些女人一舉手一投足都帶著無限風情,讓人著迷。這些毫無疑問都會讓他們在事業和個人生活中得到更高的人際關系指數,讓其更容易接近他們設定的幸福目標。
人生箴言
生活中那些讓人拘謹的“小節”絕非毫無意義,恰恰是那些“小動作”成為你以后受人愛戴或者受人白眼的原因之一。修養是一個人在生活中態度和魅力的體現,也是一個人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努力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不要讓自己和濁物混同。唯有我們自己首先做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夠吸引道德高尚的人與我們相處,才能夠讓那些優秀的人引領我們走向更高的人生舞臺。
永遠不會過時的“自尊”
某位商業領袖曾說過一句話,大致可以翻譯成:這個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除非你證明自己的價值。后來這句話被很多“成功學”歪曲地引用,以至于很多人真的放棄了自尊和傲骨,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去做很多違背做人原則的事情。
在“厚黑”大行其道的時候,我們需要反問自己:這么做快樂嗎?當最初那個純潔自重的你被涂抹得面目全非時,是否覺著不幸福了?
沒錯,想在這個社會立足,想成就一番事業,確實需要學著妥協,需要把鋒芒遮掩起來,需要把敏感的心變得強韌些,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把最寶貴的自尊丟掉。你是普通人、是草根,但是你的尊嚴和傲骨絲毫不遜于最尊貴的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