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王陽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寧王(5)
- 知行合一王陽明(全集)
- 度陰山
- 4951字
- 2016-06-01 17:38:32
所以,我們在看到王陽明在戰場上光芒四射的同時,更應該看到他對自己所行之事的深刻總結,那就是做人應該誠實不欺,不可弄虛作假。
除了戰場用計外,王陽明的確不是弄虛作假的人,1519年農歷六月十九,王陽明向中央政府遞交了《飛報寧王謀反疏》。我們今天來看這道奏疏,好像看不出王陽明與眾不同之處。但如果我們和當時的形勢結合,就會發現王陽明的膽氣直沖霄漢。
朱宸濠造反醞釀十幾年,有七萬精銳和一個龐大的關系網,朱厚照的胡作非為在政府官員中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這些官員對朱厚照已失去信心,他們或許并不希望朱宸濠造反,可一旦朱宸濠造反了,他們就采取坐山觀虎斗的態度。這是朝廷的中央官員。地方上,尤其是南方各省,朱宸濠的部隊用了一天時間就把江西軍事重地九江攻陷,這種雷霆之力徹底把他們震住了。他們雖然不能肯定朱宸濠是否有帝王之運,但對朱厚照的前途也不確定。
于是,我們會在1519年的江西、浙江、湖廣、福建、南京等地官員中看到這樣一件奇怪的事:在他們反映江西情況的奏疏中,絕口不提朱宸濠造反。有的官員說,江西南昌有變;有的官員說,江西南昌十分緊急;有的官員說,江西南昌巡撫孫燧被害;還有的官員說,南昌居聚軍馬船只,據說有變。只有王陽明說,朱宸濠造反了。
這種不顧身家性命的膽氣足以讓我們折服,對于這種第一時間站出來和朱宸濠劃清界限,并把朱宸濠貼上造反標簽的舉動,王陽明的一位弟子認為大可不必,正如那些官員一樣,應該給自己留個緩沖的余地。依這位弟子的想法,王陽明不必發表什么檄文慷慨激昂地聲討朱宸濠,一旦朱宸濠真的革命成功,王陽明的這種努力非被朱宸濠誅了九族不可。王陽明批評這位弟子說:“就是因為很多人都抱有這種心態,所以我輩才要反其道而行之,憑良知做事!”
他也不是沒有憂慮,在寫完《飛報寧王謀反疏》后,他突然憂心忡忡地說:“如果朱宸濠捉了我的家人可怎么辦!”
幸好,朱宸濠當時被他的“造假”計謀攪得心煩意亂,沒有想到去捉王陽明的家人來要挾王陽明。幾天后,朱宸濠就更不會想到這件事了,因為他已經發現了王陽明在虛張聲勢。
安慶保衛戰
朱宸濠在1519年農歷六月末得到可靠消息:根本就沒有中央軍來,王陽明在豐城的部隊才幾千人。出人意料地,他對中了王陽明的詭計這件事超然度外,反而還當著李士實的面稱贊王陽明果然是非凡人物,險些把自己嚇死。
李士實卻沒有朱宸濠這樣的胸襟,他先是咒罵王陽明詭計多端,然后預測說大勢恐怕已去。朱宸濠問原因。李士實分析說:“您和南康、九江的部隊約定六月二十二從南昌出發去南京祭拜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墓后繼位,可現在過去很多天,您卻遲遲不出。不必說南康、九江部隊,就是南昌城的部隊也已人心沮喪。他們錯把王陽明的虛張聲勢當成事實,人心離散,無心攻斗。我聽說已有小股部隊正走在投降吉安府的路上。”
朱宸濠認為李士實是杞人憂天。他說:“我有精銳部隊十八萬,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席卷江南,王陽明僅靠幾個虛假宣傳就能亂我軍心,世界上可從來沒有這種事。”
說到這里,朱宸濠猛地一拍腦門:“我應該派人去招降王陽明!”這真是個奇異的想法,但朱宸濠真的做了。被派到吉安府去招降王陽明的人叫季敩(xiào)和趙承芳。
季敩曾是南安府知府,在王陽明領導的桶岡、橫水戰役中立下大功。南贛匪患平定后,季敩被任命為廣西政務長官(參政)。1519年農歷六月十五,霉運當頭的季敩攜帶家眷到廣西上任路過南昌,聽說是寧王生日,就跑去為朱宸濠慶生,結果被扣。據季敩自己說,他當時寧死不屈,可朱宸濠用他家人的性命威脅他,他只好屈從。而趙承芳則是南昌府教育局局長,屬于自發投靠朱宸濠的人。
季敩心知肚明,來招降王陽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他一見了王陽明,就把自己面臨的困境說給王陽明聽,而且把他所知道的南昌城和朱宸濠的所有情況匯報給王陽明。王陽明終于得到確切消息:朱宸濠要出南昌奔南京。王陽明還得到一個看似千真萬確的消息:如果季敩的招降不成功,朱宸濠將和葉芳夾攻吉安府。
葉芳本是南贛地區的造反首領之一,后被王陽明招降,在桶岡之戰中身先士卒,立下汗馬功勞,很得王陽明的贊許。南贛匪患平定后,葉芳在惠州府政府工作,不過他仍然擁有精兵一萬人,是當時朱宸濠積極拉攏的對象之一。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那王陽明將陷入絕境。吉安府恰好在朱宸濠的南昌和葉芳部隊駐扎地中間,二人夾攻,王陽明縱是吳起、韓信再世也無濟于事。
但王陽明認為葉芳絕不會和朱宸濠連成一氣。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告訴驚慌失措的弟子們:“山賊草寇們都以茅草建筑房屋,但凡叛亂都會把房屋燒毀,以示破釜沉舟的決心。可我曾路過他大本營,見他們用上好的原木為房屋的建筑材料,如此重視家園的人,肯定不反。”
后來的事實證明,葉芳的確不會反,而且還在王陽明平定朱宸濠的戰爭中出力不小。
1519年農歷七月初二,朱宸濠帶著他的主力部隊開出南昌城,目的地:南京。他根本沒有理會季敩去招降王陽明的成敗,也許在當時的他看來,一個手無精兵的人,即使他是用兵如神的王陽明,也不會構成什么威脅。所以,他毫無顧慮地去實現他的理想。
王陽明更加忙碌起來,他命令各地仍然效忠中央政府的官員集結所能集結到的一切部隊,在本年七月十五會合于離南昌九十公里的臨江樟樹鎮,他將在此地集結兵力后向北對南昌城發動總攻。
隨后他很擔心中央政府對朱宸濠的造反認識不清,又連上兩道奏疏,在其中一道奏疏中,他提醒朱厚照:“您在位這十幾年來,屢經變難,民心騷動,可您卻四處巡游,皇室謀動干戈不止。我告訴您,覬覦您龍椅的又豈止寧王一人?天下的奸雄又豈止在皇室?如果您不易轍改弦,罷黜奸諛,以回天下豪杰之心,絕跡巡游,以杜天下奸雄之望,那么會有無數個寧王站出來。我一想到這里,就心寒徹骨。如果您真的能像漢武帝那樣有輪臺之悔,像唐德宗那樣有罪己之詔,天下人必被感動,天下人心必被收服,那真是江山社稷之幸。”
朱宸濠可沒有王陽明那份“愚忠”的心,他倒巴不得所有的皇帝都像朱厚照那樣昏庸。皇帝昏庸,他才有機會。可不知為什么,朱宸濠感覺這次革命的開頭就不怎么順利。雖然有攻陷南康和九江的成績,但他被王陽明的虛張聲勢耽誤了近半個月,這讓他很不爽。另外,在他水軍誓師那天,出了個天大的意外。本來是萬里無云的天突然變化,云氣如墨、暴風驟雨、電閃雷鳴。他的艦隊先鋒官被雷擊。一艘軍艦瞬間起火,很快就燒成了灰燼。朱宸濠對這一晦氣的預兆很不開心,更不開心的是,他睡夢中看到自己照鏡子,里面的他白發如霜。驚醒之后,他沮喪地叫來解夢專家。解夢專家看到他那半死不活的架勢,趕緊安慰他:“您現在是親王,而夢到頭發白,‘王’字上面一個‘白’,乃是‘皇’字,此行必輕取皇位!”
這個解釋真是千古一絕!朱宸濠重獲青春的活力,命令水陸大軍全力向前,取那命中注定的皇位。
朱宸濠兵團一路沿江北上,過九江后又勢如破竹,推進到安慶附近。朱宸濠命人去安慶招降,結果安慶知府張文錦不吃這套,還給朱宸濠帶了口信,詛咒他必死在安慶城下。朱宸濠七竅生煙,決心攻陷安慶活剝了張文錦。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南昌、九江、安慶和南京是在南北向的一條直線上,四個城市都在長江邊,所以去南京必通過安慶,但通過它和攻占它不是一回事兒。按李士實的意思,朱宸濠沒必要和安慶較勁,應該迅速通過安慶以最快的速度去攻南京。朱宸濠看著李士實蒼老而紅通通的臉,試圖找到他居心叵測的證據,可惜沒有找到。
他對李士實說:“如果不把安慶拿下,我們攻打南京又不順利,安慶部隊斷了我們的后路,我們就插翅難飛了。”
李士實說:“安慶城易守難攻,我們會在這里浪費太多時間,南京方面一旦有了準備,那我們可真是插翅難飛了。”
朱宸濠說:“就是因為我們浪費了太多時間,所以南京城肯定早就有了準備,我們應該穩扎穩打,如果真的打不下南京城,還能有個退路。”
李士實跌足道:“都到了這個份上,還要什么退路。南京是帝國的第二心臟,攻取南京,太祖墳前登基,南方就是我們的了。不直趨南京而攻安慶就是不要西瓜撿芝麻。”
朱宸濠不理李士實,命令他的兵團猛攻安慶城。安慶城和它的主人張文錦開始經受嚴峻考驗。
安慶城誕生于南宋初年,它被筑于長江北岸的目的就是為了防御從海上進攻的蒙古兵團,由此可知,它必定是易守難攻。張文錦到安慶擔任知府后,江西巡撫孫燧曾多次給他寫信,要他把安慶防御進一步精細化。張文錦也認為朱宸濠肯定會鬧事,于是勤懇專業地料理安慶防御工事。當1519年農歷七月份朱宸濠來到安慶城下時,他看到的是一個固若金湯的城池,他還看到城墻上擺滿了防守軍械。
朱宸濠猛攻安慶城的第一天,張文錦就把消息傳給了王陽明。王陽明祈求老天保佑張文錦能守住安慶城。王陽明對張文錦并不了解,他只是知道這位知府是個忠正之士,曾受過劉瑾的制裁被迫回家養老。劉瑾死后,張文錦被重新起用,到陜西負責稅務工作。據可靠消息,張文錦為官清廉,忠貞不貳。可這只是個人道德素質,它并不能證明張文錦的能力。
張文錦很快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能力。安慶城正規軍不到一千人,預備役(民兵)也只有幾千人,張文錦發揮他突出的演講能力,動員安慶城所有百姓有力出力、有錢出錢。他又發揮出色的管理能力,讓每個登城者攜帶一塊大石,石積如山,安慶城更加高大堅固。他發布命令說,每個登城者防守的時間必須堅持到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后,沒有受傷的歇息一個時辰再來;輕傷的可以休息半天;重傷的不但無限期休息,還會得到物質獎勵。
用王陽明的說法,真正的作戰高手打的都是心理戰,張文錦深以為然。他命人在城上架起大鍋煮茶解暑。當時正是伏天,南方的伏天簡直比煉獄還可怕,朱宸濠的攻城部隊眼睜睜地看著對手喝茶解暑,而自己卻是揮汗如雨,氣得直跳。
開始時,他們用云梯攻城,被張文錦的衛兵用大石頭砸得痛不欲生。后來他們又推出云樓,那玩意兒比安慶城墻高出一大截,他們想從云樓上跳到安慶城里。張文錦以毒攻毒,就在城上制造云樓,恰好比他們的高出一截。雙方士兵在云樓中面對面,可朱宸濠的士兵只有大刀長矛,而張文錦的士兵有滾燙的熱水,熱水澆身,堪稱火上澆油。
朱宸濠七竅生煙,可讓他五臟俱裂的是,張文錦居然趁夜派出敢死隊縋城而下襲擊他的艦隊。
在經過多輪的較量后,朱宸濠失去信心,說:“一個安慶都不能攻陷,還說什么南京城啊!”
李士實又適時地發話,他始終認為應該放棄安慶直奔南京。朱宸濠一生中從未遇過如此挫折,發毒誓要拿下安慶,否則他死不瞑目。經常有人說,遇到挫折時如果不能解決就繞過它,這叫拿得起、放得下。其實,世界上唯一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只有筷子。特別是從未遇過挫折的人突然面臨困境時,要么退縮,要么死鉆牛角尖。
如果沒有王陽明,朱宸濠的毅力還是會取得效果。無論是張文錦還是王陽明都深知,安慶城抵抗不了多久。在朱宸濠喪心病狂的攻擊下,安慶城正呈加速度的戰斗性減員。吉安知府伍文定勸說王陽明,應該改變七月十五圍攻南昌的計劃而去援救安慶。因為人人都知道,安慶一下,南京就在朱宸濠眉睫。南京的防御工事多年來從未升級,根本抵擋不住朱宸濠的虎狼之師。如果朱宸濠拿下南京稱帝,大明必將是另外一番景象。
王陽明沉思片刻,就說出了他的見解:“九江、南康都已是朱宸濠的了,據可靠消息,朱宸濠留了一萬精銳在南昌城。如果我們去解救安慶,必走長江,必過南昌、九江、南康,這都是朱宸濠的地盤,危機四伏,誰也不敢保證我們是否能順利到達安慶。即使我們順利到達安慶,朱宸濠必掉頭來對付我,他號稱十萬精銳,我們如何能對付?縱使我們和朱宸濠旗鼓相當,可他的九江部隊一旦割斷我們的運輸線,到那時必是大勢已去。”
伍文定問:“那我們該怎么辦?”
王陽明說:“執行原計劃,七月十五全力攻南昌。一旦攻陷南昌,朱宸濠必會從安慶城下撤兵。這是一箭雙雕:解了安慶之圍,南京再無危險;朱宸濠失去老巢,必魂飛魄散,大功可成。”
1519年農歷七月十五,各路部隊在樟樹鎮會合。三天后,王陽明在樟樹誓師,并向南昌城推進。農歷七月十九,王陽明部隊攻陷了距南昌城二十公里的南昌縣。當夜,王陽明調兵遣將,確定在第二天拂曉對南昌城發動總攻。王陽明針對南昌城七個城門把攻擊部隊分為十三路。
第一路指揮官兼副總司令官伍文定,領官兵四千四百二十一人,進攻南昌城廣潤門,事成之后徑直到布政司屯兵,分兵把守寧王府內門。
第二路指揮官泰和縣知縣李緝,領官兵一千四百九十二人,和第一路指揮官伍文定夾攻廣潤門,事成后直入王府西門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