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心血管科疾病(3)

3.黃芪150克,附子45克,干姜35克,紅參、炙甘草、茯苓、生姜各30克,淫羊藿、當歸各20克,麥冬15克,桂枝、川芎、五味子各10克,枳實6克,大棗5枚。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完全性房室阻滯。

4.黃芪、黨參(或人參10克)各30克,生地黃、丹參、當歸、紅花、淫羊藿各15克,赤芍、川芎、降香、補骨脂、郁金、薤白、半夏各10克,肉桂、瓜蔞、甘草各5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房室阻滯。

5.黃芪20克,淫羊藿15克,麥冬12克,人參、附子、五味子、枳殼各10克,桂枝6克。每日1劑,水煎15分鐘,濾出藥液,加水再煎20分鐘,去渣,兩次煎液兌勻,分服。主治房室阻滯。

【名醫指導】

1.避免過多熱量的攝入,保持標準體重;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的攝入,宜低鹽飲食,蛋白質的攝入不要過量;禁止吸煙和飲酒,禁止飲濃茶和濃咖啡,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引起腹部脹氣的食物如生蘿卜、洋蔥等。

2.平時多注意檢查身體和規律的生活,避免寒冷刺激和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睡眠宜右側臥位,不宜晚睡。

3.一度和二度房室阻滯者,如心率在50次/分鐘以上,又無癥狀時無須處理。

4.如為洋地黃等藥物引起者,則應立即停藥。

5.如患者因心率低于40次/分鐘以下而突然出現抽搐、昏迷時,應速送醫院進行搶救。

6.積極查找病因:如患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阻滯藥物治療無效時,可安裝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術后可以維持正常生活及工作。如果沒有癥狀就可以暫時不用治療。

心房顫動

【必備秘方】

1.生地黃45克,生龍骨30克,炙甘草15克,桂枝、火麻仁、麥冬、生姜、阿膠各10克,大棗10枚。每日1劑,水煎15分鐘,濾出藥液,加水再煎20分鐘,去渣,兩次煎液兌勻,分服。主治心房顫動。

2.黃芪50克,丹參、黨參各30克,龍骨、牡蠣、當歸各20克,麥冬、赤芍、玄參各15克,五味子、川芎、降香各10克,琥珀末3克(沖服),大棗10枚。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心房顫動。

3.酸棗仁、油松節各9克,半夏、茯苓各6克,橘紅、黨參各5克,石菖蒲、枳實、遠志各3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心房顫動。

4.黨參、太子參、玉竹、益母草各15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心房顫動。

5.靈芝末1.5~3克。開水送服,每日2~3次。主治心房顫動。

【名醫指導】

1.心房顫動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壓,所以做好高血壓的預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愉快的心境是預防心房顫動最基本的方法。

2.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中要戒煙,限制飲酒。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飲食、藥物,諸如茶、咖啡、可樂以及一些非處方藥。

3.因藥物治療是心房顫動治療的基礎,所以采用一些藥物如地高辛、美托洛爾等控制心房顫動患者的心室率,使心室率維持在60~70次/分鐘的理想標準,可使患者憋氣、心慌癥狀消失。服用抗凝血藥如華法林或阿司匹林等防止左心內血栓形成,以預防腦卒中等危險發生。

4.心房顫動轉復后,通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藥來維持竇性心律以防心房顫動的復發。近年來,應用植入起搏器內設的特殊程序控制和預防心房顫動,已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使一些原來藥物難治、反復發作的心房顫動得到滿意的控制。

5.預防小兒心房顫動須積極預防先天性心臟病;積極治療原發病,防治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如各種胃腸疾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尿毒癥、風濕熱、川崎病、洋地黃藥物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

肺源性心臟病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指肺組織(或肺動脈)及其分支的原發性病變引起肺循環阻力增加而產生肺動脈高壓,致使左心室擴大或衰竭的一組疾病。本病中醫屬“肺脹”范疇,多由久咳、喘、哮遷延而成,每因復感外邪誘使病情發作或加劇。病理基礎為久病肺虛,痰濁潴留,導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進而累及心、脾、腎臟;病理因素主要為痰濁、水飲、瘀血互為影響。臨床可見咳嗽、胸中脹滿、喘促、短氣、胞瞼水腫,甚則四肢水腫,唇舌青紫,重者可出現昏迷、喘脫等危重證候。疾病發展到后期,由氣入血,由肺及心,痰瘀交阻,盤結不去,病久難愈,具有咳、喘、痰、腫四大特點。

【必備秘方】

1.南沙參50克,黃精、紫蘇子、黃芩、赤芍各30克,甘草、制天南星、葶藶子各15克,地龍12克,木蝴蝶10克,沉香6克(研末,分6次沖服)。水煎15分鐘后取汁,加水再煎20分鐘后取汁,再加水煎25分鐘后取汁;合并濾液分6次溫服,每日3次,重者夜間加服1次。病減后去葶藶子,紫蘇子、地龍、黃芩、赤芍、甘草減半,加白術15克、女貞子10克;心悸氣短較甚者,南沙參加至60克,葶藶子加至30克;痰多咳嗽不爽者,制天南星加至30克;長期應用激素者,甘草加至30克,酌減(或停服)激素;唇甲發紺、脅下痞塊者,加桃仁、五加皮;陽虛水泛而水腫者,減甘草量,加茯苓、附片;心陽欲脫者,加人參(或合生脈散)、附片、龍骨;痰蒙清竅、神志恍惚者,加石菖蒲、遠志。主治肺心病之肺氣腫。

2.金銀花、虎杖、野蕎麥根、地龍各30克,黃芩15克,枳殼、浙貝母各12克,大黃、桔梗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嗜睡者,加膽南星、石菖蒲各15克;昏迷者,加安宮牛黃丸1粒;水腫者,加車前子、茯苓各30克;出血者,加水牛角30克,三七粉3克(沖服)。主治肺心病。

3.丹參30克,白芥子15克,天南星、半夏、干姜、赤芍、桃仁、石菖蒲、葶藶子各10克,細辛5克。每日1劑,水煎15分鐘,濾出藥液,加水再煎20分鐘,去渣,兩次水煎液兌勻,分服。主治肺心病。

4.魚腥草、蒲公英、丹參各30克,金銀花、連翹各20克,膽南星、南沙參、赤芍、麥冬、茯苓各15克,陳皮、竹茹各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肺心病。

5.薏苡仁50克,苦杏仁、菊花、赤芍、金銀花各12克,桃仁10克,蜜炙麻黃6克,蘆根、冰糖各30克,西瓜汁200克。每日1劑,將炙麻黃、苦杏仁、菊花、金銀花、蘆根、桃仁水煎2次,取濾液與薏苡仁煮成粥,加入西瓜汁、冰糖調勻,分3~4次服,連服4日。主治肺心病。

【名醫指導】

1.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提倡戒煙;注意飲食起居,避風寒。

2.積極防治原發病的誘發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種變應原,有害氣體的吸入等。

3.選擇合適的體育鍛煉方法,如打太極拳、散步等。

4.藥膳療法:常食百合、蜂蜜、秋梨,以潤肺增強呼吸道的免疫能力;常食山藥、扁豆,以健脾胃,培土生金,可防止聚濕生痰、阻礙呼吸道。

5.保持室內空氣干凈濕潤,以防風燥傷肺。

6.因痰飲的生成與肺、脾、腎三臟有密切聯系,故勞逸結合,以免勞傷肺、脾、腎造成痰濕停留。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是由風濕性心臟病引起心臟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以致影響正常血液輸送而形成有關心室和心房的擴大,最后超過心臟的代償能力,從而導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臨床癥狀可見呼吸困難、咯血、心悸、咳嗽、心絞痛等現象。本病病因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主要是全身性變態反應,病變主要影響關節、心臟瓣膜及心肌。由于心臟瓣膜的炎癥引起瓣膜的結構破壞、纖維化和鈣化、粘連以及瓣膜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畸形等致使瓣膜發生狹窄和(或)關閉不全,稱心臟瓣膜病。本病為風濕性心臟瓣膜炎遺留的慢性瓣膜病變,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病,多見于20~40歲的青壯年,以二尖瓣病變最常見。

【必備秘方】

1.瓜蔞皮30克,丹參20克,柴胡、枳殼、黨參、紅花、車前子、北五加皮各10克。每日1劑,水煎15分鐘,濾出藥液,加水再煎20分鐘,去渣,兩次煎液兌勻,分服。心陽虛伴四肢水腫、尿少者,加附子(先煎)、桂枝、澤瀉各10克,茯苓、白術各15克;心陰虛伴心煩失眠、口燥、五心煩熱者,加麥冬、五味子、牡丹皮、梔子各10克;陽虛見腹脹便溏、神倦肢冷者,加黃芪、白術、茯苓各15克;咳嗽重者,加桑白皮、桔梗、枇杷葉各10克;瘀血甚者,加生蒲黃、五靈脂各12克。主治風濕性心臟病。

2.黃芪60克,茯苓、桑枝、熟附子各30克,夏枯草、五味子、巴戟天、淫羊藿各15克,桂枝、白芍、白術、山茱萸、炮姜、威靈仙、全蝎、烏蛇各10克,蜈蚣2條,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風濕性心臟病心悸氣短。

3.白術、茯苓、五加皮各25克,白芍、生姜各1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炙附子、桂枝各9克,細辛3克。加水浸泡半小時,水煎2次:首煎30分鐘后取濾液,二煎20分鐘后取濾液,合并兩次煎液,早、晚餐1小時后分服。主治風濕性心臟病心悸氣短。

4.黃芪40克,當歸、川芎各15克,赤芍、桃仁、紅花各12克,地龍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亡陽欲脫者,加人參、附子各10克;陰虛血燥者,加女貞子、墨旱蓮各15克,肺熱咳嗽者,加車前子20克;夜寐不寧者,加熟酸棗仁、知母各15克。主治風濕性心臟病。

5.薏苡仁30克,水發海帶60克,雞蛋2枚。每日1劑,將薏苡仁、海帶水煎20分鐘,打入雞蛋攪勻后調味,分2次服。主治風濕性心臟病。

【名醫指導】

1.合理飲食,減少對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應注意補充維生素。

2.不吸煙并防被動吸煙,不飲烈性酒。

3.注意勞逸結合,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提倡有氧代謝活動,不宜勉強做劇烈運動。

4.釋放壓抑或緊張情緒,保持平和心態。

5.長期服用調節血脂藥物,并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

6.要堅持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為這些慢性病的發展可促進腦動脈硬化。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稱心功能不全)系指在正常血液回流的情況下,心臟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維持組織代謝需要的一種病理狀態。以心排出量不足、組織血流量減少、肺循環和體循環靜脈瘀血為特征,是多數器質性心臟病不可避免的晚期病理結果。按其發生過程可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按癥狀和體征可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本病中醫屬“心悸”、“怔忡”、“心痹”、“喘咳”、“水腫”、“痰飲”等范疇,主要與先天稟賦不足、外邪入侵、久痹入心、情志失調、久咳傷肺損心以及年老體衰、心脾腎虧虛等因素有關,致臟腑氣血陰陽虧損,血脈通行受阻,水濕瘀血內停而發為心衰。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心絞痛,緊縮不舒,或心胸憋悶如有物壓,或胸悶氣短、心悸、舌質偏暗、脈弦滑。

【必備秘方】

1.黨參(或人參)、丹參、赤芍、麥冬、玉竹各10克,炙甘草、五味子、白芍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氣短者,加黃芪;咯血者,加生地黃、玄參、阿膠、牡丹皮、三七粉(沖服);心慌、自汗者,加酸棗仁、柏子仁、龍骨、牡蠣;汗出、怕冷、脈結代者,加桂枝、干姜;下肢水腫、尿少者,加車前子、玉米須、羅布麻根;舌有紫氣、胸痛者,加當歸、川芎、益母草、雞血藤;眩暈、面赤者,加制何首烏、枸杞子、菊花、鉤藤;咳嗽、咳痰且黃稠者,加南沙參、川貝母、桑白皮、龍葵。主治氣陰兩虛型心力衰竭。

2.熟地黃、山茱萸、葶藶子、五味子各10克,淫羊藿、人參各9克,制附片、肉桂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喘劇者,加核桃仁、坎炁、沉香;舌紅者,加麥冬、玉竹;下肢浮腫者,加牛膝、車前子;咳嗽、咳痰者,加白芥子、紫蘇子、橘紅、半夏。若喘促不寧,額汗不止,四肢逆冷,爪甲青紫,神志不清,脈微細欲絕,或細數不清者,為腎不納氣、心陽欲脫、濁飲上逆、肺氣閉絕的危候,急以回陽救逆,用參附湯送服蛤蚧粉(或吞服黑錫丹),同時中西醫結合救治。主治陽氣虛衰型心力衰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保山市| 磐安县| 钟祥市| 龙井市| 壤塘县| 庄浪县| 方正县| 兖州市| 蕲春县| 滨州市| 思南县| 措美县| 台东市| 山阳县| 台中市| 扎囊县| 南漳县| 东海县| 富阳市| 克山县| 新余市| 平定县| 澳门| 昌图县| 什邡市| 阳西县| 绩溪县| 城固县| 祁连县| 巴南区| 崇礼县| 广东省| 包头市| 周至县| 繁昌县| 舟曲县| 濮阳市| 静宁县| 乌兰察布市|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