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千萬別讓“讀心術”統治你的潛意識!(2)

我要是這么說,你肯定把我當騙子,對吧?所以啊,那些關于讀心術有多神奇的宣傳,少信為妙。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讓自己的生活陷入“讀心”之中,不會處處留意別人的謊言,時時想要戳穿他人的借口,更不會追求獲得真實透明(就算有50萬美金誘惑)。其實不必學,和人相處久了,社會經驗多了,別人想什么,你自然能猜個差不多。花個十幾年時間,有心人都能成老狐貍,但真正的老狐貍,往往是那些會裝糊涂,懶得多管閑事的人。

一句話,對謊言別太較真兒,我們追求的是不被人糊弄,可以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要多說。我們要明白多數謊言的初衷:讓自己愉快,也讓他人愉快。

潛意識決定了謊言的內容和方式

傳統觀念看來,說謊有違道德,一個人人都說謊的社會,它的道德現狀值得人們反思,道德上的空白會加速社會的衰敗。道德與真實在同一個陣營,罪惡與謊言常常結伴出現,這似乎是人們認定的真理。

從我們還沒記事的時候,父母就不斷地告訴我們:“好孩子不可以說謊!”在這里,“好”顯然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有道德的人,他們不希望看到一個滿嘴謊言的小孩,于是,“說謊的孩子被狼吃”成了他們的德育教材,但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陷入了困境。

原因是什么?那些誠實的孩子,因為誠實一次次地吃虧,而且越虧越大。男孩因為說實話不討女生喜歡;女生因為說實話被人說成沒情趣不可愛;這還只是小事,因為誠實得罪了老師、得罪了前輩、得罪了同事、得罪了老板、得罪了未來婆婆或未來丈母娘,這才是關系到前途和命運的大事,這時候,父母又忙不迭地一邊跺腳一邊教育:“你這孩子怎么這么傻!說話那么直干什么?”

是的,父母明白,這些事只靠幾句謊言就能解決,是“誠實”帶來的麻煩。事實證明,謊言讓我們睿智,讓我們熟諳世事,讓我們更加適應這個社會,做起事來更加得心應手。謊言既然給我們帶來這么大的便利,為什么我們接受的教育依然是道德教育,沒有父母師長會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是由謊言堆成的,從現在開始你要學習說謊,今后別說一句真話!”不,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沒有道德的敗類。

這種現狀可以看出,謊言又絕對和道德脫離不了關系,謊言的性質直接決定了一個人道德與否。就拿每個人都知道的《狼來了》做例子,讓我們仔細分析故事中的每一方,看看他們各自的利益得失,看看道德為何和謊言密切相關:

故事回放:

一個放羊的小孩無聊,大喊:“狼來了!”附近農夫害怕狼傷人,帶著武器來救孩子,發現只有一個小孩哈哈大笑地說:“我騙你們呢!”如此兩次,弄得農夫們十分氣惱。

一天,小孩放羊時,真看到狼走近,他大聲呼叫,農夫認為小孩又在騙人,誰也不來搭救,于是,小孩被狼吃得骨頭都不剩。

作為主角的小孩子,他說謊,看到人們慌慌張張地趕來,覺得有趣,度過了開心快樂的幾分鐘;謊言說到第三次,狼真的來了,沒人救他,他失去了生命。

被小孩子欺騙的農夫,他們損失了時間,感情上受到了玩弄和傷害。

當事人雙方誰也沒有得到利益,撒謊的小孩子甚至為此送了命。

歷史上,有位名人也玩過這個謊言,只是他的身份比較特殊,玩得比較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幽王,為了讓他的褒姒美人笑一笑,他點起了烽火臺的烽火。外地的諸侯看到首都報警,以為外敵來襲,帶著軍隊千里迢迢趕來救援,結果發現被耍了。被戲弄幾次之后,諸侯們再也不理會周幽王的烽火了。沒多久,外敵真來了,烽火臺的烽火燃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沒有軍隊趕來幫忙,終于,都城淪陷,周幽王這個荒唐的國君,當然也沒什么好下場。

在本質上,一國之君與放羊的小孩沒有多大區別,他們因為一時的歡樂說大謊,這是主觀行為,但是,他們給他人帶來了危害,這才是他們不道德的原因。

相反,如果農夫告誡小孩子:“那個山坡上曾經有狼吃掉小孩,你們千萬不要單獨去那里玩!”就算“狼吃人事件”并未發生,但農夫的初衷考慮的是小孩的安全,這種謊言只會給小孩帶來好處,不能說不道德。

所以,我們應該修正自己的觀念:謊言本身并非不道德行為,但必須考慮道德因素,即該謊言有沒有損害別人的利益。

最后,讓我們再看一個故事,加深對這個觀念的印象:

下課鈴響了,正在講課的班主任停了下來,看到下面早就收拾好書包的學生,皺了皺眉說:“明天是周末,但你們也不要只想著出去玩。圖書館有十幾套劍橋版的《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書不錯,你們記得借來看看。”同學們爽快地答應了。

一個月后,班主任問學生:“上一次我說的那套百科全書,有沒有人去看?去看的人舉起手來!”半數以上的學生齊刷刷地舉起了手,班主任無奈地說:“圖書館根本沒有這套書,你們是從哪里看到的啊?孩子們,做過就是做過,沒做就是沒做,你們一定要學會誠實。”

這時,一個剛才沒舉手的學生舉起了手,站起身來對老師說:“老師,你教育我們要誠實,那你為什么要騙我們說圖書館有一套根本不存在的書呢?”

這問題問得班主任無言以對。

不論是長輩對小輩的督促,還是平輩之間的交往,貴在誠懇。這并不是說你們中間不能有謊言,而是說,你說謊需要有技巧,不能讓人心不服口也不服,更不能弄巧成拙。我們可以看出,這位老師會告訴學生“圖書館有這樣一套書”,旨在教導學生誠實,他的初衷是好的。如果沒有半路殺出一個有“懷疑精神”的學生,他的教育已然奏效,多數學生都會記住這樣一件事,以此督促自己勤奮一些、誠實一些。在教育目的上,老師的做法無可厚非;但在具體的實施中,這位老師卻不夠聰明——他試圖用一個謊話,要求別人誠實。

事實上,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最沒說服力的行為。

老師做不到自己要求的事,本身就已經失去了師長的威信,學生不會真心實意地信服,又怎么會去做?我們總要求別人不要說謊,其實我們自己也做不到。所以,這個想法本身就不厚道。

就算是謊言,也是由你說出的話,是一句有目的的話,謊言的目的是人在說謊前必須考慮的東西,而這個目的,就是你潛意識里最在乎的東西,直接決定了謊言的內容和方式,所以,即使是“有道德的謊言”,出發點為他人著想的謊言,也要講究方法。就像故事中的老師,如果換一種方法,既不欺騙孩子,也達到這種效果,豈不兩全其美?而且這種方法也不難找,只要把“去找圖書館的某本書(根本沒有這本書)”換成“那本書第四章的內容是什么(這本書存在)”,依然能夠檢測出孩子是否誠實。

總結一下,謊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他人的信任行騙,一種是為了進化繁衍的本能行騙,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后者是生物的本能行為,前者卻涉及了社會道德層面,也是最受鄙視的行為。這也就解釋了人們的矛盾心理:為什么有些謊言,我們覺得天經地義,可以理解;有些卻讓我們義憤填膺,咬牙切齒。

一句話,不管目的如何,你要為自己的謊言負責。

難得糊涂

——我們的潛意識逃避本能

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魔術師登臺表演魔術,觀眾看得樂樂呵呵。

偏偏有人喜歡解密魔術,魔術剛表演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將魔術的細節發到網上,證明自己破解了這個魔術。

接下來,就會有大量人群轉發,附帶對魔術師的嘲諷若干。破解人想顯示自己高人一等,這種心態我們可以理解,但罵魔術師的人,卻有點無聊了。

誰不知道魔術是騙人的?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個聰明人。人們在意的并不是被騙,而是魔術出現的一瞬間,心中的那種驚奇、震撼,以及快樂的感覺。所以看到“魔術解密”,還是一笑了之為好,而且,這種東西別看太多,不然以后看別人演魔術,直接知道機關,別人看得樂哈哈,你百無聊賴,多沒意思!

如果暫時不考慮生存的需要和道德的因素,僅僅從生活層面看待謊言,我們又該思考些什么呢?我們最應該考慮的也許是:我們是否需要如此認真地對待謊言?對大多數無關緊要的謊言,我們是不是應該不那么介意?

清代鄭板橋是個有智慧的人,他有一條人生哲理:“難得糊涂。”

我們似乎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幾百年來,人們一直搞不懂它究竟有什么含義。有人說,這是鄭板橋對身世的無奈感慨;有人說,這是他對世事的洞見;有人說,這是他對煩心事的自嘲;還有人說,他說這話就是為了耍人玩……鄭板橋自己不說話,人們只能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去解讀。

“難得”是少見,是稀有,也是不容易,與“糊涂”相連,既可以說“糊涂”這種行為很少,沒有幾個人能有意識地去想;也可以說“糊涂”這件事很不容易做到,人們想學也學不會。也是,人人都想如何變得更聰明,誰也不想糊涂。

我們來看看聰明人的生活,一個人一旦聰明,常常與人勾心斗角,屢屢棋高一著,他對人情世故的體察顯然到了“知面知心”的地步,那么,他的生活究竟是一帆風順,還是“步步驚心”呢?想詳細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聽個歷史故事。

戰國時期,秦國是個強大的國家,有不少謀臣勇將,白起和王翦是其中的佼佼者,二人都是有勇有謀、戰功赫赫的人,深得秦國國君倚重,可是,兩個人的結局卻大相徑庭。因為這兩個人對待君王的態度截然相反。

白起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他對國君忠誠,但也重視自己的榮譽和主見。對秦昭王的命令,他認為合理的,就接受;認為不合理的,就嚴詞拒絕。例如,秦昭王讓白起去攻打趙國,白起不去;等到戰況出現危機,又讓白起去,白起說自己生病了不能去。一來二去,秦昭王看白起越來越不順眼,先是削了他的職位,后來讓他自盡了。

王翦和白起不同,他也會有自己的主見,但他更知道伴君如伴虎,當大臣的,一定要學會聽話,對那些明顯不對的事,只要上司堅持,他照樣去做。秦王讓他去打仗,他怕國君疑心,走個幾十里就派個人回來,向秦王索要高官厚祿。人人都說王翦無恥,秦王卻眉開眼笑,因為這個國君知道,肯被金錢收買的人,一定不會背叛他。

通過白起與王翦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太過認真的人往往吃虧,而那些接受現狀、利用現狀的人,則很容易保全自己,作出成績。前者不愿揣著明白裝糊涂,后者大事精明小事一律糊涂,不能說后者一定比前者高明,但后者在多數時候比前者活得久走得遠。

于是,“裝糊涂”成為了一種生存智慧,一種政治智慧,是根植于潛意識的逃避本能,它適用于任何場合。多數時候,你看到了裝沒看到,聽到了裝沒聽到,讓人覺得你是一個“識趣”的人,讓人對你產生信任。人們愿意接近你、幫助你,因為知道你不會與他們為難。所以,只要不會給你帶來過多損失,該糊涂的時候,一定要糊涂。

而且就心靈層面來看,生活不是一個透明的玻璃匣子,每個面都一清二楚,每件事都明明白白。生活是一張網,我們心寬心大,這網就寬松,讓我們覺得自在;我們整日為小事糾結,斤斤計較,這網就越縛越緊,讓我們喘不過氣來。對于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謊言,容忍它們,就是與人方便,如果你揪住所有人分辯:“你為什么騙我?”所有人都會覺得你莫名其妙,恐怕今后大家都會躲著點你。

至于一些消極的人完全誤解了“難得糊涂”的用意,破罐子破摔,干脆把生活當成一個爛泥塘,得過且過,這顯然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

還需要理解的是,我們在謊言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在謊言中失去了很多東西。習慣撒謊時,我們會悲哀地發現,曾經的純真已經離自己遠去了。的確,人與人的交往有很多虛偽的成分,人們表達的感情并不一定發自于內心,誰也無法確定別人的喜愛是不是真的,還是看看別人為你做的事吧:

有人在某些事上不誠實,卻實實在在地為你做了很多。

有人對你隱瞞真相,是因為怕你傷心。

有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但他做的時候,就決心今后去加倍彌補你……

這些事,如果一一追究,你該責怪,還是該感謝呢?人與謊言,永遠處于這樣的矛盾之中,關鍵就在于你看重的是什么。別人對你撒謊真的那么重要嗎?你對別人撒謊,你以為別人不知道嗎?一切都在于,撒謊的人出于什么目的,聽到的人愿不愿意計較。說穿了,人,只要活得糊涂一點,就可以在謊言中保持一份純凈的追求。

難得糊涂,是活得明白的人總結出的智慧,對黑白間的灰色地帶,對生活中那些曖昧的死角,對他人經常有的自相矛盾的狀態,只要不牽涉自己的利益,無關大是大非,我們還是糊涂一點,不要太較真的好。

有人想用謊言抹掉尷尬,有人想用謊言帶來驚喜,有人想用謊言改變生活,每個人都在說謊,于是生活擺脫了機械,變得復雜也變得多姿多彩。多數時候,我們如果能把生活當做一個魔術秀場,就會少掉很多煩惱,收獲許許多多樂趣。這就是“難得糊涂”的真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垣曲县| 博爱县| 富阳市| 东乡县| 日土县| 始兴县| 花莲县| 霍州市| 达州市| 晋城| 无棣县| 乌鲁木齐县| 靖宇县| 重庆市| 蓝山县| 阳高县| 英德市| 屏东县| 岳普湖县| 周口市| 钟山县| 原阳县| 阳信县| 耿马| 阳春市| 余庆县| 应城市| 鹤庆县| 绥德县| 内乡县| 江山市| 遵化市| 正宁县| 出国| 嘉祥县| 抚远县| 房产| 斗六市| 赫章县|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