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禹之后也。漢末入蜀,未見知待。時益州從事張裕善相,芝往從之,裕謂芝曰:“君年過七十,位至大將軍,封侯。”芝聞巴西太守龐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為郫(pí)邸閣督。先主出至郫,與語,大奇之,擢為郫令,遷廣漢太守。所在清嚴有治績,入為尚書。

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吳王孫權請和,先主累遣宋瑋、費祎等與相報答。丞相諸葛亮深慮權聞先主殂隕,恐有異計,未知所如。芝見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問:“其人為誰?”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權。權果狐疑,不時見芝,芝乃自表請見權曰:“臣今來亦欲為吳,非但為蜀也。”權乃見之,語芝曰:“孤誠愿與蜀和親,然恐蜀主幼弱,國小勢逼,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猶豫耳。”芝對曰:“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杰也。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質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若不從命,則奉辭伐叛,蜀必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權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絕魏,與蜀連和,遣張溫報聘于蜀。蜀復令芝重往,權謂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樂乎!”芝對曰:“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權大笑曰:“君之誠款,乃當爾邪!”權與亮書曰:“丁厷掞張,陰化不盡;和合二國,唯有鄧芝。”及亮北住漢中,以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亮卒,遷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頃之為督江州。權數與芝相聞,饋遺優渥。延熙六年,就遷為車騎將軍,后假節。十一年,涪陵國人殺都尉反叛,芝率軍征討,即梟其渠帥,百姓安堵。十四年卒。

芝為(大)將軍二十馀年,賞罰明斷,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資仰于官,不茍素儉,然終不治私產,妻子不免饑寒,死之日家無馀財。性剛簡,不飾意氣,不得士類之和。于時人少所敬貴,唯器異姜維云。子良,襲爵,景耀中為尚書左選郎,晉朝廣漢太守。

張翼字伯恭,犍為武陽人也。高祖父司空浩,曾祖父廣陵太守綱,皆有名跡。先主定益州,領牧,翼為書佐。建安末,舉孝廉,為江陽長,徙涪陵令,遷梓潼太守,累遷至廣漢、蜀郡太守。建興九年,為鷏降都督、綏(suí)南中郎將。翼性持法嚴,不得殊俗之歡心。耆率劉胄背叛作亂,翼舉兵討胄。胄未破,會被征當還,群下咸以為宜便馳騎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還耳,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谷,為滅賊之資,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于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聞而善之。亮出武功,以翼為前軍都督,領扶風太守。亮卒,拜前領軍,追論討劉胄功,賜爵關內侯。延熙元年,入為尚書,稍遷督建威,假節,進封都亭侯,征西大將軍。

十八年,與衛將軍姜維俱還成都。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維不聽,將翼等行,進翼位鎮南大將軍。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于洮水者以萬計。翼曰:“可止矣,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維大怒,曰:“為蛇畫足。”維竟圍經于狄道,城不能克。自翼建異論,維心與翼不善,然常牽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景耀二年,遷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六年,與維咸在劍閣,共詣降鐘會于涪。明年正月,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

宗預字德艷,南陽安眾人也。建安中,隨張飛入蜀。建興初,丞相亮以為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聞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預將命使吳,孫權問預曰:“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預對曰:“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權大笑,嘉其抗直,甚愛待之,見敬亞于鄧芝、費祎。遷為侍中,徙尚書。延熙十年,為屯騎校尉。時車騎將軍鄧芝自江州還,來朝,謂預曰:“禮,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預答曰:“卿七十不還兵,我六十何為不受邪?”芝性驕傲,自大將軍費祎等皆避下之,而預獨不為屈。預復東聘吳,孫權捉預手,涕泣而別曰:“君每銜命結二國之好。今君年長,孤亦衰老,恐不復相見!”遺預大珠一斛,乃還。遷后將軍,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景耀元年,以疾征還成都。后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于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后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咸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也。少與巴西程祁公弘、巴郡楊汰季儒、蜀郡張表伯達并知名。戲每推祁以為冠首,丞相亮深識之。戲年二十馀,從州書佐為督軍從事,職典刑獄,論法決疑,號為平當,府辟為屬主簿。亮卒,為尚書右選部郎,刺史蔣琬請為治中從事史。琬以大將軍開府,又辟為東曹掾,遷南中郎參軍,副貳鷏降都督,領建寧太守。以疾征還成都,拜護軍監軍,出領梓潼太守,入為射聲校尉,所在清約不煩。延熙二十年,隨大將軍姜維出軍至芒水。戲素心不服維,酒后言笑,每有傲弄之辭。維外寬內忌,意不能堪,軍還,有司承旨奏戲,免為庶人。后景耀四年卒。

戲性雖簡惰省略,未嘗以甘言加人,過情接物。書符指事,希有盈紙。然篤于舊故,居誠存厚。與巴西韓儼、黎韜童幼相親厚,后儼痼疾廢頓,韜無行見捐,戲經紀振恤,恩好如初。又時人謂譙周無當世才,少歸敬者,唯戲重之,嘗稱曰:“吾等后世,終自不如此長兒也。”有識以此貴戲。

張表有威儀風觀,始名位與戲齊,后至尚書,督鷏降后將軍,先戲沒。祁、汰各早死。

戲以延熙四年著《季漢輔臣贊》,其所頌述,今多載于《蜀書》,是以記之于左。自此之后卒者,則不追謚,故或有應見稱紀而不在乎篇者也。其戲之所贊而今不作傳者,余皆注疏本末于其辭下,可以粗知其髣髴云爾。

昔文王歌德,武王歌興,夫命世之主,樹身行道,非唯一時,亦由開基植緒,光于來世者也。自我中漢之末,王綱棄柄,雄豪并起,役殷難結,生人涂地。于是世主感而慮之,初自燕、代則仁聲洽著,行自齊、魯則英風播流,寄業荊、郢則臣主歸心,顧援吳、越則賢愚賴風,奮威巴、蜀則萬里肅震,厲師庸、漢則元寇斂跡,故能承高祖之始兆,復皇漢之宗祀也。然而奸兇懟險,天征未加,猶孟津之翔師,復須戰于鳴條也。天祿有終,奄忽不豫。雖攝歸一統,萬國合從者,當時俊乂扶攜翼戴,明德之所懷致也,蓋濟濟有可觀焉。遂乃并述休風,動于后聽。其辭曰:

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鐘,順期挺生,杰起龍驤。始于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并。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贊昭烈皇帝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于未夷。

贊諸葛丞相

司徒清風,是咨是臧,識愛人倫,孔音鏘鏘。

贊許司徒

關、萬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于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并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贊關云長、張益德

驃騎奮起,連橫合從,首事三秦,保據河、潼。宗計于朝,或異或同,敵以乘釁,家破軍亡。乖道反德,托鳳攀龍。

贊馬孟起

翼侯良謀,料世興衰,委質于主,是訓是諮,暫思經算,睹事知機。

贊法孝直

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贊龐士元

將軍敦壯,摧鋒登難,立功立事,于時之干。

贊黃漢升

掌軍清節,亢然恒常,讜言惟司,民思其綱。

贊董幼宰

安遠強志,允休允烈,輕財果壯,當難不惑,以少御多,殊方保業。

贊鄧孔山

孔山名方,南郡人也。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蜀既定,為犍為屬國都尉,因易郡名,為朱提太守,遷為安遠將軍、鷏降都督,住南昌縣。章武二年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揚威才干,欷歔文武,當官理任,衎衎辯舉,圖殖財施,有義有敘。

贊費賓伯

賓伯名觀,江夏人也。劉璋母,觀之族姑,璋又以女妻觀。觀建安十八年參李嚴軍,拒先主于綿竹,與嚴俱降。先主既定益州,拜為裨將軍,后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加振威將軍。觀為人善于交接。都護李嚴性自矜高,護軍輔匡等年位與嚴相次,而嚴不與親褻;觀年少嚴二十馀歲,而與嚴通狎如時輩云。年三十七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屯騎主舊,固節不移,既就初命,盡心世規,軍資所恃,是辨是裨。

贊王文儀

尚書清尚,敕行整身,抗志存義,味覽典文,倚其高風,好侔古人。

贊劉子初

安漢雍容,或婚或賓,見禮當時,是謂循臣。

贊麋子仲

少府修慎,鴻臚明真,諫議隱行,儒林天文,宣班大化,或首或林。

贊王元泰、何彥英、杜輔國、周仲直

王元泰名謀,漢嘉人也。有容止操行。劉璋時,為巴郡太守,還為州治中從事。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為別駕。先主為漢中王,用荊楚宿士零陵賴恭為太常,南陽黃柱為光祿勛,謀為少府;建興初,賜爵關內侯,后代賴恭為太常。恭、柱、謀皆失其行事,故不為傳。恭子厷,為丞相西曹令史,隨諸葛亮于漢中,早夭,亮甚惜之,與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書曰:“令史失賴厷,掾屬喪楊颙,為朝中損益多矣。”颙亦荊州人也。后大將軍蔣琬問張休曰:“漢嘉前輩有王元泰,今誰繼者?”休對曰:“至于元泰,州里無繼,況鄙郡乎!”其見重如此。

何彥英名宗,蜀郡郫人也。事廣漢任安學,精究安術,與杜瓊同師而名問過之。劉璋時,為犍為太守。先主定益州,領牧,辟為從事祭酒。后援引圖、讖,勸先主即尊號。踐阼之后,遷為大鴻臚。建興中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子雙,字漢偶。滑稽談笑,有淳于髡(kūn)、東方朔之風。為雙柏長。早卒。

車騎高勁,惟其泛愛,以弱制強,不陷危墜。

贊吳子遠

子遠名壹,陳留人也。隨劉焉入蜀。劉璋時,為中郎將,將兵拒先主于涪,詣降。先主定益州,以壹為護軍、討逆將軍,納壹妹為夫人。章武元年,為關中都督。建興八年,與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將費瑤,徙亭侯,進封高陽鄉侯,遷左將軍。十二年,丞相亮卒,以壹督漢中,車騎將軍,假節,領雍州刺史,進封濟陽侯。十五年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壹族弟班,字元雄,大將軍何進官屬吳匡之子也。以豪俠稱,官位常與壹相亞。先主時,為領軍。后主世,稍遷至驃騎將軍,假節,封綿竹侯。

安漢宰南,奮擊舊鄉,翦除蕪穢,惟刑以張,廣遷蠻、濮,國用用強。

贊李德昂

輔漢惟聰,既機且惠,因言遠思,切問近對,贊時休美,和我業世。

贊張君嗣

鎮北敏思,籌畫有方,導師禳穢,遂事成章。偏任東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

贊黃公衡

越騎惟忠,厲志自祗,職于內外,念公忘私。

贊楊季休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贊趙子龍、陳叔至

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云,俱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

鎮南粗強,監軍尚篤,并豫戎任,任自封裔。

贊輔元弼、劉南和

輔元弼名匡,襄陽人也。隨先主入蜀。益州既定,為巴郡太守。建興中,徙鎮南,為右將軍,封中鄉侯。

劉南和名邕,義陽人也。隨先主入蜀。益州既定,為江陽太守。建興中,稍遷至監軍、后將軍,賜爵關內侯,卒。子式嗣。少子武,有文,與樊建齊名,官亦至尚書。

司農性才,敷述允章,藻麗辭理,斐(fěi)斐有光。

贊秦子敕

正方受遺,豫聞后綱,不陳不僉,造此異端,斥逐當時,任業以喪。

贊李正方

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沖外御,鎮保國境。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贊魏文長

威公狷狹,取異眾人;閑則及理,逼則傷侵,舍順入兇,《大易》之云。

贊楊威公

季常良實,文經勤類,士元言規,處仁聞計,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蘭芳。

贊馬季常、衛文經、韓士元、張處仁、殷孔休、習文祥

文經、士元,皆失其名實、行事、郡縣。處仁本名存,南陽人也。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南次至雒,以為廣漢太守。存素不服龐統,統中矢卒,先主發言嘉嘆,存曰:“統雖盡忠可惜,然違大雅之義。”先主怒曰:“統殺身成仁,更為非也?”免存官。頃之,病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孔休名觀,為荊州主簿別駕從事,見《先主傳》。失其郡縣。文祥名禎,襄陽人也。隨先主入蜀,歷雒、郫令,(南)廣漢太守。失其行事。子忠,官至尚書郎。

國山休風,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時;孫德果銳,偉南篤常;德緒、義強,志壯氣剛。濟濟修志,蜀之芬香。

贊王國山、李永南、馬盛衡、馬承伯、李孫德、李偉南、龔德緒、王義強

國山名甫,廣漢郪人也。好人流言議。劉璋時,為州書佐。先主定蜀后,為綿竹令,還為荊州議曹從事。隨先主征吳,軍敗于秭歸,遇害。子祐,有父風,官至尚書右選郎。

永南名邵,廣漢郪人也。先主定蜀后,為州書佐部從事。建興元年,丞相亮辟為西曹掾。亮南征,留邵為治中從事,是歲卒。

盛衡名勛,承伯名齊,皆巴西閬中人也。勛,劉璋時為州書佐,先主定蜀,辟為左將軍屬,后轉州別駕從事,卒。齊為太守張飛功曹。飛貢之先主,為尚書郎。建興中,從事丞相掾,遷廣漢太守,復為(飛)參軍。亮卒,為尚書。勛、齊皆以才干自顯見;歸信于州黨,不如姚伷。伷字子緒,亦閬中人。先主定益州后,為功曹書佐。建興元年,為廣漢太守。丞相亮北駐漢中,辟為掾。并進文武之士,亮稱曰:“忠益者莫大于進人,進人者各務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剛柔,以廣文武之用,可謂博雅矣,愿諸掾各希此事,以屬其望。”遷為參軍。亮卒,稍遷為尚書仆射。時人服其真誠篤粹。延熙五年卒,在作贊之后。

孫德名福,梓潼涪人也。先主定益州后,為書佐、西充國長、成都令。建興元年,徙巴西太守,為江州督、揚威將軍,入為尚書仆射,封平陽亭侯。延熙初,大將軍蔣琬出征漢中,福以前監軍領司馬,卒。

偉南名朝,永南兄。郡功曹,舉孝廉,臨邛令,入為別駕從事。隨先主東征吳,章武二年卒于永安。

德緒名祿,巴西安漢人也。先主定益州,為郡從事牙門將。建興三年,為越嶲太守,隨丞相亮南征,為蠻夷所害,時年三十一。弟衡,景耀中為領軍。義強名士,廣漢郪人,國山從兄也。從先主入蜀后,舉孝廉,為符節長,遷牙門將,出為宕渠太守,徙在犍為。會丞相亮南征,轉為益州太守,將南行,為蠻夷所害。

休元輕寇,損時致害,文進奮身,同此顛沛,患生一人,至于弘大。

贊馮休元、張文進

休元名習,南郡人。隨先主入蜀。先主東征吳,習為領軍,統諸軍,大敗于猇亭。

文進名南,亦自荊州隨先主入蜀,領兵從先主征吳,與習俱死。時又有義陽傅肜。先主退軍,斷后拒戰,兵人死盡,吳將語肜令降,肜罵曰:“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死。拜子僉為左中郎,后為關中都督,景耀六年,又臨危授命。論者嘉其父子奕世忠義。

江陽剛烈,立節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單夫只役,隕命于軍。

贊程季然

季然名畿,巴西閬中人也。劉璋時為漢昌長。縣有人,種類剛猛,昔高祖以定關中。巴西太守龐羲以天下擾亂,郡宜有武衛,頗招合部曲。有讒于璋,說羲欲叛者,璋陰疑之。羲聞,甚懼,將謀自守,遣畿子郁宣旨,索兵自助。畿報曰:“郡合部曲,本不為叛,雖有交囗,要在盡誠;若必以懼,遂懷異志,非畿之所聞。”并敕郁曰:“我受州恩,當為州牧盡節。汝為郡吏,當為太守效力,不得以吾故有異志也。”羲使人告畿曰:“爾子在郡,不從太守,家將及禍!”畿曰:“昔樂羊為將,飲子之羹,非父子無恩,大義然也。今雖復羹子,吾必飲之。”羲知畿必不為己,厚陳謝于璋以致無咎。璋聞之,遷畿江陽太守。先主領益州牧,辟為從事祭酒。后隨先主征吳,遇大軍敗績,溯江而還,或告之曰:“后追已至,解船輕去,乃可以免。”畿曰:“吾在軍,未曾為敵走,況從天子而見危哉!”追人遂及畿船,畿身執戟戰,敵船有覆者。眾大至,共擊之,乃死。

公弘后生,卓爾奇精,天命二十,悼恨未呈。

贊程公弘

公弘,名祁,季然之子也。

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于人,作笑二國。

贊糜芳、士仁、郝普、潘濬

糜芳字子方,東海人也,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郝普字子太,義陽人。先主自荊州入蜀,以普為零陵太守。為吳將呂蒙所譎,開城詣蒙。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普至廷尉,濬至太常,封侯。

評曰:鄧芝堅貞簡亮,臨官忘家,張翼亢姜維之銳,宗預御孫權之嚴,咸有可稱。楊戲商略,意在不群,然智度有短,殆罹世難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枝特区| 霍城县| 嘉定区| 石景山区| 南通市| 望城县| 潜江市| 浠水县| 麻江县| 龙陵县| 卓尼县| 涞水县| 鲁山县| 桃源县| 临高县| 茂名市| 清水河县| 望都县| 丁青县| 蓬莱市| 颍上县| 涿州市| 衡东县| 房产| 峨眉山市| 临夏县| 醴陵市| 浑源县| 望城县| 东兰县| 万州区| 邢台县| 连平县| 平武县| 河西区| 清水河县| 荔浦县| 原阳县| 遂宁市| 横峰县| 连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