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數據而生:大數據創新實踐
- 周濤
- 2019-01-03 01:25:19
在麻瓜和魔法師之間作出選擇
我在中科大讀本科的時候,上過一門關于“符號計算”的課程。當時授課的老師跟我們說,她以前曾經花很多年的工夫學習和研究過“怎么樣在以穿孔紙帶為輸入方式的計算機上高效實現一些數值計算”。當時她的研究水平和成果在國內應該是領先的,本以為就靠此成就大業了,但是很快,這個世界上突然就再也找不到博物館以外的穿孔紙帶了——我們現在都用鍵盤和鼠標了。
紙帶機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個有些悲傷的段子,我且用第一人稱復述一遍。我有一個表哥,因為盜竊被抓。表哥負責藏贓銷贓,團伙其他人不知道臟物在哪里,他也死活不承認自己知道,結果被重判了10年監禁。坐牢之后老婆也跑了,親戚朋友也散了,只有我還時不時去看望一下,帶些東西。直到快出獄的時候,表哥才跟我說,等出獄了要帶我一起發大財。我當時特別激動,經常在夢中被大富大貴的場景驚醒,也覺得自己真的是好心有好報。等表哥出獄的時候,我隆重地給他接風洗塵。表哥也迫不及待,當晚就買了兩把大鐵鍬,拉著我去郊外一個林子里挖寶。“是金條?是銀元?”我激動不已,表哥卻笑而不答。我們大半夜挖出了兩個大鐵箱,然后用鐵鍬把生銹的鎖頭劈開,哇,滿滿兩鐵箱的傳呼機。
講這兩個例子,是想說我們這個時代變化太快——這個時代的特征就是有很多新時代層出不窮。而咱們中國人,最最悲哀的事情,就是經常以為自己是時代的精英,最終卻成了時代的棄兒。N年以前最讓人艷羨的一群人,不是大學生,而是國有企業的工人。他們或許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金飯碗”會被打破,貧病下崗。現在又有一大群人,削尖腦袋想擠進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人員的隊伍,好一輩子守著公務員編制或者事業編制。對,就是這群撲火的人,會在未來編制改革的時候看清楚自己飛蛾的本體。
什么樣的人才能在下一個時代生存和發展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樣的人才能在下一個時代生存和發展呢?是那些擁有公務員編制或者事業編制的人嗎?在下一個時代,自動化、定量化和個性化會成為主要的特征。恒河沙數的智能終端將會遍布這個世界——從農場到工業制造裝置,從智能家居到人體內外。這些智能終端采集和產生的數據,經由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的手段加工分析,不僅能夠提高傳統農業、工業的效率,還能夠為每一個人提供包括教育、零售、娛樂、金融和醫療等方面完全個性化的服務。驅動這個時代來臨的關鍵力量是數據與數據化的思維。
擁有大數據的理念,能夠掌握數據和運用數據的人,就是下一個時代的魔法師,反之,你就成了麻瓜!不管你今天從事的是什么行業,金融、醫療、教育甚至只是一個一線的產業工人或者服務人員,你所在的行業將來都很可能被顛覆,你現在的職業將來都可能變成一種自動化的服務。面對奇幻而又危險的未來世界,今天你就需要在麻瓜和魔法師之間做出選擇!在一個麻瓜占絕大多數的世界里面,做一個麻瓜也沒有什么不好的,然而很可能,未來的世界是一個魔法世界,你還滿足于做一個麻瓜嗎?
用數據說話,做最棒的魔法師
最棒的魔法師,是既深諳大數據的理念,又掌握著大數據的核心技術。但是,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后者是有困難的。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即便你不能掌握一項特定的數據技術,了解大數據的理念,培養大數據的思維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從事什么工作,這種大數據的思維模式都是有幫助的。事實上,我一直覺得類似于統計學(包括概率論、數理統計、統計物理等)和機器學習的理念,對于我們理解這個世界都是有幫助的,應該有一些生動的科普書,把這些重要的理念用通俗的語言告訴大家。
數據化思維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定量化,或者說“用數據說話”。主觀能動性當然是我們人類的重要能力,特別是行業專家的思路和判斷往往非常重要,效果甚至好于機器學習的結果。但是,一切的評估都要定量化。舉個例子來說,要證明一個營銷行為B比營銷行為A更好,必須要無偏地把用戶劃分成兩個群,一個接受A一個接受B,然后通過對比來驗證兩者的效果。政府做決策的時候,例如改變醫保的規則,也需要充分的數據支撐,提前能夠量化這個改變帶來的效果,并且時時監督政策實施后的結果。學會用數據來說明“哪個更好哪個更壞”,是數據化思維的第一步。
作出讓世界尊重的原始創新
當魔法師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進入魔法世界——這是一個浪漫的戰爭世界,我們必須變得更強,才能打倒伏地魔!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我們的案頭枕邊,放著的是茨威格的《異端的權利》,是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我們追憶和供奉幾千年來為了人類進步付出甚至犧牲的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等等,我們能夠非常清楚地說出哪些人是世界的脊梁。我們在字里行間追尋中國最苦難最黑暗的時代,羨慕在那個時代戰斗的英雄,我們急切地希望這個時代能夠讓我們為民族的復興戰斗——盡管可能不是用刀槍!
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是不是中國流淌著戰斗血液的最后一代大學生。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不一樣的戰場,不是刺刀機槍,而是要做讓世界尊重的原始創新。我在這本書里面描寫了很多在大數據領域努力拼搏希望有所創新的中國人,盡管他們中的絕大部分距離成功還非常遠,但我希望他們的故事以及這些故事背后的理念、技術和精神,能夠喚起更多的創新者。
有兩個問題,我希望每一個讀者都問問自己。第一,在你的一生中,有沒有可能作出類似于SpaceX和AIphaGo這樣讓世界尊重的原始創新。人生特別美好的一件事情,就是通過努力,把一件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做成!這個問題可以換一個問法,就是如果有10個最聰明厲害的人,愿意3~5年竭盡全力為你工作,你會和他們一起做一件什么事情?第二,你所做的事情,能夠為我們的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產生什么樣的重大貢獻。建一個色情網站、開發一款暴力游戲,也能掙大錢,而且很快。致力于優化教育資源或醫療資源的配置,可能非常苦非常慢,掙錢也不如暴力游戲,但是可能改變甚至拯救一大群人。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后者。事實上,你所貢獻的要比你所得到的更能體現你的價值!
有些了解我創業歷史的人,掰著手指數我的企業和資產,幾千萬、幾億、幾十億……然后看著我千年不變的穿著,就認為我是一個艱苦樸素不懂得享樂的人,甚至笑話我是榆木腦袋。其實恰恰相反,我是一個非常了解生活品質,而且非常資深的吃貨,也從來不覺得高級的享受是一種恥辱。我有很多非常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往往都價格不菲:巴西松子、車厘子、山竹、哈根達斯朗姆酒味的冰淇淋……有的時候,我在超市里面或者路上看到這些東西,非常想吃非常想買,但是我都會問自己,我最近幾天做了什么貢獻,有什么成果,是否配得上去享受這些東西。絕大多數時候,我都忍住了。
序終于寫完了,我去買山竹了,啦啦里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