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軍形第四(2)

從趙軍方面來說,陳余不是敗給了韓信,是敗給了自己。用廣武君的話說,他有必勝之計,但是陳余不用,在那一刻便已經敗了。只要讓韓信出了井陘,那誰也擋不住。至于什么時候開飯,聽故事的喜歡這樣的精彩細節,“天下曰善”,事實上什么時候開飯無所謂。

我們要特別警惕那種“戰勝而天下曰善”的精彩案例,自以為可以復制,結果你一上手卻復制不了!韓信背水一戰得勝,你背水一戰,可能就被人攆水里喂魚了。

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能舉起一根毫毛不能算力氣大,看得見太陽、月亮不能算視力好,聽得見打雷不能說你耳朵靈。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真正善于作戰的人,都是戰勝了容易戰勝的敵人,甚至是戰勝了已經失敗的敵人。韓信何嘗不是戰勝了已經失敗的趙軍呢?

勝已敗者也!這句話要再強調一遍。真正的善戰者,不是把敵人打敗,而是看見敵人已經敗了,他才開打!

所以,真正善戰的都不是“名將”。名將是什么呢?不可能打贏的仗,都給他打贏了,所以一戰成名!項羽呀、李廣呀,都是這樣的千古名將。而真正善戰的人呢,他準備充分,按部就班,一點差錯都沒有。

孫子自己是不是名將呢?他的名主要還是來自于《孫子兵法》這部書,歷史沒留下什么他打仗的具體故事。和他在吳國同朝為將的另一位,伍子胥,那就是轟轟烈烈的超級名將了,真正“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一生都在仇殺中度過,報了父親被冤死的血海深仇,最后自己也是冤死的命運。而孫子自從在吳國為將后,除了說他貢獻很大之外,基本沒什么具體故事,最后也不知道怎么死的,想必是死在自家床上,所以沒有伍子胥那樣冤死的故事。

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這句話很本質!善戰者沒有什么智名,沒人說他太聰明了,也沒有什么勇功,沒人說他太勇敢了。為什么呢?曹操注解說:“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

這和中醫的“上醫治未病”理念是一個道理。什么叫名醫?起死回生,那叫名醫。誰都說要死的,給他治活了!這就有智名、有勇功了。但是,把要死的人都給他送去,他都能治活嗎?

真正的“上醫”,最高水平的醫生,不是治病,是治未病,在你還沒生病的時候給你治!你還沒生病,他就看出苗頭,你將要得什么病,給你處理一下,給你一個防治方案,最后避免了你得那病。

這問題來了,有證據表明那病你一定要得嗎?這不是騙子嗎?是他幫你避免的嗎?你自己也搞不清楚,只有醫生他自己知道,高人知道,天知道。記者也沒法來寫個報道,說你本來要得糖尿病的,全靠這醫生你沒得。

所以真正的上醫,他也成不了名醫了。這就是那個扁鵲三兄弟的故事。

魏文侯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誰是醫術最好的呢?”

扁鵲說:“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最差的。”

魏文侯不解,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鏟除了病根,所以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連村里的人都不認可他,只是在我們自己家人知道他最厲害。

“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癥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所以鄉親們都認為二哥能治些小病。他的名氣也只在本村而已,鄰村的人就不知道他了。

“我的動靜就比較大,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治愈,所以我名聞天下。”

名將就和名醫一樣,誰都打不了的仗,給他打贏了。而真正的善戰者呢,他從來沒打過可歌可泣的硬仗,全是摧枯拉朽的輕松活兒。

梅堯臣注解說:“大智不彰,大功不揚,見微勝易,何勇何智?”

何氏曰:“患銷未形,人誰稱智?不戰而服,人誰言勇?”禍患還沒形成,就被你消解了,大家都不知道,你哪有智名呢?根本沒打仗,人家就服了,誰能說你勇敢呢?

所以有的人比較壞,他明明早就看出來,可以解決的問題,他一定要等它爛到誰也收拾不了,他才出手,就是不愿意人家看不見他的功勞。

這種情況,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風險,怎么辦呢?沒辦法,就得靠老板英明,老板得是明白人。劉邦就是這樣一個明白人。開國大典,分封群臣,蕭何功勞第一。其他那些驕兵悍將都不滿意,說我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他在家里待著,怎么還功勞第一呢?劉邦說,見過打獵嗎,獵人規劃路線,發現獵物蹤跡,然后放狗去追。你們就是“功狗”,蕭何是“功人”,你們說誰功勞大?

張預注解:“陰謀潛運,取勝于無形,天下不聞料敵制勝之智,不見奪旗斬將之功,若留侯未嘗有戰斗功也。”留侯,是指劉邦的另一個“功人”——張良。

所以真的智將,如果老板不像劉邦那么明白,他的功勞,常常只有他自己知道。

那就必須耐得住寂寞呀!誰讓你智慧那么高呢?

《孫子兵法》的核心:先勝后戰

原文

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

華杉詳解

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兩軍對峙,你要先管好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當然,對方也懂兵法,也曉得立于不敗之地。這就看誰先失誤,如果雙方都不失誤,就一直熬下去,看誰的糧草多。一旦對方露出破綻,有隙可乘,就要猛撲過去,一擊制勝。

“不可勝在己”,要立于不敗之地,完全在于自己,跟別人沒關系。

“可勝在敵”,看敵人什么時候失誤。

所以《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說:“古今勝敗,一誤而已。比如弈棋,一著失誤,滿盤皆輸。”就像下棋一樣,錯了一步,被對方抓住了,你天大本事也救不回來。如果對方是個笨蛋,沒看出來,那就烏龍對烏龍繼續走下去,也是你來我往,殺得可歌可泣。

實際工作中,還是大家都笨,整體水平都低的情況比較普遍。所以有句話說嘛:“我們得以生存,不是因為我們做得好,是因為競爭對手做得更差。”成功者都有這體會,因為知道自己做得真不咋的,但居然就成了大師了。

敵人失誤的時候,你不要錯過。敵人不失誤呢,當然也不是干等著,就想辦法勾引他失誤。所以李世民說所有兵法就一句話:“多方以誤。”想各種辦法引他失誤。所謂兵不厭詐,“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所有的詭詐全在這兒。

因為大家都熟悉兵不厭詐,所以很多人認為詭道是兵法的核心,用兵就是詭詐。

非也,所有的詭詐,都是為了調動敵人,不是自己的基本面。對方不上你的鉤,你詭詐也沒有用。你不上他的鉤,他詭詐也是白表演。《孫子兵法》真正的核心在于下面這句話:

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

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先獲得勝利地位,獲得取勝條件之后,才投入戰斗。而打敗仗的軍隊,總是沖上去就打,企圖在戰斗中捕捉機會僥幸獲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大新县| 抚松县| 上高县| 邢台市| 会宁县| 新乡县| 清涧县| 福鼎市| 阿瓦提县| 万源市| 克什克腾旗| 泾川县| 泗阳县| 抚远县| 临清市| 台山市| 乐都县| 乌恰县| 朝阳区| 友谊县| 淮北市| 洛宁县| 蒲江县| 星子县| 武汉市| 柳州市| 响水县| 屏东县| 东海县| 和林格尔县| 鄂托克旗| 平度市| 漳浦县| 道真| 邻水| 扶余县| 大英县| 牡丹江市| 如皋市|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