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例說明

曲牌:傳統填詞制譜用的曲調調名,例如【皂羅袍】【浣溪沙】等。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字數、句法、平仄等也都有基本定式,可據以填寫新曲詞。曲譜參見第374-375頁。
南曲:宋元時期南方戲曲、散曲所用各種曲調的統稱,大多淵源于唐宋大曲、宋詞和南方民間曲調,《牡丹亭》多用南曲。
北曲:金元時期北方戲曲、散曲所用各種曲調的統稱,大多淵源于唐宋大曲、宋詞和北方民間曲調,并吸收了遼金少數民族“壯偉狠戾”的“殺伐之音”(徐渭《南詞敘錄》),例如【北二犯江兒水】。
曲文:以曲牌名打頭。本書中顯示為較大字體,且分行排版。
賓白:劇中人物的說白。本書中顯示為較小字體。
前腔:表示繼續使用前一個曲牌。南曲中稱“前腔”,北曲中則稱為“幺篇”。
科介:文中的[淚介]、[生嘆介]、[旦望介]等,是關于動作、舞臺效果等的提示。
集句:作詩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數家的詩/文句,拼集而成一詩。專門截取唐人詩/文句的,專成為“集唐”。
以“驚夢”選段第54頁為例

以“訓女”選段第12頁為例

參考資料:《昆曲辭典》(臺灣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洪惟助 編)
《中國昆劇大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吳新雷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