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圖解母嬰版)
- 冀連梅
- 899字
- 2019-01-03 01:20:12

補充維生素D的常見問題
寶寶佝僂病不是缺鈣而是缺維生素D
Q&A 聽說不給寶寶補鈣會得佝僂病,佝僂病是什么病?
佝僂病的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于寶寶體內維生素D攝入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鈣化障礙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從定義就可以看出,佝僂病和維生素D的攝取不足相關,不是鈣,可以通過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來預防,而不是補鈣預防。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3歲以內的(尤其是3~18個月)寶寶。
佝僂病的主要表現為生長最快部位的骨骼改變,并可影響肌肉發育及神經興奮性的改變。年齡不同,臨床表現不同。早期見于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多為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如易激惹、煩鬧、多汗刺激頭皮而搖頭等。當病情繼續加重,會出現鈣、磷代謝失常的典型骨骼改變:6月齡以內嬰兒佝僂病以顱骨改變為主,前囟邊緣軟,顱骨薄,輕按有“乒乓球”樣感覺。6月齡以后,骨縫周圍也可有乒乓球樣感覺,但額骨和頂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漸增厚,至7~8個月時,頭型變成方顱,頭圍也較正常增大。骨骺(長骨兩端膨大部分)端因骨樣組織堆積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與軟骨交界處可觸及圓形隆起,從上至下如串珠樣突起,以第 7~10肋骨最明顯,稱佝僂病串珠;嚴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鈍圓形環狀隆起,稱手、足鐲。1歲左右的寶寶可見到胸骨和鄰近的軟骨向前突起,形成“雞胸樣”畸形;1歲后,開始站立與行走后雙下肢負重,可形成嚴重膝外翻(“O”形)或膝內翻(“X”形)樣下肢畸形(如下圖)。

維生素D的作用
維生素D在人體內一方面促進腸道從飲食中吸收鈣和磷;另一方面促使鈣、磷沉著于新骨形成部位,促進骨組織的成熟。對寶寶而言,攝取足夠生理需求的維生素D主要是為了預防佝僂病;而對成年人而言,攝取足夠生理需求的維生素D主要是為了預防骨質疏松,防止骨折。
維生素D除了對骨骼有益外,一些正在進行的研究還表明它可以改善肌肉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例如,最近美國睡眠醫學會完成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與白天易犯困之間存在重要關聯,盡管目前還不能斷言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提示了或許維生素D可以替代咖啡來提神醒腦。國內方面的文獻如2011年李敏等發表的《25羥維生素D水平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的Meta分析》表明:維生素D營養狀況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相關,提示或許可以通過補充維生素D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如何判斷是否缺乏維生素D
Q&A 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闡述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之前,需要先了解人體維生素D的兩個天然來源。
一個是人體自身合成。暴露在陽光下,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人體皮膚,皮膚自身便會合成維生素D。自身合成維生素D的量取決于年齡、皮膚顏色、暴露時間、季節等。一般而言,隨年齡增長維生素D的合成量會降低,淺色皮膚比深色皮膚合成得更多,暴露時間越長合成得越多,夏季比冬季合成得多。有研究表明,驕陽似火的7 月,健康年輕白人著泳衣在戶外暴曬15分鐘,約可產生10000 I U(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另一個是飲食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主要包括魚類、雞蛋黃、強化維生素D的牛奶、強化維生素D的面包以及其他強化維生素D的食物。
了解了維生素D的來源,能夠較好地解釋造成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主要也是這兩個方面:一是缺少陽光照射。陽光中的紫外線不能透過普通玻璃,因此室外活動少的人,維生素D生成不足;而戶外活動多的人,通常也不建議采用在陽光下暴曬的方法獲取維生素D,因為這樣有導致皮膚癌的風險。烈日下仍然要以對皮膚的防曬護理為主,涂抹了防曬霜的皮膚也不能合成足夠身體需要的維生素D;高層建筑物阻擋陽光照射、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吸收了部分紫外線、冬季陽光照射減少等因素均會影響皮膚合成維生素D。二是飲食攝入不足。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少,如乳類(包括人奶及牛、羊奶等)、肉類等含量較少,谷物類、蔬菜、水果幾乎不含維生素D。中國強化維生素D的食物又不多,因此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選擇很有限。
如何判斷是否缺乏維生素D
維生素D在人體內先由肝臟的酶催化生成25羥維生素D,再由腎臟的酶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羥維生素D。通常,臨床檢測人體是否存在佝僂病的風險,參考的既不是微量元素的值,也不是骨密度的值,而是血清中25羥維生素D的值,數值小于20納克/毫升被認為是維生素D缺乏。
美國有研究發現,在波士頓地區(北緯42°)的冬天,18~29歲的健康人血清中25羥維生素D值小于20納克/毫升者達到了32%。維生素D缺乏的人口比例在中國更高,建議缺乏戶外運動的成年人在體檢時測一下血清25羥維生素D的值,以便及時知道自己是否屬于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人群。
維生素D的補充需要系統管理
Q&A 不同人群對維生素D的生理需求量是多少?如何預防維生素D缺乏?
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2010年公布的數據,不同年齡人群每天生理需求的維生素D量分別是:1歲前的寶寶需要400IU,1~70歲的人需要600IU,70 歲以上的老人需要800IU。
《中華兒科雜志》編委會與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達成的共識是:鑒于佝僂病多見于3歲以內的寶寶,佝僂病的預防應從孕期開始,以1歲以內嬰兒為重點對象,并應系統管理到3歲。他們給出的建議如下:
◆孕媽媽應經常進行戶外活動,進食富含鈣、磷的食物。孕后期在秋冬季的女性宜每天適當補充維生素D400~1000IU。使用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合劑時,為避免維生素A中毒,維生素A每天攝入量應小于1萬IU。
◆寶寶應該盡早進行戶外活動,逐漸達到每天1~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盡量暴露寶寶身體部位,如頭面部、手足等。
◆寶寶(尤其是純母乳喂養兒)出生后2周每天攝入維生素D 400IU至2歲。
◆高危人群如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胞胎出生后就應該每天補充800~1000IU維生素D,3個月后改為每天400IU。
預防維生素D缺乏的系統管理

Q&A 我該給寶寶補充多少維生素D?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醫學專業委員會給出的每天生理需求的維生素D量是指食物攝取、陽光照射、維生素D強化食品攝取的維生素D量的總和,不足的部分需要維生素D補充劑加以補充。因此對飲食習慣和戶外活動時間不同的個體而言,維生素D補充劑使用的量是因人而異的。但對小寶寶而言,皮膚過于嬌嫩,皮膚里黑色素又少,直接曬太陽很容易曬傷,所以不建議直接在陽光底下曬。另外,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少,因此通常建議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以通過口服維生素D滴劑補充劑獲得維生素D,1歲以內寶寶每日規律地服用400IU。
對用配方奶喂養的寶寶而言,配方奶里強化了維生素D,因此是否要額外補充需要家長自己計算。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規定,市場上銷售的配方奶每升中應含維生素D 258~666IU。舉例來說,如果買到的配方奶中每升含500IU維生素D,寶寶每天喝600毫升的配方奶,那么從中攝取的維生素D的量便是300IU,不足的那100IU則需要從維生素D滴劑中補充。注意:有的配方奶成分表中用微克標示維生素D含量,IU和微克的換算關系是:1IU=0.025微克。絕大多數寶寶需要補充的400IU,即10微克。
Q&A 寶寶服用維生素D需要到幾歲?
通常建議出生后2周開始服用,每天規律補充直到2歲。2歲后如果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長,就可以不用吃了。如果戶外時間短或者生活在陽光照射不充足的地方,還可以繼續補下去,以保證每日不低于400IU的維生素D攝入量。
Q&A 我住在東北,日照很少。醫生說我們這兒的孩子普遍缺維生素D,給寶寶開了阿法骨化醇,讓每天服2粒,連服5天,之后每天1粒,補3個月。也有醫生推薦我們打一針維生素D,然后半年內不用額外補充。請問這樣可以嗎?
阿法骨化醇和注射用大劑量維生素D都屬于治療性藥物,不用于預防的目的,使用不當容易中毒,使用過程中需要監測血清鈣的濃度,因此不推薦使用這兩種方式預防佝僂病。
Q&A 如果因感冒或生病在吃其他的藥,是否應該停止服用維生素D呢?
維生素D很少會和其他藥發生相互作用,而且感冒生病時在室內休息的時間多,更應該補充維生素D。
Q&A 如果我自己在吃的復合維生素里含維生素D 2000IU,寶寶是母乳喂養,還需要給寶寶每天補400IU嗎?
維生素D通過母體吸收后進入乳汁的量很小,不夠補充寶寶每日需要的推薦量,同時,哺乳期媽媽每日補充維生素D的最大量不宜超過1000IU,因此不推薦采用這樣的方式。
安全科學地服用維生素D
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維生素,因此建議隨餐服用,食物中的油脂能促進它的吸收。目前國內嬰幼兒維生素D補充劑多以軟膠囊的形式存在,需要剪開膠囊將維生素D擠到小勺里,然后用小勺一點點喂給寶寶吃。有的說明書可能會建議直接擠進嬰兒嘴里,我不推薦這樣做,因為萬一家長沒拿穩,膠囊殼容易掉進寶寶嘴里,堵在氣道引起窒息。也有家長圖省事,直接把膠囊里的維生素D擠進奶瓶和配方奶一起喂,這種做法我也不推薦,因為脂溶性的維生素D容易粘在奶瓶壁上,浪費藥品不說,寶寶也吃不夠推薦劑量的維生素D。
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不必一起補
Q&A 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和維生素A+D有什么區別?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兒科醫生普遍推薦寶寶從出生后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歐美等國兒科醫生推薦寶寶們常規補充的是維生素D,他們不推薦補充維生素A,因為他們認為維生素A 攝入過多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肝損傷的風險。國內兒科醫生推薦寶寶們常規補充的是“魚肝油”, “魚肝油”是指維生素A+D 的合劑(如伊可新等)。我也認為沒必要補充維生素A,但由于國內生產單純維生素D的藥廠較少,家長們不太容易買到單純的維生素D,這種情況下補充國內這種A+D的合劑也不用太擔心維生素A過量。因為維生素A要長期每日補充1萬IU以上才會過量中毒,而國內魚肝油每日維生素A的推薦劑量都低于1萬IU。
Q&A 都說每天補維生素D 400IU,可是伊可新一顆里面含500IU呢,每天吃不會中毒嗎?
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2010年的數據,人體每天最大能耐受的維生素D的量因年齡而不同,具體數值可參見下表。只要每日服用量不超過最大耐受量,都不會中毒,稍微多一些沒有關系。有文獻記載成人維生素D中毒的量是每天服用6萬IU,由此可見,維生素D是相對安全的營養補充劑,不太容易過量中毒。
不同年齡人群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和能耐受最大量表

Q&A 我家寶寶是混合喂養,已加輔食。我從3個月開始給他吃維生素D,4個月兒保體檢后,醫生又給開了維生素A+D,讓寶寶一天維生素D,一天維生素A+D這么輪流著吃。寶寶是應該繼續吃一種,還是輪流吃呢?
能使用一種補充劑時,我通常不會建議用兩種,前面已經說過,維生素A不是必須要補的,你能買到單純維生素D,可以一直繼續吃這一種,沒必要兩種補充劑輪流服用。
一般情況不推薦寶寶額外補鈣
Q&A 寶寶除了補維生素D,還要補鈣嗎?
由于寶寶對鈣的每日需求量不大,而他們主要的食物是母乳或者配方奶等乳制品,飲食中所含的鈣量通常足夠,因此一般不推薦寶寶額外補鈣。
一圖看懂 補充維生素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