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 朱利安·巴吉尼
- 1236字
- 2019-01-03 01:08:27
25. 優柔寡斷的布里丹
布里丹真的非常餓。這都是因為他決心要讓所有的決定都完全理性。問題是他已經沒有吃的了,而他又剛好住在兩家一模一樣的辛普森超市之間,離兩家超市的距離相等。由于他找不到理由去其中一家而不去另一家,在無法找出合理的根據來選擇超市的情況下,他陷入無法選擇的窘境。
隨著肚子餓得越來越讓人難以忍受,布里丹覺得自己應該想個辦法。顯然等著餓死不是理性的做法,那么在兩家超市之間任選一家應該能算是理性了?他可以拋硬幣,或是看看自己更喜歡哪個方向,這比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更理性。
但該行動是否會讓布里丹破壞自己只做完全理性決定的原則呢?布里丹的論證似乎顯示,做拋硬幣這樣一個不理性的決定,對他來說是理性的,但理性的不理性還能算是理性嗎?餓得低血糖讓布里丹完全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優柔寡斷的布里丹悖論,最早現于中世紀。
再也沒有比自作聰明的悖論更能高效制造出深奧的幻覺。比如“要想前進,你必須先后退”,試試這樣造句,這很容易。首先,想想某個你想要說明的事物(知識、力量、貓)。然后,思考與這個事物相對的(無知、無能、狗)。最后,試著將兩種元素結合來說明某種看似聰明的說法。“最高級的知識就是完全無知”“唯有無能才能認識到真實的力量”“知道貓是什么,就知道狗是什么”,這些說法通常能唬人。
布里丹的思考方式似乎和上面悖論的形式一樣:有時候,做非理性的事反而是理性。這到底和“知貓知狗”一樣都是空洞的名言警句,還是真知灼見,又或者只是胡亂搭配?
也許可以認為做非理性的事永遠都不會是理性的。比如,我們可以思考用拋硬幣來做決定是不是非理性的。如果我們說拋硬幣是理性的,那我們肯定認為做拋硬幣決定就是理性的,而不會認為拋硬幣的行為是非理性的,但我們這樣做是理性的。
這個明顯的悖論是草率運用語言的結果。拋硬幣不一定是非理性的決策行為,它只是不理性。也就是說,它既不是理性,也不是非理性,而是一個理性并未參與的過程。我們的大部分行為都與理性無關,舉例來說,假如你喜歡紅葡萄酒而不是白葡萄酒,這不是非理性,也不是理性。偏好的基礎完全不是理性,而是各人的品位。
一旦我們接受這種看法,悖論將消失。布里丹的結論是,采取與理性無關的程序進行決策這種做法有時候是理性的。在這個例子中,由于理性無法決定他應該去哪家超市,但是他又必須去一家,所以隨機的挑選完全符合理性,這里沒有悖論。
不過,這個故事的寓意十分重要。許多人認為理性被過分抬高,因為并不是每件事都能從理性的角度來解釋或決定。這是使用了正確的理由得出錯誤的結論。理性仍然是至高無上的,因為只有理性才能告訴我們何時應該采取理性或與理性無關的程序。舉例來說,如果草藥有效,那么理性可能會告訴我們該吃草藥,即使我們無法理性地解釋草藥是如何奏效的。理性也會警告我們不要接受順勢療法,因為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種療法有效。采取與理性無關的做法仍然可以符合理性,接受這個想法并不表示開啟了通往非理性的大門。
請看其他問題
6. 幸運輪盤
16. 賽跑的烏龜
42. 拿了錢就跑
94. 稅上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