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致黃幼希
- 李叔同全集之書信(05)
- 弘一法師
- 852字
- 2016-11-02 21:38:32
(一九三八年除夕前二日,泉州)
幼希居士道席:
不晤倏已十載。近聞仁者校定《華嚴疏鈔》,至用歡贊。朽人亦久有此志,但衰老日甚,無能為力耳。前所校點《玄談》,亦僅自備披覽,中多訛闕,且未及與《大正藏》本對校,簡陋殊無足觀,故不寄奉。茲述鄙意數則,以各參考。
一、《玄談》古會本(徐居士疑出自唐代),其文與《明藏》(即是《弘教藏》之本)中疏鈔別行本之文,不同者甚多。
二、考《會玄記》之牒疏鈔文處,可以見《會玄記》所依之本與《明藏》本不同者甚多,亦可考證《明藏》本之訛字。
三、金陵新刊本《玄談》之圈點句讀,唯依文意之大致。若參考《會玄記》,其句讀應改正者不少。
四、《懸談》第四卷以下鈔文中,略去疏科者甚多,此非后人所刪。
五、《會玄記》常州新版,訛誤甚多。《弘教藏》本較善。此記瑕瑜不一,亦有文義幼稚處,亦多精義。想其精義,或是摘錄前人之作耳。
《行愿品別行疏鈔》,似未經楊居士校訂,即付刻,故其訛誤甚多。今略附錄于后,以備參考。有應作小注,而刊作大字者;有應另行起而與上文連續者(第五冊甚多)。訛字及句讀誤處頗多。按此書原系別行,疏一卷,《圭峰義記》六卷,及科文一冊。白縉云移疏注經及削成略抄,而古疏科記傳者鮮矣。(以上據宋行霆重刊古本之跋文,載于日本寧樂刊經史中,傳說此疏一卷并義記六卷,有日本明德二年此土明洪武二十四年之翻刻宋古刊本,今存日本東大寺中。)精神頹唐,未能詳陳,僅略書此,以供參考。
明春即擬往永春等處,住址未定。仁者收到此函后,暫勿復。蔣竹莊居士,乞代致候。十年前,曾在清涼寺同聽《華嚴經》,想尚憶記否?謹陳不宣。
再者,《華嚴疏鈔》中之鈔文,亦有前后不符,又與別行科文不同處。(所謂科文,即是《玄談》古會本之前所列者,非是今新刊之全科。)如金陵刊本《懸談》卷二十一第十四頁第十行“第二‘雙會謂’會通‘四法’大小不同”云云。(上面有“”者為依《明藏》補入之字)案此?!暗诙倍?,與別行科文合。但依前鈔文應作第三。此鈔文金陵本刪去,應在金陵本卷二十一第二頁第九行下續之。乞檢《明藏》可知。
演音啟
除夕前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