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致李圓凈

(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九日,溫州)

圓凈居士慧覽:

書悉。題名為《護生畫集》,甚善!但其下宜增三小字,即“附文字”三字。其式如下:

護生畫集附文字

如是,則凡對照文字及尊著《護生痛言》,皆可包括在內(nèi)。未識尊見如何?

此封面,請子愷畫好,由朽人題此書名。至若題辭,乞湛翁為之,詩文皆可。但付印須在年內(nèi),湛翁能題就否?不可得而知也。

去年晤湛翁,彼甚贊嘆仁者青年好學(xué)。故仁者若向彼請求,或可允諾。附寫一箋,往訪時可持此紙。

去年仁者之函,湛翁未復(fù),并無他意。彼之性情如是,即于舊友亦然。決非疏遠之意也。

所以不乞湛翁題封面集名者,因湛翁喜題深奧之名字,為常人所不解。于流布頗有妨礙。故改為由朽人書寫也。

仁者往訪湛翁,乞?qū)嫺宓葞ィf明其格式。彼寓延定巷舊第六號門牌內(nèi)。如喚人力車,乞云:“城內(nèi)弼教坊銀錠巷”。因延定二字,常人不知也。往訪之時間,宜在上午七時至七時半之間,遲恐彼他出。

將來《護生痛言》排版之時,其字之大小,排列之格式,皆乞與子愷商酌。初校之時,亦令彼一閱其格式合否。

《嘉言錄》中,有大號之黑點●,殊損美觀。如必須用,可用再小一號者●?;蛴萌强招巍鳎壬?。此書雖流通甚廣,雅俗共賞,但實偏重于學(xué)者一流之機。因子愷之畫,朽人與湛翁之字,皆非俗人所能賞識。故應(yīng)于全體美觀上,十分注意也。裝訂以洋裝為宜。如《到光明之路》之式,最善。

尊撰《護生痛言》,聞已脫稿,至為歡慰。謹(jǐn)復(fù),不具一一。

演音上

六月十九日

湛翁向不輕為人撰文寫字。朽人數(shù)年前曾代人托彼撰寫,至今未就。此書題詞,如至九、十月間仍未交來者,則改為由朽人撰寫。但衰病不能構(gòu)思,僅能勉題數(shù)語耳。

(一九二八年八月初三日,溫州)

圓凈居士慧覽:

茲有數(shù)事奉托,條記如下:

△(一)由周居士送上網(wǎng)籃一只,上層有書三包(包皮寫明交與仁者字樣),乞檢出,將此書暫存尊處。其余之物及網(wǎng)籃,皆交子愷收。

△(二)《五戒相經(jīng)》,不久印出再版之精裝本二百冊(連史紙印,磁青紙面子),及《有部毗柰耶》之精裝本二百冊。俟印就后,即由中華書局送至尊處。如收到后,乞檢出各一百五十冊,送至內(nèi)山書店,托彼轉(zhuǎn)贈日本諸處。其余各五十冊,乞尊處代為收藏,俟朽人他日需用時領(lǐng)取。

△(三)又《有部毗柰耶》之普通紙印本一千冊(賽宋紙?。?,亦由中華書局同時送至尊處。如收到后,乞檢出五十冊,一并送與內(nèi)山書店,托彼贈送。此外,又乞仁者斟酌,如有適宜之寺院及僧眾等,亦可贈送。(此書系比丘律,在家人處可以不送。)然亦無須多送。其余之書,乞暫存貯尊處,以待他日覓得適宜之處,再絡(luò)續(xù)贈送?,F(xiàn)在各地僧學(xué)校,逐漸興辦。將來此書,應(yīng)可有適宜贈送之處也。又老輩之中,如印光法師諸處,皆可不送。

△(四)贈與內(nèi)山書店書籍之事,乞無須與他人談及(并乞轉(zhuǎn)告子愷)。因現(xiàn)在常人,對于日本國人甚有惡感,盡力排斥。今聞此舉,恐生譏評。故以不宣布為宜也。

△(五)以上各書,皆可無須寄至朽人處。又《戒殺畫集》出版之后,亦乞勿寄下。俟明年至滬時,再披閱可也。

△(六)《戒殺畫集》出版之后,凡老輩舊派之人,皆可不送或少送為宜。因彼等未具新美術(shù)之知識,必嫌此畫法不工,眉目未具,不成人形。又對于朽人之書法,亦斥其草率,不合殿試策之體格(此書贈與新學(xué)家,最為逗機。如青年學(xué)生,猶為合宜。至尋常之寺院,及守舊之僧俗,皆宜斟酌送之)。

△(七)前存尊處之初版《五戒相經(jīng)》(普通紙?。驒z出五十冊。送至北京路通易信托公司內(nèi)周守良居士收下,轉(zhuǎn)交溫州周孟由居士收。

△(八)《調(diào)查錄》,已朱標(biāo)記號數(shù)處,交尤居士(其改正之詞,另載說明書中)。乞仁者便中索閱。又說明書一紙,亦已交尤居士。(按此書等已寄去,乞索閱。)

△(九)《寒山拾得詩》中,有戒殺詩數(shù)首。昔人著作中,似未編入。今或可選出,錄入《護生畫集》中。乞酌之(此詩金陵有單行本,名曰《寒山詩》)。

△(十)七月初二日信片,已收到。又承寄《地藏菩薩錄》一包,亦收到。敬謝!

已上奉托諸事,種種費神,感謝無盡。

演音上

八月初三日

(一九二八年八月廿一日,溫州)

圓凈、子愷二居士同覽:

惠書及另寄之畫稿、宣紙等,皆收到。

披閱畫集,至為歡喜贊嘆。但稍有美中不足之處。率以拙意,條述如下,乞仁等逐條詳細閱之,至禱!

△案此畫集為通俗之藝術(shù)品,應(yīng)以優(yōu)美柔和之情調(diào),令閱者生起凄涼悲憫之感想,乃可不失藝術(shù)之價值。若紙上充滿殘酷之氣,而標(biāo)題更用“開棺”、“懸梁”、“示眾”等粗暴之文字,則令閱者起厭惡不快之感,似有未可。更就感動人心而論,則優(yōu)美之作品,似較殘酷之作品感人較深。因殘酷之作品,僅能令人受一時猛烈之刺激。若優(yōu)美之作品,則能耐人尋味,如食橄欖然。(此且就曾受新教育者言之。若常人,或?qū)O矚埧嶂髌?。但非是編所被之機。故今不論)。

△依以上所述之意見,朽人將此畫集重為編訂,共存二十二張。(尚須添畫兩張,共計二十四張。添畫之事,下條詳說。)殘酷之作品,雖亦選入三四幅。然為數(shù)不多,雜入中間,亦無大礙。就全體觀之,似較舊編者稍近優(yōu)美。至排列之次序,李居士舊訂者固善。今朽人所排列者,稍有不同。然亦煞費苦心。盡三日之力,排列乃定。于種種方面,皆欲照顧周到。但因畫稿不多,難于選定。故排列之次序,猶不無遺憾耳。

△此畫稿尚須添畫二張。其一,題曰《懺悔》。畫一半身之人(或正面,或偏面,乞詳酌之),合掌恭敬,作懺悔狀。其衣服宜簡略二三筆畫之,不必表明其為僧為俗。

其一,題曰《平和之歌》。較以前之畫幅,加倍大(即以兩頁合并為一幅。)凡此畫集中,所有之男女人類及禽獸蟲魚等,皆須照其本來之像貌,一一以略筆畫出。(其禽獸之已死者,亦令其復(fù)活。花已折殘者,仍令其生長地上,復(fù)其美麗之姿。但所有人物之像貌衣飾,皆須與以前所畫者畢肖。俾令閱者可以一一回想指出,增加歡喜之興趣。)朽人所以欲增加此二幅者。因此書,名曰《護生畫集》。而集中所收者,大多數(shù)為殺生傷生之畫,皆屬反面之作品,頗有未安。今依朽人排定之次序。其第一頁《夫婦》,為正面之作品。以下十九張(惟《農(nóng)夫與乳母》一幅,不在此類)皆是反面之作品,悉為殺生傷生之畫。由微而至顯,復(fù)由顯而至微。以后之三張,即是《平等》及新增加之《懺悔》《平和之歌》,乃是由反面而歸于正面之作品。以《平和之歌》一張作為結(jié)束,可謂圓滿護生之愿矣。

△集中所配之對照文字,固多吻合。但亦有勉強者,則減損繪畫之興味不少。今擇其最適宜者用之。此外由朽人為作白話詩,補足之。但此種白話詩,多非出家人之口氣,故托名某某道人所撰。并乞仁等于他人之處,亦勿發(fā)表此事(勿謂此詩為余所作)。昔藕益大師著《辟邪集》,曾別署緇俗之名,雜入集中。今援此例而為之。

△《夫婦》所配之詩,雖甚合宜。但朽人之意,以為開卷第一幅,須用優(yōu)美柔和之詩。至殘殺等文義,應(yīng)悉避去。故此詩擬由朽人另作。

△畫題有須改寫者,記之如下。乞子愷為之改寫。

《溺》改為《沉溺》(第二張)

《囚徒之歌》改為《凄音》,原名甚佳,因與末幅《平和之歌》重復(fù),故改之。(第三張)

《誘殺》改為《誘惑》(第四張)

《肉》改為《修羅》(第十一張)

《懸梁》能改題他名,為善。乞酌為之。(第十三張)

又《刑場》之名,能改題,更善。否則仍舊亦可。(第十二張)

△朽人新作之白話詩,已成者數(shù)首,貼于畫旁,乞閱之。(凡未署名者皆是。)

△對照之詩,所占之地位,應(yīng)較畫所占之地位較小,乃能美觀。(至大,僅能與畫相等)。萬不能較畫為大。若畫小字大,則有喧賓奪主之失,甚不好看。故將來書寫詩句之時,皆須依一一之畫幅,一一配合適宜。至以后攝影之時,即令書與畫同一時,同一距離攝之,俾令朽人所配合大小之格式,無有變動。

△最后之一張畫,即《平和之歌》,是以兩頁合拼為一幅。將來此幅對照之詩,其字?jǐn)?shù)較多,亦是以兩頁合拼為一幅。詩后并附短跋數(shù)語,故此幅之字?jǐn)?shù)較多也。

△畫集,附掛號寄上。乞增補改正后,再掛號寄下,并畫好之封面,同時寄下。

△將來印刷之時,其書與畫之配置高低,及封面紙之顏色與結(jié)紐線之顏色,能與封面畫之顏色相調(diào)和否?皆須乞子愷處處注意。又畫后,有排版之長篇戒殺文字,亦須排列適宜。其圈點之大小,與黑色之輕重,皆須一一審定。因吾國排字工人之知識,甚為幼稚,又甚粗心,決不解美觀二字也。此事至要,慎勿輕忽。

△此畫集如是編定,大致妥善。將來再版之時,似無須增加變動。

△所有刪去之十?dāng)?shù)張,將來擇其佳者可以編入二集。茲將刪去之畫,略評如下:

《誘殺(二)》,此畫本可用。但以此種殺法,至為奇妙,他人罕有知者。今若刊布,恐不善之人,以好奇心,學(xué)此法殺生。故刪去。

《尸林》《示眾》《上法場》《開棺》,皆佳。但因此類殘酷之作,一卷之內(nèi)不宜多收,故刪去。將來編二集時,或可編入。但畫題有宜更改者。

《修羅》,此畫甚佳。但因與《肉》重復(fù),故刪去。今于《肉》改題為《修羅》,則此幅《修羅》應(yīng)改為他名。俟編二集時,可以編入。

《炮烙》亦可用。今因集中,有一花瓶一玻璃瓶,與此洋燈罩之形相似。若編入者,稍嫌重復(fù),故刪去。

《采花感想》,此畫章法未穩(wěn)。他日改畫后,可以選入二集。

《生的扶持》亦可用。因與《夫婦》略似,故刪去。

《義務(wù)警察》,今人食犬肉者罕聞。此畫似可不用。

《楊枝凈水》,此畫可用。將來編二集時,可以此畫置在最后之一幅。

△將來編二集時,擬多用優(yōu)美柔和之作,及合于畫生正面之意者。至殘酷之作,依此次之刪遺者,酌選三四幅已足,無須再多畫也。

△此次畫集所選入者,以《母之羽》《倘使羊識字》《我的腿》《農(nóng)夫與乳母》《殘廢的美》,為最有意味。《肉》,甚有精彩。

△以上所述之拙見,皆乞仁等詳細閱之。畫稿增改后,望早日寄下,為盼!

△子愷所畫之格子,現(xiàn)在雖未能用。但由朽人保存,以備將來書寫他種文字用之,俾不辜負量畫一番之心血。至此次書寫詩句時,應(yīng)用之格子,擬由朽人自畫。因須斟酌變通,他人不能解也。

△宿疾已愈。惟精神身體,皆未復(fù)元。草草書此,諸希鑒察,為禱!

演音上

八月廿一日

此函發(fā)出之時,同時已另寫一明信片,寄與(狄思威路)李居士,請彼即親至江灣索閱此函。故仁者收到此函后,無須轉(zhuǎn)寄與李居士??滞局羞z失也。如李居士已往他處,一時不能返滬,而欲急閱此函者,乞掛號寄去為宜。

(一九二八年八月廿三日,溫州)

圓凈居士慧覽:

昨奉惠書,誦悉一一。承寄藏經(jīng)目,甚感。畫集裝訂之事,于前函及致子愷之函內(nèi),已詳言之。即是:

(一)用日本連史紙印,不用洋紙印。

(二)用美麗之封面畫及色彩調(diào)和之封面紙。(不拘中西)

(三)用美麗之線,結(jié)紐釘之。不用舊式書籍穿釘之式。亦不用洋裝。

若僅贈送國內(nèi)之人,即依此法裝訂印刷。(排印時,無論圖畫與文字,及附錄之長篇白話文,皆不用邊。與子愷之《漫畫集》相同。但所不同者,彼用洋紙,此則用連史紙耳。)若欲贈送日本各處者,則更須添印二三百部,純用中國舊式之紙料(內(nèi)容之紙及封面之紙皆然)精工印刷。至裝訂,仍不妨用色線結(jié)紐。若如是者,乃合日本人之嗜好。倘用洋紙印刷及洋裝等,則彼等視之,殊無意味。此事子愷當(dāng)深知之。

至于用中國舊式之紙料印刷,以用上等舊式之連史紙為宜。如嫌其價昂,可改用上等舊式之毛邊紙,或用溫州所出之舊式“七刀紙”,皆能合日本人之嗜好。此種紙張,顏色雖不潔白,然亦頗古雅不俗也??傊?,若欲投日本人之嗜好,須用中國舊式極雅致之紙料印之。若欲投吾國新學(xué)家智識階級之嗜好,須用日本連史或洋紙印之。拙見如是,未審然否?

畫稿俟子愷改正寄來后,朽人當(dāng)為補題詩句及書寫。大約須費一月左右之力。(從畫稿寄到后計算)倘無疾病,即可以做到。吾人作事,固應(yīng)迅捷。然亦不可心忙,過于草率。俟全部題寫已畢,再一并寄上,由仁者斟酌募資。吾人為弘法利生,募款印書,固應(yīng)熱心從事,然亦不能過于勉強。倘因緣未能成熟,止可從緩暫待。穆居士處,久未通訊。朽人近年以來,心灰意懶,殊不愿與人交際。即作文寫字等事,至此畫集完成后,亦即截止。以后作文詩之事,決定停止(因神經(jīng)衰弱)。至寫字之事,惟寫小幅簡單之佛菩薩名號,或偶寫一書簽耳。諸乞鑒諒為幸!

演音上

八月廿三日

尤居士寄來牛詩,已收到。惜不甚貼切,今擬重做。

(一九二八年八月廿八日,溫州)

圓凈居士慧照:

頃奉到掛號尊函及明信一,并《藏經(jīng)》樣本一包,敬謝!

以前凡得誦尊函及獲子愷函后,皆隨時作復(fù)。但有時來另函復(fù)與仁者,僅于復(fù)子愷函內(nèi),附提及,托彼轉(zhuǎn)達。前得子愷函,謂須寫封面二張,隨即書寫,寄與子愷(大約在八月十六日以前發(fā)出)。故未寄與仁者(因仁者之函在后到,仁者函來時,此封面已寄出矣)。此次諸事,所以仁者未能接洽者,或因郵局罷工,信件遲到?;蛞蜃訍鹨逊倒枢l(xiāng),朽人凡寄與子愷之函至江灣者,彼皆未能披閱,轉(zhuǎn)達仁者。故遲遲耳。尚有二原因:其一,為滬溫之間,每周僅開輪船二次(或有時僅一次)。凡尊處與朽人來往之信件,或碰巧者,則二三日即到。若遲者,或至七八日,故往返之間須時半月。又朽人在溫,不能常常出門。凡有信件,皆托人送至郵局。彼人或即送出,或遲數(shù)日送出,或徑遺失,朽人則不之知也。因此種種緣故,致令仁者時以懸念,至用歉然!

近日寄與子愷之函,記之于下:

八月廿二日,掛號函一件,掛號畫稿等一包。(同時寄與仁者一信片,請仁者至江灣索閱彼函)。廿三日,函一件;廿四日,信片一張;廿六日,函一件。皆寫新作之詩。

關(guān)于畫集之事,乞仁者披閱上記之函片,即可詳悉。朽人重作之詩,除有二首須俟畫集新稿于他日寄到時,乃能依畫著筆外,其余之詩,皆已作好。現(xiàn)在專俟子愷將改訂增加之畫稿寄來(連同全部畫稿寄來)。朽人即可補作詩二首,并書寫全文(大約須一個月竣事)。此次關(guān)于畫集之事,朽人頗煞費苦心??偲诰庉嬐昝溃聼o負仁者期望之熱誠耳。不具。

演音上

八月廿八日

將來畫集出版后,除贈送外,或可酌定微價,在各處寄售流通。因贈送之書斷難普及。有時他人愿得者,因已送罄,無處覓求,至為遺憾。

(一九二八年九月初四日,溫州)

圓凈居士慧覽:

昨奉到尊片,又雙掛號寄到稿本冊,同時收到。

書寫對照文字,須俟畫稿寄到,乃能書寫。因每頁須參酌畫幅之形式,而定其文字所占之地位。(或大或小,或長或方或扁,頁頁不同,皆須與畫相稱。)又每寫一頁時,須參觀全部之繪畫及文字之形式,務(wù)期前后統(tǒng)一調(diào)和。(不能寫一頁,只照管一頁。)故將字與畫分兩回寄上之事,亦勢有所未能。諸乞亮之為幸。

朽意以為此事無須太速,總期假以時日,朽人愿竭其心力為之編纂書寫。俾此集可以大體完善,庶不負仁者期望之熱忱耳。

《護生痛言》,至為感佩。擬留此詳讀,俟對照文字寫就,于他日一齊掛號奉上。

《調(diào)查錄》中所載之各團體,大半有名無實。故凡有贈送之書,宜先贈一冊。并附一明信片告彼等,如愿多得者,可再函索,并附寄郵費,云云。如此辦法,最為合宜也。且就朽人所知者而論,各團體多是若有若無,其能聚集數(shù)十人而開念佛會者,其中之人,亦大半不識文字。或有少數(shù)之人,曾在私塾讀書數(shù)年者,文理亦不能通。故各處贈送之書等寄來者,以五彩石印洋紙西方三圣像,為彼等大半所歡迎請求。其次,則為《彌陀經(jīng)》白文。至于《彌陀經(jīng)白話解》,亦有少數(shù)之人能閱覽。至其他諸書,則能閱者殊希。

前月北京萬居士之流通處,代人分送《陀羅尼》二種。依《調(diào)查錄》所載之各機關(guān),各贈送二十冊。此種悲心,固甚可欽佩。但恐閱者不多。其寄至慶福寺者,直無處可以轉(zhuǎn)送。即朽人亦不愿披閱,只可束之高閣而已。

再者,凡贈送之書,必分出若干部,以極廉之價,于各處寄售。因分送之書,不久即罄。他日有人愿得者,無處可以覓求,每興向隅之嘆也。

以上兩事(一為不可多贈,一為須分出若干部寄售。朽人之意,非是阻止法寶流通。實愿法寶不致虛棄,俾不負施者之意耳。)實為朽人多年經(jīng)驗,所常常眼見者。擬請仁者編輯《新調(diào)查錄》時,附以贈送佛書時應(yīng)注意之事數(shù)則刊入。(除上記之二事外,乞仁者與尤居士酌增。)俾他日有人依《調(diào)查錄》贈送佛書時,可以得良善之辦法也。

關(guān)于畫集印刷排列格式之事,俟后再詳陳。仁等對于此事,具有十分之熱忱,至用欽佩?!渡戏▓觥芬划?,擬不編入。此次未編入之畫稿,雖可希望他年能再出二集。但此事難以預(yù)定。且朽人精力衰頹,急欲辦道。此次畫集竣事之后,即謝絕一切,不能再任囑托之事。朽意以為未編入之畫稿,或可附入他種戒殺書中出版。(如居士林之洋裝本,最為合宜。)此事將來有便,再乞仁等酌之。

新作之詩,皆已作就,共十六首。務(wù)期將全集之調(diào)子,調(diào)和整齊。但終未能十分滿意耳。不具。

演音上

九月初四日

兩集出版之后,若直接寄贈與各學(xué)校圖書館,似未十分穩(wěn)妥。應(yīng)由校中教員轉(zhuǎn)交,乃為適宜也。現(xiàn)在即可托人調(diào)查介紹。如浙江兩級師范圖畫手工專修科,及第一師范畢業(yè)生,現(xiàn)在某校任藝術(shù)教員者。又如上海美術(shù)學(xué)校及??茙煼懂厴I(yè)生,現(xiàn)在某校任藝術(shù)教員者,皆可托子愷及吳夢非等設(shè)法調(diào)查。其南京兩江師范圖畫手工專修科,可托姜敬廬居士調(diào)查。俟畫集出版之后,每校共贈二冊。一贈與此藝術(shù)教員,一乞彼轉(zhuǎn)贈與彼校圖書館。朽意以為不僅限于贈送藝術(shù)學(xué)校。其他之中等以上之學(xué)校,皆可贈送。乞酌之。

或恐此畫集,須遲至明春乃可出版。則延至明春再調(diào)查亦可。因各校教員,至年底或須更動也。

(一九二八年九月廿四日,溫州)

圓凈、子愷居士同鑒:

朽人現(xiàn)擬移居。以后寄信件等,乞?qū)憽皽刂萋樾虚T外江心寺弘一收”,為宜,希勿再用“論月”二字,因名字歧異,郵局時生疑議,以專用弘一之名為妥也。

江心寺交通不便,凡有信件,皆寄存城內(nèi)某店,俟有人入城買物時帶來。(由岸至江心寺,須乘船過江,甚為不便。)其寄出之信件,亦須俟有便人,乃可付郵。以是之故,如由上海寄來之信,大約須遲至一個月左右,乃能得回信,甚為遲緩。且因輾轉(zhuǎn)傳遞,或亦不免遺失也。此事諸乞亮察,為禱!

子愷新作之畫稿,并舊畫稿全份,乞合并聚集為一包,統(tǒng)于明年舊歷三月底寄下,為要!不須絡(luò)續(xù)而寄。又寄時,必須雙掛號。至于朽人將白話詩題就,并書寫完畢,即連馬序及《護生痛言》,共為一包,大約于舊歷五月,可以寄上。當(dāng)由朽人親身攜往郵政總局,雙掛號寄上,決不致有錯誤。

依上所陳者,為尊處寄新舊畫稿來時,亦僅一次。又朽人寄出者,亦僅一次。如是較為清楚。

又朽人在江心寺,系方便閉關(guān)。一概僧俗諸師友,皆不晤談。又各地常時通信之處,亦已大半寫明信片,通告一切:謂以后兩年三個月之內(nèi),若有來信,未能答復(fù)。又寫字、作文等事,皆未能應(yīng)命云云。自是以后,無十分重大之要事,決不出門。惟明夏寄上畫稿時,擬出外一次耳。草草書此,不具一一。

演音上

九月廿四日

以后各種寫件,皆擬暫停(如封面等皆不書寫)。因郵寄太費周折,又恐遺失,反令他人懸念,故不如一律不寫之為愈也。

再者,由他處寄至江心寺之函件,須存放某豆腐店,待工人等買豆腐時領(lǐng)取。豆腐店中人等,及工人等,皆知識簡單,少分別心。雖有雙掛號之函件,彼等亦漠然視之,不加注意。以是之故,雖雙掛號,或亦不免遺失。因郵局之責(zé)任,僅送至豆腐店為止,以后即不管也。朽人之意,以為舊上海藝術(shù)師范畢業(yè)生,有二三人在第十中學(xué)任教務(wù)。擬請子愷居士于明春二月間,詢問是否確實(問吳夢非便知)。倘果有其人者,先致函詢彼。擬將畫稿寄至第十中學(xué),交他手收,令彼親身送至江心寺,可否?彼如允許,再將畫稿雙掛號寄去??傊耸律蹴氉⒁猓蛉实仍斪弥?。(周孟由居士體弱多病,惟在家念佛,不常出外,性情弛緩,諸事不愿與聞。此事萬萬不可托彼轉(zhuǎn)交,恐反致遺誤延緩也。)

(一九三五年十月,惠安)

圓凈居士道鑒:

前函想已收到。近因凈峰住持易人,余擬移居鄉(xiāng)間草庵。其地通信地址未定,以后乞暫勿來信。仁者與豐居士通信時,亦乞代達此意,為感!不宣。

演音啟

(一九三八年舊八月初八日,漳州)

圓凈居士道席:

閏月十八日惠書,昨始收到。又前寄之科文校稿一紙,亦已收到。朽人處,舊存有道光年間所刻《華嚴(yán)疏鈔玄談》一部(已下疏鈔正文亦有,余未藏)。為依明末刊本照樣雕刻(原文之功德人名等皆照刻,決無變動,似以原印紙頁貼于木板上而刻者)。此中文字,曾與金陵流通本對校,完全相同。故知刪節(jié)之事,似在明末,而非清代刻藏者所為也。又朽人昔曾檢《弘教藏》中疏鈔別行原本,與今流通會本對校,而補寫其闕略處,已將《玄談》校寫畢。及詳細披覽,《玄談》原本前數(shù)卷之鈔文中所列之科文尚能齊全?!缎劇泛髷?shù)卷中科文則多缺略,或竟全無。由此可知清涼所撰之鈔文原本中,于科文亦未完全列出。因有別行科文可以對閱,故不須一一列出也。后人或有鑒于此,因?qū)⑶鍥鲡n中前后所存列之科文亦遂隨意妄加刪削,以減少字?jǐn)?shù),而省刻板之費用。此舉雖是冒昧不當(dāng),但當(dāng)時或尚有別行科文存正,似無大妨礙也。又彼等刪節(jié)科文時,復(fù)變本加厲,順便將鈔文刪去甚多。雖所刪者多無關(guān)重要,但亦非所應(yīng)為也。至清代刻藏時,別行科文似久已不傳,刻藏者于此刪節(jié)本不加詳察,遂即依此照刻。以上所言,就朽人所憶記者隨意測度,是否未敢必也。道光年刊《玄談》,存在泉州,不及檢閱?;蛴型`,且俟將來返泉州后,再詳細檢閱奉復(fù)也。爾來精神頹唐,惛憒日甚。匆匆復(fù)此。倘有文義訛誤處,乞諒之,為幸!不宣。

演音啟

舊八月初八日

(一九三八年冬,泉州)

惠書誦悉。今年在各地(泉、漳、廈、惠)講經(jīng),法緣殊勝,昔所未有。律部參考書,皆存廈門。所擬編之書,完成者二三種,尚須刪訂者二三種。此外多編輯粗成,尚未錄寫。近來身體如常,精神甚衰。倘天假之年,精神康健,能返廈門時,乃可著手編錄也。略復(fù)不宣。

音啟

(一九三九年端陽后二日,永春)

圓晉居士澄覽:

前復(fù)函,想已收到。茲寄上《匯解序》一紙,表二紙,為數(shù)年前仁者所托寫者。豐居士書一紙,九月二十日發(fā)。又一紙,陽歷十一月九日發(fā),共五紙。豐居士之前書,即作為畫集續(xù)編之序文。此外再乞仁者及夏居士各撰序一首。豐居士之后書,可為仁者撰序時參考之用。以上豐居士之書,共兩通(前一紙,后者五紙),已由朽人允許贈與性常法師。茲先寄至尊處。俟畫集編輯既竟,豐居士之書兩通不需用時,乞徑寄交性常法師收受可也。又朽人之意,皆于豐居士后書中附注。乞裁酌之。《護生畫集》初集及二集,皆由仁者主編。乞皆收入《瑩庵叢書》中,以為永久之紀(jì)念。又豐居士發(fā)心畫至六集為止(每十年一集)。三集之畫七十幅,四集八十幅,五集九十幅,六集百幅。朽人不久即往生西方,此畫集亦不中止。并乞仁者隨時督促之。又豐居士于今年三月十六日寄來之信,亦述及此事,附以奉覽。此信即存尊處,乞勿寄還也。謹(jǐn)陳,不宣。

音啟

端陽后二日

附奉上《華嚴(yán)集聯(lián)》跋二紙。

(一九三九年九月三十日,永春)

圓晉居士文席:

朽人世壽周甲已過。擬自下月中旬始,至農(nóng)歷明年辛巳除夕止,掩室靜修。須俟壬午元旦,乃可與仁等通信也。仁者之地址倘有變動,乞于辛巳十二月初旬寫交性常法師,于壬午元旦清晨,由彼面交朽人可也。謹(jǐn)陳,不宣。

音啟

九月三十日

《護生畫》初集題句,附寄上。子愷寄畫至尊處,乞勿轉(zhuǎn)寄。其頁數(shù)之字,乞托人代寫。寫之格式,附紙說明。致夏、豐二居士各一紙,乞便中轉(zhuǎn)交。又與豐居士立幅一紙。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廿四日,永春)

圓凈居士文席:

畫稿不久可由承天寺轉(zhuǎn)寄到。朽人近來身體衰弱,天氣亦寒,約須數(shù)月,乃可寫就。仁等籌募之事,即可著手。此事決定進行,不能中止。以前所印畫集初編,仍舊出版。佛學(xué)書局出版之英譯畫集,系依原稿所攝影制版者,極為清晰,與原稿無異。將來再制版時,畫幅即可依此英文版翻制,與原稿無異。原稿雖焚毀,不足憂也。初編中朽人題字,擬俟明年暇時再寫一組寄上,以備新制版時改換,但文句仍舊不動,以保存舊跡。并為永久之記念也。豐子愷居士處,乞代為致書道謝,恕不另函。

音啟

夏歷十一月廿四日

(一九三九年冬,永春)

圓凈居士慧覽:

朽人今歲世壽六十,即擬掩室習(xí)靜(暫未能通信)。關(guān)于畫集事(第二集),乞與夏居士接洽一切?,F(xiàn)在紙張人工皆漲價,稍遲出版無妨。但此續(xù)集將來必須出版,未可中止。朽人在世,可任書寫。倘生西者,乞托豐居士書寫可也。(乞夏居士作序,無須再請馬居士作。)

音啟

(一九四〇年春分,永春)

圓凈居士澄覽:

惠書,欣悉一一。茲奉上《盜戒問答》稿一冊,乞先付印?!赌仙铰稍诩覀溆[》,一時未易著手編輯。茲擬先輯《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一部,共三冊。擬分三次出版。第一冊《宗體篇》,第二冊《持犯篇》,第三冊《懺悔篇》,《雜行篇》及附錄。第一及第二冊皆可單行?,F(xiàn)已著手先編第一冊《宗體篇》,約于農(nóng)歷四月五月間可以編就奉上。此略編雖不及廣本完備,然已規(guī)模粗具,足供學(xué)者之研習(xí)矣。《宗體篇》所述者,為如何受戒、得戒;《持犯篇》所述者,為如何持戒。故此二冊,皆可各別流通。朽人近年來,精神大不如前,且時有小疾,《在家備覽》廣本,恐難成就,故先輯此略編,義恐小能完成,故令前二冊皆可單獨流通,即使僅輯成第一冊,或僅輯成第二冊,而命終生西,亦無妨也。戰(zhàn)事于今年當(dāng)可停止。其時朽人倘尚康健者,擬往廈門整理殘稿。但校訂抄寫皆由朽人自任之,故難以速成也。舊藏榑桑古版律宗典籍甚多,其孤本之佳者有十?dāng)?shù)部,亦須校訂抄寫乃可寄上也(現(xiàn)皆在鼓浪嶼及廈門)?!侗惹鸾湎啾碛洝?,前年由開明書店制鋅版,極為精美,戰(zhàn)事起時已毀失。如有因緣,能再制一套,存佛學(xué)書局尤善。前開明制版時,即用第一次石印本為底稿,而制鋅版,但須十分精細注意,乃能得良好之結(jié)果。第一次石印本,在上海當(dāng)可覓求而得也。印刷品似可郵寄。農(nóng)歷舊年底,夏居士寄來《行事鈔記》二大包,已于元旦日收到。尊函所云印經(jīng)事,宜早期圓成。但朽人因未能返廈,又無助理者,故難速就。今且隨分隨力編就一二;其未了者,俟當(dāng)來回入娑婆時,必可賡續(xù),圓滿其業(yè)也。謹(jǐn)復(fù),不宣。

音啟

農(nóng)歷春分晨

(一九四〇年舊三月十八日,永春)

圓晉居士瑩鑒:

惠書誦悉。諸承關(guān)念。至用感慰。朽人近年已來,精力衰頹,時有小疾。編輯之事,僅可量力漸次為之。若欲圓滿成就其業(yè),必須早生極樂,見佛證果,回入娑婆,乃能為也。(古德云:去去就來,回入娑婆,指顧間事耳。)《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一冊《宗體篇》,至今晨已將第二次正稿寫竟。尚須整理增刪,然后再寫第三次正稿。以前預(yù)計,四五月間可以將第一冊稿本寄奉。近以目力不佳,精神恍惚,恐須延期至五月以后乃成就也?!赌仙侥曜V》(即唐終南山道宣律師年譜),于數(shù)年前已編就,今存鼓浪嶼,僅有數(shù)紙。以后擬再編《靈芝年譜》,材料甚少,亦僅三四紙。將來即附于《在家備覽》第三冊后也?!遏赡ブv錄》久已編就(共二冊,或四冊)。將來尚擬再為整理,乃能出版?!督浔局v錄》,亦久編就(共二冊,或四冊),后半尚可用,前半須重編。以上兩種,皆須俟編輯《在家備覽》畢乃能著手。吾人修凈土宗者,決不以弘法事業(yè)未畢,而生絲毫貪戀顧惜之心。朽人以上所云編輯諸事,不過姑作此想。經(jīng)云:人命在呼吸間,固不能逆料未來之事也。余與仁者友誼甚厚,故敢盡情言之。乞勿以此信示他人,他人見者或為驚詫也。聶云臺居士病狀如何?以后來信時乞便中示及。謹(jǐn)復(fù),不宣。

音啟

舊三月十八日

(一九四〇年五月十二日,永春)

圓晉居士再覽:

仁者致常師書,誦悉一一。承詢之事,其一冊,為《行事鈔》中一部分之科表,唯錄舊科而已。其一冊,為《行事鈔持犯方軌表解》之初稿。若欲出版,尚須精校重為編訂。朽人近來對于自己之著作,不愿輕易出版者,一以凡夫情見僭為編述者,恐未能契理契機。必須先生西方,回入娑婆,乃可負荷弘法之重任。二因律學(xué)專門之撰述,出版之后,無人能讀,難于流通。昔蔚如居士刻《南山律書》近百余卷,除贈送之外,罕聞有人出資請購者。即贈送與人,讀者亦希,僅藏置高閣耳。且如朽人近編之《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因普被在家人故,將來出版之后,慕名而請購者,或尚有一二百人。若真能披讀而研習(xí)了解其義者,或亦僅有仁者及古農(nóng)、幼希數(shù)居士耳。近來目疾增劇,抄錄《備覽》僅及一半,約五十余頁。尚有一半,未抄錄。謹(jǐn)復(fù),不具。

音啟

五月十二日

附一紙,乞于便中交夏居士為感。此次書寫《備覽》稿,頗為用心。每寫一頁,須一小時以上乃至兩小時。附呈廢稿十善法一紙。

(一九四〇年六月初五日,永春)

圓晉居士澄覽:

惠書誦悉?!蹲隗w篇》已于前日寫竟。自今日起,寫畫集題句。俟寫畢,即將畫集依信札例郵奉。題句,決定改為加邊(與畫之邊相同),并題頁數(shù)(外國頁數(shù))之?dāng)?shù)目字。則印刷裝訂時,可以整齊也?!蹲隗w篇》共計九十一頁(中國頁數(shù)),俟秋涼久晴時郵奉。謹(jǐn)復(fù),不宣。

音啟

六月初五日

(一九四〇年六月十日,永春)

圓晉居士瑩鑒:

茲寄上畫六十張,封面二張,扉頁一張,字六十一張,馬序一張(初集)。字與邊,皆照原樣制版。倘因字之筆畫太細,不能制鋅版者,乞先影印若干冊,后再依此影印者制版可也(因影印者,筆畫皆自然加粗故)。每頁下端之?dāng)?shù)目字,皆連制鋅版。(其計數(shù)至一百,下為百一、百二等,不用百〇一字樣。)共計一百廿一頁(外國頁數(shù))。畫幅上,偶有木炭起草稿之影子。攝影制版時,乞除去。其分甲、乙、丙等,悉依豐居士所標(biāo)寫者。(見每畫幅后,上端鉛筆所寫者。)有四幅以朱筆標(biāo)寫者,系后寄來之畫,由朽人隨宜標(biāo)寫。(畫幅后面,上端,朱筆所標(biāo)之一、二、三等,系畫幅之次序,今已無用。)其補題詩偈者,除學(xué)童之名以外,大約系豐居士所作,隨宜署多名耳。

音啟

六月十日

(一九四一年五月,晉江)

圓凈居士文席:

近以友人請住檀林鄉(xiāng)中,結(jié)夏安居。故得與仁者特殊通信,發(fā)起一重要之事。以《護生畫集》正續(xù)編流布之后,頗能契合俗機。豐居士有續(xù)繪三、四、五、六編之弘愿。而朽人老病日增,未能久待,擬提前早速編輯成就,以此稿本存于上海,俟諸他年陸續(xù)付印可也。不宣一一。

音啟

(此信未署年月)

《地藏菩薩本跡靈感錄》已達五版,至用歡慰?!兜夭厥喗?jīng)》序品一卷,載贊嘆感應(yīng)之文甚多,乞仁者暇時披閱此經(jīng)。(金陵版《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最善。序品以后,亦乞詳閱之,當(dāng)獲益甚大。又《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金陵版經(jīng)并疏,亦地藏菩薩所說。惟此經(jīng)說修唯識真如觀法,不能通俗耳。連《本愿經(jīng)》,共三種,世稱為《地藏三經(jīng)》。又《金剛?cè)两?jīng)》最后一品,金陵版,亦地藏菩薩所說。)擇其通俗易解者,演為淺顯之文及表記,則彌善矣。他經(jīng)多稱為地藏菩薩,唯有《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稱為地藏王菩薩。以上諸經(jīng)之外,他經(jīng)中載地藏菩薩之名者,如《華嚴(yán)入法界品》四種譯本,(晉譯六十卷內(nèi),唐譯八十卷內(nèi)。)西秦別譯,此品名《佛說羅摩伽經(jīng)》。唐貞元別譯,此品名《普賢行愿品》,皆載地藏菩薩之名。但西秦譯曰“持地藏菩薩”。晉譯曰“大地藏菩薩”。貞元別譯《華嚴(yán)十地經(jīng)》,及《佛說八大菩薩經(jīng)》等,皆有地藏菩薩之名。此外,義有《百千頌大集經(jīng)·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一卷。又秘密部亦有載地藏菩薩者,茲不具錄。朽人受菩薩慈恩甚深,故據(jù)所知,拉雜寫出,以奉慧覽。藕益大師《靈峰宗論》中,屢有關(guān)于地藏菩薩之著作,亦乞仁者披閱之?!独m(xù)藏經(jīng)》中,有《地藏菩薩發(fā)心因緣十王經(jīng)》,此是偽經(jīng),不宜流布。問地藏菩薩經(jīng)中,亦有往生凈土之言否?答:有。今略舉之。秘密部《地藏菩薩儀軌》云:“地藏菩薩說咒已,復(fù)說成就法。若念滅罪生善,生身后生極樂,以草護摩三萬遍。”《地藏十輪經(jīng)》云:“當(dāng)生凈佛國,導(dǎo)師之所居,乘于無上乘,速得最勝智?!庇衷疲骸爱?dāng)生凈佛土,遠離諸過惡,住彼證菩提,令離諸瞋忿。”又云:“如是菩薩福德智慧速疾圓滿,不久安住清凈佛國。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又云:“速住凈佛國,證得大菩提。”《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云:“地藏菩薩言,若人欲生他方現(xiàn)在凈國者,應(yīng)當(dāng)隨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是觀察者,決定生彼佛凈國。善根增長,速獲不退?!惫逝阂娲髱熞馈墩疾旖?jīng)》立懺法,謂欲隨意往生凈佛國土者,應(yīng)受持修行此懺悔法。懺法中發(fā)愿文云:“舍生他世,生在佛前。面奉彌陀,歷侍諸佛。親蒙授記,回入塵勞。普會群迷,同歸秘藏?!庇謶苑ㄓ兴牟浚?

一、《占察懺儀》。(本名《占察行法》,附義疏后,亦有單行本,武昌印一冊。)

二、《梵本地藏懺愿儀》(揚州版一冊)。此二種為藕益大師作,最善。

三、《地藏懺儀》(杭州版一冊),簡單可用。

四、《梵本地藏懺》(揚州版三冊)太繁雜。

演音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栗县| 宜兰县| 蚌埠市| 宁武县| 邯郸县| 肥城市| 农安县| 启东市| 江孜县| 榆树市| 玉山县| 永兴县| 杭锦后旗| 舟山市| 龙里县| 永新县| 金门县| 明溪县| 同仁县| 十堰市| 南岸区| 钟山县| 酒泉市| 嘉黎县| 海南省| 南安市| 巨野县| 吕梁市| 咸阳市| 正蓝旗| 梨树县| 海盐县| 辰溪县| 工布江达县| 增城市| 通城县| 荔波县| 麻栗坡县| 应用必备| 龙门县|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