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致劉質平

(一九一五年九月三日,杭州)

質平仁弟足下:

頃奉手書,敬悉。《和聲學》亦收到。尊狀近若何,至以為念!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當鎮定精神,勉于苦中尋樂;若處處拘泥,徒勞腦力,無濟于事,適自苦耳。吾弟臥病多暇,可取古人修養格言(如《論語》之類)讀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下半年仍來杭校甚善。不佞固甚愿與吾弟常相敘首也。祇詢近佳!

息上

九月三日

(一九一五年九月十六日,杭州)

質平仁弟足下:

頃接手書,誦悉。吾弟病勢未減,似宜另擇一靜僻之地療養為佳。家庭瑣事,萬勿介意。張拱璧已到海寧,曾晤面否?鄙人后日往南京,又須二星期乃可返杭。匆復,祇訊痊安!

九月十六日

李息上

吾弟如稍愈,到杭療養何如?

(一九一六年八月十九日,杭州)

質平仁弟:

來函,誦悉。日本留學生向來如是。雖亦有成績佳良者,然大半為日人作殿軍或并殿軍之資格而無之。故日人說起留學生輒作滑稽訕笑之態。不佞居東八年,固習見不鮮矣。君之志氣甚佳,將來必可為吾國人吐一口氣。但現在宜注意者如下:

(一)宜重衛生,俾免中途輟學(習音樂者,非身體健壯之人不易進步。專運動五指及腦,他處不運動,則易致疾。故每日宜為適當之休息及應有之娛樂,適度之運動。又宜早眠早起,食后宜休息一小時,不可即彈琴)。

(二)宜慎出場演奏,免人之忌妒。(能不演奏最妥,抱璞而藏,君子之行也。)

(三)宜慎交游,免生無謂之是非。(留學界品類尤雜,最宜謹慎。)

(四)勿躐等急進。(吾人求學,須從常規,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矣。)

(五)勿心浮氣躁。[學稍有得,即深自矜夸,或學而不進(此種境界他日有之),即生厭煩心,或抱悲觀,皆不可。必須心氣平定,不急進,不間斷。日久自有適當之成績。]

(六)宜信仰宗教,求精神上之安樂。(據余一人之所見,確系如此,未知君以為如何?)

附錄格言數則呈閱。

不佞近來頗有志于修養,但言易行難,能持久不變尤難,如何如何!今秋因經先生堅留,情不可卻,南京之兼職似可脫離。君暇時乞代購弦E二根、A二根、D三根、G二根,封入信內寄下。六七日內擬匯款五元存尊處,尚有他物乞代購也。君如須在滬杭購物,不佞可以代辦,望勿客氣,隨時函達可也。

君在校師何人?望示知。聽音樂會之演奏,有何感動?此不佞所愿聞者也。此復,即頌旅吉。

李嬰

八月十九日

門先生乞為致意,他日稍暇,當作書奉候。并謂現在不佞求學不得,如行夜路,視門先生如在天上矣。

(一九一七年一月十八日,杭州)

手書誦悉,清單等皆收到。愈學愈難,是君之進步,何反以是為憂!B氏曲君習之,似躐等,中止甚是。試驗時宜應試,取與不取,聽之可也。不佞與君交誼至厚,何至因此區區云對不起?但如君現在憂慮過度,自尋苦惱,或因是致疾,中途輟學,是真對不起鄙人矣。從前鄙人與君函內解勸君之言語,萬萬不可忘記,宜時時取出閱看。能時時閱看,依此實行,必可免除一切煩惱。從前牛山充入學試驗,落第四次、中山晉平落第二次,彼何嘗因是灰心?

總之,君志氣太高,好名太甚,“務實循序”四字,可為君之藥石也。中學畢業免試科學,是指畢業于日本中學者;君能否依此例,須詳詢之。證明書容代為商量。五日后返滬,補匯四元廿錢。前君投稿于《教育周報》,得獎銀十六元。此款擬匯至日本可否?望示知!此復,即頌近佳!

李嬰上

一月十八日

(一九一七年,杭州)

質平仁弟足下:

來書誦悉。《菜根譚》及m經,前已收到,曾致復片,計已查收。官費事可由君訪察他人補官費之經過情形,由君作函寄來。上款寫經、夏二先生及不佞三人,函內詳述他省補費之辦法。此函寄至不佞處,由不佞與經、夏二先生商酌可也。君在東言行謹慎,甚佳。交友不可勉強,寧無友不可交尋常之友(或不盡然),雖無損于我,亦徒往來酬酢,作無謂之談話,周旋消費力學之時間耳。門先生忠厚長者,可以為君之友人。此外不再交友,亦無妨礙。始親終疏,反致怨尤,故不如于始不親之為佳也。不佞前致君函有應注意者數條,宜常閱之。又格言數則,亦不可忘。不佞無他高見,惟望君按部就班用功,不求近效。進太銳者恐難持久。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心倘不定,可以習靜坐法。入手雖難,然行之有恒,自可入門。(君有崇信之宗教,信仰之尤善,佛、伊、耶皆可。)音樂書前日已掛號寄奉。附一函乞轉交門先生。此復,即頌近佳!

李嬰

(一九一七年,杭州)

質平仁弟:

來書誦悉。借假(款)無復音,想無可希望矣(某君昔年留學,曾受不佞補助。今某君任某官立銀行副經理,故以借款商量,雖非冒昧,然不佞實自志為窶人矣,于人何尤!)。不佞自知世壽不永(僅有十年左右),又從無始以來,罪業至深,故不得不趕緊發心修行。自去臘受馬一浮大士之熏陶,漸有所悟。世味日淡,職務多荒。近來請假,逾課時之半就令勉強再延時日,必外貽曠職之譏(人皆謂余有神經病),內受疚心之苦。君能體諒不佞之意,良所歡喜贊嘆!不佞即擬宣布辭職,暑假后不再任事矣。所藏音樂書,擬以贈君,望君早返國收領(能在五月內最妙),并可為最后之暢聚。不佞所藏之書物,近日皆分贈各處,五月以前必可清楚。秋初即入山習靜,不再輕易晤人。剃度之期,或在明年。前寄來之木箱,已收到。豐仁君習木炭畫極勤。即頌旅祉!附匯日金二十元,望收入。

李嬰

前曾與經先生談及,君今年如返國,可否在一師校任事?經先生謂君在東,曾誹謗母校師長,已造成惡感。倘來任事,必無良果云云。附以直達,望以后發言,宜謹慎也。

不佞擬再托君購佛學數種,俟后函達。

(一九一七年,杭州)

質平仁弟:

昨上一函一片,計達覽。請補官費之事,不佞再四斟酌,恐難如愿。不佞與夏先生素不與官廳相識,只可推此事于經先生。經先生多忙,能否專為此事往返奔走,亦未可知。即能任勞力謀,成否亦在未可知之數(總而言之,求人甚難)。此中困難情形,可以意料及之也。君之家庭助君學費,大約可至何時?如君學費斷絕,困難之時,不佞可以量力助君。但不佞窶人也,必須無意外之變,乃可如愿。因學校薪水領不到時,即無可設法。今將詳細之情形述之如下:

不佞現每月入薪水百零五元

出款:

上海家用四十元 年節另加

天津家用廿五元 年節另加

自己食物十元

自己零用五元

自己應酬費買物添衣費五元

如依是正確計算,嚴守此數,不再多費,每月可余廿元。

此廿元即可以作君學費用。中國留學生往往學費甚多,但日本學生每月有廿元已可敷用。不買書、買物、交際游覽,可以省錢許多。將來不佞之薪水,大約有減無增。但再減,去五元,仍無大妨礙(自己用之款內,可以再加節省),如再多減,則覺困難矣。

又不佞家無恒產,專恃薪水養家。如患大病不能任職,或由學校辭職,或因時局不能發薪水,倘有此種變故,即無法可設也。以上所述,為不佞個人之情形。

倘以后由不佞助君學費,有下列數條,必須由君承認實行乃可。

一、此款系以我輩之交誼,贈君用之,并非借貸與君。因不佞向不喜與人通借貸也。故此款君受之,將來不必償還。

二、贈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與第三人談及。君之家族門先生等皆不可談及,家族如追問,可云有人如此而已,萬不可提出姓名。

三、贈款期限,以君之家族不給學費時起,至畢業時止。但如有前述之變故,則不能贈款(如減薪水太多,則贈款亦須減少)。

四、君須聽從不佞之意見,不可違背。不佞并無他意,但愿君按部就班用功,無太過不及。注重衛生,俾可學成有獲,不致半途中止也。君之心高氣浮是第一障礙物(自殺之事不可再想),必須痛除。

以上所說之情形,望君詳細思索,寫回信復我。助學費事,不佞不敢向他人言,因他人以誠意待人者少也。即有裝面子暫時敷衍者,亦將久而生厭,焉能持久?君之家族,尚不能盡力助君,何況外人乎?若不佞近來頗明天理,愿依天理行事,望君勿以常人之情推測不佞可也。此頌,近佳!

李嬰

此函閱后焚去

(一九一七年,杭州)

質平仁弟:

前日寄一函,計達覽。昨晤經先生,將尊函及門先生函呈去(本擬約夏先生同往,據夏先生云:前得君函時,已與經先生談過,故此次不愿再去)。經先生將尊函閱一過,門先生之函并未詳閱。據云:此函無意思,因會長不能管此事也(此說不必與他人道)。總之,經先生對于此事頗冷淡。先云:“須由君呈請,余不能言。”后鄙人再四懇求,始允往詢。但因新廳長初到任甚忙,現在不便去,何日去難預定也。

鄙人謂浙江女生補費之事,可否援以為例?經先生云:“不能。”后經先生遂痛論請補官費之難,逆料必不成功。又有“薦一科長與廳長尚易,請補一官費生殊難”之說。鄙人不待其辭畢,即別去,不歡而散,殊出人意外也。但平心思之,經先生事務多忙,本校畢業生甚多,經先生倘一一為之籌畫,殊做不到。故以此事責備經先生,大非恕道。經先生人甚直爽,故能隨意暢談。若深沉之士,則當面以極圓滑之言敷衍恭維,其結果則一也。故經先生尚不失為直士。若夏先生向來不喜管閑事,其天性如是。總之官費事,以后鄙人不愿再向經先生詢問。鄙人于數年之內,決不自己辭職。如無他變,前定之約,必實踐也。望安心求學,毋再以是為念!此信閱畢望焚去。言人是非,君子不為。今述其詳,愿君知此事之始末。

嬰上

(一九一八年二月初九,杭州)

質平仁弟:

兩次托上海家人匯上之款,計已收入。致日本人信已改就,望察收。去年由運送店寄來之物,尚未收到,便乞催詢。

不佞近耽空寂,厭棄人事。早在今夏,遲在明年,將入山剃度為沙彌。刻已漸漸準備一切(所有之物皆贈人),音樂書籍及洋服,擬贈足下。甚盼足下暑假時能返國一晤也。

李嬰

二月初九日

正月十五日,已皈依三寶,法名演音,字弘一。

(一九一八年三月廿五日,杭州)

質平仁弟:

書悉。君所需致畢業為止之學費,約日金千余元。頃已設法借華金千元,以供此費。余雖修道念切,然決不忍致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職至君畢業時止。君以后可以安心求學,勿再過慮。至要至要。即頌,近佳!

演音

三月廿五日

(一九二〇年四月十八日,杭州)

六日歸臥西湖,養疴招賢,謝絕訪問,屏除緣務。題字率寫奉覽,它人不得援是為例。有屬書者,幸為婉辭致謝。曩尤居士赍佛書數件于尊右,有暇幸披尋,并以轉貽友人。此未委悉。

曇昉疏

四月十八日

潘、姚二居士,希為致意。

(一九二一年三月十九日,溫州慶福寺)

質平居士慧鑒:

茲奉托,購二物惠施,于便中,托人帶下。

一、綠色鐵絲紗(此名不知其詳。即系鐵絲編成之紗網,夏天用以罩于窗上,俾免蚊蠅飛入)。今擬購一尺,用以自做佛前之燈罩。

一、乞向舊式銅器店,定做小荷葉二只,即系書箱門上所用,另有樣子奉上,乞照此樣子大小,定做兩只。

亦用薄銅做,并釘子八只,—并交下。(原樣仍乞帶還,)費神至感。

丁居士不久或奉訪仁者。彼若來時,倘詢問贈余之物,乞仁者阻止,勸其不必購買,因彼家境清寒也。

三月十九日

演音疏

(一九二一年舊七月九日,溫州慶福寺)

質平居士丈室:

前復一函,計達慧覽。承施修理房舍之資,當以奉本寺主,彼謙讓不受。今斟酌變通,以是中十金奉呈寺主,充佛像裝金之需(今年本寺全佛像裝金),即以此功德為仁者消除災障,增長善根。其余十金,以為朽人請經及其他之用。謹此詳復,并致謝念。

七月九日

弘一疏

(一九二一年舊六月初一日,溫州寶嚴寺)

質平居士丈室:

前月底始來溫州,因衢州諸友人婉留,故續居數月,染患濕疾,今漸痊愈。頃有道侶,約往茶山寶嚴寺居住。其地風景殊勝,舊有寮舍三椽,須稍加修改,需費約二十元以內。尊處倘可設法,希以布施。(以此二十元修理房舍,倘有余剩,概以充零用。)屢次瑣求,叨在至好,諒不見異。惠示仍寄“溫州大南門外慶福寺轉交弘一手收”,因彼處亦慶福之屬寺也。

弘一疏

舊六月初一日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初五日,溫州慶福寺)

質平居士:

別久時以馳念。朽人居甌,頗能安適。仁者近仍居南通否?歲晚天寒,想當歸里。為致短簡,略述近狀,以慰遠想。附郵手寫三經影印本一冊,希察覽。江山遼夐,此未委悉。

演音

嘉平初五日

居溫州南門外城下寮子囗、增庸,仍居日本不?

(一九二二年舊六月十四日,溫州慶福寺)

質平居士:

頃獲尊函,并承惠施廿金,感謝無盡。朽人居甌飯食之資,悉承周群錚居士布施,其他雜用等,每月約一二元,多至三元。出家人費用無多。其善能儉約者,每年所用不過二元。若朽人者,比較尤為奢侈者也。今后惠書,仍寄大南門外慶福寺,因擬在此掩關,預定五年,暫不他往也。此復。

弘一疏答

舊六月十四日

(一九二三年舊十一月十九日,衢州蓮花寺)

質平居士慧覽:

比獲尊書,并承施三十金,感謝無已。此數已可足用。它日萬一有所需時,再當致函奉聞。我輩至好,決不客氣也。明春或赴溫州,臨時再奉達。前月來衢,曾寫佛號,廣結善緣。茲檢奉四幅,一付仁者,一贈海粟居士;其二即贈前來太平寺二同學(與仁者同來者)。率復,不具。

弘一疏答

十一月十九日

(一九二四年四月三十日,杭州)

質平居士:

惠書,誦悉。前帶各物,悉收到。桂圓餅干,皆存貯甚多,數月內無須再購。丁居士所交來各物,乞暫存寧波,俟秋涼往溫州時,攜以轉贈寺中也(筍干宜貯于洋鐵箱內,不然則潮而失味。丁居士前函所言也)。佛經宜熟讀,自能漸漸了解。昔周佚生居士學經論時,即依此法也。

演音疏

四月三十日

(一九二六年四月初九日,杭州)

質平居士丈室:

曩承過談,歡慰無盡。來杭月余,舊友大半已晤談。自十三日始,謝客習靜。以后有訪問者,皆暫緩晤面。弘傘師諄留居此間,一時恐未能他適。仁者如須佛號贈人,希以時告知,即可寫奉,不具。

曇昉疏

四月初九日

(一九二八年正月初三日,溫州)

質平居士:

前寄兩函,想已收到。《清涼歌》屏幅已寫就,付郵掛號寄上,乞收入。

朽人近來精力衰頹,遠不如前。不久即擬往遠方閉關,息心用功,不問世事。前云《清涼歌》冊頁,未暇書寫,只可作罷。又前屬書聯對,尚有未寫者,今僅以已寫好之六對奉上。其余亦擬不奉上。紙張即請仁者贈與朽人,亦未能奉還也。諸乞原宥為禱。贈與然慶老法師之聯,想已帶至白馬湖夏宅矣。此達,不宣。

朽人不久即離溫州。

音上

舊正月三日

(一九二九年九月,上虞法界寺)

劉質平居士:

安心頭陀,匆匆來此,諄約余同往西安一行,義不容辭。余準于星期六(即二日)十一時半到寧波。一切之事,當與仁者面談。

弘一上

(一九二九年舊十一月十日,廈門太平巖)

質平居士:

前寄上一函一片,想已收到。仁者所寄至泉州周君轉交之書,僅收到一包。如僅寄出一包者,則甚喜。倘寄出兩包者,乞速向郵局查問至禱。余現居太平巖,地甚荒僻,所有信件,由南普陀托專人轉送,殊為不便(往返二十里,又有山路),且不免遺失。故擬將各處通信之事,暫作一結束。其有未了者,俟明年至滬再晤談可也。尊處之件,如尚未寄出,乞即早為寄下(雙掛號為妥)。前存貯各物,仍乞暫存尊處,統俟明年晤時,酌定一切。不宣。

舊十一月十日

演音

(一九三〇年閏六月十日,上虞白馬湖)

質平居士:

惠書誦悉。余甚愿為書寫,惟前寄之紙。不甚合宜。乞于他日往滬時,購奏本紙,照此大小裁好寄下,共計一百八十余張。除前寄上若干張外,尚缺多少,乞照裁之。并乞示知其數目。尊宅戒殺,甚善甚善。此紙為開明新印者,名曰護生信箋。不宣。

音上

閏月十日

如無奏本紙,乞購夾貢宣紙(俗稱),又名玉版宣(上海稱)又名煮硾夾宣(杭州稱),購四尺者,照裁為宜(此紙海寧亦有)。

來函謂于陽歷八月十一、二號,即往上海,開學何太早耶?

他日仁者來寧時,乞購科學糊精(即是洋式漿糊)一盒,惠施帶下,至感!

(一九三〇年九月廿四日,慈溪金仙寺)

質平居士:

前承遠送,至為感謝。至紹興后,又患傷風,近乃痊愈。前日至金仙寺,聞將講經,擬即在此暫住聽經。以后惠函,乞寄寧波慈北鳴鶴場金仙寺弘一收。但第四中學諸教員及其他諸出家人處,乞暫勿通知。倘有詢問者,乞僅云:“近在寧紹各地”,無須告知地名及寺名也。此達,不具。

九月廿四日

演音

再乞仁者暇時,往北火車站寶山路口佛學書局,購請下記之書,以惠施朽人,至為感謝。

(一)《一切經音義》一部,一元二角六分。

(二)地藏菩薩像,大張一張四分,不著色彩的。

(三)北京版《梵網經菩薩戒本》、《半月誦戒儀式》,同本一冊,三角二分。

(四)又目錄三冊。

以上各書,乞付郵寄下。

又《海潮音》第十一卷第三期內,《法海叢談門》第五頁以下,有《法味》長文一篇,內截條前年至廈門時之瑣事。仁者如愿閱覽,亦可向佛學書局購買一冊。

《清涼歌注釋》已托芝峰法師撰。近日每日服“百齡機”三丸,甚好。附白。

(一九三〇年舊十一月一日,慈溪金仙寺)

質平居士文席:

承寄蚊帳,已收到,感謝無盡。附寄上拙書一包,計八十六件,今年寄上之總數,乞便中核計示知。大約尚有月余,乃他往也。謹復,不具。

十一月一日

音啟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六日,上海法界寺)

質平居士:

前書,想已收到。茲有懇者:仁者第二次由伏龍寺帶至寧波書籍之中,乞將下記兩種檢出寄下。

《華嚴集聯》兩冊,石印拙書《梵網經》一冊。

前帶去書籍,大致大小相似,惟有上二種特別:一為闊大之形,一為長狹之形。乞觀其包裹之形式,即可知之。

以上三冊,乞付郵掛號寄至溫州南門外慶福寺弘一收。費神,至感!

十一月六日

演音啟

(一九三〇年舊三月廿一日,溫州慶福寺)

質平居士慧覽:

前郵《放生記》至滬,誤寫為“中華藝術”,郵局退還。茲復奉上,乞收入。昨夕返溫州,以后為《清涼歌集》事,須常常與仁者通信。若皆掛號,似為未便。擬改寄至尊友滬寓中,由彼轉交何如?應寄何處?乞仁者酌示為盼!

惠函寄溫州大南門外慶福寺弘一收。不宣。

三月廿一日

演音疏

(一九二九年舊十月廿五日,廈門)

質平居士慧鑒:

有數事奉陳如下:

△作歌之事,已詳細思維。最難者為取材,將來或僅能作五十首。倘歌材可以多得者,或可至百八首,現在不能預定也。

△現已擬定十首(尚未撰就),但皆是高中,專科所用者,恐將來全集之中,多屬于此類。其普通用及小學用者,或僅有一二首,或竟無有也。因選擇此類歌材,甚為困難故。

△仁者意中如有歌材,乞寫示,以備參考。

△將來此書編就后,能否適用,不可知,但余必欲完成此事(至少亦有五十首)。

△他人舊作歌句之佳者,及歌曲形式之多變化者(如數部輪唱等類),乞抄示,以備參考。

△《白馬湖放生記》,稍遲再作。作就后,別寫一紙贈與仁者。

△前存網籃內,有包好之書籍兩包(包紙上標寫寄至泉州等字樣),如尚未寄出者,乞暫存尊處,俟他日需用時,再通信,托仁者寄來。

以后通訊乞寄廈門南普陀閩南佛學院轉交弘一(發掛名為妥)。(泉州寺中駐兵,故即居住廈門。)

演音上

舊十月廿五日

(一九三〇年舊四月,上虞白馬湖)

質平居士:

《集聯》已書寫,但只能書一種體。因目力昏花,久視則痛疼,故不能書他體也。茲奉上樣子四紙(格式甚好看),乞收入(此是寫廢者,乞隨意贈人),大約至舊歷四月底,必可寫齊也。

《贊佛偈》稍有更動增減,如下所記。

說戒回向偈:(其三首)

過去諸菩薩,已于是中學,未來者當學,現在者今學。

此是佛行處,圣主所稱嘆。我已隨順說,福德無量聚。回以施眾生,共向一切智。愿聞是法者,疾得成佛道。……

回向偈天阿修羅夜叉等,來聽法者應至心,云云。此文,載于無常經中。乞仁者到佛學書局,請購《佛說無常經》一冊,價六分。乞檢經后,即有此文。共數首,每七言四句一首。此書并乞仁者于將來到法界寺時帶來。因余處無有此書也。

凡回向偈,發愿偈,皆于佛事完了之時而結來用者,其贊佛偈,說戒偈、佛三身贊、贊諸菩薩偈等,皆于佛事開端時用之,其開端即開始,時用者,拍子宣緩慢。結來時用者,拍子宣稍快。且意境亦各不同。

(一九三一年四月初八日,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丈室:

惠書誦悉。書,箱式,甚好,箱門題款,附寫奉。施資十元,甚感。余今年恐不能返浙,此款即可作零用也。

《世夢曲》乞先付油印(珍筆版),曲及伴奏,中文歌詞及法文歌詞,務乞詳校無訛。印就,以數十份寄下,俾廣贈諸學者。

又以前之三首,亦乞譯為法文歌詞,再付油印(并印伴奏),亦寄下數十份。先以此油印者流通。俟《香花曲》撰就,再總付印,制鋅版可也。謹復,不具。

余在此講律,甚忙,半月后,仍繼續講,身體甚健也。

此信仁者收到后,乞示復。

演音啟

四月八日

(一九三一年舊五月廿四日,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慧鑒:

前上一函,后即奉到尊書。今午又得二十一日所發之書,悉知一切。贊偈,未能增減,乞仍依前所定,斟酌作曲為感。

尤玄父居士,人甚忠厚,于去冬,曾寄《募資緣起》至法界寺。

至今春正月返寺時,乃披誦,因允其請。其時佛學書局印拙書佛經之事,尚未發起也。今佛學書局既已愿印,似應即托其經手,為宜。至尤玄父居士所募之資,亦交書局附印。將來出書,仍交尤居士。但此后募資之事,似可截止。因此經頁數無多(至多不過十頁——中國頁),需資大約僅數百元耳(夾貢紙石印折本)。今余已據此意,寫信與尤居士,附奉。乞轉寄程品生君交尤居士,為感。集聯,已寫就三分之二,后附之文,尚未撰好。大約遲至舊四月底(新六月十五日)必可完成。全體格式尚佳,但學校作為習字范本,則未甚宜耳(因字體不通俗)。奉復,不具。

音白

五月廿四日

尤居士既托仁者募資,仁者宜代為募百余元,已足。因尤居士在臺州,不易集資,且彼家境不豐,難以資助。以余懸擬,尤居士募集之資,能得三百元左右,或可附印千冊耳。

(一九三一年舊六月廿五日,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

前寄明信,想已收到。昨獲惠寄黃線及白紙,甚感。擬以此白紙百張,皆書“清涼”二字(后記年月名字),以為歌集出版之紀念。

略復,不具。

音疏

居法界寺甚安,氣候不甚熱。至高之日,不過八十九度,亦僅二三日耳。

舊六月廿五日

(一九三一年六月廿九日,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

惠書誦悉。茲掛號寄上拙書一包,“清涼”先奉上五葉,其余俟晤時交上。又聯三對并呈。此次所寫者,欲裱裝時,皆須注意。八字之小幅,為用宿墨書寫者,最易污散,宜多注意。

線球甚佳,敬謝。

下半年兼任寧滬等三處功課,似宜于滬校功課托人代授。仁者僅每半月往滬一次,視察一切,兼以宣傳著作。若每周往滬,則太辛勞矣,諸乞酌之。

奏本紙樣子附奉上。三年前,曾在上海四馬路棋盤街藝學社(其名大約如此,系文具店。在四馬路五馬路之間,面東)購買九十余張,價僅五元。今或增價矣。

他日仁者至滬時,乞向北京路舊貨店購熱水瓶用木塞數個。其式樣大小附奉。因此塞較大,內地無處求覓也。此復,不具。

舊六月廿九日

以后來信,乞寫杭州轉百官橫塘鎮,較為迅速,否則將由寧波轉也。

(一九三一年七月廿六日,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

頃由夏居士帶來藥及食品,已收到。參不須服,靜養可漸愈耳。前寄新華一函,想早收到。此事乞斟酌詳示,為盼!

音上

七月廿六日

(一九三二年十月四日,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

新歷十月十三日(星期四)下午三點零五分鐘,到寧波車站。另有函,寄四中校,詳言之。余俟晤商。不宣。

演音啟

十月四日

(一九三一年舊二月,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

前奉惠書,具悉一一。《華嚴集聯》在商務出版,已決定否?其辦法如何?簽條未書寫,是否即排仿宋體字,便中乞示知。

十日以來患病,近已漸愈。有暇乞到藥房,購“安加里丸”(多福大藥廠)一瓶,“第威德潤腸丸”兩瓶。“安加里丸,”如藥房無售者,乞向先施、永安等化裝部購之,付郵寄下,為禱!

音啟

(一九三一年六月,慈溪五磊寺)

質平居士:

葉家行李已領到,感謝無盡。

“大音希聲”等四首之題目,擬用《學道四箴并序》共六個字。屏條寫就,附奉上。其蓋印之地位,已忘記。茲另紙印一方,裝裱之時,托匠人剪出貼上可也。以后寄信,乞寫寧波慈溪鳴鶴場五磊寺,即可寄到。

音白

收到后即惠復。

“大音希聲”等四首,其重要之處,在“不音之音,名曰至音”(主要者)等八句之頌文。以前一段之駢體文,不過先敘說其大意耳(附屬者)。四首皆然,作曲時,乞注意于此。

(一九三一年新六月二日,慈溪金仙寺)

質平居士:

前復函,想已收到。《華嚴集聯·例言》及后附之《入門次第》,今日已作好,再有三天,即可全部書寫竣事矣。下次仁者至寺時,余擬將應書寫之件(如歌詞等),一切寫畢。因有事未了,心中常懸念也。

磨墨,須俟仁者來時,再磨。若由上海磨好帶來,已隔一二日,即不適用。下次來寺時,乞帶餅干數包(泰豐公司出品,名曰素餅干,即無牛乳者。因余近來恒不愿食牛乳之制品),又乞購薄牛皮紙二三十張,惠施,為感。

音疏

新六月二日

(一九三一年舊十一月十一日,慈溪金仙寺)

質平居士:

五磊寺講律事,已由金仙寺亦幻法師代為解勸,完全取消前議,脫離關系。余昨日已移居金仙寺,即擬在此過冬。棉衣褲尺寸,俟后開寫奉上。余在此居住甚安,精神愉快,諸乞釋念為禱。

腐乳一罐,乞交民局(即舊式信局福潤局或全盛局皆可)寄下。照例,須附寫信一封,交民局同寄。交民局寄者,乞寫余姚北鄉鳴鶴場金仙寺(無信則不能寄)。交郵局寄者,乞寫慈溪北鄉鳴鶴場金仙寺。因地屬慈溪,而水路由余姚故也(不往溫州矣)。

音啟

十一月十一日

(一九三一年舊十一月底,慈溪金仙寺)

質平居士:

承寄腐乳及尊函,今晨已收到。前懇轉寄廈門及紹興之《華嚴經集聯》,乞早付郵掛號寄出,為禱。張辰伯尊翁、葉居士,屬書之件,附掛號寄上,乞轉交。又佛書數冊,亦贈與張辰舊之尊翁者,并付郵寄上。

照像如印出,乞各寄下一張。

律學院事,因內部意見不一,決定停辦。現已料理清楚。余自此以后,可以身心安寧,居金仙寺,閉關謝客靜養。謹達,不宣。

音啟

乞在寧波購小瓶“痰敵”一瓶,付郵寄下。因近患痰嗽,久而不止。

(一九三一年舊十二月十三日,鎮海伏龍寺)

質平居士慧鑒:

惠書誦悉。別答如下:

是間氣候不寒,無須添制衣服。

余現住伏龍寺,明春仍在此否,未定。俟明春仁者欲來游時,再以路徑寫奉。

以后余仍可常常寫字,以結善緣。

曾研習之佛書加以圈點注釋者,擬檢數種,于明年便中奉上,而志紀念。

造像若送他處,亦可。仁者至寧波后,乞示知。先此略復。

音啟

舊十二月十三日

(一九三一年九月廿九日,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

廿五日自甬寄來之函,誦悉。近日身體已如常,終日勞動,亦不甚疲倦,乞釋遠念。書件已寫畢(惟除大聽二十八對,未寫),如此功德圓滿,可為慶慰。俟仁者來寺之后小住,或朽人與仁者同暫時出外,云游紹、嘉、杭、滬、甬諸處,約一二月,再歸法界寺。統俟晤面時,再約定也。不宣。

乞購大塊之墨一方帶下。

附寫四聯句: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見我非僧。

事業文章俱草草,

神仙富貴兩茫茫。

凡事須求恰好處,

此心常懔自欺時。

事能知足心常愜,

人到無求品自高。

音疏

九月廿九日夕

(一九三二年九月十八日,慈溪金仙寺)

質平居士慧鑒:

九日尊函已收到。音于十六日至金仙寺,以后惠函,乞寄余姚北鄉鳴鶴場金仙寺弘一收為禱。往溫州之輪船,尚有二三只。乞為詢問彼等,每星期幾到甬,每星期幾開。倘仁者無處可詢,乞托陳倫孝居士代詢亦可。詢明后,乞即示知。謹達,不具。

九月十八日

演音啟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四日,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丈室:

前寄至上海一函,想已收到。

余決定于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三時,到寧波車站(風雨無阻,但若小船因風大或其他特別事故,不能開行,則須改至再下星期三,即廿六日),乞仁者預早與林君商定船室,最好仍住買辦房中(即上次所住者),因行李甚多,此房極大,可以存置也。

行李本擬不多帶,今因仍搭永川輪船,故改為多帶數件,計如下所記:

△仁者第一次由伏龍寺帶去之網籃兩只。

△一月前,出陳倫孝居士托余姚站帶上行李三件(計書箱二只,鋪蓋一件)。

以上共五件,乞仁者預早搬入船內。俟余到甬后,即可徑上船也。

此外,尚有仁者第二次帶甬之書籍等(一網籃、一麻袋),則乞仍存仁者之處,無須移動也。

種種費神,感謝無盡。

演音啟

十月十四日

(一九三二年舊二月六日,慈溪金仙寺)

質平居士慧鑒:

惠書誦悉。尊恙已痊,至慰。陳嘉庚公司已寄到經書三箱。《清涼歌曲》已成就否?為念。往龍山事,現未能定也。謹復,不宣。

演音啟

舊二月六日

(一九三二年七月二十一日,鎮海伏龍寺)

質平居士:

寄慈居士刻印已就。余屬其交陳倫孝居土,俟開學時轉奉仁者。附白。

半月前,曾寄至海寧,久未得復,想仁者尚未返里。新歷七月六日,海印法師來余處,歷述以前對仁者失言之事,甚用抱歉,囑為轉達。案此事,實由余不德,致諸位各有不歡之意。余亦應向仁等告罪也。諸乞諒宥,為禱。

演音啟

新七月二十一日

(一九三二年舊七月四日,鎮海伏龍寺)

質平居士:

承惠寄宣紙,已收到,敬謝。前托為崇德法師畫像書聯,成就時,乞寄伏龍由余轉交(能于半個月內寄下,尤感,再遲,余或他往矣),因彼已不在金仙寺矣。謹達。

演音

七月四日夕

(一九三二年春,慈溪金仙寺)

質平居士:

前寄書及寄包袱二件,想已收到。今因事,須外出一行,何時返金仙寺,尚未能定。俟返寺時,再以奉聞。前承惠施駝絨衣件,著以御寒,至為適宜。感謝無盡。謹達,不宣。

音啟

(一九三二年七月,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

前過談,為慰。近來老體仍衰弱,稍勞動,即甚感疲倦。再遲十數日,夏居士必返白馬湖,當與彼商量,預備后事,并交付遺囑,可作此生一結束矣。

此次為新華同學諸君書寫字幅,本為往生西方臨別之紀念。深愧精力不足,未能滿足諸君之愿,但亦可稍留紀念。字之工拙大小多少可以不計也。余因未能滿足諸君之愿,甚為抱歉。此意乞向新華諸君言之,請多多原諒,為禱。

書法佳者,不必紙大而字多。故小幅之字,或較大幅為佳。因年老多病,精力不足,寫大幅時,常敷衍了事也。但以前交來之大直幅,決定書寫,但留紀念,不計工拙也。

承惠寄藥品,收到,敬謝!

演音疏

下次仁者來時,乞購商務印書館精制大楷純羊毫(湖南筆)二枝帶下,注意筆名勿錯。

(一九三一年四月,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再覽:

《華嚴集聯》若排版,因格式復雜,排列不易,擬改由余自己書寫行書字。照像石印二千冊。

便中乞到棋盤街(四馬路附近)藝學社,購奏本紙三十張,價約二元左右(樣紙附貼呈),交二馬路晝錦里附近民局福潤信局。寄至甬紹鐵路驛亭站橫塘廟鎮壽春堂藥店轉交法界寺弘一收為感。以后如寄物件,皆交民局,若信函,或交郵局,或交民局,皆可。(交民局,乞寫驛亭站,交郵局,乞寫百官。)仁等若寄補品,以桂圓肉為宜(不可多),他種皆不用,上海廣東藥店售者甚佳,價廉。

(一九三二年三月,慈溪金仙寺)

質平居士:

前云做衣之布尚有余者,如仍存貯寧波尊寓,乞托工人做小衫二件(若無布料,不妨從緩,尺寸另紙寫)。余于新歷二十三日后,天晴時,即往伏龍寺。仁者如愿來游,乞于新歷二十七日至四月十日之間,惠臨甚宜。如有屬書之件,乞隨帶來。四月十八日以后,余或即返金仙寺也。(舊端陽節前,仍往伏龍寺避暑。)

(一九三二年十月八日,上虞法界寺)

質平居士:

六日惠書,頃已披閱。永川開行,甚善。余擬于新歷十九日(即星期三)下午三時零五分,到寧波,先此奉達。數日后,再致函詳陳,掛號寄至寧校。乞仁者于十九日晨到校時,即向門役索閱掛號信可也。

演音疏

十月八日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廈門萬壽巖)

質平居士慧鑒:

前奉明信,想已收到。昔存尊處書物等,乞分裝為兩大木箱(即粗制之木箱,運送書籍儀器者,網籃搬運不便),交上海陳嘉庚公司運至廈門為感。乞于前數日,先付郵寄一函(即信面寫陳嘉庚公司者),令公司預知一切。遲數日后,仁者再攜帶木箱,持另一封信(信面寫陳口口口口者)面交與彼,即可接洽一切。陳嘉庚令弟陳敬賢居士,為余之友人。以后凡有寄與廈門余收之物件,皆可交上海公司陳碧巖陳篤廣二君轉送,(此二人之姓名,乞抄出備查。)至便利也。謹達,不宣。

演音疏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廈門萬壽巖)

質平居士道席:

前年由伏龍寺運送書物至廈門時,有未及裝箱者諸稿件等,存貯新華校中。今擬請將此稿件諸物檢出,送交寧波,轉寄廈門,應需用也。乞煩尊校國文教師,檢尋晚唐詩人韓偓傳,抄寫寄下,為禱。仁者仍任寧波四中教務否,并乞示知。

演音疏

(一九三五年舊四月五日,泉州溫陵養老院)

質平居士文席:

兩次惠書,于昨午始收到。對聯已受雨濕,可知牛皮紙無用,舊式油紙或較佳也。對聯增加上款,則筆跡不符,格式參差,故不寫款。另書小堂幅小聯,分贈四居士,舊聯(單款)亦可附贈耳。又拙書若干紙,附郵奉,乞隨宜結緣。寫小楷用之水筆,乞購數支寄下,因閩制之筆不適用也(余所需者為水筆,非羊毫,亦非兼毫,乞勿誤會)。以后通信,乞寄泉州大開元寺轉交。舊存廢稿若干紙,并奉上。油紙,乞寄回。謹復,不宣。

音啟

農歷四月五日

(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二日,泉州開元寺)

質平居士:

惠書承悉。仁者克盡孝道,為慰。開吊之日,宜用素齋,萬不可殺生,致為亡人增其罪戾也。乞與令兄商之。《心經》及簽,寫就附郵奉,不宣。

演音啟

六月十二

(一九三二年舊七月二十日,鎮海伏龍寺)

質平居士:

惠書誦悉。尊疾想已痊愈。

前托為崇德法師書畫件,乞請人加墨,即由上海付郵局掛名掛號寄去為感。(附奉上地址一紙,乞貼于包皮上。)因余以后云游各方,居處無定。若為轉寄,反多未便也。云游大約在中秋后,以后惠書仍寄伏龍寺。俟移居時,再奉達。崇德法師之書畫件能早寄去尤感。

又以后倘有人詢問余之住處者,乞概置勿答,至禱!

演音啟

舊七月二十日

(一九三二年秋,鎮海伏龍寺)

質平居士:

惠書具悉。腰痛本是閃傷,屬于外科,故前服清補腰部之藥,無效。近用止痛藥水擦之(外科用),頗有效力,想不久即可痊愈也。服“百齡機”已數日,甚為合宜,以后擬繼續服之。茲奉上洋四元,乞代購:

“兜安氏止痛藥水”,二瓶。買時,乞細看包紙上“兜安氏”三字及“止痛藥水”字樣。

牛奶餅干,一大盒。牛奶本是素物,可以供佛,但余近年來,不甚愿食,今因病后,虛弱太甚,不得不食是以滋補也。

費神,至感。不宣。

演音疏

(一九三四年舊四月十三日,廈門南普陀寺)

質平居士道席:

久不通訊,甚念。不久將閉關用功,謝絕諸事。茲寄上拙書一包,以為紀念。《清涼歌集》能出版否?開明、世界(現蔡丏因任編輯事)及佛學書局,皆可印行,不須助印費。仁者僅任編訂校對之事,即可成就也。前謄寫版所印《清涼歌集》五首,如有存者,乞先寄與下記二處:

廈門南普陀寺高文顯居士三份。

廈門轉泉州大開元寺慈兒院葉宗擇居士三份。

閉關以后,未能常通信。草草書此奉聞。不具。

演音啟

舊四月十三日

(一九三四年冬,廈門)

質平居士道鑒:

前郵函及寫件,想已收到。昨奉惠書,具悉一一。書面字,附寫呈。(書畫字隨意寫之,俟制鋅版時可以斟酌縮小)前年由仁者代寄伏龍寺書籍等,交陳嘉庚公司時,尚余有稿紙諸物,存在新華,內有《華嚴經觀自在章》寫本(昔年曾由仁者抄寫一卷),乞檢出寄下(內夾紙片,亦乞寄下)。因仁者抄寫者,前送他處,彼已遺失,不能付印,故請將余之寫本寄下,以資讀誦,或付印也。

演音啟

(一九三四年八月,廈門南普陀寺)

質平居士道鑒:

惠書誦悉。承施十金及心經像葉,感謝無盡。近來無有病苦,希釋懷可耳。

《心經》,友人請求者甚多,乞再寄下二三包。

音樂書面,十日內可以寫好郵奉。歌集,能于今年出版為宜,諸友屢屢詢問也。出版時,乞往佛學書局(膠州路七號)與沈彬翰居士接洽一切。印法形式,皆可由仁者主之,并隨時檢校樣本(此最要緊)。仁者認為十分滿意后,乃以付印。佛學書局有分局數處,流通甚廣,較開明為適宜也。印刷諸費,亦可由佛學書局負任,諸乞與沈居士商酌可也。近托彼處印《地藏菩薩九華垂跡圖》一部(盧居士畫十二頁,用十三色珂羅版印,余題字十二頁,用一色珂羅版印),中華書局印刷,每部實費五元,為吾國罕見之彩色印本。其印費,悉由沈居士籌備,樣本已印就,不久即可出版也,

以后惠書,乞寄廈門南普陀寺,不宣。

音啟

(一九三六年五月,鼓浪嶼日光巖)

質平居士道席:

前復明信,想已收到。歌集出版,乞惠施十冊(寄南普陀廣洽法師轉)。歌集中乞仁者作序或跋一篇,詳述此事發起及經過之情形。余近居鼓浪嶼閉關,其地為外國租界,至為安穩。但通信,仍寄前寫之處轉交也。屬寫小聯紙,尚未收到。俟秋涼時,用心書寫,并擬寫多葉結緣物也。以后與仁者通信,寄至寧波四中,妥否?乞示知。附奉上拙書一葉,為今年舊元旦晨朝起床,坐床邊所寫。其時大病稍有起色,正九死一生之時。其時共寫四葉,今以一葉贈與仁者,可為記念也。此次大病,為生平所未經歷,亦所罕聞。自去年舊十一月底,發大熱兼外癥,一時并作。十二月中旬,熱漸止,外癥不愈。延至正月初十,乃扶杖勉強下床步行(以前不能下床)。中旬,到廈門就醫,醫者為留日醫學博士黃丙丁君(泉州人,人甚誠實)。彼久聞余名,頗思晤談。今請彼醫,至為歡悅,十分盡心。至舊四月底(舊歷有閏三月)共百余日,外癥乃漸痊愈。據通例,須醫藥電療注射(每日往電療一次)等費約五六百金,彼分文不收,深可感也。謹陳。

演音疏

(一九三六年舊十月十一日,鼓浪嶼日光巖)

質平居士文席:

前函及寫件,想已收到。余不久往山寺居住(山中四季有蚊),需精密之蚊帳一件,乞便中向上海三友實業社購已制成之蚊帳(夏季用,宜甚透風,紗質宜堅固。又紗孔宜小,恐小蚊入內),即托三友社代為交郵局(依包裹例,乞仁者付與寄費),寄至廈門鼓浪嶼日光巖弘一收,至妥。因余尚須在日光巖居住月余,可以收到此物也。此陳,不宣。

演音啟

舊十月十一晨燈下

(一九三六年,廈門)

寄慈質平居士慧鑒:

在甬諸承愛護,感謝無已。屬寫之件,俟稍暇為之,因不欲潦草塞責也。朽人近年以來,各地書札甚多,苦于無暇答復。今居鄉間,付郵尤為不便。故自今以后,擬減少通信之處。唯有仁等及其他數處,仍繼續通信。此外皆暫不通訊及晤面。印西師處亦不再通信及晤面。以后仁等如與印西師晤面時或通信時,談及朽人者,乞告彼云:“朽人決定遁世埋名。居住無定所,不愿告人,以后請彼勿再通信及晤面云云。”謹達,不具。

陶居士,乞為致候。

音上

(一九三二年六月下旬,上虞白馬湖)

劉質平居士披閱:

余命終后,凡追悼會、建塔及其他紀念之事,皆不可做。因此種事,與余無益,反失福也。

倘欲做一事業與余為紀念者,乞將《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印二千冊。

以一千冊,交佛學書局[閘北新民路國慶路口(即居士林旁)]流通,每冊經手流通費五分,此資即贈與書局。請書局于《半月刊》中,登廣告。

以五百冊,贈與上海北四川路底內山書店存貯,以后隨意贈與日本諸居士。

以五百冊分贈同人。

此書印資,請質平居士募集,并作跋語,附印書后,仍由中華書局石印。(乞與印刷主任徐曜堃居士接洽,一切照前式,惟裝訂改良。)

此書原稿,存在穆藕初居士處。乞托徐曜堃往借。

此書可為余出家以后最大之著作。故宜流通,以為記念也。

弘一書

(一九三六年舊十一月,鼓浪嶼月光巖)

惠書誦悉。暫不往山中。不久移居南普陀。以后惠款,乞寄廈門南普陀寺養正院廣洽法師轉交弘一收。謹復。

演音啟

(一九三七年二月,廈門南普陀寺)

惠書誦悉。承施資,至感!蚊帳合宜,無須重做。又余住處無定,床量大小不一,無有固定之標準也。以后惠書,仍寄南普陀寺養正院廣洽法師轉交。

演音啟

(一九三七年舊九月晦日,廈門萬石巖)

質平居士文席:

前函及寫件,想已收到。不久或移居鄉間,通訊未便,故復續寫若干件寄上,以后乞暫勿來信。如有要事,乞寄廈門南普陀寺養正院內廣洽法師轉交弘一收”,或須遲至兩三個月,乃依便人帶到,亦未可知也。

今年寫者最多,約四五百件矣。謹際,不具。

演音啟

舊九月晦日

(一九三七年四月,廈門中巖)

質平居士:

惠書誦悉。慈念殷厚,感謝無盡!南閩冬暖夏涼,頗適老病之軀,故未能返浙也。稍遲有便,或往南洋(夏亦不甚熱)。承施資,擬以充往南洋船費。謹復,并致謝忱。附奉一聯,乞受收。

演音啟

(一九三七年一月九日,廈門萬石巖)

質平居士道席:

惠書誦悉。承施資,甚感!宣紙已收到。茲寄上七言聯若干副,結緣件十五份。又前為韓偓寫《藥師經》一卷,亦以奉贈。俟余六十歲時,或可同人集資印此經,以為紀念也。仁者如以后常讀《藥師經》,尤喜。附寄上注解一冊,可以參考也。此注解中之經為后代流通本,余所寫者依古藏原本,故稍有不同處也。謹復,不宣。

演音啟

(一九三七年七月,青島湛山寺)

質平居士文席:

兩奉惠書,具悉一一。承施資財,至感!此次到青島后,如入歐美鄉村,其建筑風景,為國內所未見也。前有友人勸余編輯兒童唱歌一卷,約初小程度,略含佛教淺理而無宗教色彩,以備佛教信者及他教信徒用之。未知仁者有暇任此事否?《清涼歌集》出版后現像如何?仁者于下半年仍居寧波否?便乞示及!謹復,不宣。

(一九三八年四月,廈門南普陀寺)

質平居士文席:

惠書誦悉。《阿彌陀經》,擬俟余往生西方時再印,以為紀念(用袋裝置甚善)。

寫件寄上二包,請收入。室小幾小,又無人幫助,故七、八、十言聯,皆不易書寫。但寫小幅,以分送同人,為紀念也。

此次寄上者甚多,想可敷用。今年即不再寫奉。且俟明年有暇,再書寫也。

宣紙,在此購置甚便,以后乞勿寄下。

《地名山名及寺名院名表》,改訂奉上(夾在寫件包中)。又略考五紙,可以附編入文內。謹復,不宣。

演音啟

郵票須用漿糊或膠水貼牢固,否則易致脫落。前來函之郵票,已落去。

(一九三八年舊五月廿五日,漳州瑞竹巖)

質平居士:

惠書誦悉,至慰遠念。事事皆退一步想,當可無憂惱也。又仁者及眷屬,皆應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必可轉危為安,逢兇化吉。茲先寄上七言二聯。此外擬絡續寫二尺小堂幅一二百葉,須俟秋后冬初,余入城時,乃可寄奉。今居高山之上,距城約四十里。托人轉送,殊未妥也。承施資,至感謝。略復,不宣。

音啟

農歷五月廿五日

(一九三八年新八月一日,漳州瑞竹巖)

質平居士澄覽:

前復書,想早收到。茲奉上拙書數紙,其中大佛字為新考案之格式,甚為美觀。以后暇時,擬書若干紙,俟時局平靖,再以郵奉也。漌陳,不備

音啟

新八月一日

(一九三九年舊四月二十一日,永春普濟寺)

質平居士澄覽:

惠書誦悉,歡慰無量。承施資,至用感謝!拙書一幅又廢稿四紙,并附奉上。謹復,不宣。

音啟

農歷四月二十一日

(一九三九年舊四月十一日,永春普濟寺)

質平居士文席:

變亂以來,時為懸念。去年曾致信片于海寧,由郵局退還。近奉惠書,至用欣慰!朽人近二年來,諸事順遂,未經災難。一月余前,移居永春山中。以后惠函,乞寄福建永春縣蓬壺鄉弘一收,即可達到。是間僅有郵局代辦所,寄物未便。朽人近無所需,希勿遠念。近兩年來,寫字極多,將來暇時,擬寫若干紙,寄與仁者廣結法緣(今年世壽六十),但郵局寄遞非易,或須俟時局稍定乃能寄上耳。不宣。

音啟

農歷四月十四日

(一九三九年舊九月二十九日,永春普濟寺)

質平居士文席:

惠書,于二十二日收到。承施資,擬俟明年正月初旬在本寺供面結緣,與在朽人誕辰無以異也。奉上拙書七葉,其先后次序,以紙首之二字標寫如左:

釋門、敬奉、所以、于是、文中、睡癡、不禮,依此即可知其先后也。謹復,并謝,不宣。

善夢啟

六旬初度后九日

農歷九月二十九日

(一九三九年秋,永春普濟寺)

質平居士:

尊函今日始收到。因鄉間傳遞頗遲滯,或延至一星期乃至十日也。余前患傷寒及痢,甚重,今已痊愈;惟身體甚弱,尚須調養,乃能復原耳。余以殘盡之年,又多疾病,甚愿為諸同學多寫字跡,留為記念。

茲改定辦法如下,是否合宜,乞酌之。因余書寫長聯,字數尚少,書寫之時,若有人在旁幫助,尚不十分吃力。若小立軸,則字數較多,頗費時間矣。惟應寫魏碑體或帖體(《護生畫集》字體),可以于紙上一一標明(隨各人意)。又欲寫上款,亦須標明。又小立軸之佛號,有三式,亦由屬書者指定一式。

(一九四一年正月十九日,南安疐應寺)

質平居士智鑒:

惠書誦悉,至用欣慰。承施資,領受,敬謝。茲奉達數事如下:

寄上寫件一包,乞收入,以后再絡續郵奉。

包裹用之牛皮紙及細麻繩,皆缺乏。此次寄上者,乞仍寄還。尊處如存有舊牛皮紙及繩,亦乞一并寄下,以備需用。乞檢無用之書籍寄下,即以此牛皮紙多層包裹,再以許多之麻繩縛之,即可妥寄。

朽人之寫件,四邊所留剩之空白紙,于裝裱時,乞囑裱工,萬萬不可裁去。因此四邊空白,皆有意義,甚為美觀。若隨意裁去,則大違朽人之用心計劃矣。

對聯之句,皆重復,但不可亂配。因筆畫字體各有不同。茲由朽人于每聯,用紙貼合之,各對別貼,乞細心輕輕檢查。

《清涼歌集》已絕版,將來時局平靖,乞仁者托上海慕爾鳴路一百十一弄六號大法輪書局陳海量居士經理,重印流通,以攝影制版為宜。其印資,請彼向菲律濱性愿法師商酌,決無困難。

《華嚴集聯》亦可重印,托陳海量居士最妥。字宜縮小,上下之空白紙宜多,乃美觀也。《華嚴集聯》書冊囗訮,宜改為長形,與《四分律戒相表記》相同,上下多留空白,至要。補記。余俟后陳,不宣。

音啟

正月十九日

(一九四一年舊七月十三日,晉江福林寺)

質平居士澄覽:

前函及聯對,想已收到。茲寄上拙書一包(郵局能寄否未能定,或須遲寄亦未可知),乞勿急于贈送,暫為存貯可也。朽人近兩年來,身體雖健,精神日衰。不久當往生極樂國。以后能再續寄拙書否?未可定也。又小字文稿二紙(又鈔序二紙),并奉上,以為紀念。謹陳,不備。

音啟

農歷七月十三日

(一九四一年九月八日,晉江福林寺)

質平居士澄覽:

惠書誦悉。承施資,至用感謝。閩南自去秋以來,物價昂貴。近封鎖海口,滬港貨物不能運入,故價益昂。米價已漲至每石百二十元(去年僅五元余),小而薄之手巾,現價一元(昔僅值洋數分)。宣紙價,前曾聞友人云,每張四元,故現在未能在此購買宣紙。仁者所寄五元,乞以施與朽人雜用,俟時局平靖,由朽人自備宣紙,書聯寄奉可也。茲附郵奉八言長聯(去年元旦寫,今秋題款),乞收入(此聯紙重,茲先寄上一紙,其下聯俟下次寄)。尚存(舊寫)五言聯一對,亦宣紙者,俟后隨信寄上。前寄上大佛字之紙,為閩特產。若裝裱后,甚為美觀。謹復,不具。

音啟

九月八日

(一九四〇年舊九月三十日,永春普濟寺)

質平居士文席:

前致書并聯字,想悉收到。朽人世壽周甲已過,擬自下月中旬始,至明年除夕止,謝絕俗務,專心修持,須俟農歷壬午元旦,乃可與仁等通信也。謹達,不宣。

音啟

九月三十日

農歷辛巳十一月,乞仁者寫通信地址,寄與夏居士,或李圓晉居士,轉交與朽人。李居士寓上海靜安寺路底蝶來新村二十五號。

(一九四一年,泉州)

質平、希一居士同鑒:

友人林葆宜居士,欲請人函授圖畫、音樂二科。乞為斟酌妥當辦法,介紹一切為感。林居士篤信佛法,品行端正,為當代希有之青年。乞善為護念,至禱。謹陳,不宣。質平所寄墨已收到矣。

演音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兴和县| 平邑县| 吕梁市| 建瓯市| 天全县| 中阳县| 双城市| 龙游县| 全州县| 柘城县| 石门县| 永善县| 民丰县| 赤峰市| 通渭县| 江油市| 谷城县| 南康市| 北票市| 临汾市| 金塔县| 襄城县| 攀枝花市| 陇川县| 临武县| 壶关县| 蓬安县| 翼城县| 宜宾市| 五台县| 凤凰县| 沙河市| 洞口县| 广南县| 皮山县| 怀仁县| 桐城市| 北碚区| 全州县| 正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