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叔同全集之二:佛學
- 弘一法師
- 844字
- 2019-01-09 14:12:28
日中考
持非時食戒者應注意日中之時。
比丘戒中有非時食戒,八關齋戒中亦有之,日中以后即不可食。又依《僧祇律》日正中時,名曰時非時,若食亦得輕罪,故知進食必在日中以前也。
日中之時,俗稱曰正午。常人每用日晷儀置于日光之下,俟日晷儀標影恰至正午,即謂是為日中之時,因即校正鐘表以此時為十二點鐘也。然以此方法常常核對,則發見可懷疑者二事。一者,雖自置極精良正確之鐘表,常盡力與日晷儀核對,其正午之時每與日晷儀參差少許,不能符合。二者各都市城邑之標準時鐘,如上海江海關大自鳴鐘等,其正午之時亦每見其或遲或早茫無一定也。今說明其理如下。
依近代天文學學者言,普通紀日之法皆用太陽,而地球軌道原非平圓,故日之視行有盈縮,而太陽日之長短亦因是參差不齊。泰西歷家以其不便于用,爰假設一太陽,即用真太陽之平均視行為視行,稱之曰平太陽,平太陽中天時謂之平午,校對鐘表者即以此時為十二點鐘。若真太陽中天時則謂之視午,就平午與視午相合或相差者大約言之。每年之中,唯有四天,平午與視午大致相合,余均有差。相差最多者,平午比視午或早十五分,或遲十六分。其每日相差之詳細分秒,皆載在吾國教育部中央觀象臺所頒發之《歷書》中。
若能了解以上之義,于昔所懷疑者自能袪釋。因鐘表每日有固定同一之遲速,決不許其參差。而真太陽日之長短則參差不齊,故不能以真太陽之視午而校正鐘表恒定為十二點鐘也。其各都市城邑之標準時鐘皆據平午,以教育部《歷書》核對即可了然。
吾人持非時食戒者,當依真太陽之視午,而定日中食時之標準,決不可誤據平午而過時也。至于如何校正鐘表,可各任自意。或依平午者,宜購求教育部《歷書》核對,即可知每日視午之時。若如是者,倘自置精良正確之鐘表,則可不必常常校正撥動,否則仍依舊法以日晷儀之正午而校正鐘表,恒定是為十二點鐘,此亦無妨。但須常常核對日晷儀,常常撥動鐘表時針。因如前所說真太陽日之長短參差不齊,未能如鐘表每日有固定同一之遲速也。又近代天文學者以種種之理由而斥日晷儀所測得者未能十分正確,此說固是,但其差舛甚微無足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