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一九二九年九月廿四日,溫州,致李圓凈 豐子愷
- 弘一法師全集之書信(02)
- 弘一法師
- 884字
- 2016-11-02 22:07:19
圓凈、子愷居士同鑒:
朽人現(xiàn)擬移居。以后寄信件等,乞寫“溫州麻行門外江心寺弘一收”,為宜,希勿再用“論月”二字,因名字歧異,郵局時生疑議,以專用弘一之名為妥也。
江心寺交通不便,兒有信件,皆寄存城內某店,俟有人入城買物時帶來。(由岸致江心寺,須乘船過江,甚為不便。)其寄出之信件,亦須俟有便人,乃可付郵。以是之故,如由上海寄來之信,大約須遲致一個月左右,乃能得回信,甚為遲緩。且因輾轉傳遞,或亦不免遺失也。此事諸乞亮察,為禱!
子愷新作之畫稿,并舊畫稿全份,乞合并聚集為一包,統(tǒng)于明年舊歷三月底寄下,為要!不須絡續(xù)而寄。又寄時,必須雙掛號。致于朽人將白話詩題就,并書寫完畢,即連馬序及《護生痛言》,共為一包,大約于舊歷五月,可以寄上。當由朽人親身攜往郵政總局,雙掛號寄上,決不致有錯誤。
依上所陳者,為尊處寄新舊畫稿來時,亦僅一次。又朽人寄出者,亦僅一次。如是較為清楚。
又朽人在江心寺,系方便閉關。一概僧俗諸師友,皆不晤談。又各地常時通信之處,亦已大半寫明信片,通告一切:謂以后兩年三個月之內,若有來信,未能答復。又寫字、作文等事,皆未能應命云云。自是以后,無十分重大之要事,決不出門。惟明夏寄上畫稿時,擬出外一次耳。草草書此,不具一一。
演音上
九月廿四日
以后各種寫件,皆擬暫停(如封面等皆不書寫)。因郵寄太費周折,又恐遺失,反令他人懸念,故不如一律不寫之為愈也。
再者,由他處寄致江心寺之函件,須存放某豆腐店,待工人等買豆腐時領取。豆腐店中人等,及工人等,皆知識簡單,少分別心。雖有雙掛號之函件,彼等亦漠然視之,不加注意。以是之故,雖雙掛號,或亦不免遺失。因郵局之責任,僅送致豆腐店為止,以后即不管也。朽人之意,以為舊上海藝術師范畢業(yè)生,有二三人在第十中學任教務。擬請子愷居士于明春二月間,詢問是否確實(問吳夢非便知)。倘果有其人者,先致函詢彼。擬將畫稿寄致第十中學,交他手收,令彼親身送致江心寺,可否?彼如允許,再將畫稿雙掛號寄去。總之,此事甚須注意,乞仁等詳酌之。(周孟由居士體弱多病,惟在家念佛,不常出外,性情遲緩,諸事不愿與聞。此事萬萬不可托彼轉交,恐反致遺誤延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