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談北京的幾個文物建(2)

金人是文化水平遠比漢族落后的游牧民族,當時以武力攻敗北宋懦弱無能的皇室后,金朝的統治者便很快地要摹仿宋朝的文物制度,享受中國勞動人民所累積起來的工藝美術的精華,尤其是在建筑方面。金朝是由一一四九年起開始他們建筑的活動,遷都到了燕京,稱為中都,就是今天北京的前身,在宣武門以西越出廣安門之地,所謂“按圖興修宮殿”,“規模宏大”,制度“取法汴京”就都是慕北宋的文物,蓄意要接受它的寶貴遺產與傳統的具體表現。“千步廊”也就是他們所愛慕的一種建筑傳統。

金的中都自內城南面天津橋以北的宣陽門起,到宮門的應天樓,東西各有廊二百余間,中間馳道宏闊,兩邊植柳。當時南宋的統治者曾不斷遣使到“金庭”來,看到金的“規制堂皇,儀衛華整”寫下不少深刻的印象。他們雖然曾用優越的口氣說金的建筑殿閣崛起不和制度,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建筑“工巧無遺力”。其實那一切都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人民勤勞的創造,是他們以生命與汗血換來的,真正的工作是由于“役民夫八十萬,兵夫四十萬”,并且是“作治數年,死者不可勝計”的犧牲下做成的。當時美好的建筑都是勞動人民的果實,卻被統治者所獨占。

北宋時代商業性的市廊改為御廊之后,還是市與宮之間的建筑,人民還可以來往其間。到了金朝,特意在宮城前東西各建二百余間,分三節,每節有一門,東向太廟,西向尚書省,北面東西轉折又各有廊百余間,這樣的規模,已是宮前門禁森嚴之地,不再是老百姓所能夠在其中走動享受的地方了。

到了元的大都記載上正式的說,南門內有千步廊,可七百步,建靈星門,門內二十步許有河,河上建橋三座名周橋。汴梁時的御廊和州橋,這時才固定地稱做“千步廊”和“周橋”,成為宮前的一種格式和定制,將它們從人民手中擄奪過去,附屬于皇宮方面。

明清兩代繼續用千步廊作為宮前的附屬建筑。不但午門前有千步廊到了端門,端門前東西還有千步廊兩節,中間開門,通社稷壇和太廟。當一四一九年將北京城向南展拓,南面城墻由現在長安街一線南移到現在的正陽門一線上,端門之前又有天安門,它的前面才再產生規模更大而開展的兩列千步廊到了中華門。這個宮前廣庭的氣魄更超過了宋東京的御街。

這樣規模的形制當然是宮前一種壯觀,但是沒有經濟條件是建造不起來的,所以終南宋之世,它的首都臨安的宮前再沒有力量繼續這個美麗的傳統,而只能以細沙鋪成一條御路。而御廊格式反是由金、元兩代傳至明、清的,且給了“千步廊”這個名稱。

我們日后是可能有足夠條件和力量來考慮恢復并發展我們傳統中所有美好的體型的。廣場的兩旁也是可以建造很美麗的長廊的。當這種建筑環境不被統治者所獨占時,它便是市中最可愛的建筑型類之一,有益于人民的精神生活。正如層塔的峋峙,長廊的周繞也是最代表中國建筑特征的體型。用于各種建筑物之間它是既有實用,而又美麗的。

團城——古代臺的實例

北海瓊華島是今日北京城的基礎,在元建都以前那里是金的離宮,而元代將它作為宮城的中心稱作萬壽山。北海和中海為太液池。團城是其中又特殊又重要的一部分。

元的皇宮原有三部分,除正中的“大內”外,還有興圣宮在萬壽山之正西,即今北京圖書館一帶。興圣宮之前還有龍福宮。團城在當時稱為“瀛洲圓殿”,也叫儀天殿,在池中一個圓坻上。換句話說,它是一個島,在北海與中海之間,島的北面一橋通瓊華島(今天仍然如此),東面一橋同當時的“大內”聯絡,西面是木橋,長四百七十尺,通興圣宮,中間辟一段,立柱架梁在兩條船上才將兩端連接起來,所以稱吊橋。

當皇帝去上都(察哈爾省多倫附近)時,留守官則移舟斷橋,以禁往來。明以后這橋已為美麗的石造的金鰲玉囗橋所代替,而團城東邊已與東岸相連,成為今日北海公園門前三座門一帶地方。所以團城本是北京城內最特殊、最秀麗的一個地點。現今的委屈地位使人不易感覺到它所曾處過的中心地位。在我們今后改善道路系統時必須加以注意的。

團城之西,今日的金鰲玉囗橋是一條美麗的石橋,正對團城,兩頭各立一牌樓,橋身寬度不大,橫跨北海與中海之間,玲瓏如畫,還保有當時這地方的氣氛。但團城以東,北海公園的前門與三座門間,曲折迫隘,必須加寬,給團城更好的布置,才能恢復它周圍應有的襯托。

到了條件更好的時候,北海公園的前門與圍墻,根本可以拆除,團城與瓊華島間的原來關系,將得以更好地呈現出來。過了三座門,轉北轉東,到了三座門大橋的路旁,北面微小龐雜的小店面和南面的筒子河不太相稱;轉南至北長街北頭的路東也有小型房子阻擋風景,尤其沒有道理,今后一一都應加以改善。

尤其重要的金鰲玉囗橋雖美,它是東西城間重要交通孔道之一,橋身寬度不足以適應現代運輸工具的需要條件,將來必須在橋南適當地點加一道橫堤來擔任車輛通行的任務,保留橋本身為行人緩步之用。堤的形式絕不能同橋梁重復,以削弱金鰲玉囗橋駕凌湖心之感,所以必須低平和河岸略同。將來由橋上俯瞰堤面的“車馬如織”,由堤上仰望橋上行人則“有如神仙中人”,也是一種奇景。我相信很多辦法都可以考慮周密計劃得出來的。

此外,現在團城的格式也值得我們注意。臺本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極普通的類型。從周文王的靈臺和春秋秦漢的許多的臺,可以知道它在古代建筑中是常有的一種,而在后代就越來越少了。

古代的臺大多是封建統治階級登臨游宴的地方,上面多有殿堂廊廡樓閣之類,曹操的銅雀臺就是杰出的一例。據作者所知,現今團城已是這種建筑遺制的唯一實例,故極可珍貴。現在上面的承光殿代替了元朝的儀天殿,是一六九零年所重建。殿內著名的玉佛也是清代的雕刻。殿前大玉甕則是元世祖忽必烈“特詔雕造”,本是瓊華島上廣寒殿的“壽山大玉海”,殿毀后失而復得,才移此安置。這個小臺是瓊華島上的大臺遙遙相對。它們的關系是很密切的,所以在下文中我們還要將瓊華島一起談到的。

北海瓊華島白塔的前身

北海的白塔是北京最挺秀的突出點之一,為人人所常能望見的。這塔的式樣屬于西藏化的印度窣堵坡。元以后北方多建造這種式樣。我們現在要談的重點不是塔而是它的富于歷史意義的地址。它同奠定北京城址的關系最大。

本來瓊華島上是一高臺,上面建著大殿,還是一種古代臺的形制。相傳是遼蕭太后所居,稱“妝臺”。換句話說,就是在遼的時代還保持著的唐的傳統。金朝將就這個卓越的基礎和北海中海的天然湖沼風景,在此建筑有名的離宮——大寧宮。元世祖攻入燕京時破壞城區,而注意到這個美麗的地方,便住這里大臺之上的殿中。

到了元筑大都,便依據這個宮苑為核心而設計的。就是上文中所已經談到的那鼎足而立的三個宮;所謂“大內”興圣宮和降福宮,以北海中海的湖沼(稱太液池)做這三處的中心,而又以大內為全個都城的核心。忽必烈不久就命令重建島上大殿,名為廣寒殿。上面綠蔭清泉,為避暑勝地。馬克·波羅(意大利人)在那時到了中國,得以見到,在他的游記中曾詳盡地敘述這清幽偉麗奇異的宮苑臺殿,說有各處移植的奇樹,殿亦作翠綠色,夏日一片清涼。

明滅元之后,曾都南京,命大臣來到北京毀元舊都。有蕭洵其人隨著這個“破壞使團”而來,他遍查元故宮,心里不免愛惜這樣美麗的建筑精華,要遭到無情的破壞,所以一切他都記在他所著的元故宮遺錄中。據另一記載(《日下舊聞考》引《太岳集》)明成祖曾命勿毀廣寒殿。到了萬歷七年五月(一五七九)“忽自傾圮,梁上有至元通寶的金錢等。”其實那時據說瓦甓已壞,只存梁架,木料早已腐朽,危在旦夕,當然容易忽自傾圮了。

現在的白塔是清初一六五一年——即廣寒殿傾圮后七十三年,在殿的舊址上建立的。距今又整整三百年了。知道了這一些發展過程,當我們遙望白塔在朝陽夕照之中時,心中也有了中國悠久歷史的豐富感覺,更珍視各朝代中人民血汗所造成的種種成績。所不同的是當時都是被帝王所占有的奢侈建設,當他們對它厭倦時又任其毀去,而從今以后,一切美好的藝術果實就都屬于人民自己,而我們必盡我們的力量,永遠加以保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顺义区| 临洮县| 桓仁| 花莲市| 皋兰县| 尼玛县| 西昌市| 稷山县| 杭锦旗| 乐平市| 昆山市| 南和县| 涪陵区| 陇南市| 大同市| 澎湖县| 芦山县| 泌阳县| 桦南县| 石阡县| 红安县| 读书| 彭山县| 霍山县| 汕尾市| 青浦区| 吴旗县| 新民市| 东乌| 潜江市| 临西县| 九江县| 九龙坡区| 宜君县| 房产| 左权县| 万年县| 遂川县| 襄城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