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言古詩】(1)
- 納蘭性德全集第三冊:詩集
- (清)納蘭性德
- 5201字
- 2016-11-02 22:06:11
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1]
西山雪易積,北風吹更多。
欲尋高士[2]去,層冰郁嵯峨[3]。
瑠璃一萬片,映徹桑干河[4]。
耳目故以清,苦寒其如何?
朝鴉背城來,晴旭滿巖阿[5]。
春泥凍尚合,九衢交鳴珂[6]。
忽睹新歲華,履端[7]布陽和。
不知題柱客[8],誰和郢中歌[9]?
【注】
[1]姜宸英,字西溟,號湛園,又號葦間,浙江慈溪人。清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曾屢試不第,直至七十高齡時才中進士。不料兩年后任順天鄉試副考官一職時,受主考官連累入獄,最后病死獄中。而性德與姜的結識時間頗早,系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夏便與姜締交,兩人之后也保持著密切聯系。此詩應當作于性德與姜交往中的某年早春姜在京時,但具體時間無法求證。
[2]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多指隱士。
[3]嵯峨:山高峻貌。
[4]桑干河:其上游河段流經山西黃土高原,稱之為桑干河;下游始稱永定河,又因該河段常患洪水,因而便常改河道,故原俗稱無定河。
[5]巖阿:山之曲折處。
[6]鳴珂:玉器相撞之聲。
[7]履端:一年之初,即正月元旦。
[8]題柱客:指風流才俊、榮顯之士。
[9]郢中歌:指高雅的詩歌。郢中之歌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挽劉富川[1]
人生非金石,胡為年歲憂?
有如我早死,誰復為沉浮?
我生二十年,四海息戈矛[2]。
逆節忽萌生,斬木起炎州[3]。
窮荒苦焚掠,野哭聲啾啾。
墟落斷炊煙,津梁[4]絕行舟。
片紙入西粵,連營倏相投。
長吏或奔竄,城郭等廢丘。
背恩寧有忌,降賊竟無羞。
余聞空太息,嗟彼巾幗儔[5]。
黯澹金臺望,蒼茫桂林愁。
卓哉劉先生,浩氣凌斗牛。
投軀赴清川,噴薄萬古流。
誰過汨羅水[6],作賦從君游?
白云如君心,蒼梧[7]遠悠悠。
【注】
[1]劉欽鄰(一六四四年至一六七四年),今江蘇儀征人,因其曾任廣西富川知縣,故又稱為劉富川。康熙十三年(一六七四年)九月于三藩之亂中被捕,后不忍被叛軍羞辱,自縊殉節。
[2]戈矛:原意指武器,此處指代戰爭。
[3]炎州:《楚辭·遠游》:“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后以“炎州”泛指南方廣大地區。
[4]津梁:江河。
[5]巾幗儔:巾幗指古代婦女裹首的頭巾或發飾;儔:同類,輩。
[6]汨羅水:即汨羅江,為湖南省北部的一條河。詩人屈原憂憤國事,投此江以死。此處以此贊頌劉富川如屈子投汨羅般的偉大獻身赴義精神。
[7]蒼梧:即蒼梧縣,位于今廣西省東部,地處潯、桂兩江匯合處。
為王阮亭題戴務旃畫[1]
心與西山清,坐對西山[2]雪。
山空多幽響,芳草久云歇。
白云如滄洲[3],縹緲不可越。
丹青意何長,宛此山徑折。
臥游失所見,空林一片月。
【注】
[1]王士禎(一六三四年至一七一一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又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清初著名詩人、文學家。王于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春入京,曾與性德有往來,故此詩當作于其時。戴本孝(一六二一年至一六九一年),字務旃,號前休子,又號鷹阿山樵,別號黃水湖漁父、太華石屋叟等,安徽和縣人。能詩,善畫山水。王士禎在《漁洋詩話》中謂其“詩畫皆絕俗。”
[2]西山:當指北京西山,古稱“太行山之首”。
[3]滄洲:隱士之住所。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1]
朝市競初日,幽棲閑夕陽。
登樓一縱目,遠近青茫茫。
眾鳥歸已盡,煙中下牛羊。
不知何年寺,鐘梵[2]相低昂。
無月見村火,有時聞天香。
一花露中墜,始覺單衣裳。
置酒當前檐,酒若清露涼。
百憂茲暫豁[3],與子各盡觴。
絲竹在東山,懷哉詎能忘[4]!
【注】
[1]顧梁汾《彈指詞·大江東去》詞自注云:“憶桑榆墅在二層小樓,容若與余昔年乘月去樓中夜對談處也。”因兩人多年交往晤面均在北京,故可知桑榆墅也應在北京,但其詳址待考。此詩的寫作時間也待考。
[2]鐘梵:寺院的鐘聲和誦經聲。
[3]豁:去除。
[4]詎能忘:怎能忘,反詰語氣。
送施尊師歸穹窿[1]
突兀穹窿[2]山,丸丸[3]多松柏。
造化鐘靈秀,真人爰此宅。
真人號鐵竹,鶴發[4]長生客。
天風吹羽輪,長安駐云舄[5]。
偶然懷故山,獨鶴去無跡。
地偏宜古服,世遠忘朝夕。
空壇松子落,小洞野花積。
蒼崖采紫芝,丹灶煮白石。
檐前一片云,卷舒何自適。
他日再相見,我鬢應垂白。
愿此受丹經[6],冥心煉金液。
【注】
[1]施名道源,字亮生,別號鐵竹,清初著名道士,尊師是對其的敬稱。后被委施主持重修穹窿山道觀,被封為養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師。此詩當作于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秋,其入都宣法期間。
[2]穹窿:山名,在江蘇吳縣西南。
[3]丸丸:高大挺直貌。
[4]鶴發:白發。
[5]云舄:漫漫無邊的云海。
[6]丹經:講述煉丹術的經書。
寄朱錫鬯[1]
萍梗[2]忽南北,相聚復相離。
去年一相見,正值落花時。
秋風苦催歸,轉眼歲已期。
淅淅秋葉落,綿綿秋夜遲。
開戶見殘月,道遠有所思。
丈夫故慷慨,此別何凄其[3]!
明發攬塵鏡,新寒生鬢絲。
【注】
[1]朱彝尊(一六二九年至一七〇九年),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今浙江嘉興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也是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又朱于康熙十四年九月自京返鄉奔父喪,直至十七年夏才再入京。結合詩意,此詩似作于康熙十五年秋。
[2]萍梗:浮萍與斷梗,比喻行蹤不定。
[3]凄其:凄涼、悲愴貌。其,乃詞尾詞,無意。
茅齋[1]
我家鳳城北,林塘似田野。
蘧廬[2]四五楹,花竹頗閑雅。
客俗雞能談,憂來酒堪把。
容膝豈在寬,愜意自瀟灑。
靜中生虛白,念慮[3]寂然寡。
忽悟形與器,萬物盡虛假。
窗中見斗牛,門前驟[4]車馬。
試問此閭閻[5],當時住誰者?
因之嘆塵世,我心聊以寫。
【注】
[1]矛齋,又稱茅屋、草堂或花間草堂。納蘭性德的矛齋建成于康熙十八年夏,此二詩系作于康熙十九年之春。
[2]蘧廬:古代驛站里供人休息的屋子。
[3]念慮:思慮。
[4]驟:馬快跑貌。
[5]閭閻:閭泛指門戶,人家;閻指里巷的門,此處指房屋建筑。
又
閑庭照白日,一室羅古今。
偶焉此棲遲,抱膝悠然吟。
吟罷有余適,散矚復披襟。
時開玉杯卷,或彈珠柱琴。
檐樹吐新花,枝頭語珍禽。
花發饒冶色,禽鳴多姣音。
色冶眩春目,音姣傷春心。
夕陽下虞淵[1],寂寞還空林。
清光復相照,片月西山岑[2]。
【注】
[1]虞淵:隅谷,古神話傳說中日沒之處。
[2]岑:寂靜、寂寞之意。
雜詩七首
舉世覓仲連[1],乃在海中島。
往問齊趙事,默然望林表。
灌園于陵中,絕食太枯槁。
神龍亦見首,不然同腐草[2]。
虛言托泉石,蒲輪恨不早。
登朝表宿譽,食肉[3]以終老。
【注】
[1]仲連:魯仲連,戰國時齊人。喜為人排憂解難,高蹈不仕。
[2]腐草:比喻卑微之態。
[3]食肉:出自《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肉食者泛指只能食肉的高官貴族。此處暗喻魯公變為廢人。
又
李白[1]謫夜郎,杜甫[2]困庸蜀。
紛紛蜍志輩[3],昏塞飽粱肉[4]。
造物豈無意,與角去其足。
末俗諛高位,文成貴珠玉。
縱云咸池[5]奏,我愚不能讀。
一言欲贈君,焚硯削簡牘。
此事屬窮人,君其享百祿。
【注】
[1]李白(七〇一年至七六二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安史之亂時,作為永王幕僚,因永王被肅宗陷害,李白受到牽連,被流放夜郎,后又中途獲赦。
[2]杜甫(七一二年至七七〇年),字子美,號少陵,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被譽為“詩圣”。安史之亂時,杜甫幾經輾轉,來到成都浣花溪畔,并建了“杜甫草堂”,困頓度日。最后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3]蜍:癩蛤蟆;蜍志輩乃嘲諷胸無大志者之意。
[4]粱肉:精美的飯食。
[5]咸池:《禮記·樂記》中有云:“《咸池》,備矣。”鄭玄對其注曰:“黃帝所作樂名也,堯增脩而用之。”故“咸池”乃為古樂曲名。
又
雅頌十九首[1],議者死三尺[2]。
曹劉[3]始宏放,顏謝[4]頗雕飾。
亦有射洪子,變風厲逸翮。
希古[5]惜已勤,形合理則隔。
泉明自澹蕩,盡變待甫白。
輕舉游五城[6],冥研破八極[7]。
咿吚奏皇華,末俗自不識。
我誠拙文詞,四顧復不適。
異士今何在,山川故如昔。
幼時頗腦滿[8],蕪穢[9]期蕩滌。
茲事亦大難,中年飛揚息。
硯有前歲塵,書惟稚齡跡。
述作非吾愿,一杯永今夕。
【注】
[1]“雅”“頌”皆屬于《詩經》;“十九首”指代《古詩十九首》。
[2]三尺:因古代的劍長約三尺,故以“三尺”代指劍。
[3]曹劉:曹操、劉備的并稱。
[4]顏謝:南朝宋詩人顏延之與謝靈運的并稱。
[5]希古:仰慕古人之意。
[6]五城:傳說中神仙居住之所。
[7]八極:古時謂八方極遠之地。
[8]腦滿:肥頭大耳,常說腦滿肥腸,形容飽食終日,無所進取之人。
[9]蕪穢:原意為荒蕪、荒廢;此處指詩壇之復古現象。
又
逸驥千里足,君行日一舍[1]。
休暇豈不欣,何以塞高價[2]。
鶴鳴引雙雛,欲集高堂下。
見君養鳧鷗,矯翮復悲吒[3]。
【注】
[1]一舍:古以三十里為一舍。
[2]高價:通常指器物的珍貴,后又比喻人的身份、地位之高。
[3]悲吒:亦作悲詫,悲嘆、悲憤之意。
又
重衣[1]少不勝,躍馬今踰險。
落景[2]望戈留,孤云迎陣斂。
元戎愛仲宣[3],荒磧同帷簟。
軍前笳鼓沸,幕后琴書澹。
清尊侍華燈,談宴不知疲。
一言合壯志,磨盾記其詞。
悲吟擊龍泉[4],涕下如綆糜[5]。
不悲棄家遠,不惜封侯遲。
所傷國未報,久戍嗟六師。
激烈感微生,請賦從軍詩。
【注】
[1]重衣:衣上加衣。
[2]落景:落日的余暉。
[3]仲宣:王粲,字仲宣,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善于詩賦。
[4]龍泉:劍名。
[5]綆糜:形容淚如雨下。
又
巵酒[1]灑荒郊,縞衣[2]泣少婦。
金屏[3]方宛轉,一夕向長暮[4]。
狐兔呼凄飆,鵂鹠嘯宿霧。
憶子伴刺繡,赪顏[5]恧君語。
鄰人起躑躅[6],哀響凋芳樹。
不知吹簫人,離魂渺何處。
我生不能聞,猿哭與嫠訴。
三聲斷腸遲,不如婦一詞。
【注】
[1]巵酒:巵為“卮”的繁體,指盛酒的容器;卮酒即一杯酒。
[2]縞衣:舉辦喪事時所穿的白色衣服。
[3]金屏:門內的屏風;此處指居所。
[4]長暮:死亡。
[5]赪顏:因羞愧而臉紅之態。
[6]躑躅:徘徊不前。
又
藥誤求仙人,祿湛[1]患失客[2]。
文章猯貉噉,勛名過眼息。
西方有至人,蓮花護金碧。
艷艷池水中,列圣坐相覿。
風聲宣上法,鳥韻開迷魄。
稱名彈指[3]到,百劫慈云側。
捐茲宇宙樂,從彼金仙跡。
【注】
[1]祿湛:高官厚祿。
[2]失客:失意的文人志士。
[3]彈指:時間量詞,比喻時間短暫。
山中
微月翳[1]高嶺,松風起群壑。
近山無術阡,高下森華薄[2]。
涉澗愁窈窕[3],顧步眩冥莫。
高樹暗如山,傾崖石欲落。
羈離[4]悲夜猿,險峭傷病鶴。
緬懷萬物情,此時欣有托。
山中一聲磬,禪燈破寥廓。
【注】
[1]翳:遮蔽、掩蓋。
[2]薄:草木叢生之處。
[3]窈窕:深邃幽美貌。
[4]羈離:飄泊異鄉。
效江醴陵雜擬古體詩二十首[1]
班婕妤[2]怨歌
團團望舒月,皜皜[3]冰蠶絹。
欲卻炎天暑,比月裁成扇。
望舒圓易缺,金風換炎節。
風涼秋氣寒,匣扇復誰看?
扇棄何足道,感妾傷懷抱。
對月淚如絲,君恩異舊時。
【注】
[1]江淹(四四四年至五〇五年),字文通,宋州考城人,南朝著名文學家。梁武帝時官至醴陵候。性德此詩便是效其體。
[2]班婕妤:西漢女辭賦家。為漢成帝之妃,初入宮時為少使,隨即便立為婕妤。其人善詩賦,且作品頗多,但現今僅存三篇:《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
[3]皜皜:明亮潔白。
王仲宣從軍
中原嗟喪亂,志士奮從軍。
所從智勇宰,仗鉞渡漳濱。
龍旗[1]飛壁壘,豹尾肅勾陳。
戈鋌耀晴日,甲胄[2]炫屯云。
孫吳萃猛將,管樂聚謀臣[3]。
予時備七校,秉羽介犀鱗。
一麾服荊揚,再舉靖巴黔。
東征西載怨,澤洽[4]威自振。
簞壺夾道路,筐篚[5]饋玄纁。
文皮裹干戚,奏凱鄴城囗。
功名垂鐘鼎,丹青圖麒麟。
【注】
[1]龍旗:與下句中的“豹尾”均指軍中之儀仗。
[2]甲胄:甲指鎧甲;胄指頭盔。二者結合亦稱盔甲。
[3]孫吳:三國時期的吳國;管樂:齊國名相管仲與燕國名將樂毅的并稱。該句講吳、蜀人才濟濟。
[4]澤洽:恩澤給予。
[5]筐篚:盛放物品的竹器。
劉公干公宴[1]
曜靈下濛汜[2],素魄[3]復徘徊。
浹日盛娛游,清夜還追陪。
華池俯高館,波光映丹榱。
錦茵藉豐席,綺宴羅金杯。
舞袖空中揚,歌聲清且哀。
鰷鱗躍文藻,六馬仰芻荄[4]。
靈囿鹿麌麌[5],靈臺鶴皚皚。
燕喜時未央,福履恒厥綏。
明明袞衣[6]宰,濟濟薪槱[7]才。
何幸廁文學,得盡朽鈍材。
愿賦《振鷺》[8]詩,常歌醉言歸。
【注】
[1]劉楨(?至二一七年),字公干,“建安七子”之一。與同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關系要好。東漢著名文學家,尤善詩歌。
[2]曜靈:指太陽;濛汜:日出之處。
[3]素魄:月亮。
[4]芻荄:喂馬的草料。
[5]麌麌:群聚貌。
[6]袞衣:又稱袞服,因其上繪有龍的圖案而得名,為古代皇帝與王侯的禮服。
[7]槱:《詩經·大雅·棫樸》:“芃芃棫樸,薪之槱之。”堆積之意。
[8]《振鷺》:此詩表達了宴請賓客時歡歌起舞之狀。此處泛指公宴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