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又(土花曾染湘娥黛)
- 納蘭性德全集第一冊:詞集
- (清)納蘭性德
- 421字
- 2016-11-02 22:08:04
土花[1]曾[2]染湘娥黛,鉛淚[3]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4]是鳳翹[5]。
只應長伴端溪紫[6],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7]前頭見玉簫[8]。
【注釋】
[1]土花:比喻金屬物品表面受侵蝕而留下的斑痕。
[2]曾:同“爭”,怎么,如何。
[3]鉛淚:比喻物品上的銹跡。
[4]犀椎:同“犀槌”,古代一種打擊樂器,也叫“響槌”。
[5]鳳翹:古代婦女頭上所戴的鳳形飾物。
[6]端溪紫:廣東省端溪產的淺紫色硯石,此處指樂器的顏色。
[7]方響:古代一種長方形打擊樂器。
[8]玉簫:玉制成的簫,此為雙關語,表達對亡妻的懷念。
【賞析】
此為詠物詞。性德明言“不是犀椎是鳳翹”,意思是說看這古物的模樣,不明就里的人還以為它是一只鳳翹,哪里會把它當作犀椎?或者說,輕輕敲擊它,發出的聲響分明如鳳翹的顫栗撞擊。由此可見,所詠之物為方響之一種的犀椎。整首詞也圍繞音樂入手,先以湘妃竹,喻犀椎之外觀;后以端硯秋潮,形容犀椎之色澤;所謂玉簫清韻,則是模想敲擊時之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