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icon1

以車代步

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小鄉村,美國的公路上很少有騎自行車的人,出租車和公共汽車也比國內少很多。生活久了,你就會體會到美國人對私家車的依賴程度,你自己也會慢慢變得“無車寸步難行”。那么剛到美國,沒有車開怎么辦呢?

我來美國的第一年一直沒有買車,出行遇到了很多不便。上學還好,騎自行車十分鐘就到了,還可以坐校車。生活中有很多事就犯了難:洗衣服得拎著桶走去洗衣房;平常去附近的美國超市可以騎車去,但不能買太多東西,否則拿不了;要是想去遠一點的中國超市,那非得求別人幫忙開車帶我不可,更不用提到中餐館打打牙祭或者遠足旅行之類的活動了。沒有車開的日子固然很苦惱,但這是大多數留學生的必然經歷。如何能盡量減少出行的不便,正是這一章要討論的話題。

自行車

在中國隨處可見的自行車,到了美國反而難見到了。這是因為,自行車在國內的主要用途是代步工具,而在美國,人們騎自行車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健身、競賽和娛樂等。這就是自行車運動能在西方國家開展得如火如荼并在國際賽事上獨領風騷的原因。自行車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就是各所大學,隨處可見騎車人穿梭于校園中,學校周圍往往還開著幾家生意興隆的車行(bike shop)。對于初到美國的留學生而言,代步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其次才輪到健身和娛樂。

可以到學校附近的自行車行或者沃爾瑪(Walmart)、Target等大型超市里,挑一輛大小合適、價格適中的車。車鎖需要單買,盡量買結實一點的,減少被盜的機會。這里的自行車跟國內的不一樣,沒有后架和擋泥板,下雨天騎車很不方便,也不能帶人。如果在西雅圖這種多雨的城市,自行車就派不上什么用場了。為了購物方便可以加裝車筐。

自行車的分類

山地車(mountain bike, MTB)。跟國內的類似,輪胎寬,車架厚重,結實耐用。這種車騎行速度不快,但穩定性好,適應各種路面,是短途騎行的不二選擇。

公路車/賽車(road bike/racing bike)。比較像自行車比賽里的車,輪胎很窄,車架纖細,座位很高。這種車速度快、靈活、重量輕,但穩定性較差。

多功能車(hybrid bike)。介于以上兩種車之間,具備它們各自的優點。

學校為了方便管理,減少校園內的盜竊案件,一般要求騎自行車的學生注冊備案。校園里有專門設置的自行車架(bike rack)。美國交通規則規定自行車與汽車享有同等的路權;有些地方為了安全,在路上最右側劃出自行車專用道(bike lane)。有時還會看到路邊寫著“Bicycles Share the Road”字樣的牌子,相信大家對這些已經很熟悉了。有一點和國內不同:如果沒有特別標志(如“No Bicycles on Sidewalk”),可以在便道(sidewalk)上騎車。

校車

校車的行駛路線在校園內和校園外一定范圍,像公共汽車一樣沿途設置若干車站,可免費乘坐。大學校車一般叫作tram或shuttle;在路上還經常見到車身上寫有“School Bus”的中小學校車。校車的行駛路線叫作route。校車跟公共汽車和火車一樣,按固定的時間行駛,因此,每學期開學時,要到學校負責交通的部門領取校車時刻表(schedule)。

學校為確保學生的安全,設有一種類似于出租車的服務,稱為“campus cruiser”。如果你很晚才離開學校,已經錯過了校車末班車,可以打電話叫campus cruiser來接你。這項服務對學生也是免費的。

公共汽車

在美國,乘公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首先,要做點功課,在網上選擇好要乘坐的路線(Google“bus schedule”+你所在的城市名)。由于公車按照時刻表行駛,間隔少則十五分鐘,多則一個多小時,所以要計算好時間。其次,準備好零錢付車費,上車投幣,不找錢。車費一般都是25美分(quarter)的整數倍。如果經常坐,可以購買月票(monthly pass),有些旅游業發達的城市還專門有日票(day-pass)和周票(weekly pass)。月票可以在學校交通部門或大的車站買到。到哪站下最好先在網上查好,上車時可以跟司機打個招呼,讓他快到站時提醒你。公車上沒有售票員,快到站時乘客用手拉一下車窗上方的纜繩,司機那里就會響鈴,通知他有人要下車。

地鐵

和國內一樣,美國的大城市都有發達的地鐵(metro/subway)系統,例如紐約地鐵是全世界最錯綜復雜的地鐵線路之一,迄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在美國乘坐地鐵跟在國內區別不大,這里就不多介紹了。

metro

說起“地鐵”這個詞,大家可能首先想到subway。我來美國之前都不知道metro這個詞。metro是metropolitan(大都會)的縮寫,用在交通上,本意是指一種快速軌道系統,包括地上和地下。后來,很多城市的公共汽車也用這個詞,使它的含義擴大到整個公共交通。

拼車

最后,跟大家說說搭別人的車出行(carpool)。剛來的時候,學校周圍都是美國超市,餐館都是肯德基、麥當勞之類的快餐店和西餐館。想吃中餐要么自己做,要么去幾十里之外的華人社區,那里遍布著中國超市和各種風味的中餐。于是,新生們都希望隔三差五地去華人區打打牙祭,再到超市里買好一兩周的菜。這時就得求人幫忙開車帶你去了。好在老生們都很樂于助人,找個“司機”還不是太難的事。日子一久,隨著朋友圈的擴大,時不時還會有人邀請你去郊游啊、踏青啊、野營啊……這都要和別人一起搭車。再過一段時間,等你完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就會覺得搭車總不是長久之計,然后你就會籌劃著學車和買車,這是后話。

Carpool

Carpool是兩人或兩人以上搭乘一輛車的意思,即拼車。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有正式的規章條例來規范在高速公路上搭車的行為。具體來講,搭車能減少路面上行駛的車輛,有效緩解高峰期的擁堵狀況,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節約能源。因此,政府為了鼓勵搭車,在高速公路某些繁忙的地段劃出專用車道(carpool lane),有點像北京奧運會期間開辟的“奧運車道”。該車道的專用權受法律保護,一旦在該車道單獨駕車被警察抓到,會被施以高額罰金。在某些州,carpool lane又被稱作“high-occupancy vehicle (HOV) lane”,路面上有菱形標志,路旁有提示牌說明carpool的時間段(如Mon-Fri,7 a.m. to 7 p.m.,說明該車道周一至周五早7點至晚7點只允許carpool的車輛行駛),無論是你搭別人的車還是自己開車,這一點一定要牢記。

  • 騎自行車和開車一樣要遵守交通規則,否則被警察抓住一樣吃罰單。例如,在設有“停止”標志(“STOP”sign)的路口一定要停車,確認安全再通過。
  • 校車、公共汽車和地鐵上都有停放自行車的車架,校車和公共汽車在車頭前面,地鐵在車廂里,可以善加利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星| 山东省| 饶平县| 丰都县| 镶黄旗| 隆德县| 苏州市| 柯坪县| 漯河市| 德保县| 天水市| 定州市| 新邵县| 绥阳县| 商南县| 吉木乃县| 孙吴县| 万年县| 剑阁县| 蒲城县| 易门县| 沅江市| 东阳市| 南开区| 台北县| 九龙坡区| 新巴尔虎左旗| 桃江县| 临西县| 云浮市| 赤峰市| 鹤庆县| 得荣县| 道真| 通渭县| 福建省| 井陉县| 从化市| 新巴尔虎右旗| 左贡县|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