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同寢,死同槨。她與他,是王朝締造的同盟和伙伴。
他于她不是君王,而是死生相守的丈夫。她于他不僅是嬪妃,而是全心全意想愛的妻子。在愛情和上帝面前,他們的靈魂始終平等。
1959年的一天,梅蘭芳與夫人福芝芳同游香山,梅蘭芳說想死后葬在香山。一旁陪伴的福芝芳以為丈夫隨便一說便接口道:“您老百年后還不是被請進八寶山革命公墓?”不想梅蘭芳不無擔憂地說:“我如進了八寶山,你怎么辦呢?”一句話說得福芝芳的淚水奪眶而出。所謂死生契闊,與子同說便是如此吧。前有王明華的傾身相輔,后有孟小冬的癡戀糾纏,而最終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人唯有福芝芳一個。
幸福這件事從來沒有先來后到。誰笑到最后,誰就笑得最好。能得到還不夠,像福芝芳一樣守得住才是幸福。能守住不簡單,往千百年前追溯,除了一個福芝芳,還有一個陰麗華。
陰麗華,要從流傳甚廣的那一句“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說起。王莽新朝初年,十余歲的劉秀奔赴長安求學,恰逢主管京城戍衛的執金吾在長安街頭巡行。執金吾盛大的巡行隊伍激起了少年劉秀渴慕功名的雄心。古人說建功立業,才子佳人。執金吾和陰麗華就成了少年劉秀功成名就的美夢里兩個不可或缺的功業和佳人的縮影。
得以結識陰麗華要感謝劉秀的二姐劉元早年嫁與鄧晨的婚事,借著這段姻親關系,本來無所牽涉的兩個人,才有了第一次邂逅的機會。
與愛人經過十年愛情長跑終于修成正果的李小鵬曾描述與14歲的李安琦初次在美國相識的那一刻:“當她第一次出現在我的視線當中,我感覺整個時空都停止了轉動,電影、小說里所描寫的場面真實地發生在我的身上,她高挑的身材、恬靜的面容和那與眾不同的氣質震撼了我,那一刻我便清楚地知道,她就是我想要的女孩。”
年方10歲的陰麗華也打動了身為西漢王朝末代后裔的劉秀。
陰麗華與劉秀的長跑也經歷了十年,十年后29歲的劉秀迎娶了19歲的陰麗華。適逢亂世,即便官拜太常偏將軍的劉秀也無法給予陰麗華穩定的生活。
在兄長劉縯籌謀起兵反新莽王朝被害后,劉秀的人身安全也是朝不保夕。為了打消更始帝劉玄的疑心,劉秀表面上要對兄長的死無動于衷,然而私下里的苦悶和郁結沖散了兩人新婚燕爾的喜悅。
為了紓解丈夫的不快,陰麗華日日與之對飲、長談。鼓勵丈夫北上洛陽去開辟一番偉業。劉秀失意已久的一顆心便在妻子的撫慰和陪伴之下漸漸傷愈復合,建功立業的壯志在他心中有如蜷居已久的幼鳥,日漸豐滿羽翼,終于破巢而出。
兩人新婚三個月后,劉秀受更始帝所遣前往洛陽。剛剛享受了三個月婚姻甜蜜的陰麗華被送回新野娘家。劉秀此番前去必然是千難萬險當阻,十年的愛情長跑后,劉秀不能兌現與妻子長相廝守的誓言,亂世當下,他能做到的唯有佑庇她一身平安。
其實陰麗華何嘗不希望能夠與丈夫朝夕相伴,只是她太深明大體,她的丈夫不是盤桓于兒女情長的凡人,他有宏圖大業要展。這世間有一種愛叫作占有,有一種愛叫作成全,陰麗華屬于后者。她也因此得到了丈夫最深沉的牽掛和眷念。
只是世事向來難料,豈止陰麗華,連劉秀都沒有想到,經此一別之后,兩人再相見境況翻覆又怎是一個物是人非可以言盡的。
前往洛陽的劉秀在不久后接到更始帝的新任命,命令他鎮慰河北州郡,平定假冒漢成帝之子的反對新莽政權的亂黨。在平定了河北數縣后,為了一舉推翻河北當地亂黨爭權的現狀,劉秀不得不與擁有十數萬軍隊的真定王劉楊達成同盟,而作為結盟的條件,是要劉秀迎娶劉揚的外甥女郭圣通。
陰麗華仿佛是京劇《紅鬃烈馬》里王寶釧的翻版。王寶釧苦等薛平貴十八年,等來的是封王的丈夫和代替自己陪伴丈夫十八年的代戰公主。陰麗華三年的等待過后,迎接的是已經登上帝位的丈夫和業已育有子嗣的郭圣通。
古詩云“悔教夫婿覓封侯”,三年前陰麗華鼓勵丈夫出去開辟一片天地的情境歷歷在目,而今終于盼到丈夫衣錦還鄉,卻不想早已有了另一個女人代替了自己的位置。王寶釧十八年后與薛平貴相聚,卻在十八天后死去,除了長年凄苦的生活對她身體的摧毀,代戰公主的出現,對她堅貞不渝的愛情和信念也是致命的一擊。
陰麗華不是王寶釧,面對郭圣通,她接受的平靜而泰然。
她對劉秀說“我知道你娶郭圣通是逼不得已,為的是天下黎民、江山社稷。”把劉秀感動的無可不可。陰麗華輕飄飄的一句話,將劉秀對郭圣通積攢了三年的感情,在一夕之間摧毀殆盡——位子、票子、兒子都比不上陰麗華這樣一個懂得自己的人來得更重要。
何況,劉秀之于陰麗華是三年的背叛,而陰麗華之于劉秀卻是三年的堅守。這里面的愧疚之情在兩人相聚的一刻,已然從劉秀深藏的內心角落里噴涌而出。
劉秀封其為貴人,與出身顯赫、育有長子的郭圣通平起平坐。又封陰麗華兄長為陰鄉侯,使陰氏家族在建武政權的爵位高于郭圣通娘家。
改元登基的漢光武帝劉秀需要在兩個女人之間選出一個國母,即便朝堂上下更認可郭圣通的資歷,然而,劉秀的所有準備工作分明將他心目中皇后的天平傾向了陰麗華。
卻不想,對于皇后的寶座,陰麗華固辭而不受。
將送上門來的皇后王冠拒之門外,她的理由只有一個:“我沒有孩子,郭圣通有孩子,還是她當皇后更好。”
別說劉秀,就是郭圣通也想不通會有這么大個餡餅毫無預警地直接掉到她頭上。
其實這其中的道理再簡單不過:在劉秀這個大Boss身邊,郭圣通無論從資歷上還是從業績上都遠勝過陰麗華。陰麗華能把握的只是劉秀心中的一點兒愧疚和憐憫。然而單靠一個男人的愧疚和憐憫能走多遠?
所以陰美人兒走的是以退為進的路數,暫且讓位給郭圣通,既彰顯了自身賢德,又給了自己一個喘息和籌備的好時機。
你得到的是皇后的空名,而我得到的是令這個男人牽縈一生的愛。這一步棋,陰麗華走得不可謂不精妙。
建武元年郭圣通被封為皇后,所生長子劉疆被封為太子。
而他的原配陰麗華被封為貴人,名分雖低人一等,然而恩遇卻蓋過了身為皇后的郭圣通,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后宮第一人。
劉秀每逢出征必帶陰麗華同行。建武四年,劉秀出征,陰麗華陪同前往。三年的缺席成了劉秀對陰麗華一輩子的虧欠,他再不能容忍與她有一時一刻的分離。
他們接連生下五個兒子,長子出生時劉秀見他遍體通紅、豐下銳上認為其有先賢圣君堯的遺風,以皇朝國運所系為由以陽字為其命名。
建武十三年,劉秀在劉陽10歲之時摸著他的頭說“吳季子”。吳季子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子,本來沒有資格繼承皇位,但壽夢卻希望他繼承。劉秀如此期望于陰麗華之子,顯然是子以母貴,他與陰麗華的第一個兒子,才是他心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子”。
陰麗華不動聲色,卻將本來旗開得勝的郭圣通一步一步逼到了死角。
建武九年,陰麗華母弟被叛軍和盜賊劫持,在被官府捉拿時,遭盜賊殺害。陰麗華喪親的哀痛激起了劉秀對她無盡的憐惜。
母弟的死為她鋪就了登上皇后寶座的最后一步階梯,也成為壓垮郭圣通的最后一根稻草。
陰麗華母弟死后劉秀下詔,直言有“母儀之美”的陰麗華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選,而郭圣通之所以能坐上皇后的寶座,完全是因為陰麗華“固辭”的結果。劉秀的詔書讓本來端坐國母之位的郭圣通成了個笑話。
就像孟小冬在與梅蘭芳分手后發表的聲明說梅蘭芳“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冬自嘆身世苦惱,復遭打擊……”一代冬皇的傲然都化作一腔悲憤,又何嘗不曾淪為一場笑談。
福芝芳與陰麗華,孟小冬與郭圣通。前者予婚姻以撫慰,后者予婚姻以戈矛。一面是溫煦融融的避風港灣,一面是寒光凜凜的刀劍相向。一身疲憊的男人到底愿意倒在誰的懷里,不言而喻。
建武十七年劉秀廢后。斥責郭圣通性如“鷹鹯”,屢屢加諸陰麗華母子以苛待,不具備國母之德,被廢為中山王太后移居北宮。十余年前陰麗華的一場成全,看似成全了郭圣通,實際打郭圣通登上后位起,她的宿命便已注定。她不過是陰麗華前行的道路加長了緩沖條,卻不能永遠阻礙她前進。待陰麗華將能量加載完畢,她的篇章也正式開啟。
登上后位的陰麗華半分不曾薄待被廢的郭圣通,并且懇求劉秀善待郭圣通及她的五個兒子,郭圣通母子因此在失意后的余生沒有受到半分苛待。劉秀亦在郭圣通廢居移宮之后,親自造訪郭府,給予郭氏一族以無上的恩賞和榮寵。這何嘗不是陰麗華的勸解之功?
在這場婚姻的遭遇戰里,她作為被傷害者的隱忍和寬容激起了劉秀無盡的愧疚和憐惜。經過漫長的等待和守候,作為這場遭遇戰里的勝利者,她的大度和仁善足以在未來的歲月里,在劉秀的心里扎下根。
陰麗華被冊封兩年之后,其長子劉陽被冊封為太子,前太子劉疆退位東海王。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漢光武帝劉秀駕崩,太子劉陽即位為明帝,尊皇后陰麗華為皇太后。七年后,陰麗華駕崩,與劉秀合葬于原陵。
生同寢,死同槨。她與他,是王朝締造的同盟和伙伴。他于她不是君王,而是死生相守的丈夫。她于他不僅是嬪妃,而是全心全意相愛的妻子。在愛情和上帝面前,他們的靈魂始終平等。
古往今來,好男人就像千里馬是稀缺物種。劉秀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男人,能力非凡,志向遠大,重要的是他重情重義。
所以陰麗華所做的所有努力才沒有白費。然而之于劉秀,陰麗華又何嘗不是他終其一生不可多得的瑰寶?
現如今,太多的姑娘抱怨自己找不到Mr Right。其實這世間哪里有絕對的Mr Right,連劉秀這樣的男人,離家三年尚且為了千秋偉業做了一回負心漢。自問有多少姑娘能有陰麗華這份兒胸懷氣度。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不是身邊的男人不Right,把握得住,好男人就是你的;把握不住,即便是你的千里馬也有可能轉投旁人懷抱。陰麗華這一生美滿的秘訣沒有多高深,守得住心,才守得住人;守得住,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