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教育孩子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正面管教孩子100招:不打不罵不嬌不慣培養好孩子
- 徐望華
- 1663字
- 2016-04-22 17:07:30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了!”一些年輕的父母抱怨說,“稍不如意,脾氣就上來了。打也不聽、罵也不靈,哄他吧,他還更來勁!”有些父母會覺得這樣的孩子簡直無可救藥,索性就用自己的壞脾氣去好好教訓一番,但最后效果往往事與愿違,這樣的情況下次還會出現,并且會在孩子內心留下創傷,傷害彼此感情。
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是意志的重要品質,是情商的重要因素。
父母管教孩子必須有理有據,不能是情緒化地打罵。如果是孩子犯了錯誤,必須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違反了規矩一定要處罰,這是為他們將來的人格養成打下基礎,這樣才不致讓孩子有偏差的認知或行為產生。如果是孩子因為任性而影響父母的情緒,此時千萬不要上前制止,或者勸解,否則孩子會更撒嬌,脾氣會更倔強。此時父母無需大發雷霆,不妨采取冷觀的對策,孩子就會在一種嚴肅的氛圍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漸漸收斂起自己的“牛脾氣”。
左手給予關愛,右手嚴格要求
嚴格要求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這是因為,孩子們往往缺乏經驗,是非界限有時分不清,而且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往往也不善于獨立控制。如果父母對他們不嚴格要求,他們往往還不能主動、自覺地學習和按行為道德標準來做事。因而,這就更需要父母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有嚴格的要求,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僅有愛不見得能教育和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來,而應該把愛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嚴格要求也是愛孩子的一種體現。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就是說,嚴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愛。所以,做父母的不應該受盲目的愛所支配,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當然嚴格要求并不意味著對孩子過于嚴厲、動輒訓斥打罵,而是要做到以合理為前提。同樣,態度應該是耐心的、循循善誘的。
【正面管教秘訣】
父母對子女一定要懷著帶有嚴格要求的愛,千萬不要溺愛和姑息孩子、過分地遷就與寵愛孩子。一定要有理智、有分寸。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有良好個性和品行的優秀人才。
教育孩子不要情緒化
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常常為自己的情緒所左右。父母高興時,教育孩子能注意方式方法,不高興時就簡單粗暴,甚至無事找事,把孩子作為出氣筒,動輒打罵訓斥、諷刺、挖苦等。這種因父母情緒的好壞而出現的教子尺度不一,其禍害是無窮的。
這會在孩子的行為標準上造成混亂。就是說,這往往會使孩子不知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做,既不利于孩子不良行為的及時糾正,又不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這容易使孩子養成看父母臉色行事的壞毛病,并且不利于父母及時、準確地把握孩子的真實情況,不利于家庭教育實現有針對性、實效性。
父母的不良情緒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境,特別是因不良情緒而導致的父母教育孩子方式方法上的過激行為,往往會使孩子同時遭到“體罰”與“心罰”的雙重傷害,這不僅嚴重地影響著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會對孩子的一生帶來重大傷害。
這往往還會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大大降低,這種威信的“降低”,往往又會對以后的家庭教育人為地制造出種種障礙,比如,有些父母所說的“孩子大了,反而越來越不聽話”,就與這種“障礙”有關。
【正面管教秘訣】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依靠理智的力量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比如學會并善于以自我暗示、自我激勵、心理換位等方法來管住自己。
放松心情,不要將成人的快節奏變成對孩子的要求
有的父母直言孩子太“慢”,是因為父母習慣將成人節奏變成對孩子的要求,忽視了孩子成長階段的特性。
父母該做的不是逼孩子加快速度,而是自己放松心情,放慢節奏。到底是孩子動作太慢,還是父母太急?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父母反思。要想讓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快一點,只有找到他慢的根本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想改變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就要避免一味地責備,而是要幫助孩子提高動作的熟練和敏捷程度,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提高責任心,教給孩子如何利用統籌方法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正面管教秘訣】
一般情況下,孩子都希望完成任務后馬上出去玩,但多數父母卻會讓他們繼續做其他練習。由于孩子看不到玩的希望,所以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對這樣的孩子,父母要懂得給孩子適度的任務,留一定的空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