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盤方法與技巧大全(超值白金版)
- 華投
- 6934字
- 2019-05-29 19:02:11
第四章 如何識別大盤和個股行情
一切理論的東西都必須落實到具體的項目上才能達成最后的成功。下面將詳細地闡述快速掌握高明的專業技巧的方法,它們都有明確而合理的次序,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識別大盤和個股行情。
如何判斷當日個股短線機會
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判斷當日個股短線機會:
1.個股攻擊力度要求
漲幅、量。如果當日盤中第一板個股漲幅沒有超過5%的,則可以判定所有主力都懾于大盤淫威,不敢動作,因此不具備短線操作機會。量比排行榜上沒有量比數值大于3倍且漲幅也同時大于3%的個股,則當日肯定不具備短線操作機會。
2.群莊協同、分化情況
熱點。當日盤中漲幅榜第一板的股票混亂,不能形成橫向或縱向關聯,也就是說熱點散亂,則當日基本不具備短線操作機會。這種狀況暗示的是盤面中基本都是游資在活動,集團大資金處于局外觀望,我們也應該觀望。
3.敏感時段回避要領
技術敏感、時間敏感。在大盤處于敏感的技術位置,如高位巨量長陰、重大技術關口跌破以及關鍵的變盤時間窗時,實戰操作必須提高警惕,考慮回避風險,臨盤各種做多買進操作不允許展開。
如何判別見頂還是調整
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判斷見頂還是調整:
1.從價格變動的角度識別
上升行情中出現的強勢調整一般有洗盤的目的,股價的跌勢較兇狠,用快速、連續性的下跌和跌破重要支撐線等方法來達到清洗浮動籌碼的目的。而大盤構筑頂部時期的下跌則是以清倉出貨為主要目的,所以,其走勢特征較溫和,以一種緩慢的下跌速率來麻痹投資者,使投資者在類似“溫水煮青蛙”的跌市中,不知不覺地陷入深套。
2.從成交量的角度識別
強勢調整中的成交量大幅萎縮,說明市場中實際的主動性拋盤并不重。見頂回落行情中的成交量明顯放大,而且,在股價轉入下跌通道后,成交量依然不見明顯縮小,表明市場中的主力資金撤出。
3.從K線形態的角度識別
強勢調整時的走勢常常以長線實體的大陰線出現,而構筑頂部的時候往往會在股價正式破位之前,出現一連串的小陰線或小陽線,使得投資者對后市仍抱有期望。有時在筑頂過程中,K線實體雖然較短,但上下影線卻較長,顯示盤中震蕩加劇。
4.從尾盤異動的角度識別
強勢調整時一般在尾盤常常會出現異動,例如:股價本來全天走勢非常正常,但臨近尾盤時,卻會突然遭遇巨大賣盤打壓,使得K線圖上出現破位的走勢。而在見頂過程中尾盤出現異動的現象相對要少得多。
5.從調整持續時間的角度識別
上漲過程中的強勢調整行情持續時間不長,一般5~12個交易日就結束。而見頂的過程中,股價調整的時間較長。
6.從成交密集區的角度識別
強勢調整還是構筑頂部往往與成交密集區有一定的關系,當股價從底部區域啟動不久,離低位成交密集區不遠,這時出現的下跌屬于強勢調整的概率較大。如果股價逼近上檔套牢籌碼的成交密集區時遇到阻力,那么,構筑頂部的概率比較大。
判斷見頂的方法無非兩個要點:其一是上漲幅度,其二是換手率是否放大。這是人們熟知的道理。因為上漲幅度不大,控盤主力無所謂出逃的問題,除非大勢不好,或者出了大事,或者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其他事情。而主力要想成功出逃必然會伴隨換手率放大的情況,無論主力的操盤水平如何高超,在出逃之前做出怎樣漂亮的圖形,其出逃的股票數量是遮掩不了的。有人認為除了上述兩點之外,判斷見頂的最簡單最便捷的方法是心理分析法。主力出逃前一定會將圖形做得好看,世界上沒有這樣愚蠢的主力或者說這樣愚蠢的人,會在自己打算出逃之前將圖形做壞的,因為誰都知道圖形做壞以后自己就已經逃不出去了,或者說將圖形做壞是為自己制造了巨大的外逃障礙。除非漲幅非常之大,主力可以毫無顧忌地出逃,出逃以后依然能夠獲取可觀的贏利;或者出了大事顧不得盈虧了,否則絕不會出現先做壞圖形然后出逃的怪事。
判斷調整的信號無非也是兩點:一是成交量的迅速萎縮。雖然這意味著多頭的買盤力量有所衰弱,但相對應的則是賣盤力量也迅速衰弱,意味著做空能量的減弱,這自然會帶來大盤的短線企穩契機。二是新股等代表著短線資金風向的品種會否出現止跌企穩。因為短線資金往往在熱點中轉換較快,所以,只要新股等品種出現強勢,意味著市場的短多能量聚集,市場短線企穩的可能性就會迅速增強。
下跌中繼平臺的識別
下跌中繼平臺是指股市經歷過一段時間調整后,自然地于某一位置暫時性出現的止跌企穩走勢,市場運行多表現為平衡格局。股價的中長期下跌,往往是以下跌平臺方式進行,其過程為下跌——平臺抵抗——破位下跌——平臺抵抗。一輪中長期下跌,通常會出現兩到三個下跌中繼平臺。
1.下跌中繼平臺的特點
(1)K線:股價在日均線系統(21、34、55)中上下震蕩,K線形態為矩形整理形態。股價反彈時,在前期高點附近受阻回落,日K線組合上會出現流星線、十字星、烏云蓋頂等反彈見頂信號。下探時,股價在箱底附近得到支撐,會有鍋架底、早晨之星等見底K線組合信號。當股價第三次、第四次下探考驗箱底支撐時,投資者就要小心,一旦股價向下突破箱底,則下跌中繼平臺就得到確認。
(2)成交量:股價在向上反彈時,成交量溫和放大,而當股價上沖至前期頂部時,成交量會急劇放出,但沒有持續性,隨后成交量迅速萎縮,這往往是反彈見頂的信號。
(3)日均線系統(21、34、55):在下跌中繼平臺中,均線系統由空頭排列變為糾纏狀。其過程為:空頭排列——金叉——死叉——金叉——死叉——破位下跌。一般而言,日均線系統在二次死叉后,便會破位下跌。
(4)RSI、21日RSI在60附近回落,7日RSI與21日RSI死叉為反彈見頂信號;21日RSI在40~50區域止跌回升,7日RSI與21日RSI金叉為見底反彈信號。若出現在40~50區域震蕩止跌后又繼續下行,則股價可能將向下突破,重新進入下跌趨勢。
2.下跌中繼平臺識別的技巧
(1)關注宏觀基本面與政策面。宏觀基本面是制約股市走勢的最基本因素,政策面則是影響股市的直接因素,因而投資者對此必須保持高度關注。政策面的明朗與態度將決定股市是見底,還是繼續下跌中繼形態。
(2)關注市場增量資金的入市意愿。資金運動是股市的本質,缺乏新增量資金介入的股市很難有上漲的空間,而增量資金的介入將會直接表現在市場的成交量方面。下跌中繼平臺在量能上的鮮明特點就是成交量的不斷減少,常常以一種縮量上漲或無量反彈的形式,草草結束平臺后的突破走勢,然后繼續沿著原有下跌趨勢運行。這種量能上的不配合,揭示了增量資金入市并不積極,因而市場比較容易形成下跌中繼平臺。
(3)適當關注技術分析方面的因素。在均線系統方面,下跌中繼平臺受均線的壓制往往比較明顯,一旦股市稍有上漲就會觸及多條均線構成的阻力區,導致大盤無功而返。而且,從常用的RSI指標和隨機指標KDJ的角度進行研判,可以發現:如果從日線或近期指標分析,這兩種指標已進入超賣區;但是,從周線或月線指標分析,則發現RSI和KDJ并沒有完全見底,這時候也容易出現下跌中繼平臺。
下跌中繼與底部的區分
下面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個是下跌中繼與底部的相同點,另一個是下跌中繼與底部的不同點。先來講相同點:
(1)下跌中繼平臺與階段性底部都是在股市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快速調整后,自然地于某一位置暫時性止跌企穩,出現平衡走勢。
(2)成交量會不斷減少。一般情況下,階段性底部的量能至少減少到前期峰量的三分之一以下,下跌中繼平臺也同樣會大幅度減少。
(3)當大盤即將進入階段性底部時,指數在盤中表現多為窄幅整理狀況,表現在K線形態上,就是K線實體較小,并且經常出現單個或連續性的小陰小陽線。
(4)盤中熱點逐漸沉寂下來,只有少數板塊或零星個股,表演自彈自唱的行情,但對市場人氣起不到聚攏和帶動作用。
(5)技術指標大多處于超賣區域,其中隨機指標的J值至少低于20,通常是跌為負值;心理線指標的20天移動平均線小于0.4;13日W&R指標線低于-80。
(6)投資者的炒作熱情趨于冷淡,投資心態較為冷靜,一般不愿意采用追漲殺跌的激進操作手法,而多采用一些較為保守的投資策略。
雖然這些相同特征,增加了投資者區別下跌中繼平臺與階段性底部的難度,但還是有些科學的方法能夠準確辨別兩者的差異。對于下跌中繼平臺與階段性底部的識別,重點是通過平臺走勢之前和平臺走勢之后這兩個階段進行的。
通過對平臺走勢前的下跌過程中的特征進行識別。如果在平臺之前的下跌過程中有明顯的刻意打壓跡象,這時形成的平臺大多屬于階段性底部。其中,刻意打壓的跡象主要有:
(1)移動成本分布研判。主要是通過對移動籌碼的平均成本分布和三角形分布進行分析,如果發現大多數個股的獲利盤長時間處于較低水平,甚至短時間內獲利盤接近0,而股市仍然遭到空方的肆意打壓,則可以說明這屬于主力資金的刻意打壓行為。
(2)均線系統與乖離率的研判。股市偏離均線系統過遠,乖離率的負值過大時,往往會向0值回歸,如果這時有資金仍不顧一切地繼續打壓,則可以視為刻意打壓行為。
(3)成交量的研判。當股市下跌到一定階段時,投資者由于虧損幅度過大,會逐漸減少交易,成交量會逐漸地趨于縮小,直至放出地量水平。這時候如果有巨量砸盤,或者有前期主流品種紛紛跳水,但股市卻并沒有受較大影響,則說明這是主流資金在打壓恐嚇。
(4)做空動能的研判。如果大盤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下跌,做空動能已經消耗將盡,但股指仍然不能擺脫下跌的命運。這時投資者就需要運用反向思維:大盤是否有實質性做空因素?做空的動力來自何方?空方的動機何在?如果大盤沒有實質性做空因素,則不排除主流資金正在有所圖謀地刻意打壓。
(5)恐慌盤的研判。在下跌過程中如果有大量恐慌盤慌不擇路地出逃,而大盤卻能迅速止跌企穩,說明有資金正在乘機逢低建倉,后市將出現階段性底部。主力資金刻意打壓的目的就在于在低位收集廉價籌碼,如果沒有恐慌盤的退出,就會給主流資金發動行情帶來困難。因此,調整的時間就會延長,而下跌中繼平臺出現的幾率也將大為增加。
如果股市的下跌沒有刻意打壓的跡象,而是因為市場本身存在調整壓力,或受到實質性做空因素的影響導致的自然性下跌,這時形成的走勢大多屬于下跌中繼平臺。
通過對平臺走勢后的突破過程中的特征進行識別:
(1)增量資金的介入程度。如果平臺走勢后的突破過程中,增量資金積極介入,成交量是處于有效放大的,那么,比較容易形成階段性底部。如果平臺突破后,成交量不但不放大,反而持續減少,顯示增量資金入市不積極的,則比較容易形成下跌中繼平臺。
(2)技術形態與指標狀況。平臺走勢后的突破過程中,如果各項技術指標嚴重超賣,包括日線、周線,甚至月線在內的技術指標均出現一定程度同步底背離特征,而且底部形態構筑比較堅實的,容易形成階段性底部;如果指標沒有嚴重超賣,或沒有形成同步底背離特征的,以及底部形態的構筑沒有經過反復夯實的,一般會形成下跌中繼。
(3)領頭羊的種類與表現。平臺突破后,市場中涌現出的領頭羊如果是具有一定市場號召力和資金凝聚力,并且能有效激發市場的人氣,具有向縱深發展潛力和便于大規模主流資金進出的熱點個股,則往往能成功構筑階段性底部。相反,領頭羊是沒有號召力、凝聚力,不能激發市場人氣,不便于大資金進出的小盤股、超跌股或補漲股,則往往會形成下跌中繼走勢。
二次探底與破位下行的區分
股市經歷過長時間地深幅下跌以后,往往積弱難返,不能在一次見底過程中就扭轉頹勢,只有在第一次反彈中先延緩下跌的速率,然后通過二次探底再蓄勢整理積累做多能量,重新發動一輪上升行情。表現在盤面中的走勢形態類似于“W”,這是最重要的底部形態之一, W形底或稱為雙底。
眾所周知,行情的啟動必須以增量資金的介入為先決條件,在雙底形態中量能的因素十分重要,沒有成交量支持的形態是難以構筑成功的,即使從表面上走出雙底,也往往不能走出理想的上升浪,有時甚至來不及突破頸線位就回落了。
對于雙底的量能分析主要集中在其能否有效放量,其中需要重點觀察以下四種情況:
(1)W形底的構筑過程中,右側V形走勢的成交量是否能超過左側V形走勢的成交量;
(2)完成右底后的右側上漲過程中是否能有效放量;
(3)特別是在突破頸線位的關鍵時刻,是否能夠帶量快速突破;
(4)W形底的構筑過程中,均量線是否能向上移動,并處于發散過程中。
這些因素是決定雙底形態能否構筑成功的關鍵因素。
識別行情見底的技巧
下面,分兩步來解析如何識別行情見底:
1.提前見底股的4大特征
俗話說,任何的犯罪都有蛛絲馬跡,想要尋找那些提前見底的股票,就要從蛛絲馬跡入手,其實這類股票都有這么幾個特征:
(1)在下跌階段,鎖倉良好,沒有大規模出貨,圖形上主要表現為縮量。
(2)最后的下跌階段,不但沒有出貨,如果用大機構系統的主被動買賣功能追蹤一下,你會發現有主力加倉跡象,這個是最關鍵的。
(3)價格不高,后續有運作空間,當然,這個不是普遍特征,而是這樣的股票更容易被主力炒作。
(4)行業和政策扶持,后續具備炒作的題材,這個也不是必需的,但是有類似題材的會更容易炒作。
2.股價見底的7大特征
在實踐中,股價初步見底一般有如下7大基本特征:
(1)長期趨勢線逐漸平緩和改變。經歷長期下跌后,股票開始變得跌無可跌,其基本特征就是持續的地量發生,隨后出現30日均線逐漸走平,其他短期均線反復粘合,每天稀少清淡的買賣,讓人對盤面失去觀看興趣,下跌力量衰竭。
(2)盤口買賣稀少,浮籌減少。市場成本接近,不少個股的買一、賣一價格差距擴大,很多股票連續幾分鐘、十幾分鐘無買賣盤出現。
(3)股票價格進入到一段相對平穩的市場環境里。股票不再繼續下跌,個股股價經常以小陰小陽出現,盤中波動幅度不大,這樣的時間長則幾個月或者是半年,短線客完全沒有操作機會,直到有一天,新的主力資金開始悄然關注,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戰略性建倉。先是中短期均線逐步向上,并且前期的長期壓力線,比如30和60日均線也被攻克,說明主力對當前點位堅信不疑,敢于做多。
(4)長期技術指標都向上金叉,特別是KDJ等重要指標,如周線、月線。從滬深A股20多年來的周K、月線結合看,一般指標向上處于接近負值,再重新往上發生金叉后,往往就是歷史大底不遠,其準確程度高于任何分析值,這主要是因為長期指標跨越時間長,幾乎沒有主力能夠輕易改變和左右,此時,市場各方可以考慮連續調集資金準備入市,積極做多。
(5)宏觀經濟面改善,貨幣和經濟政策從寬,經濟周期變暖,市場資金充裕。例如1992、1997和2007年的大牛市都是在這些政策背景下產生的。
(6)流通股籌碼開始集中。至少是連續4個財務報表中能夠發現,個股流通股籌碼不斷分化,然后在新的一份財務報表中能夠發現平均持股率上升,流通股股東開始減少,說明確實有主力資金開始收集籌碼,表明主力對當前股價以及底部形態的認可。
(7)大小非和限售股解禁比例超過70%。考慮到全流通時期大小非減持這個歷史新問題的影響,若能增加一項衡量標準,那就是至少個股大小非和限售股解禁比例超過70%,股票供求關系平衡,將不再存在其他可以打壓股價的力量。
識別反彈與反轉的技巧
識別反彈與反轉之間的差異,對于研判大勢至關重要,有下面幾種技巧可以借鑒:
(1)從主力的炒作理念上看,是否推陳出新。在反轉行情里,市場會形成一種全新的投資理念,同時還會有一些全新的題材和概念。而反彈行情里,缺乏新理念和新思維,反彈時市場只是在重復過去的一些陳舊的題材和概念。
(2)從領漲板塊上看,大盤是否有做多的靈魂。反轉行情中,必須有能夠被市場認可的并且能激發人氣的領漲板塊,如1996年的績優股和1999年的科技股。在反轉行情里有一大批強勢股屢創新高,高價股的火爆能夠起到示范效應,使市場的整體價格重心抬高,將上升空間完全打開,大盤的熱點連續,而且持續的時間較長。反彈行情中,熱點雜亂無章,而且不連續,缺乏帶人氣的領漲板塊,行情屬于超跌反彈的性質。
(3)從成交量上看,是否量能充分。如果是反轉的話,大盤在筑底完成后,向上突破時,成交量成倍放大,而且連續放出巨量,此時的量應當接近或超過上一波行情頂部的量,從底部向上突破時的量越大,說明量能越充分,反轉的可能性越大。而反彈的成交量較小,即使放出巨量,也不能連續放出,無法維持量能,說明多頭后續能量不足。
(4)要看底部構造是否充分。大盤經過大幅下跌后,成交量長期低迷,股價已經跌無可跌,市場對利好和利空已經麻木,在多次利空的打擊下,幾次探底,但下跌動力明顯不足,無法再創出新低,底部形態明顯,這是反轉的首要條件。而反彈是在下跌趨勢里的一種技術性回補,反彈的底部構造不充分。
(5)從基本面上看,是否有支撐一輪大牛市的環境。反轉行情中,基本面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各種因素都支持股市走牛。而反彈行情里,基本面沒有根本性的變化,甚至基本面還在繼續惡化。
(6)從資金來源上看,是否有大量的新資金進場。主要標志為:新股民是否紛紛入市。反轉行情里投資者的隊伍不斷擴大,場外資金大量進場,多頭有強大的生力軍做后盾。而反彈行情里,入市的新股民不多,行情主要靠場內的存量資金維持。
(7)從技術上看,短、中、長期均線是否形成多頭排列。反轉行情中,大盤的短期均線的上升強勁有力,中期均線緊隨其后,長期均線開始拐頭向上,短中期均線有效穿越長期均線,形成金叉,大盤的整體均線系統構成多頭排列。在反彈行情里,短中期均線雖然拐頭向上,但長期均線仍然保持一定的速率向下運行,而且短中期均線無法有效穿越長期均線,反彈行情一般在長期均線處遇阻,成交量萎縮,股指無力有效突破長期均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