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貌
陜西省地形復雜,南北高,中間低。北部為黃土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為秦巴山地。這是地質作用的結果。平原多河水,自然、經濟條件較優越;陜北黃土高原多風沙地貌,但灘地地下水豐富,埋藏淺,夏季水草肥美;陜南山地中盆地多,耕地集中。
[關中平原] 關中平原位于陜西省中部,又名渭河平原或關中盆地,介于秦嶺和渭北北山之間,海拔約325~800米,東西長360千米,南北寬度不一。關中平原是中國農業的發祥地,相傳周的祖先即在此立國,后稷即在此向當時人們傳授農業技術。關中平原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土壤肥沃,水利資源較豐,糧、棉畝產高而穩定。渭河干流及支流灌溉平原的良田,使關中平原成為中國歷史上農業最富庶的地區之一,經濟地位居全國之首,從戰國到西漢一直是中國的統治中心。目前該區也是中國工、農業和文化發達地區之一,是中國重要的麥棉產區,對中國農業生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示范作用。
[秦巴山地] 秦巴山地北鄰關中,呈東西走向,面積約7.41萬平方千米,又稱陜南山地,主要包括漢江谷地、大巴山地、秦嶺山地。秦嶺是中國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線。大巴山是陜西和四川的天然分界線。其間的漢江谷地主要有秦嶺、巴山之間形成兩個盆地,一是漢中盆地,一是安康盆地。這兩個盆地,氣候溫和,雨量充足,農業較發達,是陜西重要的稻谷產區,是陜西著名的糧倉。
[漢中盆地] 漢中盆地位于陜西省南部,為陜西“糧倉”。西起勉縣武侯鎮,東至洋縣龍亭鋪,長約116千米,南北寬約5~25千米。這里土壤肥沃,氣候適中,非常有利于水稻、枇杷、棕櫚的生長。便利的河湖穿梭成網,灌溉便利,農業發展歷史悠久,農業生產和漁業十分發達。
[陜北黃土高原] 陜北黃土高原位于北靈山、藥王山和黃龍山一線以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覆蓋厚度一般在50~150米,其堆積厚度海拔在1000~1300米以上。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經長期流水沖刷和其他外力的剝蝕作用,發育成塬、梁、峁、溝壑等多種地貌,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地層出露完整,地貌形態多樣是中國黃土自然地理最典型的地區。長城以北為風沙區,屬毛烏素沙漠;沙漠以南、延安以北以峁為主。屬暖溫帶半濕潤至半干旱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暖濕潤。
[太白山] 太白山位于陜西省眉縣南部20千米處,為秦嶺主峰,頂峰冰凍期長,除盛夏外,積雪不消。由關中平原南望,山頂銀光閃閃,故名“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頂峰八仙臺,為黑云母花崗巖和黑云母片麻巖構成的錐狀山峰。南北兩坡有串珠狀冰斗湖,最大者為大爺海,海拔3590米,面積近5000平方米,呈橢圓形。太白山為中國華北、華中和西南地區植物品種薈萃之地,資源豐富,垂直分帶明顯。 這里已發現種子植物1550余種,苔蘚植物302種,及大量菌類植物,其中藥植物510種,油脂植物150余種等。還分布有野生動物2700多種,珍貴的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均為國家保護動物。1965年已設立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國家級),現已成為自然地理、植物、動物、中藥、環境保護等多種學科野外考察的重要基地。“太白積雪”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斗母(宮)奇峰”、“平安(寺)云?!睘橹麆倬啊L咨绞乔貛X最高峰,也是關中第一峰,綿亙于眉縣東南,是在褶皺基礎上形成的巨大斷塊山,以古老變質巖和花崗巖為主,古冰川地形保存完好。山上高澗流泉,草木繁茂,植被垂直分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