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靜則神清力聚
一天早餐時間,我和兩個朋友討論有關睡眠的問題。一位先生向我抱怨他昨晚失眠了,整晚的輾轉反側搞得他筋疲力盡?!拔蚁肴嗽谒X前真是不應該去聽那些新聞類的東西。這些東西會在你的腦子里攪上一整晚,而你對此根本無能為力?!彼忉尩?。
的確,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腦子塞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边@也難怪一夜難眠了。我這位失眠的朋友在想了一下之后又說道:“也可能是睡前那杯咖啡的關系,它讓我變得心緒不寧?!?/p>
這時另一位先生開口了:“我的情況剛好和你相反,昨天晚上我睡得特別香。我看了晚報還聽了新聞,用了足夠的時間在睡前‘消化’它們。當然了我還用了我的安睡法。真的很幸運,它從來沒讓我失望過。”
聽他這么一說,我自然極力建議他把自己的法寶拿出來與大家一同分享?!昂茉缫郧?,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農民父親有一個習慣,每晚臨睡前他都會召集家人來到客廳里,然后為我們誦讀一段《圣經》。直到現在我仿佛還能聽到父親為我誦讀的聲音,而每當我看到《圣經》,都不禁會回想起父親為我們誦讀時那虔誠的模樣。當初只待父親做完祈禱,我就會立刻回到房間里然后安然進入夢鄉??上щx家之后我就不再有誦讀《圣經》和祈禱的習慣了。
“不得不承認,這么多年來,只有陷入困境時的我才會做祈禱。但就在幾個月前,我和妻子惹上了一個大麻煩,于是我們決定再次向上帝祈禱。萬分神奇的,在祈禱后,局面居然出現了轉機。所以自那之后,我和妻子都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睡前誦讀一段《圣經》,然后做一段禱告。盡管說不清到底是什么力量造就了這一切,但是很明顯,我的睡眠質量的確比過去好了很多,身邊的事情也都開始變得井井有條。因為這樣奇妙的變化,所以現在即使外出,我也會堅持翻閱《圣經》并做祈禱?!?/p>
他接著對失眠先生說道:“那一刻,我的腦子不但沒有混亂,相反的,我感覺到的是平靜和安詳?!?/p>
兩個境界,一個煩躁,一個寧靜,你愿意選擇哪一個?
有人會問為什么兩個人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在我看來這是由于個體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不同造成的。我們應該習慣在不同的情緒環境下生活,當然了,情緒轉變需要力量,可那也遠比一直生活在壓抑和痛苦里來得劃算。生活中的人們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緊張的情緒,但請記住擁有平靜、和諧以及無憂無慮的心情才是最為簡單和輕松的生活方式。健康快樂的生活本不難做到,關鍵在于我們要學會不斷地調整心態。人只有學會釋放壓力后才能得到平靜。平靜是上帝給予人類的一大財富。
心靜的要點之一是理清情緒,具體內容會在另一章中著重介紹。在這里強調這一點是為了告訴大家經常宣泄情緒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嘗試著將所有的恐懼、憎恨、不安、后悔以及負罪感通通扔到一邊,有意識地釋放自己,我的建議是一天兩次,甚至可以酌情增加。每個人都有過訴苦的經歷,對那個最信賴的伙伴訴說所有沉積在心底的痛苦,然后你就能感覺到一種全身心的放松。身為一個牧師,我深深地體會到若能擁有一個值得完全信賴并且分享所有心事的朋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我曾經在去檀香山的S.S Lurline號游船上主辦過幾場宗教活動。其中一次,我教人們如何卸掉心靈的包袱。我是那樣建議的:走到船尾的甲板上去,想象把腦子里的煩惱情緒統統打包,接著一鼓作氣地將它扔到船下去,看著這些情緒漸漸消失在身后。盡管這個方法看上去有些幼稚,但是有勇氣嘗試的人還是成功了。幾天后一個男人找到我并對我說:“就是聽了你的建議我去試了,結果真的做到了,這簡直太神奇了。在這段旅行的日子里,每當日落時分,我都會到船上來扔掉我的煩惱,就這樣一點一點,它們現在再也不會來煩我了。每天,我都感覺到它們隨著時間的流逝正慢慢消失。《圣經》里不是說過:‘讓過去的事情已成為過去’嗎?”
有人或許會懷疑這位男士的思想水平。普通人似乎很難踏出這一步,但事實上,他卻是個智商極高、成就卓著的人。
清空雜念是我們的起點而不是全部。當雜念清除了,自然會有新的思想填補進來,因為人不可能長時間地保持思想空乏。我很贊賞那些懂得戰勝恐懼的人,但是努力不讓自己重新回到過去的狀態中才更為重要,如何阻擋那些已被清除的東西再次潛回腦中是我們接下來努力的重點。
為了不重蹈覆轍,在雜念清除之后,人們應該立刻輸入積極健康的思想。這樣當從前日日纏繞的恐懼、厭惡以及焦慮再次侵襲時,思想的大門會將它們攔截,“客滿”的牌子就會懸起。或許它們會掙扎著想溜進來,重新回到它們從前安穩的家,但一切為時已晚。積極健康的思想會替你守護,以免受昔日之苦。久而久之,消極的思想便會慢慢放棄,最終離你而去,然后平靜的快樂便降臨在你身上。
在白天工作的片刻休息時間里,嘗試選擇一些可以讓自己心靜下來的思緒。在每個人的心里一定都有那么幾幅可以用來安定心緒的畫面,請將它們串起來播放。比如,夜晚寧靜的山谷、斜陽西落的身影,或是月光下閃閃而動的波光,還有海水輕拍岸邊帶起的顆顆沙礫,如此音景交織的畫面是撫平心潮的最好藥劑。所以,從現在開始,每天都讓這些流動的畫面緩緩穿過你的腦海。
多說具有暗示性的話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盡量重復一些讓人心安的詞語。語言是一種含有巨大潛力的工具,因此它也可以成為一種療法。喃喃自語一些帶有緊張情緒的詞語,你會立刻感覺到神經進入了一種緊繃狀態。有人會有胃抽筋的感覺,這也是說明機體已經處在了高度緊張的狀態。但是,相反的,如果人默念一些帶有平靜色彩的詞語,思維活動就會反應出一種相對平和的趨勢。使用“寧靜”之類的詞語,重復多遍,它可以稱得上是所有英語單詞中最具有樂感和美感的一個詞匯了。只要默念它,就可以帶領我們進入一種超脫狀態。
另一個奇妙的單詞則是“祥和”。當你吐出這個詞語的時候想象一下祥和的畫面。慢慢地重復它,就像是調動情緒信號一樣。如此這般使用詞語會使它們在你身上發揮出潛在的治療作用。
《圣經》中的詩句和段落也是“療傷圣藥”。我認識一個有趣的先生,他有一疊小卡片,卡片上都寫著他從《圣經》語錄摘下來的用來平撫心情的語句。他會拿出其中的一張放進皮夾里然后整天帶著它,一有時間他就會默默地誦讀,直到每句話都深深地刻進腦子里。他形容這些句子就像鎮定劑一樣在潛意識里帶著他的心走向寧靜。平靜的心情其實就像一種鎮定劑,幫助人們跨過煩惱。他其中的一張卡片上引用的就是16世紀神話中的一段話:“不為任何事所左右,也不為任何事所擊敗?!?/p>
《圣經》中的一些話具有強大的意念作用。將它們印到腦中,有意識地讓其發揮作用,它們會四散到思維的每個角落,為你帶去幫助。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獲得平靜的方法。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還有許多其他辦法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起平和寧靜的心情。其中之一就是借助日常的交談來達到緩和心緒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話,用的語調都會對自身情緒產生影響。我們可以通過說話讓自己變得焦慮、不安甚至是高度緊張。因此,不同的說法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消極亦或是積極,任由你選擇。如果我們選擇了平和的談話方式,那便是選擇收獲平靜。因為平靜的談話適于營造平和的心境。
如果你所在的談話小組里出現了不安或是過于激烈的談話氣氛,那么請試圖插入一些溫和的話題,注意觀察它是如何緩解緊張情緒的。如果一個人在清早起來,然后在早飯時間里討論某些不開心的話題,那么他在接下來的一天里都會感覺非常陰郁,所有的事情也都會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交流會完全改變環境氛圍,緊張和不安的談話會不自覺地增加內心的躁動。
相反的,如果一天的開始充滿了祥和、平靜、滿足以及快樂的感覺,那么快樂和成功也會伴你走完這一天。樂觀的情緒是創造完美氛圍的活躍因素。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那么請注意你說話的方式。消除談話中的所有消極因素,這點十分重要,因為它們會對內心施加緊張和不安的壓力。比如,當你和小組成員在一起享用午餐時,不要談論類似,“反對黨將要統治整個國家”的話題。首先,反對黨不可能統治整個國家,這樣的論斷很容易給他人造成一種緊張情緒,無疑的,它會破壞食欲。此外,別人的心情也會被這樣的緊張所感染,每個人在離開的時候一定會帶上一抹不安。無論這樣的情緒有多微小,它們都會引起人們不必要的擔心,擔心是否在接下來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盡管有些時候我們可以避免自己不去影響他人的情緒,卻不能保證不被他人所影響,所以一旦我們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時,請客觀、積極地去處理它。盡管我很反感反對黨,但為了保持平和的心境,我們還是需要在個人或是小組交流中多注入一些積極和快樂的元素。
語言對思想有著直接和肯定的作用。思想創造語言,因為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但是它對思想同樣也有反作用,即使那不是全新的創造至少也是有一定的影響。事實上,語言總是人們思維的起點。所以,如果每次說話前人們都能做到仔細地檢查自己想說的內容,那么大家的情緒都會變得平靜,并在最后達到一種平和的狀態。
另一個靜心的有效方法就是每天都為自己留一段用來保持靜默的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應該堅持留給自己不少于15分鐘的時間用來保持徹底的沉靜。一個人尋找一塊安靜的角落,或坐或躺,獨處一刻鐘,練習靜默的藝術。不要和任何人說話,不要寫字,不要閱讀,也不要想任何東西。讓自己的思想猶如游離一般不做任何活動,想象著它是靜止的,不動的。一開始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因為總有思想在你的腦子里躥動,但是多加練習你就能提高效率。設想你的思想就是一個水容器的平面,看你能讓這水面有多平靜,是否能做到不泛起一絲漣漪。當你擁有心如止水的能力之后,去傾聽那片平靜之后的聲音,你可以看見它的美麗,你將會發現美麗就在這一切靜默背后。
不幸的是,美國人總不擅于此道。大部分美國人總會忘記他們祖先早就明白的道理。靜默如同那廣闊的森林和一望無際的平原,它們可以幫助人們修煉身心。
我們的內心無法平靜,這其中或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咎于噪音的干擾。現代生活環境讓人們的精神不再如從前一般放松??茖W實驗表明,我們工作、生活以及休息的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嘈雜。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可以適應嘈雜的環境,但事實與想象的情況恰恰相反,人其實并不能真正做到適應物理、精神以及神經系統中的噪音。無論感覺一個聲音有多熟悉,人的潛意識都無法完全做到充耳不聞。無論是汽車鳴笛,還是飛機隆隆,或是其他刺耳的噪音,所有的一切其實都對在對我們的身體產生物理作用力,熟睡的我們不過是沒能清楚地感受到罷了。聲音會引起肌肉的抽動,并且通過脈動和神經連成一片。這樣的肌肉收縮實際上對我們的睡眠質量造成了損害。當這種反應程度足夠劇烈時,人就會有在睡夢中自然驚醒的情況發生。
與之相反,安靜的環境則能起到治療、安撫以及促進健康的作用。斯塔·德利說過:“在我認識的人中,無論男女,只要懂得并會運用沉默的力量,基本都沒有精神問題的困擾。我自己也曾意識到每當我不能平衡和放松身體時候,痛苦就會跟著冒出來?!彼顾さ吕茄芯砍聊途裰委燁I域的專家,在他看來完全靜默所營造出的放松感覺是治療身心問題最有效的方法。
為現代生活環境所左右,加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這一代人已不再如先人一般容易獲得靜默。新發明的機器在隆隆作響,我們的腳步在不斷提速,生存的空間越縮越小,大家都在追著時間賽跑。漫步叢林深處,安躺在海灘岸邊,駐足于群山之巔或是在海中央從甲板上仰望廣闊的宇宙,這一切正在慢慢變得遙不可及。但是,只要有機會去感受這一切,請一定記住那些寧靜的畫面,將它們隨著你的記憶一起帶回家,需要時再將它們喚醒,這樣你便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回想這旅程中點滴畫面,它們會幫你沖淡那些由現實生活造成的盤踞心中的消極情緒。美好的回憶總是能夠激發我們內在的快樂。
比如,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正坐在夏威夷皇家賓館的陽臺上。這是一座坐落在檀香山威基海灘邊上的世間最美麗的賓館。從陽臺上俯瞰,你可以望見一大片棕櫚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徐徐的輕風又送來花香陣陣。島上兩千多株木槿樹散布在整個花園之中。從我的窗戶外望出去,鳳凰樹上掛滿了成熟的果實。金合歡樹明亮耀眼,叢林中一片五彩斑斕,刺槐高高懸起它精巧的白花,滿眼的風景如油畫一般迷幻。
湛藍的海洋環抱著島嶼,無邊無際的海水延伸直至天的盡頭。海浪翻滾,當地居民和游客一起沖浪、劃舟,這是怎樣迷人的一幅景致啊。坐在房間里,我體驗著這一片寧靜為我帶來的神奇感受。盡管在夏威夷公務繁忙,可這樣安寧的情緒一直充實著我的心。當回到紐約,這個與它相距8000多千米的地方之后,我才真正意識到之前所看到的風景是多么美麗,我所留下的回憶是多么寶貴的一筆財富。它刻在了我的記憶深處,每當陷入忙碌和焦急時我就將它拿出來好好回味。田園風光總是離現實生活無比的遙遠,可是我們可以選擇回憶,回憶那棕櫚成行的林子和威基海岸邊的層層浪花。
將所有美好的記憶都刻進腦子里,有時間拿出來再在腦中做一次旅行。你會發現放松心情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創造平靜的心情,但這需要不斷地鍛煉,需要用到下面所列出的幾個法則。思想總是會對教育和規則做出最快的反應。人可以回憶任何事情,只要他們想去做,但是記憶總是按第一次回憶的情景保存,所以用所有寧靜美好的回憶、詞語以及意念把自己的思想填滿,最終你會有一屋子的回憶,它們都會帶你走向安寧,帶你重塑自我,重建信念。它會成為你的能量來源。
我曾經和一個朋友在一所很大的孤零零的房子里度過一晚。早晨,我倆在一間非常奇特有趣的房間里用早餐。房間的四壁都畫著畫,畫中是主人幼年時的鄉間景致。所有的這些壁畫起伏有致,里面有綿延的山巒、幽靜的山谷、歡快的小溪、斑駁的日影以及蜿蜒的曲徑。和風輕撫綠草,小屋點綴其中,教堂露出它那白色尖尖的塔頂。
吃飯的時候,朋友向我描述了這片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指出了畫上各個有趣的地方。然后他對我說:“我經常一個人坐在這房間里,看著這幅畫,然后一點一滴地回憶記憶中的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有時候我會想起小時候光著腳走過的那條巷子,回憶那細泥土夾在指間的感覺,會想起許多個夏天的午后坐在溪邊釣鮭魚,會想起冬天銀裝素裹后從山上滑雪一路而下?!?/p>
“那兒有個教堂,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經常去那里了,”他不禁微笑著說,“我會長時間地坐在教堂前的那張長椅上,靜靜地想那些高尚的人和他們真摯的生活。我可以坐在這里,看著畫中的教堂,想著從前從爸爸媽媽那里聽來的贊美詩,就好像我們依然坐在教堂里。我的父母很早就躺在了教堂旁的那塊墓地里,但是在我的意識中,我感覺自己就在他們的墓邊,聽他們講述過去的往事。有時我會非常疲憊甚至會非常緊張和壓抑,但是只要回到這里一切都會變得不再是問題,我在這里平撫心情,迎接新的生活。這里是我的家,帶給我寧靜的地方?!?/p>
或許我們不能擁有這樣美麗的帶有宗教色彩的壁畫,但是我們卻可以在自己的意識里掛起它們:定格下生命中的那些美好的畫面,花點時間想想它們,體會這其中蘊含的意義。無論多忙,無論身上背負多么重要的責任,都請記得做這樣的練習。許多人的成功都證明它的效力,它也會對你起積極的作用。簡單的方法可以創造平靜。
內心的平靜十分重要,其中的一個因素需要在這里著重闡述。我經常會發現人們的內心因為某種自我懲罰的機制而無法得到平靜,他們因為過去所犯的錯而深感惶恐。人總是無法擺脫這種奇怪的思維習慣,總是無法做到原諒自己。
有人一旦犯了錯就會覺得自己應該受到某種懲罰,因而總是等待著懲罰的到來。結果他整日都生活在不安中,終日擔心有事會發生。為了尋找內心的平靜,他會不斷地增加工作強度,希望借助努力工作來消除內心的負罪感。有個醫生曾經告訴我他處理過許多類似因為負罪感而深受精神壓力而幾近崩潰的案子,這些人都是寄希望于瘋狂的工作來緩解內心的罪惡感,但是病人們自己卻不愿意把原因歸咎于這樣的情緒?!翱墒牵贬t生說,“事實上如果這些人能夠釋放自己心中的負罪感,就根本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如此筋疲力盡?!币d基督會幫助人們解脫自己,從而緩解精神壓力,并最終走向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