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朋黨論

宋仁宗慶歷初,范仲淹任參知政事,改革弊政,推行新政,起用大批革新之士,朝野上下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氣象。但是以夏竦(s ng)、呂夷簡等為首的守舊派勢力不甘心失勢,繼續(xù)阻撓歷史前進的車輪,他們誣蔑攻擊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革新派人士為“朋黨”,作者針對他們別有用心的攻擊,寫了這篇《朋黨論》,以正視聽。

作者并不回避“朋黨”二字,開宗明義指出“朋黨之說,自古有之”,理直氣壯,直封對方之嘴。但朋黨有君子、小人之分。君子“以同道為朋”,是“真朋”;小人“以同利為朋”,是“偽朋”。接著縱論史實,援古證今,闡明要治理好國家,必須“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最后指出君主應(yīng)當(dāng)對此引以為戒,當(dāng)此革新進取之時,千萬不要為小人的胡言亂語而亂了方寸。

【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dāng)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xiàn)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xiàn)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乎!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譯文】

臣聽到有對朋黨的議論,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我只希望君主區(qū)別他們是君子的還是小人的。大體上,君子和君子是因為有共同的道義才結(jié)成朋黨的;小人和小人是因為有共同的私利而結(jié)成朋黨的。這是極為自然的道理。

但是,臣以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朋黨,那是什么緣故呢?小人喜愛的是俸祿,貪圖的是財物。在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彼此勾結(jié)形成朋黨,那是虛偽的。等到他們看見有利可圖時,就爭先恐后,力爭搶在前頭,如果無利就相互疏遠(yuǎn),甚而彼此傷害,即使他們的兄弟親戚,也不能互相顧全。所以,臣以為小人沒有朋黨,他們暫時結(jié)成朋黨是虛偽的。君子卻不是如此。他們所堅持的是道義,所實行的是忠信,所愛惜的是名譽氣節(jié)。用這種思想來修養(yǎng)身心,就能共同堅守道義而且互相幫助;用這種思想來治理國家,就能同心合力而且一起獲得成功。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結(jié)成的朋黨。所以,作為君主,應(yīng)當(dāng)斥逐小人結(jié)成的假朋黨,進用君子結(jié)合的真朋黨,這樣天下就能達(dá)到大治了,隨之而來的那就是太平景象。

唐堯的時候,小人共工、兜等四個人結(jié)成一個朋黨,君子八元、八愷等十六個人結(jié)成一個朋黨。虞舜輔佐唐堯,逐退了四兇小人的朋黨,進用了八元、八愷君子的朋黨,唐堯的天下因此得到大治,天下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后夔、稷、契等二十二個人一起在朝堂上做官,互相尊重,互相謙讓,共計二十二人結(jié)成一個朋黨,虞舜都信用他們,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天下太平。《書經(jīng)》上說:“殷紂王有億萬個臣子,就有億萬顆心;周武王有三千個臣子,卻只有一顆心。”殷紂王的時候,億萬臣子各自懷著不同的心思,可以說沒有結(jié)成朋黨了,但是殷紂王終于因此亡國。周武王的三千個臣子形成一個大朋黨,周朝卻因此興盛起來。后漢獻(xiàn)帝時,天下的著名人士幾乎全被逮捕囚禁起來,看做同伙的黨人。直到黃巾軍起義,漢朝大亂,才后悔醒悟,完全解除了所謂黨人的囚禁,并且釋放他們,可是已經(jīng)沒有辦法挽救漢朝天下大亂的局面了。唐朝末年,漸漸興起了朋黨的論調(diào)。到了昭宗的時候,朝堂上的名臣被斬盡殺絕,有些人被扔進黃河,說什么:“這些人自稱‘清流’,可以把他們投進‘濁流’。”唐朝也隨之滅亡了。

那些前代的君主,能夠使人人懷著不同的心思而不結(jié)成朋黨的,沒有誰趕得上殷紂王;能夠禁止賢能的人結(jié)成朋黨的,沒有哪一個趕得上漢獻(xiàn)帝;能夠殺光“清流”結(jié)成的朋黨的,沒有哪一代比得上唐昭宗統(tǒng)治的時代。可是他們的國家都亡于動亂。互相尊重、謙遜退讓而且不自相疑忌的,沒有哪個朝代趕得上虞舜時的二十二個臣子;虞舜也不懷疑他們,并且都重用他們。因此,后代的人不譏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結(jié)成的朋黨所欺騙,反而稱贊虞舜是耳聰目明的圣人,因為他能夠區(qū)分君子和小人。周武王的時候,倡導(dǎo)他的國家的三千個臣子聯(lián)合起來結(jié)成一個朋黨。從古以來結(jié)成朋黨的人數(shù)多、范圍廣、聲勢大,沒有哪一代趕得上周朝,這就是周朝因為用朋黨的力量而興盛,賢能的人雖然多卻還不滿足啊。

請注意!歷史上的太平或者動亂、興旺或者衰亡的事跡,作為君主的,都是可以借鑒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仁寿县| 若尔盖县| 墨玉县| 新津县| 昌乐县| 澳门| 齐齐哈尔市| 合水县| 金华市| 荥阳市| 眉山市| 巧家县| 阿拉尔市| 古丈县| 绿春县| 彰化市| 蒙山县| 垣曲县| 阜宁县| 泰来县| 阿坝县| 青阳县| 安达市| 根河市| 临沭县| 安图县| 邢台市| 大邑县| 东莞市| 休宁县| 正定县| 大宁县| 那曲县| 海晏县| 云阳县| 沙河市| 类乌齐县| 焦作市| 电白县| 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