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行動永遠是第一位的

一個人的行為影響他的態度,行動能帶來回饋和成就感,也能帶來喜悅,通過潛心的工作得到自我滿足和快樂,這是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這么說來,如果你想尋找快樂,如果你想發揮潛能,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必須積極行動,全力以赴。

英國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曾指出,雖然行動不一定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不采取行動就絕無滿意的結果可言。

因此,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先從行動開始。

每天不知會有多少人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新構想取消,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以后,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

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么做,但我卻沒有那么做。”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如果我當年就開始那筆生意,早就發財了!”一個好創意胎死腹中,真的會叫人嘆息不已,永遠不能忘懷。一個人被生活的困苦折磨久了,如果有了一個想要改變的夢想,那他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但是若想看見成功的大海,只走一步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你有了夢想,只有行動起來,最終才能擺脫受折磨的命運。

連綿秋雨已經下了幾天,在一個大院子里,有一個年輕人渾身淋得透濕,但他似乎毫無覺察,滿臉怒氣地指著天空,高聲大罵著:“你這該千刀萬剮的老天呀,我要讓你下十八層地獄!你已經連續下了幾天雨了,弄得我屋也漏了,糧食也霉了,柴火也濕了,衣服也沒得換了,你讓我怎么活呀?我要罵你、咒你,讓你不得好死……”

年輕人罵得越來越起勁,火氣越來越大,但雨依舊淅淅瀝瀝,毫不停歇。

這時,一位智者對年輕人說:“你濕淋淋地站在雨中罵天,過兩天,下雨的龍王一定會被你氣死,再也不敢下雨了。”

“哼!它才不會生氣呢,它根本聽不見我在罵它,我罵它其實也沒什么用!”年輕人氣呼呼地說。

“既然明知沒有用,為什么還在這里做蠢事呢?”

“……”年輕人無言以對。

“與其浪費力氣在這里罵天,不如為自己撐起一把雨傘。自己動手去把屋頂修好,去鄰家借些干柴,把衣服和糧食烘干,好好吃上一頓飯。”智者說。

“與其浪費力氣在這里罵天,不如為自己撐起一把雨傘。”智者的話對于我們來說,不失為一句“醒世恒言”。與其在困境中哀嘆命運不公,為什么不把這些精力用在改變困境的行動上呢?

坐著不動是永遠也改變不了現狀的,同樣,坐著不動也是永遠做不成事業的。只有傻瓜才寄希望于天上掉餡餅。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沒有耕耘,就是沒有行動,那就自然不會有收獲。不論你是運用大腦,還是運用體力,你一定要“動”起來才行。

思路突破:用行動改變現狀

一位哲人曾這樣說過:“我們生活在行動中,而不是生活在歲月里。”要改變你的生活,你首先要行動起來,只有行動才是改變你現狀的捷徑。

曾親眼目睹兩位老友因車禍去世而患上抑郁癥的美國男子沃特,在無休止的暴飲暴食后,體重迅速膨脹到了無法自抑的地步,直線逼近200公斤。當逛一次超市就足以讓沃特氣喘吁吁緩不過氣兒時,沃特意識到自己已經到了絕境。絕望之中的沃特再也無法平靜,他決定做點什么。

打開年輕時的相冊,里面的自己是一個多么英俊的小伙子啊。深受刺激的沃特決定開始徒步全美國的減肥之旅,迅速收拾好行囊,沃特帶著接近200公斤的龐大身軀出發了。穿越了加利福尼亞的山脈,行走了新墨西哥的沙漠,踏過了都市鄉村,曠野郊外……整整一年時間,沃特都在路上。他住廉價旅館,或者就在路邊野營。他曾數次遇到危險,一次在新墨西哥州,他險些被一條劇毒的眼鏡蛇咬傷,幸虧他及時開槍將之打死。至于小的傷痛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但是他堅持走過了這一年,一年后,他步行到了紐約。

他的事情被媒體曝光后,深深觸動了美國人的神經。這個徒步行走立志減肥的中年男子,被《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媒體譽為“美國英雄”,他的故事感動了美國。不計其數的美國人成為沃特的支持者,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的就是能和這個胖男人一起走上一段路。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有沃特的支持者們在那里迎接他。

當他被美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奧普拉·溫弗利秀》請到現場時,全場掌聲雷動,為這個執著的男人歡呼。出版商邀請他寫自傳,電視臺找他拍攝專輯……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的體重成功減掉50公斤,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

許多美國人稱:沃特的故事使他們深受激勵,原來只要行動,生活就可以過得如此瀟灑。沃特說這一切讓他感到意外:“人們都把我看做是一個美國英雄式的人物,但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現在我意識到,這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不僅僅是肉體。”他的個人網站“行走中的胖子”,吸引了無數訪問者,很多慵懶的胖子開始質問自己:“沃特可以,為什么我不可以?”

徒步行走這一年,沃特的生活發生了巨變。從一個行動遲緩的胖子到一個堪比“現代阿甘”的傳奇式人物,沃特用了一年的時間,他的收獲絕不僅僅是減肥成功這么簡單。放棄舒適的固有生活,做一種人生的改變,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未必人人愿意行動。所以,沃特成功了。

你也是,只要付諸行動,沒有什么不可以。勇敢行動起來,創造自己生命的奇跡吧!

業精于勤荒于嬉

懶惰是人的一種劣根性,為了做成某件事,必須與它抗爭,超越這種劣性的鉗制。但是這種抗衡和超越一開始總要由一些外力來強制,進而才能逐漸內化為恒定的精神和行為習慣。

《顏氏家訓》中說:“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惰性往往是許多人虛度時光、碌碌無為的性格因素。惰性集中表現為拖拉,就是說可以完成的事不立即完成,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許多人奉行“今天不為待明朝,車到山前必有路”。結果,事情沒做多少,青春年華卻在這無休止的拖拉中流逝殆盡了。

“業精于勤荒于嬉”。產生惰性的原因就是試圖逃避困難的事,圖安逸,怕艱苦,積習成性。人一旦長期躲避艱辛的工作,就會形成習慣,而習慣就會發展成不良的性格傾向。

比爾·蓋茨說:“懶惰、好逸惡勞乃是萬惡之源,懶惰會吞噬一個人的心靈,就像灰塵可以使鐵生銹一樣,懶惰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掉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這給我們敲響了警惕之鐘。

懶惰,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墮落,一種具有毀滅性的東西,它就像一種精神腐蝕劑一樣,慢慢地侵蝕著你。一旦背上了懶惰的包袱,生活將是為你掘下的墳墓。馬歇爾·霍爾博士認為:“沒有什么比無所事事、懶惰、空虛無聊更為有害的了。”

一位母親在出門前,怕自己的兒子餓著,給他烙了幾張足以吃半個月的大餅;又怕兒子懶得動手,就給他套在了脖子上。然而當她一周后回家時,看到兒子已經餓死了,大餅卻剩下一大半。原來兒子只將脖前的餅啃掉,啃完后又懶得用自己的手去轉一下,以便吃到另一面,結果就被餓死了。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夸張,卻說明了懶惰的惡劣本質。一個連自己的手都懶得抬起,害怕或不愿意付出相應勞動的人,還能奢望擁有什么呢?

懶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因為懶惰的人總是貪圖安逸,遇到一點兒風險就嚇破了膽。另外,這些人還缺乏吃苦實干的精神,總存有僥幸心理。而成大事之人,他們更相信“勤奮是金”。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一個人怎能隨隨便便成功?所以在被懶惰摧毀之前,你要先學會摧毀懶惰。從現在開始,擺脫懶惰的糾纏,不能有片刻的松懈。

業精于勤荒于“懶”。懶惰是學習的大敵,是工作的大敵,是生活的大敵。一個人的懶惰只是個人的不幸,一個民族的懶惰,則是整個民族的悲哀!我們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我們每個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艱苦創業,勤奮工作。

思路突破: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獲取

“懶惰”是個很有誘惑力的怪物,一生中誰都會與這個怪物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來,起床后什么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給別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不想懂,不會做的事自己不想做……“懶惰”是人類最難克服的一個敵人,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所以,要想改變懶惰的現狀,一定要走上勤奮的道路。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頂的生物只有兩種,一種是鷹,一種是蝸牛。不管是天資奇佳的鷹,還是資質平庸的蝸牛,能登上塔尖,極目四望,俯視萬里,都離不開兩個字——勤奮。”

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天賦、環境、機遇、學識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奮與努力。沒有自身的勤奮,就算是天資奇佳的雄鷹也只能空振雙翅;有了勤奮的精神,就算是行動遲緩的蝸牛也能雄踞塔頂,觀千山暮雪,渺萬里層云。成功不單純依靠能力和智慧,更要依靠每一個人自身孜孜不倦的勤奮工作。

“勤奮是通往榮譽圣殿的必經之路!”

這是古羅馬皇帝臨終前留下的遺言。古羅馬人有兩座圣殿,一座是勤奮的圣殿,一座是榮譽的圣殿。他們在安排座位時有一個順序,必須經過前者的座位,才能達到后者——勤奮是通往榮譽圣殿的必經之路。

人生路上,要想到達成功的圣殿,唯一的一條道路也是勤奮。

艾倫是一個公司的速記員。一個星期六下午,同事們約好了去看球賽,這時一位律師走進來問艾倫,去哪兒能找到一位速記員來幫忙。艾倫告訴他,其他的速記員都看球賽去了,如果晚來5分鐘,自己也會走。艾倫又說:“球賽隨時都可以看,工作第一,讓我來幫你吧。”

律師問應該付多少錢給艾倫,艾倫開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約1 000元吧。換了別人,我就免費幫忙。”律師笑了笑,向艾倫表示謝意。

艾倫確實是在開玩笑,他早把1 000元的事忘得一干二凈。但在6個月后,律師卻支付他1 000元,還邀請艾倫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薪水比現在的高一倍。

艾倫只是在不經意間多做了一點點事情,結果卻得到如此巨大的回報。這樣看來,比別人勤奮一點點,你將會受益匪淺。

很多人認為,只要完成分配的任務就可以了,其實只想這些還遠遠不夠,你還需要多做一些事情,多承擔些責任。也許你的付出無法立刻得到相應的回報,但不要灰心失望,只要你一如既往地投入,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你付出的努力如同存在銀行里的錢,當你需要的時候,它隨時都會為你服務;當你不需要時,它也會為你儲蓄升值。所以拒絕懶惰,走向勤奮吧,只有這樣,你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繞開好高騖遠的行動陷阱

人往往很容易把自己看得很高,因而也容易好高騖遠,貪多求大,總想在事業起步時就能站在高起點上。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大多時候難以如愿以償。由于對未來的期望值過高,要求太多,反而容易急功近利,心浮氣躁,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攀不上成功的巔峰。

有一個年輕人,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做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在這樣一個和平的時代,要做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就應該先讀大學的政治專業,或者別的文科專業,然后在分配的時候努力進入一個能夠得到晉升的政府機關,然后在單位進行各個方面的努力。

而這個年輕人,在定下這個目標之后,他竟然什么都沒有去做。

這時他還在讀高中,成績平平。家里人督促他學習的時候,他是這么說的:“我的目標是做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做一個像毛澤東那樣的偉大人物,讀書做什么?”

哦,他的這個目標看來是來自于那些偉大人物的激發。奇怪的是,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怎么才能達到目標?

高三的時候,他已不專心學習,似乎也不想去考大學了,只是看課外書,他看的課外書當然都是一些政治人物傳記,像《林肯傳》、《丘吉爾傳》、《周恩來》等。除了看偉人傳記,他所做的就是玩了。

他可能是想,林肯也沒有讀多少書呀,那些偉大人物都沒有讀多少書呀。

在生活中,他也開始用偉大政治人物的眼光來看待人和事物。比如,他的妹妹和小姐妹鬧矛盾了,他以毛主席的口氣說:“你們兩個,吵什么嘛!要團結,不要搞分裂;要和平,不要搞戰爭!”

當老師批評他學習不用功的時候,他又用領袖的語氣說:“知識越多越反動嘛!知識分子是棵大毒草!”

在對待同學、家長時,他都以偉大人物的口氣說話。久而久之,人人都對他敬而遠之了。而他,由于沉浸在偉人夢中,不好好讀書,結果當然沒考上大學。一個沒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在現在的和平年代里,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人物嗎?

也許有可能。但即使有,也是對那些肯上進、求進取的青年來說的,卻不是他這樣的青年。那么,他是個什么樣的青年?

從他的表現來看,毫無疑問,他是個典型的好高騖遠的人。所謂好高騖遠,就是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的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極限,超過自己極限的事,當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叫一個從來沒有念過書的人去做愛因斯坦,這可能嗎?

思路突破:踏實跨出你的每一步

很多人都想在生活中尋找一條成功的捷徑,其實成功的捷徑很簡單,那就是勤于積累,腳踏實地。

很多身陷貧窮,沒有取得成功的人常常都想通過買彩票、買股票等投機方法獲得成功。但往往通過這種方式成功的人卻沒有幾個。

這些人的想法和做法其實離獲取成功的方法很遠。那成功的捷徑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在很久以前,泰國有個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為一個富翁。他覺得成為富翁的捷徑便是學會煉金之術。

此后他把全部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都用在了煉金術的實驗中。不久以后他便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家中變得一貧如洗,連飯都沒得吃了。妻子無奈,跑到父親那里訴苦。她父親決定幫女婿改掉惡習。他讓奈哈松前來相見,并對他說:“我已經掌握了煉金之術,只是現在還缺少一樣煉金的東西……”

“快告訴我還缺少什么?”奈哈松急切地問道。

“那好吧,我可以讓你知道這個秘密。我需要3公斤香蕉葉下的白色絨毛。這些絨毛必須是你自己種的香蕉樹上的。等到收齊絨毛后,我便告訴你煉金的方法。”

奈哈松回家后立刻將已荒廢多年的田地種上了香蕉。為了盡快湊齊絨毛,他除了種以前自家就有的田地外,還開墾了大量的荒地。當香蕉成熟后,他便小心地從每張香蕉葉下收集白絨毛。而他的妻子和兒女則抬著一串串香蕉到市場上去賣。就這樣,10年過去了。奈哈松終于收集夠了3公斤絨毛。這天,他一臉興奮地拿著絨毛來到岳父的家里,向岳父討要煉金之術。

岳父指著院中的一間房子說:“現在,你把那邊的房門打開看看。”

奈哈松打開了那扇門,立即看到滿屋金光,竟然全是黃金,他的妻子、兒女都站在屋中。妻子告訴他,這些金子都是用他這10年里所種的香蕉換來的。面對著滿屋實實在在的黃金,奈哈松恍然大悟。

事情往往是這樣的,那些心存僥幸、渴望點石成金的人往往會一無所獲、雙手空空;而那些看似沒有多少進步的人,積累一段時間以后,就會獲得成功。因此,生活中的有心人必須記住:踏實跨出你的每一步,你就能積少成多,獲得成功。

消除猶豫不決的行動障礙

行動能使人走向成功,這似乎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但當人們面臨行動時,往往就會猶豫不決,畏葸不前。“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不在少數。你總是在無意識地尋找各種維持現狀的理由,其實是因為你沒有決心,沒有勇氣。你根本不需要考慮這么多,只要付諸行動,一切的猶豫就會自行消散。

有許多人沒能意識到自己的潛力,過分的謹慎阻礙了他們前進的腳步。他們知道自己能干得更好,但他們從沒有向前進取過。同那些比他們成功的人相比,他們自覺不如,總是找很多的理由說服自己。他們看見了機遇,但不去抓住它們。他們看到老朋友成功了,就納悶自己為什么不行。他們想擁有萬貫家財,但就是不采取行動。

從很大程度上看,他們的惰性和憂慮是直接的。惰性指的是物體保持自身原有的運動狀態的性質,不受外力作用就不會變化。惰性的原理也適用于人,也許就適用于你。要想在工作中取得很大的變化,也許得下大決心、花大力氣。

在面對是否采取行動的問題上,特別是當這種行動涉及到冒險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容易猶豫不決、坐失良機。在這種情況中,是傳統的觀點在作怪:不要輕易去嘗試,不要輕易魯莽行動,這里很可能有危險。

缺乏信心是人們常常猶豫不決的原因。我們能完全意識到我們的弱點,而懷疑就經常從這里產生。我們對一切了解得太多,所以我們生性謹慎,寧愿推遲重大的決定,有時甚至無動于衷。

怎樣才能知道別人比你決心更大呢?如果你既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你可能不會對他們的惡習和弱點感到吃驚,他們完全有可能比你更加躊躇。問題是,你對你的一切知道得又具體又透徹,而對他人的一切卻了解甚微。其實,你與“那人”可能十分相同,只要你有相同的成功機遇,你完全可以同他一決高下。

思路突破:在行動中引發行動

大自然中沒有任何一種事情可以自己行動,即使我們天天要用的幾十種機械設備也離不開這個原理。因此,每一個行動前面都有另一個行動。

如果你想調節家里的室溫,你必須選擇行動;如果你想讓你的汽車變速,那么你必須換擋才可以。這個原理同樣也適用于我們的心理,先使心理平靜,才能理順思路,發揮作用。

有一位幽默大師曾說:“每天最大的困難是離開溫暖的被窩走到冰冷的房間。”他說得不錯,當你躺在床上認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時,它就真的變成一件困難的事了。就是這么簡單的起床動作,即把棉被掀開,同時把腳伸到地上的自動反應,都足以擊退你的恐懼。

凡成功者都不會等到精神好時才去做事,而是推動自己的精神去做事。

為了養成行動的好習慣,你可以遵照以下兩點去做。

第一,用自動反應去完成簡單的、煩人的雜務。

不要想它煩人的一面,什么都不想就直接投入,一眨眼就完成了。

大部分的家庭主婦都不喜歡洗碗,拿破侖·希爾的母親也不例外。但她自己發明了一套做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以便有時間做她喜歡做的事。

她離開飯桌時便帶著空盤子,在她根本沒想到洗碗這個工作時,就已經開始洗碗了,幾分鐘就可以洗好。這種做法不是比清洗一大堆堆了很久的臟盤子更好嗎?

現在就開始練習,先做一件你不喜歡的工作,在還沒想到它討厭之前就趕快做,這是處理雜務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將這種方法推而廣之。

把這種方法應用到“設計新構想”、“擬訂新計劃”、“解決新問題”,以至應用到需要仔細推敲的工作上。不能等精神來推動你去做,要推動你的精神去做。

這里有個技巧保證有效,用一支鉛筆和白紙去計劃。鉛筆是使你“全神貫注”的最好工具。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認為,如果要從“布置豪華、設備完善的辦公室”跟“鉛筆與紙”中任選一項來提高工作效率的話,他寧肯選擇鉛筆與紙,因為用鉛筆與紙可以把心思牢牢專注在一個問題上。

把你的想法寫在紙上時,你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上面,你的潛能也會因此而被發掘出來。因為我們無法一心二用,何況你在紙上寫東西時,也會同時將它寫在心里。如果把相關的想法同時寫出來,就可以記得更久,記得更準確,這是許多實驗已經證實并得出的結論。

一旦養成這個習慣,你的思想就會促使你行動,你的行動就會引發新的行動。

克服拖延的毛病

人生總有許多理想和憧憬,假使你能夠將一切憧憬都抓住,將一切理想都實現,將一切計劃都執行,那你事業上的成就,真不知要怎樣的宏大;你的生命,真不知要怎樣的偉大!然而,總是有很多人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實現,有計劃而不去執行,最終使各種憧憬、理想、計劃破滅掉。

《明日歌》曾經寫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里就在說明拖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生活中拖延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拖延久了,事事拖延,就養成了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勢必讓你產生病態的拖延心理。拖延心理會讓人一事無成,甚至毀掉你的前程。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克制拖延,克制拖延你才能成功。

深夜,一個危重病人走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鐘,死神如期來到了他的身邊。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腦海中幾次閃過。他對死神說:“再給我一分鐘好嗎?”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鐘干什么?”他說:“我想利用這一分鐘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想一想我的朋友和親人。如果運氣好的話,我還可以看到一朵綻開的花。”

死神說:“你的想法不錯,但我不能答應。因為我早已留了足夠的時間讓你去欣賞這一切,你卻沒有像現在這樣去珍惜,你看一下這份賬單:在60年的生命中,你有1/3的時間在睡覺;剩下的30多年里你經常拖延時間;曾經感嘆時間太慢的次數達到了10 000次,平均每天一次。上學時,你拖延完成家庭作業;成人后,你抽煙、喝酒、看電視,虛度光陰。”

“我把你的時間明細賬羅列如下:做事拖延的時間從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 500小時,折合1 520天。做事有頭無尾、馬馬虎虎,使得事情不斷要重做,浪費了大約300多天。因為無所事事,你經常發呆;你經常埋怨、責怪別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責任;你利用工作時間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丟在一旁毫無顧忌;工作時間呼呼大睡,你還和無聊的人煲電話粥;你參加了無數次無所用心、懶散昏睡的會議,這使你的睡眠時間遠遠超出了20年;你也組織了許多類似的無聊會議,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樣睡眠超標;還有……”

說到這里,這個危重病人斷了氣。死神嘆了口氣說:“如果你活著的時候能節約一分鐘,你就能聽完我給你記下的賬單了。哎,真可惜,世人怎么都是這樣,不等到我動手就后悔死了。”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你可以給自己時間,但生命卻不會給你時間,正如中國古代詩人李商隱所吟誦的“人間桑海朝朝變,莫遺佳期更后期”。

人為什么會被“拖延”的惡魔所糾纏,很大的原因在于當認識到目標的艱巨時所采取的一種逃避心理——能以后再面對的就以后再面對,只要今天舒服就行。拖延就這樣成為了“逃避今天的法寶”,而逃避是弱者最明顯的特征。

有些事情你的確想做,絕非別人要求你做,盡管你想,但卻總是在拖延。你不去做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卻想著將來某個時間再做。這樣你就可以避免馬上采取行動,同時你安慰自己并沒有真正放棄決心。你會跟自己說:“我知道我要做這件事,可是我也許會做不好或不愿意現在就做。應該準備好再做,于是,我當然可以心安理得了。”每當你需要完成某個艱苦的工作時,你都可以求助于這種所謂的“拖延法寶”,這個法寶成了你最容易、也是最好的逃避方式。

人的本質都是懦弱的,從這一點上說,拖延和猶豫是人類最合乎人性的弱點,但是正因為它合乎人性,沒有明顯的危害,所以無形中耽誤了許多事情,因此而引起的煩惱,其實比明顯的罪惡還要厲害。你拖延得了一時,卻拖延不過一世。在你避免可能遭到失敗的同時,你也失去了取得成功的機會。

思路突破:從現在開始行動

不要逃避今天的責任而等到明天去做,因為,明天是永遠不會來臨的。現在就采取行動吧,即使你的行動不會使你馬上成功,但是總比坐以待斃要好。即使成功可能不是行動所摘下來的那個果子,但是,沒有行動,任何果子都會在枝上爛掉。

現在必須采取行動。你要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時、每一天,重復這句話,一直等到這句話像你的呼吸一樣融入你的生命。而跟在它后面的行動,要像你眨眼睛那種本能一樣迅速。任何時刻,當你感到推脫茍且的惡習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者此惡習已迅速纏上你,使你動彈不得之際,你都需要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總有很多事需要完成,如果你正受到怠惰的鉗制,那么不妨從碰見的任何一件事開始著手。這是件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突破無所事事的惡習。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想規避某項雜務,那么你就應該從這項雜務著手,立即進行。否則,事情還是會不斷地困擾你,使你覺得繁瑣無趣而不愿動手。

當你養成“現在就動手做”的習慣,那么你就將掌握個人主動進取的精髓。

生命中真正的財富往往屬于那些能以行動積極尋求的人。成功不會由掛著皇家徽章的管弦樂隊伴隨著而來,它往往屬于長期艱苦努力工作的人。

采取主動,就能創造屬于自己的機會。縝密思慮下策劃的行動,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的。你可以用盡各種方法,告訴全世界,你有多么優秀,但是你必須通過行動。要讓別人知道你的成就,你應該先付諸行動,讓人從行動中看到你的成就。

不要等待“時來運轉”,也不要由于等不到而覺得惱火和委屈,要從小事做起,要用行動爭取勝利。記住,立即行動!

用目標為你的行動導航

目標對于事業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標是成功人生的起點,是一個人奮斗的階梯。忽視目標定位的人,或是始終確定不了目標的人,他的努力就會事倍功半,絕難達到理想的彼岸。確立目標,是人生設計的第一樂章。

每一個走向成功的人,無疑都會面臨一個選擇方向、確定目標的問題。正如空氣、陽光之于生命那樣,人生須臾不能離開目標的引導。

有了目標,人們才會下定決心攻占事業高地;有了目標,深藏在內心的力量才會找到“用武之地”。若沒有目標,你絕不會采取真正的實際行動,自然與成功無緣。

早在40多年前,生活在洛杉磯的15歲的少年約翰·戈達德對自己一生中計劃要做的事開了一張清單,上面有127個要實現的目標,他將此清單稱為“我的生命單”。其中包括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訪問世界每一個國家,訪問月球等。將自己的夢想列在紙上后,他就一件一件,分秒必爭地將它們變成現實。59歲時,戈達德已實現了106個目標。他說:“我在少年時開列的生命清單,反映了一個少年人的興趣。盡管有些事情我是永遠也無法做到的——例如,登上珠穆朗瑪峰和訪問月球。然而,確定的目標往往是這樣的:有些事情可能超出你的能力,但那并不意味著你得放棄整個夢想。”現在,他仍然不放棄確定的目標,努力在每一年中實現一個目標,包括參觀中國的萬里長城和訪問月球。可見,是目標所蘊含的神奇推力使戈達德勇往直前,雖然他已不再年輕,但卻仍然能夠信心十足。

只要你選準了目標,選對了適合自己的道路,并不顧一切地走下去,終能走向成功。確立了目標并堅定地“咬住”目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目標,是一切行動的前提。事業有成,是目標的贈與。確立了有價值的目標,才能較好地分配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較準確地尋覓突破口,找到聚光的“焦點”,專心致志地向既定方向猛打猛沖。那些目標如一的人,能拋除一切雜念,聚積起自己的所有力量,全力以赴地向目標高地挺進。

一個人只要不喪失使命感,或者說還保持著較為清醒的頭腦,就決然不會把人生之船長期停泊在某個溫暖的港灣,而是重新揚起風帆,駛向生活的驚濤駭浪,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超越勝利。只有目標始終如一,才能煥發出極大的活力;只有超越生命本身,人生才可以不朽。

有目標的人,就會產生一股巨大的、無形的力量,將自身與事業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目標,能喚醒人,能調動人,能塑造人,目標的偉大力量是難以估計的。有明確目標的人,生活必然充實有勁,絕不會因無所事事而無聊。目標能使人不沉湎于現狀,能激勵人不斷進取,能引導人不斷開發自身的潛能,去摘取成功的桂冠。

思路突破:制訂目標的技巧

要成功就要設定目標,沒有目標是不會成功的。目標就是方向,就是成功的彼岸,就是生命的價值和使命。

而目標的設定也是需要技巧的,當你確立了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之后,你就應該為了你的終極目標制訂多個向總目標一步步接近的具體目標,然后慢慢執行,最后達到終極目標。

你的計劃應根據不同的時間長度而有所分別,如1小時、1星期、1年、10年。顯然,考慮明年1年的計劃與考慮今后10年的計劃,那是有很大不同的。你能夠而且應該超前計劃10年,但是你不能想得很精細,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溫斯頓·丘吉爾在談到籌劃國家事務時曾經說:“人總是要向前看的,但是要預見目前看不見的東西又總是困難的。”你能夠而且應該計劃一個小時內要做的事,你也能夠很精確地制訂這個計劃,但是,一個小時對你當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你可以將自己的目標大致做如下分類:

1.長期目標

長遠目標仍然與所追求的整個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你想從事的職業類型,你是否想結婚,你向往的家庭類型,你追求的總的生活境況。設計將來應當有一些總體性的考慮,在考慮長遠計劃時,不必拘泥于細節,因為以后的變化太多。應該有一個全局性的計劃,但又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2.中期目標

中期目標是5年左右的目標,它包括你正渴望得到的那種專門的訓練和教育,你生活歷程中的經驗。你要能夠較好地把握住這些目標,并且在實施中預見你能否達到目的,并按照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努力的方向。

3.短期目標

短期目標指的是1個月至1年的目標。你要很現實地確定這些目標,并且能夠迅速明晰地說出你是否正在實現它們。不要為自己設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人總是希望自己有所進步,但也不能要求過高,以免達不到而挫傷信心。目標要實際,但更要不惜一切去實現。

4.小目標

小目標指的是1天到1個月的目標。控制這些目標比控制較長遠的目標容易得多。你能列出下一個星期或一個月要做的事,并且你完成計劃也是大有可能的(假如你的計劃是合理的)。假如你發現你的計劃過大,以后要修改它。考慮到的整塊時間越小,你就越能控制每一整塊的時間。

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

現代社會,人類生活工作的節奏越來越快,要做的事越來越多,如何從紛繁復雜的大小事中確定你真正要做的事,沖破迷霧明確人生目標呢?這時你需要的是計劃,短至日常工作計劃,長至人生計劃,由它們指引你在人生路上取得節節勝利。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有些人每天早上計劃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實行。他們是有效利用時間的人。而那些平時毫無計劃,靠遇到事現打主意過日子的人,只有‘混亂’二字。”

在明確工作目的和任務后,能不能實現它就在于能否進行合理的組織工作。

生物學家沃森在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時說:“我的助手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這也是我一直沒有替換他的主要原因。他有一本形影不離的工作日記,每天早晨,他都會把前一天寫好的工作計劃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后,他要對這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同時把下一天的計劃再做出來。”

制訂計劃是一種很好的行為,它能有效地引導我們的行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井井有條起來。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呢?

史蒂芬·柯維說:“我贊美徹底和有條理的工作方式。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投下了心血,就可以減少重復,開啟更大和更佳的工作任務之門。”

培根也說過:“選擇時間就等于節省時間,而不合乎時宜的舉動則等于亂打空氣。”

沒有一個明確可行的工作計劃,必然會浪費時間,要高效率地工作就更不可能了。試想,如果一個搞文字工作的人把資料亂放,就是找個材料都會花半個天工夫,那么他的工作是沒有效率可言的。工作的有序性,體現在對時間的支配上,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很多成功人士就指出: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務清楚地寫下來,便是很好地進行了自我管理,就會使得工作條理化,因而使得個人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只有明確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才能認識自己工作的全貌,從全局著眼觀察整個工作,防止每天陷于雜亂的事務之中。明確的辦事目的將使你正確地掂量各個工作之間的不同側重,弄清工作的主要目標在哪里,防止不分輕重緩急,耗費時間又辦不好事情。

在制訂工作計劃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明確自己的工作是什么,還要明確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日的工作及工作進程,并通過有條理的連續工作,來保證以正常速度執行任務。在這里,要為日常工作和下一步進行的項目編出目錄,這不但是一種不可低估的時間節約措施,也是提醒我們記住某些事情的方法,可見,制訂一個合理的工作日程是多么重要。

工作日程與計劃不同,計劃在于對工作的長期計算,而工作日程表是指怎樣處理現在的問題。比如今天還有明天的工作,就是逐日推進的計劃。有許多人抱怨工作太多又太雜亂,實際是由于他們不善于制定日程表,無法安排好日常工作,有時候反而抓住沒有意義的事情不放,不得不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

思路突破:將計劃付諸行動

菲爾德爵士指出:“制訂計劃是為了達成計劃,計劃制訂好之后,就要付諸行動去實現它。如果不化計劃為行動,那么所制訂的計劃就失去了意義。”

實際上,制訂計劃相對容易,難的是付諸行動。制訂計劃可以坐下來用腦子去想、用筆去寫,實現計劃卻需要扎扎實實的行動,只有行動才能化計劃為現實。

很多人都制訂了自己的人生計劃,但制訂了計劃之后,便把計劃束之高閣,沒有投入到實際行動中去,到頭來仍然是一事無成。

在這個世界上,想成功沒有別的途徑,只有行動才是達成計劃的唯一途徑。

計劃制訂好后,就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而要堅決地投入行動。觀望、徘徊或者畏縮都會使你延誤時間,以致使計劃化為泡影。

不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拼命去做,如果半途而廢,還不如不做。最重要的是把全部精神集中在自己的計劃上。一旦決定了去做之后,就要集中精神去做。例如,當你在閱讀《荷馬史詩》時,應將全部精神集中于這部作品上,一邊想著它所寫的是否正確,一邊學習其優美的措辭和詩句,絕對不可以將心神轉移到別的作品上。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剛訂好計劃時頗有磨刀霍霍的干勁,可是過了3個星期后就沒勁了,更別提實現計劃的自信了。當你擬妥一項計劃后,首要的步驟就是把它寫在紙上,當你把計劃寫下來之后,隨之而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即讓自己行動起來,向著實現計劃的方向拿出具體的行動,可別一拖再拖。一個真正的決定必然是有行動的,并且還是立即的行動,此時你就要針對自己的計劃采取積極的行動。你先別管要行動到什么程度,最重要的是要行動起來,打一個電話或擬一份行動方案都是可行的,只要在接下去的10天內每天都有持續的行動。當你能這么做時,這10天的行動必然會形成習慣,最終把你帶向成功。

把計劃轉化為行動,可嘗試按以下步驟進行:

1.將沒有開始行動的若干原因寫下3條

為什么我當時沒有行動?是不是當時有什么困難?回答這些問題有助于你認識未付諸行動的原因,乃是跟去做的痛苦有關,因此寧可拖延。如果你認為這跟痛苦無關的話,那么不妨再多想一想,或許是這個痛苦在你眼里微不足道,以至于你并不認為那是痛苦。

2.寫出如果你不馬上改變所造成的后果

如果你再不停止吃那么多的糖分和脂肪,那么會怎么樣?如果你不停止抽煙,后果會如何?如果你不打通認為應該打的電話會怎樣?如果你不每天運動的話,對健康會有什么影響?2年、3年、4年及5年后會生出什么樣的毛病?如果你不改變的話,在人際關系上得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在自我形象上會付出什么代價?在錢財上會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對這些問題你要怎么回答呢?找出能使你感到痛苦的答案,那么痛苦便會成為你的朋友,幫助你改掉不能馬上改變的壞習慣,以實現人生計劃。

行動不要半途而廢

把生活看做一種使命去完成,一往無前,因為在生活這場競爭中,沒有比半途而廢更糟糕的事情了,哪怕放棄最后一秒,也等于失敗。因此,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好。

“半途而廢”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堅持到底。

這個成語來源于《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戰國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惠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的人寧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東西。這樣會玷污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后,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于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長。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了。”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都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么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了,于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7年沒有回過家。

在半途而廢者的詞典里,你會發現他們的妥協信念。他們經常使用這樣一些句子表達:“那已足夠了”、“這個活路(工作)的最低要求是什么”、“需要達到哪種程度,我們就進行到哪種程度”、“事情可能會變壞”、“記得當初……”、“這不值”、“在你年輕的時候……”

半途而廢者可能已經經受了很大的逆境才獲得了他們現在的地位,他們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也是通過努力奮斗才獲得的。但不幸的是,恰恰由于那種逆境,最終使他們開始權衡危險和收獲。他們覺得付出太大,收獲又太小。這樣,半途而廢者放棄了再攀登,他們像放棄者一樣停止了行動。現在,半途而廢者又來到了另一種逆境的門口,但他們已有充足的理由放棄“往上爬”。對他們來說,存在著一種不切實際的信念,即認為經過一些年的時間或一定的努力后,生活就應該擺脫逆境。有了這樣的信念,放棄“往上爬”便是再正常不過了。攀登的代價是很大的,誰都不要掩飾這點,但是同樣收獲也是很大的。那些死不悔改的半途而廢者將付出比攀登更大的代價,他們將不會知道他們能干什么以及能完成什么,他們對自己未來的可能性不會有任何的認識。

思路突破:將行動進行到底

比爾·蓋茨認為,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韌性。如今社會的競爭常常是持久力的競爭,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往往能夠成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對于青少年來講,恒心和毅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半途而廢,淺嘗輒止,那么夢想永遠只能是夢想。

1864年9月3日,寂靜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沖上天空,一股股火焰直往上躥。僅僅幾分鐘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現場時,只見原來屹立在這里的一座工廠只剩下殘垣斷壁,火場旁邊,站著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分的刺激,已使他面無人色、渾身顫抖著……

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后來聞名于世的弗萊德·諾貝爾。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實驗工廠化為了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5具尸體,其中4人是諾貝爾的親密助手,而另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小弟弟。5具燒得焦黑的尸體,令人慘不忍睹。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邁的父親因大受刺激而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面前卻沒有動搖。

事情發生后,警察局立即封鎖了爆炸現場,并嚴禁諾貝爾重建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地避開他,再也沒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但是,困境并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后,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并沒有裝什么貨物,而是裝滿了各種設備,一個年輕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實驗。毋庸置疑,他就是在爆炸中死里逃生、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

無畏的勇氣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戰的實驗中,諾貝爾依然在持之以恒地行動,他從沒放棄過自己的夢想。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隨著當時許多歐洲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開礦山、修鐵路、鑿隧道、挖運河等都需要炸藥。于是,人們又開始親近諾貝爾了。他把實驗室從船上搬遷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溫爾維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接著,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一時間,諾貝爾的炸藥成了搶手貨,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初試成功的諾貝爾,好像總是與災難相伴。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蕩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因工人在搬運硝化甘油時碰撞而發生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著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爆炸,輪船葬身大海……

一連串駭人聽聞的消息,再次使人們對諾貝爾望而生畏,甚至把他當成瘟神和災星。隨著消息的廣泛傳播,他被全世界的人所詛咒。

諾貝爾又一次被人們拋棄了,不,應該說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災難推給了他一個人。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反顧,永不退縮。在奮斗的路上,他已經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大無畏的勇氣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最終激發了他心中的潛能,他最終征服了炸藥,嚇退了死神。諾貝爾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巨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獎,被國際學術界視為一種崇高的榮譽。

諾貝爾成功的經歷告訴我們,恒心是實現目標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條件,一個人的恒心和內心的夢想結合以后,就會產生百折不撓的巨大力量。很多人的失敗并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濟,而是敗在自己意志力不強,很多情況下,成功與失敗只是一步之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临澧县| 凉城县| 镇巴县| 历史| 太原市| 泰顺县| 桐柏县| 嘉祥县| 来宾市| 贵港市| 延津县| 陇南市| 克拉玛依市| 永德县| 万州区| 金乡县| 漳浦县| 武功县| 桑植县| 奎屯市| 韶关市| 昆山市| 吉林市| 曲水县| 射洪县| 聊城市| 怀仁县| 甘肃省| 邹平县| 广安市| 临西县| 增城市| 巫溪县| 呼伦贝尔市| 丰原市| 五寨县| 东莞市| 泊头市| 黄梅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