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撥開信息迷局:博弈中的諜影與交鋒

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成敗的砝碼

被渴死的井底之蛙,賺錢的戴爾電腦

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這里有充足的水源。它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每天都歡快地歌唱。

有一天,一只鳥兒飛到這里,停下來在井邊歇歇腳。

青蛙主動打招呼說:“喂,你好,你從哪里來啊?”

鳥兒回答說:“我從很遠很遠的地方來,而且還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所以感覺很勞累?!?/p>

青蛙很吃驚地問:“天空不就是那么大點嗎?你怎么說是很遙遠呢?”

鳥兒說:“你一生都在井里,看到的只是井口大的一片天空,怎么能夠知道外面的世界呢!”

青蛙聽完這番話后,不以為然,它想:“世界就是這么大呀!”

后來,井水干涸,青蛙渴死了。

這是一個人們早已熟悉的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蛙由于不了解外面的信息,便以為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從而不愿跳出井口,尋找另外的生活,最終落得個被渴死的下場。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井底之蛙”,他們陶醉在自我的狹小領域中洋洋自得。

信息實際上就是知識,擁有某方面的信息就是擁有某方面的知識。比如,你擁有一條信息是甲商場貨品比乙商場貨品便宜,就相當于你擁有“知道在甲商場買東西更便宜”的知識。

世界500強企業戴爾電腦的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在高中玩計算機時就發現,一方面本地的一些計算機批發商接手的PC機無法及時出售,而另一方面用戶又無法得到他們所希望配置的計算機。于是,戴爾就到批發商那里將積壓的PC機以批發價買回,再在機器上增加一些零部件,如更大的內存和磁盤驅動器,然后以低于零售價10~15%的價格出售這些計算機。1984年初,戴爾注冊了“PC有限公司”。一開始,戴爾就在當地報紙上打出廣告把印有自己名字(Dell)的成品組裝機賣給用戶,每月收入達5~8萬美元。到1986年,戴爾的年收入已達6000萬美元。到了1987年3月,22歲的戴爾就在美國商界脫穎而出,被美國學院企業家協會評為1986年度的“青年企業家”。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向戴爾公司訂貨。比如可以訂購17英寸的顯示器,高速的CPU而不需要操作系統。再如,負責臺式PC開發的技術人員總認為顧客需要的是性能最高、速度最快的電腦,但是航空業的客戶告訴戴爾:在航空業中,電腦速度快幾秒鐘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關鍵是要性能穩定,不必經常更新。于是戴爾為他們專門設計了可以跨越時代的經久耐用型PC,從而牢牢地吸引住了像波音公司這樣的“巨無霸”客戶。而這些選擇在IBM是不可想象的,你不能告訴IBM你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你只能從IBM的眾多機型中挑選一款,即使它不適合你。

自行設定電腦配置迎合了時代的潮流。在工業化大生產時代,標準化生產對生產力的提高起了很大促進作用,但由此帶來的則是統一規格、統一樣式、沒有個性的產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費更加人性化,希望能夠根據需要訂制產品的規格與外觀設計,希望擁有個性產品。邁克爾·戴爾不見得在高中時就發現了這個宏大的時代潮流,他發現的是人們對個性化電腦的需求信息,然后僅僅抓住這個機遇,成就了偉大的事業。

信息不在大小,而在于管理者是否懂得運用,無數的商機隱藏在小信息中,管理者要做個留意信息并善于分析信息的有心人。

所羅門巧斷爭子案,華盛頓智捉偷馬賊

兩位母親爭奪一個孩子,雙方都聲稱自己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僵持不下。在那個沒有親子鑒定DNA檢測的時代,不可能用科技手段辨別出事實的真相。主持調解的所羅門王命令手下拿把刀來,告訴她們,將孩子一斬兩半,兩人各得一半。這時一位母親的反應是“我得不到孩子,她也別想得到,斬就斬”,另一位母親則哀求道“王啊,求你不要斬孩子,我把孩子讓給她好了”,所羅門王知道心疼孩子的是真正的母親,就把這個孩子判給了她。

所羅門王判案是一個典型的信息甄別案例。在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生活中,消費者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和紛繁的信息,甄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信息甄別是市場交易中沒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為了減弱非對稱信息對自己的不利影響,能夠區別不同類型的交易對象,而提出的一種交易方法。

在所羅門判案的例子中,其實所羅門王并沒有將孩子劈為兩半,而是發出“將孩子劈為兩半”的信號來甄別誰才是孩子的母親。在我們博弈時,信息發送與信息甄別是比較常見的。

一天,鄰居盜走了華盛頓的馬,華盛頓也知道馬是被他偷走的,于是,華盛頓就帶著警察來到那個偷他馬的鄰居的農場,并且找到了自己的馬??墒牵従铀酪膊豢铣姓J這匹馬是華盛頓的。華盛頓靈機一動,就用雙手將馬的眼睛捂住說:“如果這馬是你的,你一定知道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薄坝已?。”鄰居回答。華盛頓把手從右眼移開,馬的右眼一點問題沒有?!鞍。遗e了,是左眼?!编従蛹m正道。華盛頓又把左手也移開,馬的左眼也沒什么毛病。

鄰居還想申辯,警察卻說:“什么也不要說了,這還不能證明這馬不是你的嗎?”

華盛頓利用那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的提示,致使鄰居認定“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他成功地給鄰居設置了這個陷阱,使其露出了破綻,鄰居的辯解也就不攻自破。

市場博弈中的賣方,如果手中的商品不為顧客所熟悉,但是商品質量確實比較高,他就會主動將商品信息向買方傳遞,讓買方了解商品。我們在市場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賣西瓜的小販,會問你要不要給你挑好的西瓜切個三角形口子,如果不是鮮紅的瓜瓤就不要你的錢,這就是信號發送。

市場博弈中的買方,因為怕自己得不到商品的真實信息而吃虧,面對紛繁的信息來源,買方必須運用自己的信息甄別能力來做決策。比如你要買一件羽絨服,就要想方設法知道里面究竟是雞毛還是鴨絨。

為了降低信息甄別的成本,買方往往會要求賣方提供有關私人信息的可靠證據。當你買一件較貴重的物品時,對實際價值與價格不能鑒別,正在猶豫要不要買,老板有可能將他進貨的發票在你面前晃一下,以表示這樣的價格他只賺點毛利。當你真的看到發票上的價格時,你便堅定了買的決心。

一般來說,甄別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根據信息來源途徑判別。第一手信息資料是相對可靠的,如果是道聽途說,可靠程度就會降低。

2.不盲目相信自己已獲取的信息。根據自己的理性判斷以及原有的經驗來判斷,不對獲取的信息輕易下結論。

3.多渠道獲取信息。擴大信息獲取的途徑,廣泛的信息量有助于自己作出理性的決策。

4.向權威機構核實。比如自己不能對市場上的高仿真鈔票進行鑒別,應該向銀行或其他部門核實。

虛者虛之,批量生產的空城計

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種方法去討好,文夫人卻無動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業顯顯自己的能耐,以此討得文夫人的歡心。不久,公子元親率兵車六百乘,浩浩蕩蕩攻打鄭國。楚國大軍一路連下幾城,直逼鄭國國都。鄭國國力較弱,都城內更是兵力空虛,無法抵擋楚軍的進犯。

鄭國危在旦夕,群臣慌亂,有的主張納款請和,有的主張拼一死戰,有的主張固守待援。這幾種主張都難解國之危難。上卿叔詹說:“請和與決戰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鄭國和齊國訂有盟約,而今有難,齊國會出兵相助。只是空談固守,恐怕也難守住。公子元伐鄭,實際上是想邀功圖名討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又特別害怕失敗。我有一計,可退楚軍?!编崌词逭驳挠嫴?,在城內作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來,不讓敵人看見一兵一卒,令店鋪照常開門,百姓往來如常,不準露一絲慌亂之色,大開城門,放下吊橋,擺出完全不設防的樣子。楚軍先鋒到達鄭國都城城下,見此情景,心里起了懷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誘我中計?不敢妄動,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趕到城下,也覺得好生奇怪。他率眾將到城外高地眺望,見城中確實空虛,但又隱隱約約看到了鄭國的旌旗甲士。公子元認為其中有詐,不可貿然進攻,應先進城探聽虛實,于是按兵不動。

這時,齊國接到鄭國的求援信,已聯合魯宋兩國發兵救鄭。公子元聞報,知道三國兵到,楚軍定不能勝,好在也打了幾個勝仗,還是趕快撤退為妙。他害怕撤退時鄭國軍隊會出城追擊,于是下令全軍連夜撤走,人銜枚,馬裹蹄,不出一點聲響,所有營寨都不拆走,旌旗照舊飄揚。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說道:“楚軍已經撤走?!北娙艘姅碃I旌旗招展,不信已經撤軍。叔詹說:“如果營中有人,怎會有那樣多的飛鳥盤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計欺騙了我們,急忙撤兵了?!?/p>

這種“虛者虛之”的策略,用真實信息去引誘對手并且利用對手的疑慮誤導對手的做法,正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空城計”博弈。實際上,空城計并非創始自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而是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投入使用,并且在此后的歷史上“批量生產”了。

在諸葛亮與司馬懿西城大戰期間,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成功地利用了信息不對稱,通過逆向選擇給對方制造了很大的麻煩。最后,司馬懿殺了孟達,諸葛亮嚇跑了司馬懿,一勝一負,兩人打了個平手。

諸葛亮和降魏原蜀將孟達商議妥當,孟達在新城舉事反魏,然后順勢攻取洛陽,諸葛亮率蜀軍主力攻取長安。當諸葛亮聽說司馬懿官復原職,在宛、洛起兵,于是派人提醒孟達,一定要小心司馬懿,不能輕視。孟達覺得不必害怕司馬懿,宛城離洛陽大約800里,到新城有1200里,司馬懿要是知道自己想反魏舉事,一定會向魏主稟報的,這樣一來,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那時,我孟達把城墻加固好了,司馬懿就是來了也沒有什么用了?!叭搜钥酌餍亩?,今觀此事可知矣”,諸葛亮真是多慮了。

司馬懿知道孟達準備反魏,便想到如果先上奏魏王,待魏王回復來回要一個月,那時早已無濟于事了。于是他來了個逆向選擇,日夜兼程,通宵達旦,不到10日便趕到新城擒獲了孟達。

在這個回合中,司馬懿勝就勝在利用信息的不對稱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孟達沒有料到司馬懿的心機。諸葛亮要高出孟達許多,熟悉司馬懿的心路歷程。司馬懿利用逆向選擇贏了孟達,諸葛亮卻“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在西城,空城計的成功同樣歸功于孔明的逆向選擇。

在空城計這一回合中,司馬懿對諸葛亮的了解也就相當于孟達的水平,在他眼里,諸葛亮就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而這次諸葛亮偏不這樣,他來了個逆向選擇。司馬懿認為我不弄險,我偏給你弄個大的險看看。只見西城4個城門大開,不見一兵一卒,孔明披鶴氅、戴綸巾,在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結果呢,司馬懿退兵了。

不會表忠心,皇帝殺重臣

很多史實都證明了,國君總是拿重臣開刀,春秋時的越王勾踐就是其中的先驅,他手下很多的功臣良將都被他殺死。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手下有兩位重臣:文種和范蠡。勾踐被吳王打敗后,能夠東山再起,得益于這兩人的協助。

這其中文種的貢獻不可磨滅。當初,勾踐準備率兵抗吳的時候,文種認為時機還未成熟,可惜勾踐一意孤行,最終戰敗。文種又忍辱負重,多方奔走,促使吳王夫差答應不殺勾踐。勾踐作為人質,留在吳國服侍吳王三年。在這期間,文種代替勾踐治理越國,打理朝政。文種一直盡心盡力,大力發展越國經濟,為后來越國稱霸打下了堅實基礎。

勾踐回到越國后,文種又向勾踐提出了破吳七策。勾踐采納文種的計策,勵精圖治,最終得以報仇雪恨,打敗吳國,迫使吳王夫差自殺。

勾踐伐吳勝利后,舉辦了慶功大會。大臣們爭相祝賀,但勾踐卻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喜悅之情,相反他還有些愁容,善于察言觀色的范蠡首先注意到了勾踐的變化。很顯然,勾踐不太樂意承認大臣們的功勞,他更擔心這些功臣們日后不好領導,對他們的猜忌之心也顯露無遺。足智多謀的范蠡權衡再三,決定急流勇退,他主動向勾踐提出要告老還鄉。盡管勾踐一再勸留,范蠡還是留下官印不辭而別。

范蠡臨走前,念及舊日情分,特意給文種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還記得當初吳王夫差臨死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嗎?他說‘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他其實是說給咱們聽的,越王的為人,你我都很清楚。他既能忍受屈辱,又很忌妒他人的才能。這樣的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所以,我勸你也跟我一起退隱,不然只怕日后會遭遇不幸。”

文種看過范蠡的信后,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對越國的貢獻足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不過,他還是小看了越王勾踐。勾踐深知文種的才干,但是現在吳國已經滅掉,越國稱霸諸侯,文種的作用已經不大。像文種這樣的人才,一旦參與造反作亂,對勾踐會構成極大的威脅。繼續任用文種的收益要小于留著文種的風險,所以,勾踐決定除掉文種。

一天,勾踐親自去看望文種。談及往事,勾踐對文種說:“當年你有七條破吳計謀,我只用了其中的三條就消滅了吳國。你還剩下四條計謀,準備將來用來對付誰呢?”文種聽出勾踐話中有話,又不敢貿然回答,只能低頭不語。勾踐也不多說,起身離開的時候,特意送給文種一把寶劍。文種接過寶劍,看到劍匣上刻有“屬鏤”二字,這才明白勾踐的意思。按當時的規矩,國君如果將刻有“屬鏤”字樣的兵器贈給大臣時,意思就是讓這個大臣自殺。文種想起范蠡的告誡,只能長嘆一聲:“不聽范蠡的勸告,終于落得如此下場,我太天真了!”說完,文種拔劍自刎了。

文種的死,暗合了夫差的預言。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飛鳥盡,良弓藏”的故事一直上演著。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典型代表,他手下眾多的功臣良將,沒有戰死沙場的,絕大部分都被他一一除掉,胡惟庸、藍玉、傅友德等等一一被殺。

秦末,四處烽煙四起,秦之統治,岌岌可危,項羽劉邦,逐鹿中原,韓信者,幼年受胯下之辱,勵精圖治,學兵法,為萬人敵,與趙背水一戰3萬滅其20萬!一時所向披靡,后從漢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襲強楚之不備,及霸王自刎,天下初定,卻被陳平、呂后、蕭何設計誅于長樂宮鐘室!

對皇帝來說,江山的穩定是第一位。大臣們了解皇帝和國家機制,他們最有可能成為造反的力量。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會造反,所以皇帝就需要識別哪些大臣最可能造反。于是便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大臣們清楚自己會不會造反,皇帝卻不知道誰忠誰奸。

大臣們必須發出一個信號表明忠心或皇帝必須用一個信號來區分忠臣和奸臣。在一般的經濟活動中,由于每種經濟活動的成本和收益不同,可以根據一個信號制定出分離條件。但大臣造反這樣的事卻很特殊,當皇帝的收益太高,以至于任何成本都值得付出,皇帝用來識別忠奸的信號就比較模糊,尋找分離條件的困難程度大大提高。

于是,皇帝就會陷入這樣的困境:他無法從大臣中分辨出忠臣和奸臣,但他又必須保證自己的基業延續千秋萬代。這個時候,皇帝只有用一種非常規的分離信號進行識別:有能力造反的和沒有能力造反的。

但是,有些開國重臣在交出兵權后仍會被殺,這也可以用博弈論理論來解釋。重臣除了擁有職位、兵權這些資產外,還有聲望、才能、人際關系等無形資產。即使交出了有形的兵權,那些潛在的無形資產是無法上交的,對于皇帝來說,他們仍構成威脅。

所以,皇帝只有將那些有能力造反的重臣殺掉,剩下的大臣即使有造反之心,也無造反之力。其實,皇帝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作出同樣的選擇: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

占便宜吃大虧,贏的永遠是商家

宋朝有個呂姓商人,一日外出,半路饑渴難耐,見旁邊有一個餅攤,問老板:“餅多少錢一個?”

老板:“一錢一個。”

呂姓商人想:果然不同地方的東西價錢不一樣,這餅居然才一錢,我們那里要十錢一個!

他一連要了5個餅,大吃起來。

付錢的時候,他按價付錢。突然,老板說:“餅是面做的,你還應付面錢?!?/p>

商人想,好像有道理,于是又付了5錢。

老板又說:“餅不要柴草燒和水調拌嗎?你還要付草錢和水錢。”

商人看看老板,不知所措,又付了5錢。

后來,商人回到家里,想了又想,怎么想都覺得不對勁,笑罵自己道:“我真是憨啊,原以為撿了個便宜,沒想到竟被那老板多騙走10錢!”

某日,城市中的一家餐廳掛出一塊招牌:“明天吃飯不要錢!”

消息不脛而走,第二天,這家餐廳里果然賓朋滿座,非常熱鬧。酒過三巡之后,眾人已有些微醺,這時,店主才踱著方步出來,笑瞇瞇地說:“大家一會兒走之前可不要忘記到柜臺結賬啊。”

頓時一片不滿之聲響起,每個人都覺得店主說話出爾反爾,不守信用。

只聽店主不慌不忙地解釋說:“我明明寫的是——明天吃飯不要錢,又不是今天。”

這則笑話反映的是我們在日常博弈中經常會遭遇一些“溫柔的陷阱”,讓我們深陷其中,無可奈何。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生活中,商家的低價限量銷售、打折銷售、贈送禮品、購物返券等優惠酬賓活動,讓消費者如墜煙海不辨東西。在銷售者與消費者的博弈中,為何消費者就沒有勝出的把握?

李先生在一家超市購買了一大包某品牌方便面。回家后,他發現其中有一包中了該公司“大骨贏家”促銷活動的四等獎。根據兌獎內容,他可以再獲得半包方便面。

于是,李先生依據獎券上顯示的“去購買處領取中獎方便面”的提示,來到超市進行兌換。工作人員表示,該獎項需兩張獎券一同使用,才能換取一小包方便面。

“我認為不對,食品怎能半包發獎。在五連包中中了一個四等獎,就應該獎勵五連包的一半,也就是2或3個小包裝?!?/p>

面對堅持領獎的李先生,店員找出一包方便面,掰了半包,給了他。

“這種方便面怎么吃呀,這不是侮辱人嗎?”一怒之下,李先生將整包方便面扔在地上。隨后,雙方發生沖突。最終,在店方要求下,李先生賠償了另外半包方便面的價錢。

李先生認為,生產廠家的獎項設置非常不合理,“食品怎能設置無法領取的半包獎項?若中了半瓶礦泉水,你怎么分?”

該公司市場部工作人員表示,確有這種“半包獎”的獎項設置。它有兩種兌獎方式,可以集齊兩張獎券換取一整包獎品,或者再出一半的價錢兌換一整包獎品。另外,在兌獎券上也標明了“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

買賣雙方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但在信息博弈中,卻一方吃虧,一方占便宜,這就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結果。其實,商家能獲得更大利益,無非是信息不對稱造成了交易雙方的利益失衡。畢竟,在商家和消費者的對弈中,商家總是要比消費者了解更多的消息,他也更容易利用信息為消費者設置各種障礙和門檻。例如上文欺騙了食客的餐廳老板,又如提供半包獎項的某廠家,他們利用自己的優勢,引導消費者甚至誤導消費者進行消費。消費者了解到的只是商品信息的表面,處于信息劣勢。

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了消費者付出更多的成本。也就是說,在雙方的較量中,信息如同資本、土地一樣,是一種需要進行經濟核算的生產要素。俗話說,隔行如隔山?,F在,這座山就是信息不對稱,商家對商品信息和營銷策略的占有,才保證了每一次交易的獲利。所謂“買家沒有賣家精”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處于劣勢,并不總是令人同情。因為若不是消費者貪小便宜,在利益面前失去理智,也不會自惹麻煩。

當然,這一切在博弈中都很正常,因為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會心動的,理性人永遠都會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做出選擇,他掌握的信息達到什么程度,便會做出和掌握的信息相一致的選擇。

沒有時機,等待時機

雖然信息之于博弈很重要,但沒有信息的情況也是常有的。有道是:蛟龍未遇,潛身于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真功夫不可告人,自有其理由。有時博弈時機不成熟,必須像獵人一樣耐心潛伏著,等待獵物出現。

1998年股神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會上說:“我們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找到值得一提的股票了。我們要等多久?我們要無限期地等。我們不會為了投資而投資。我們只有在發現了誘人的對象的時候才會投資……我們沒有時間框架。如果我們的錢堆成山了,那就讓它堆成山吧。一旦我們發現了某些有意義的東西,我們會非常快地采取非常大的行動。但我們不會理會任何不合格的東西。如果無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做?!?/p>

除了博弈時機不成熟的因素外,有時是為了讓對手充分表演,暴露出他的全部招數,然后再抓住其要害給予致命打擊。

在很多情況下,實力和地位與發展都不是正比關系,這時就需要有效地把自己的實力和意圖隱蔽起來,靜觀其變,等待機會。

在博弈中善于等待機會,有時也是為了麻痹對手使他驕傲輕敵,以為你軟弱無能,然后趁其不備而攻殺之;有時是為轉移對手的注意力讓他奔東邊去,而你卻在西邊出擊。

所以,為了有效地打擊對手,首先要有效地隱蔽自己、保護自己,也就是要作出假象迷惑敵人,讓他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行動。我強時,不急于攻取,須以恭維的言辭和豐厚之禮示弱,使其驕傲,待其暴露缺點、有機可乘時再擊破之。

過分善良的人往往不懂得這一點,以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樣,結果,以善良待人,反被邪惡傷害,成了邪惡的犧牲品。即使不以打擊對方為目的,為了不遭對方打擊,也不應天真地將自己的一切暴露無遺,使自己毫無還手之力。

所以,善良誠可愛,善于在復雜世道中保存這份善良,則更為可貴。

北宋丁謂任宰相時期,把持朝政,不許同僚在退朝后單獨留下來向皇上奏事。只有王曾非常乖順,從沒有違背過他的意圖。

一天,王曾對丁謂說:“我沒有兒子,老來感覺孤苦。想要把親弟的一個兒子過繼來為我傳宗接代,我想當面乞求皇上的恩澤,又不敢在退朝后留下來向皇上啟奏?!?/p>

丁謂說:“就按照你想的那樣去辦吧!”

王曾趁機單獨拜見皇上,迅速提交了一卷文書,同時揭發了丁謂的行為。丁謂剛起身走開幾步就非常后悔,但是已經晚了。沒過幾天,宋仁宗上朝,丁謂就被貶到崖州去了。

王曾能順服丁謂,而最終實現揭發丁謂的目的,不能不歸于靜觀其變之功。善于等待機會是事業成功和克敵制勝的關鍵。一個不懂得等待的人,即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戰勝敵人。

一位老總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五年打基礎、五年打天下,用他十年或二十年,終有一天,在哪里積累就在哪里成功。”這里的積累,可以說就是等待機會的一種表現。

工程師緣何錯失珍珠貓

有一位工程師和一位經濟學家是無話不談的好友。一次,兩人相約赴埃及參觀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后,工程師某天獨自徜徉在街頭,忽然耳邊傳來一陣叫賣聲:“賣貓啦,賣貓啦!”

工程師一看,一位老婦人身旁放著一只黑色的玩具貓,標價500美元。這位婦人解釋說,這只玩具貓是祖傳寶物,因孫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售,以換取治療費。工程師用手一舉貓,感覺貓身很重,看起來似乎是用黑鐵鑄就的。不過,那一對貓眼則是用珍珠鑲的。

于是,工程師就對那位老婦人說:“我給你300美元,只買下兩只貓眼吧。”

老婦人一算,覺得合理,就同意了。工程師高高興興地回到了賓館,對經濟學家說:“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買下兩顆碩大的珍珠?!?/p>

經濟學家一看這兩顆大珍珠,少說也值上千美元,忙問朋友是怎么一回事。當工程師講完緣由,經濟學家忙問:“那位婦人是否還在原處?”

工程師回答說:“她還坐在那里,想賣掉那只沒有眼珠的黑鐵貓?!?/p>

經濟學家聽后,忙跑到街上,給了老婦人200美元,把貓買了回來。

工程師見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買個沒眼珠的黑鐵貓。”

經濟學家卻不聲不響地坐下來擺弄這只鐵貓。突然,他靈機一動,用小刀刮鐵貓的腳,當黑漆脫落后,露出的是黃燦燦的一道金色印跡。他高興地大叫起來:“正如我所想,這貓是純金的?!?/p>

原來,當年鑄造這只金貓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將貓身用黑漆漆了,于是它看起來儼然一只鐵貓。

工程師在為自己以低價買到兩顆大珍珠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卻不曾想自己其實錯過了更大的收益;他當然也不曾想到,自己簡單的兩句話讓好友輕易就撿到了這個更大的便宜。

其實,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只是工程師有經濟學家好友對信息正確判斷幫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失誤,而我們有時候就沒有如此幸運,只收獲表象信息帶給我們的收益,卻不知道如果我們能夠對市場所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們可能收獲更多。

現實中,我們在博弈時能夠捕捉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如果估計不到情況的變化,作出的選擇自然受到影響。面對信息的判斷,我們需要作出準確的變化,自己的選擇才能有章可循——才不至于像某些人,這山看著那山高,今天換專業,明天換單位,跳來跳去,自認為是時代的弄潮兒,其實是在信息汪洋大海中竹籃打水一場空。由于沒有對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最終只能一事無成。

現在市場上的信息多如牛毛,但仍有人感嘆自己的信息來源不夠充足。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矛盾?問題的關鍵就是——有效信息提取的不同。市場上的信息無處不在,而我們所需要提取的是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這個信息提取的過程可能是長期的,但必須是正確的。只有確保了這種正確性,才能讓信息為我們帶來商機。

我們生活在信息社會中,每天都要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這些信息泥沙俱下、真假夾雜。在如此復雜的局勢下,提升自己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這是每一個人的基本能力,也是每一個在市場經濟中博弈的主體不可或缺的基本任務。

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勘探開發出了著名的大慶油田。當時,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不知道大慶油田的具體位置,但是日本三菱重工集團卻對大慶油田了如指掌。

那時,由于各種原因,大慶油田的具體情況是保密的。然而,日本三菱重工集團的信息專家們卻從一些普通的信息中發掘出了極為重要的經濟信息,揭開了大慶油田的秘密。

三菱重工首先從刊登的鐵人王進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斷出大慶油田在東三省偏北處。因為相片上的王進喜身穿大棉襖,背景是白茫茫的積雪。接著,他們又從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推斷出油田離鐵路沿線不遠。然后,這些信息專家又從《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中看到這樣一段話:王進喜到了馬家窖,說了一聲:“好大的油海啊,我們要把中國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據此,三菱重工判斷出,大慶油田位于東北馬家窖。

1964年,王進喜參加了這一年舉辦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菱重工又得出大慶油田已經開始產油的結論,因為如果不出油,王進喜是不會當選為人大代表的。

同時,從刊登的照片王進喜所站的鉆臺上手柄的架勢,他們又推算出油井的直徑是多少;從王進喜所站的鉆臺油井背后隱藏的油井之間的距離和密度,又推算出油田的大致儲量和產量。當時三菱重工的信息專家推算出大慶的石油年產量為3000萬噸,這與大慶油田的實際年產量幾乎完全一致。

根據中國當時的技術水準和能力及對石油的需求,三菱重工斷定中國必定要大量引進采油設備。于是,三菱重工迅速集中有關專家和人員,在對所獲信息進行剖析和處理后,全面設計出適合大慶油田的采油設備,做好了充分的奪標準備。

果然,中國不久便向市場尋求石油開采設備。三菱重工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符合中國要求的設計、設備獲得了這筆巨額訂單,賺取了一大筆利潤。

信息就是財富的沃爾森法則

日本德斯特自動售貨機公司董事長古川久好12年前曾是一家公司的小職員,平時為老板干一些文書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報刊材料。這份工作很辛苦,薪水又不高,他時刻琢磨著想個辦法賺大錢。

有一天,古川久好從報紙上看到一條介紹美國商店情況的專題報道,其中有一段提到了自動售貨機的便捷性和今后發展前景。古川久好想到:自己所處的地區還沒有一家公司經營這個項目,將來必然會是一個自動售貨的時代。這項生意對于沒有什么本錢的人最合適。我何不趁此機會去鉆這個冷門,經營此新行業?

于是,他就向朋友和親戚借錢購買自動售貨機,共籌到了30萬元,這筆錢對于一個小職員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以一臺1.5萬元的價格買下了20臺售貨機,設置在酒吧、劇院、車站等一些公共場所,把一些飲料、酒類、報紙、雜志等放入其中,開創了他的新事業。

當地人第一次見到公共場所的自動售貨機,感到很新鮮,因為只需往里投入硬幣,售貨機就會自動送出你需要的東西。古川久好的自動售貨機第一個月就為他賺了100多萬元。他把每個月賺的錢投資于自動售貨機上,擴大經營規模。5個月后,古川久好不僅連本帶利還清了借款,而且還凈賺了近2000萬元。

在知識經濟時代,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你就必須準確快速地獲悉各種情報:市場有什么新動向?競爭對手有什么新舉措?……在獲得了這些情報后,果敢迅速地采取行動,這樣你不成功都難。信息與情報的商業價值在于,它們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命運,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提出其沃爾森法則,強調信息的重要性。

市場競爭的優勝者往往是那些掌握前言信息的人。在同樣的條件下,獲取信息最全面的人,就會優先搶得商機。有人說市場經濟就是信息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說,關注信息就是關注金錢,信息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資源,在商海中搏擊,就要學會收集信息,抓住有效信息?,F代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及時、準確地掌握信息,對贏得競爭十分重要。信息就是資歷,信息就是競爭力,信息就是利潤。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逼鋵嵾\用到商業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市場對大家都是平等的,市場上也從來不缺少機會,而是需要我們博弈時有一雙敏銳的慧眼,來發掘市場上的商機。

信息與情報給企業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給許多企業敲響了警鐘:信息既能帶來滾滾財富,同樣,信息的外泄也會讓企業遭到致命的打擊。

在日本成為汽車生產大國之前,日本的許多企業只能生產卡車與公共汽車。但是,許多企業經營者敏銳地預見,不久,世界市場對小汽車的需求量將會大增,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商機??墒怯捎谌毡酒囍圃旒夹g落后,無法自行生產小汽車,于是,一些企業在世界范圍內紛紛展開一場情報戰。日產公司想方設法從英國搞到裝配小汽車的技術;日野公司不甘落后,通過努力從法國獲得了“雷諾”小汽車的生產技術。一場場情報戰過后,日本汽車市場開始逐漸走上成熟,直至成為商場中的最大贏家,然而歐美汽車企業卻因此喪失了市場份額。

沃爾森認為,具備了一流的人才與技術只可以說明企業具備了生產一流產品的可能,而這種可能如果沒有靈活地、高效地、及時地把握市場前沿信息的信息系統作保障,也會化為烏有。同時,沃爾森認為,信息與情報關乎企業的方方面面,企業不但要注重內部信息,而且更要重視外部信息;不但注意搜集、把握信息,而且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控制世界黃金市場和歐洲經濟命脈200年的大家族,他們極其重視信息和情報。羅斯柴爾德的三兒子尼桑年輕時,在意大利從事棉、毛、煙草、砂糖等商品的買賣生意,很快便成了大亨。這位傳奇式人物的表現很讓人稱道,但最讓人稱奇的是,僅僅在幾小時之內,他就在股票交易中賺了幾百萬英鎊。

故事發生在1815年6月20日,倫敦證券交易所一早便充滿了緊張的氣氛。由于尼桑在交易所里是舉足輕重的人物,而他交易時又習慣地靠著廳里的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這根柱子叫做“羅斯柴爾德之柱”?,F在,人們都在觀望著尼桑的一舉一動。

滑鐵盧戰役關乎英國和法國兩國的命運,也影響證券交易。如果英國獲勝,毫無疑問英國政府的公債將會暴漲;反之,必將一落千丈。

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位投資者都在焦急地等候著戰場的消息,只要能比別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時、十分鐘,也可趁機大撈一把。

戰事發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方,與倫敦相距非常遙遠。當時既沒有無線電,也沒有鐵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主要靠快馬傳遞信息。而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的幾場戰斗中英國均吃了敗仗,所以大家對英國獲勝抱的希望不大。

這時,尼桑面無表情地靠在“羅斯柴爾德之柱”上開始賣出英國公債了?!澳嵘Yu了”的消息馬上傳遍了交易所。于是,所有的人毫不猶豫地跟進。瞬間英國公債暴跌,尼桑繼續面無表情地拋出。

正當公債的價格跌得不能再跌時,尼桑卻突然開始大量買進。

交易所里的人給弄糊涂了,這是怎么回事?尼桑玩的什么花樣?追隨者們方寸大亂,紛紛交頭接耳。正在此時,官方宣布了英軍大勝的捷報。

交易所內又是一陣大亂,公債價格持續暴漲。而此時尼桑卻悠然自得地靠在柱子上欣賞這亂哄哄的一幕。無論尼桑此時是激動不已也好,或者是陶醉在贏得的勝利喜悅之中也好,總之他發了一筆大財。

表面上看,尼桑似乎在進行一場賭資巨大的賭博,如果英軍戰敗,他豈不是損失一大筆錢?實際上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賺錢游戲。

滑鐵盧戰役的勝負決定英國公債的行情,這是每一個投機者都十分明白的,所以每個人都渴望比別人先一步得到官方情報。唯獨尼桑例外,他根本沒想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情報網,可以比英國政府更早知道實際情況。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遍布西歐各國,他們視信息和情報為家族繁榮的命脈,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橫跨全歐洲的專用情報網,并不惜花大錢購置當時最快最新的設備,從有關商務信息到社會熱鬧話題無一不互通有無,而且情報的準確性和傳遞速度都超過英國政府的驛站和情報網。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高效率的情報通訊網,才使尼桑比英國政府搶先一步知道滑鐵盧的戰況。

另外,尼桑的高明之處還在于他懂得欲擒故縱的戰術。要是換了別人,得到情報后便會迫不及待地買進,無疑也可賺一筆。而尼桑卻想到利用自己的影響先設一個陷阱,造成一種假象,引起公債暴跌,然后再以最低價購進,只有這樣才能大發一筆。這個搶先一步發大財的故事,足以說明提前掌握情報和信息對于博弈的重要性。

博弈中,除去信息的因素,大家贏的機會均等。此時,誰能搶占先機,誰就能穩操勝券。而搶占先機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提前抓住有利的信息和情報。在這方面日本商人市丸良一也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典范。

市丸良一的公司起源于市丸家的醬油鋪。由于小本經營,難以同大企業競爭,市丸家的醬油鋪只好改做淀粉生意,取名“市丸產業公司”。后來公司取得了關于淀粉供求信息的情報。當時日本處于戰后恢復時期,對淀粉的需求量很大,而做淀粉的原料甘薯主要出產在氣候溫暖的南方鹿兒島縣。市丸產業公司占有“地利”之便,公司經營得很順利。由于得到了準確的市場供求信息,“市丸產業”在短短的幾年后發展成為一家龐大的企業,在日本淀粉公司中居第三位。

后來,在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以后,日本農林省決定減少淀粉公司的數目。在提前獲得此情報后,“市丸產業”公司總經理市丸良一當機立斷,于1976年買進3輛小汽車,改營出租汽車業。市丸良一精心經營,只用兩年時間就正式辦起了市丸交通公司。到1984年發展為九州最大的出租汽車公司,共擁有出租汽車369輛。

在經營出租汽車事業的同時,市丸良一又及早發現不動產業有利可圖,便設立“市丸商事公司”,開創了修建和出租公寓事業。他又利用西鄉隆盛(日本明治維新時著名人物,出生于鹿兒島加治屋)逝世100周年的機會,以及他在鹿兒島人心目中崇高的威望大做廣告,宣傳他建筑的“加治屋公寓”,使其公寓銷路十分順暢。

毫無疑問,市丸良一之所以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與他注意信息情報的收集是分不開的。在現代這個競爭激烈的商場上,擁有廣闊的信息網絡,是一個企業成功的關鍵。一個人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要通過群體拓展思路,打開局面,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廊坊市| 绍兴市| 应用必备| 陈巴尔虎旗| 墨脱县| 疏附县| 广南县| 辽阳县| 玛曲县| 澜沧| 虞城县| 乐至县| 彰化县| 牟定县| 于都县| 额济纳旗| 科技| 阆中市| 峨边| 徐汇区| 黄龙县| 深州市| 麻江县| 凤山县| 京山县| 景德镇市| 新泰市| 旌德县| 石狮市| 库尔勒市| 盐池县| 松溪县| 昭通市| 海兴县| 崇信县| 泗阳县| 十堰市| 花莲市| 磐安县| 临朐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