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深處:二戰日軍中國慰安婦影像實錄
- 陳慶港
- 964字
- 2019-01-02 21:13:38
前言(一) 在時間與時間之間
自與第一位愿意接受我采訪的“慰安婦”老人見面至今,斗轉星移,時間已過去了十多年。在這十多年里,雖然世間萬物都在發生變化,卻也仍有一些事一如既往,比如日本政府對待慰安婦問題的蠻橫態度,以及“慰安婦”們的苦苦期待就是這樣。
開始于十多年前的這次采訪,對于我來說至今都沒有結束。就在最近這幾年里,我就又認識了多位“慰安婦”老人(她們的勇氣,以及為歷史作證的精神令人感動,其中有些人的事跡已添進本書中)。我想,在今后的數年里,我們或許仍將會看到繼續有老人蹣跚著站出來,但更多的我們將會看到這些老人一個接一個的匆匆離我們而去。
在我采訪過的老人中,已有多位悄然離去,而她們最后的訴說已成指控暴行的鐵證。雷桂英,2007年4月25日逝于江蘇南京;周粉英,2008年7月6日逝于江蘇如皋;尹玉林,2012年10月6日逝于山西陽曲;郭喜翠,2013年7月23日逝于山西盂縣;萬愛花,2013年9月4日逝于山西太原;林亞金, 2013年10月17日逝于海南保亭;李秀梅,2014年4月18日逝于山西盂縣……
天堂定有正義,愿她們在那里得以安息。
本書在對受害人的稱謂上仍使用“慰安婦”一詞。2012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 克林頓指示美國所有文件和聲明禁用按日語直譯的“慰安婦”一詞,將其改為“被強迫的性奴”,以此要求日本正視“二戰”期間的性暴行。此后,韓國政府也表示考慮采用類似稱呼取代“慰安婦”,接著有中國學者也鄭重提出“慰安婦”的稱呼是從日本軍人角度而言的,應將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強征的中國、朝鮮等國“慰安婦”改稱為“性奴隸”。強征“慰安婦”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期間犯下的嚴重罪行,對此國際上早有定論。但至今日本政客仍然屢在其對外侵略戰爭和“慰安婦”等問題上大放厥詞。
就像沒有人再會認為731報告中的“馬路大”是原木一樣,相信今天也不會再有人去從日本軍人的角度去理解“慰安婦”一詞(1941年10月18日,東條英機在接受了美國記者約瑟 道格拉斯的采訪時說“女人是一種戰略物資,并且是對戰爭勝利不可或缺的、具有獨特營養的戰略物資”。即便是從日本軍人的角度去理解,他們也并沒有將慰安婦當人看待,在他們眼里慰安婦只是“特別軍需品”),而保留“慰安婦”一詞的使用,有其歷史意義。或者說“慰安婦”一詞本身就代表那段不容更改的歷史,就是對日軍野蠻行徑的最有力控訴。
歷史只要不被掩蓋,它就不會被誤解。
陳慶港,2014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