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選擇比單純努力更重要(3)
- 做事重選擇 做人輕得失
- 文成蹊編著
- 2963字
- 2016-05-19 10:52:41
試想如果這個孩子面對自己被毒蛇咬傷的腳趾不是果斷選擇割斷以保存性命,而是猶豫不決、驚慌失措,那么他的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困難和問題面前,我們應該向亞歷山大大帝和那個被毒蛇咬傷的孩子學習,遇事當機立斷。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才能讓自己的努力有成效,才能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無論是在事業還是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關鍵的時刻,在這個時候重要的不是怎樣做出決策,而是必須做出某種決策。如果你養成了果斷選擇、執行的習慣,那么在做決策時,你就會運用自己的判斷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但如果你的決策不過是個形式,內心還在思慮再三、猶豫不決,不認為它就是最后的決斷,那么你在做決策時,就容易使自己有重復考慮的余地,無法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更無法做出成功的決策。
當機立斷的人,遇到事情就會迅速做出決策,進而果斷執行這個決策,為之努力,直至實現目標為止。而優柔寡斷的人,進行決策時,總是逢人就要商量,即便再三考慮也難以決斷,進而遲遲不付出行動和努力,終至一無所成。
果斷選擇表現的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智慧。在面對艱難險阻時,一味地猶豫不決,不僅是性格上的懦弱,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逃避。因此,倘若你想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倘若你希望用行動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么學會果斷選擇吧!因為,只有果斷地做出選擇,才能有效地實施行動,進而讓自己的努力能夠有所回報。
選擇好習慣,比做事努力更重要
有調查表明,人每天90%以上的行為是由習慣或慣性支配的。無論做什么事,習慣總會先于人的大腦做出反應,這是非常不容易改變的。習慣使行為跳過大腦的思考,直接發生。習慣是天使,也是魔鬼。每個人身上的習慣都是好壞摻雜,好習慣難以養成,但一旦養成卻是人生的助力;壞習慣容易養成、且難以摒棄,但是卻足以讓人生不見天日。
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很努力,但是卻因為一些壞習慣的影響,始終無法走向人生的新臺階。可見,養成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努力,還需要選擇積極向上的好習慣。
王寶強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家境貧寒的他,既沒背景也沒有財富。5歲時,他被電影《少林寺》里李連杰的風采迷住了,他想要是自己也能夠成為那樣的明星該多好啊!為了這個夢想,他8歲到少林寺學武,14歲只身一人到北京尋找工作機會,成了一位背井離鄉的“北漂”,在拍攝點門口那一堆等著當臨時演員的人里,常常有他的身影。
然而,當臨時演員的收入連維持最低標準的生活都困難。為了能夠繼續在北京追尋自己的夢想,他到工地拉過磚,扛過木頭,做過清潔工。最底層的卑微的生活并沒有消磨掉他的夢想,他常常設想自己成為明星后的生活,一有工夫就在地上、墻上練習簽名。雖然一度成為笑柄,但他沒有一天不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他說:“我練習簽名,就是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的夢是什么,我到北京為了什么。”他不怕吃苦,踏實認真,即使跑龍套的小角色,他也甘之如飴,認認真真地表演,并始終堅信自己的未來是光明的。
如今,這個其貌不揚、滿臉憨厚的小伙子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一個訪問過他的主持人曾感慨地說:“有無數的人向前看,但是只有你,把向前變成了一種習慣,始終在向前進。”
不可否認,王寶強的成功里有機遇和運氣的成分,但如果沒有堅持夢想、積極向上的好習慣,沒有不怕吃苦、踏實認真的好習慣,恐怕機遇降臨了,他也根本無法把握。機遇只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而王寶強認真、踏實、始終向前看的好習慣正是他為成功所作的準備。
王寶強不一定是拍攝點門口那些業余群眾演員中最努力的,但他一定是那群人里表演習慣最好的那一個。很多時候,習慣比努力更加重要,正如經濟學中的“木桶理論”,壞習慣就是構成木桶的木板中最短的那一條。木桶定律認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短的木板,而不取決于最長的木板。人的發展同樣如此,人的失敗往往是由于自己選擇的某種壞習慣所致。
生命并不是一個發現的過程,而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們并不是在發現自己,而是在重新創造自己。人生不是去尋找“我是誰”的答案的過程,而是去選擇“我做誰”的過程。因此,要想掌握人生,就一定要能夠駕馭習慣,讓好習慣為我所用,將壞習慣連根拔起。那么如何才能擁有好習慣,遠離壞習慣呢?
1.改習慣要趁早
習慣的形成有如纏線紗,一開始只是一條細細的絲線,隨著我們不斷地重復相同的行為,就好像在原來那條絲線上不斷纏上一條又一條絲線。最后,它便成了一條粗繩,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纏得死死的。越是經年累月,它就越牢固。
我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養成一些壞習慣,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總能夠為這種壞習慣做點什么,比如每日自省。撇開每日自省的其他意義不談,僅就改變壞習慣而言,它有助于我們盡早發現自己的壞習慣,而越早發現,改掉它就越輕松。
當然,每日自省的內容因人而異,就一般情況而言,我們可以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進行自省,比如,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今天足夠高效嗎”、“今天有哪些得失”、“有哪些措施可以讓我做得更好”等。這樣,我們就可以容易發現自己需要改掉什么壞習慣,或者自己正在養成什么壞習慣,以讓自己對習慣的狀況了如指掌。針對壞習慣,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做出針對性計劃,進行改正。
2.置換壞習慣
由于人每天的行為絕大多數都是由習慣決定的,而壞習慣養成容易,好習慣養成難,因此對于壞習慣,我們不要奢望去“改掉”它。一是,因為這做起來很不容易;二是,因為這樣很容易導致“一個壞習慣倒下去,千萬個壞習慣站起來的惡性循環”。所以,選擇一個好的習慣去“置換”它才是明智的。
好習慣和壞習慣之間勢必會有一場很慘烈的戰斗,在一開始是戰略游戲,你需要配置資源,建立起信心,囤積足夠的資源,然后再投入戰斗。戰斗時是第一視角游戲,需要你時時刻刻提高警惕,不要被壞習慣打敗。因此,在開始之前,我們就要找到足夠的理由和資源去增加與壞習慣作戰的勝算。
以用“做晨型人”替換“早晨睡懶覺”為例,很多人只是說一遍“明早,我要早起”,但卻不會做同時定幾個鬧鐘、請家人幫忙等準備,也不會下很大的決心,因此,第二天隨便為自己找個理由就又睡懶覺了。
如果我們做好如下這些準備又會如何呢?
為自己做“晨型人”找一個理由。
為自己早晨起來以后找點事做。
剛開始可以采取一些強制措施。
可以說服一些朋友(親人)一起做“晨型人”。
……
這樣,我們就做好了戰略準備。等到真正開始實踐的時候,我們可以打印出來一個列表,每天是否早起,做好記錄;同樣,在那個列表上,記錄每天晚上是否早睡。如果沒有早起,要對自己進行懲罰,一定要夠嚴厲,但也不要虐待自己,比如用一些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或者不喜歡的書作為懲罰就可以了。這樣就能夠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警惕,而不讓壞習慣卷土重來。
3.“拉幫結伙”來“作戰”
“培養習慣”這種事情,絕對需要“拉幫結伙”。有了志同道合的人,就可以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大家比誰做得最好,做得好的幫助做得不好的,一起分享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癥結……這樣自然就會容易很多。我們仍然以早起為例,雖然不可能一堆懶人睡在一起看誰早上起得早,但是有人想出了“網上簽到”的方式。
總之,選擇好習慣,比做事努力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時刻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做事習慣,比如勤奮、寬容、堅持、樂于助人等。一旦擁有了這些好習慣,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成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