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事情。得失之間,隔于一線。堅持一下,或許就是完全不同的結局。在成敗之間,妨礙我們的往往只是一層迷霧。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對手并不是所謂的敵人,而是自己的絕望和放棄。
堅持,也許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也許會承受更多的壓力,也許還有外界的誤會、指責,但是,請相信堅持的力量。因為,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只要堅持了心中的目標,那么心中就不會留有遺憾。
執著于你的目標與追求吧!或許再堅持一下,你就會獲得一種“意外”的驚喜與成功。
就算失望,也不能絕望
希望與期待是每個人心中最自然不過的東西,也正是因為有了希望,人們才有了前進的動力,才會感覺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可是,有了希望,人生卻仍然不會一帆風順,磕磕碰碰總是難免,這時不一樣的就出來了,有人選擇了失望,而有人則選擇了絕望。
失望是人的一種正常感情表露,而絕望則是對生命的一種態度了。兩者的區別為是否可以重新再來,是否有重新再來的決心。如果你失望了,那么好,你還有機會,這只是證明你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普通人;但是,一旦你絕望了,那么完了,人死莫過于心死,一個心死的人即使活著也沒有什么意義了。
生活給我們的,究竟是失望還是絕望
因為患了小兒麻痹癥,她從小就知道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不同。而隨著慢慢長大,她的憂郁和自卑感越來越重,她覺得自己是被上帝遺棄的孩子,生活毫無樂趣可言,大家對她的關心不過是同情和憐憫。因此,她拒絕所有人的靠近。
就像凡事都有個例外,鄰居家那個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就成了這個例外,他們甚至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一天,老人用輪椅送她去幼兒園,路過操場的時候一群孩子正在大聲唱歌,動聽的歌聲很快就吸引住了他們。一首歌唱完,老人說:“我們為他們鼓掌吧!”她吃驚地看著老人,問道:“我的胳膊動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對她笑了笑,解開襯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那是一個初春,風中還有著幾分寒意,但她卻突然感覺自己的身體里涌動起一股暖流。老人對她笑著說:“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樣可以拍響。所以,只要努力,你也一樣能站起來!”
當天晚上,她就讓家人寫了一個紙條,貼到了最醒目的位置,紙條上是這樣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響。從那之后,她開始配合醫生做運動,甚至在父母不在時,她自己扔開支架,試著走路。蛻變的痛苦是牽扯到筋骨的,但她始終堅持著,她相信自己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行走,奔跑……
功夫不負苦心人,11歲時,她終于可以離開支架。但是,她沒有停歇,而是又有了新的目標,她開始鍛煉打籃球和田徑運動……1960年羅馬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女子100米跑決賽上,當她第一個撞線后,掌聲雷動,人們都站起來為她喝彩,齊聲歡呼著這個美國黑人的名字,不錯,她就是——威爾瑪·魯道夫,當時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那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她不僅摘取了3枚金牌,還是第一個黑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百米冠軍。
是的,生活給了她不健全的身體,給了她比一般人更加悲慘的命運,她也曾經以為生活所給予她只有絕望。可是,她錯了,生活從不給任何人以“絕望”,只是人們還沒有看到“絕望”與“失望”之間的那一點點“希望”而已。
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
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懷揣著家人東拼西湊到的1000多元路費,躊躇滿志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車,準備在“遍地是金”的南方闖出一番自己的事業。而當他擠出廣州火車站時,卻發現口袋不知何時被人劃了一道口子,里面的路費以及寫有在廣州打工的一位親戚的電話地址的小紙條,全都不見了。
正在身無分文走投無路之際,一個人看到他的窘迫后上前搭話,并且在明白了他的處境之后,非常熱情地說可以介紹他去一個裝修隊工作。于是,他就這樣在那里沒日沒夜地干了兩個多月,正想著領工資時,那包工頭卻在一夜之間失蹤了。
苦干兩個月,居然全部都白干了,而立刻另外找工作又找不到,這時廣州查“三證”正嚴,這個學生不敢露宿街頭,連橋洞也不敢住,就在山上待著,餓了吃未熟的香蕉,渴了喝溪水,過了一段野人般的生活,絕望至極,實在撐不下去了,就有了尋死的念頭。
他看見山邊有一座鐵塔,就爬了上去,準備跳塔摔死算了,結果剛爬上去,就被下面的人發現了,再過一會兒,警察也來了,這樣一來,想死也死不成了,還被警察教育了一通。
可是,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啊,無奈的他只好準備再找個僻靜的地方重新尋死。但從公安局大門口出來,還沒走多遠,一名男子忽然叫住他,從后面趕上來塞給他一疊錢。這名男子說他是某大酒店的老板,他們酒店生意最近一直不好,感謝他為他們做了一次免費的、有轟動效應的廣告。原來,他想自盡的那個鐵塔上竟掛著這家酒店的廣告牌!他的這次“跳樓秀”,使許多家電視臺和報紙在拍他的同時,也把他身后的廣告牌拍了進去。
那些錢不多但是也不少,整整2000元,而他就用這筆“意外之財”,在廣州熬過了一段最苦的日子,后來終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生活就是這樣,它在對你一再打擊之后,多少也會給你一點希望。試想,如果這個學生在鐵塔上由于絕望而自盡,那么他也等不來這可以轉變人生的2000元錢了,而他的人生就會與現在有著巨大的差別了。
面對失望,如何能不演變為絕望
人生的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希望并不能成為現實,伴隨著希望而來的可能是失望,有人會在失望中重新站起,有人則會在希望破滅后產生巨大的失望,并從此一蹶不振,甚至絕望。我們的一生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希望,也會遭遇各式各樣的失望。面對失望,我們要怎樣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而不使自己淪落為絕望呢?
1.尋求支持
我們為了一個希望,傾注了全部的體力、腦力及精力,身體處于極端疲憊的狀態,但當希望變成了失望,我們就會有一種兩腳踏空的感覺,這時的雙腿迫切需要有一個堅實的大地可以踩踏,而你的朋友就是那塊堅實的大地。和朋友一起吃頓飯,小聚一下,一方面可以補充自己的體力,另一方面向朋友傾訴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奮斗以及自己現在的情態。如果沒有合適的朋友,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2.從失敗中找尋經驗
失敗并不可怕。無論一個希望的結果是什么,我們肯定會為之盡最大的努力,而這個努力的過程就是最為寶貴的財富。大家永遠要記住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與你一樣的幸運,即能夠為了一個希望而努力、奮斗過。
3.調整認知方式
對希望的追求所引發的情緒高昂、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是我們對它的解釋和評價,即它可以帶來心理滿足,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可以讓他人對自己刮目相看等,所有這些自己賦予的內涵調動了自己的情緒。反之,失望和絕望也是沒有達成這些內涵所產生的情緒狀態,如低落、萎靡、空虛等。所以,調整自己對希望本身的認知,確認你是有能力完成這件事的,然后才去做,而不是利用事情的完成來獲得一種認可才去做。
4.要慶幸有了這樣的機會
在遭遇挫折、困難時,很多人會慨嘆自己“生不逢時”,甚至質疑自己的能力。殊不知,在今天這樣競爭的年代,激烈得人人都不能停下腳步,而挫折和困難正是給了我們一個休息的機會,一個讓我們審視自己的機會。一帆風順不可能有大作為,挫折與困難才能塑造我們的意志和品質,同時也讓我們看清前方的路,進而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走下去。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成大事者皆有志,這是我們很多人都看到了的。然而,成大事者亦是有恒心之人,這一點卻往往為我們所忽視。我們似乎總是在抱怨,自己生的不夠聰明,自己的底子不如人家那么好,于是索性破罐子破摔就這樣了,可是卻看不到自己也沒有人家拼搏的恒心。
世上的事情往往是這樣的,只要你立下了雄心而又腳踏實地去干,總能干成一點事情。但這腳踏實地卻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重要的不外乎以下幾條:一是面對現實,雄心不能脫離客觀實際;二是要有干勁,如果不做的話,雄心就只是空中樓閣;三是要有恒心,這是最重要的一條,也是常被人遺忘的一條,特別是血氣方剛的青年人。
不是嗎?在現今社會里,哪個青年沒有一番雄心?這個想當作家,那個要自修英文……然而,稱心如意者有幾個?究其原因,大多是缺乏恒心。恒心之重要,可見一斑。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王安石的《臨川先生文集》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金溪縣農民方仲永,家族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都沒有接觸過紙、墨、筆、硯,可是有一天突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十分詫異,從鄰家借來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了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宗族的人為內容,父親把它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仲永作詩,他便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也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此都感到十分驚奇,漸漸地,就請他父親去做客,有的人甚至花錢請仲永作詩。他的父親以此為有利可圖,便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而不讓他學習。
王安石很久之前就聽說過這件事,明道年間,他隨先父回到家鄉,正巧在舅舅家里見到了方仲永,那時的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可他寫的詩已經遠遠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王安石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回答說:“完全和常人一樣了。”
王安石不禁感慨,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遠遠勝過一般有才能的人。可他最終成為一個普通人,是因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由此可見,方仲永那樣天生聰明的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普通人,現在那些天生就不聰明,本來就很普通的人,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或許連普通人也成為不了的。
不錯,像方仲永那樣天生的才子如果不持之以恒的學習,都會“泯然眾人矣”,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可是,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我們普通人在成長的歲月里努力學習,不懈奮斗,那么定會獲得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