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投資者不可不知的投資知識(2)
- 有效投資學:提升成功指數的致富秘籍
- 廖振宇
- 4963字
- 2016-04-18 10:07:28
負利率時代如何投資
2008年上半年,整存整取的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78%,而2008年上半年的通貨膨脹率為7.9%。一般來說,存款的實際收益等于利率(明賺)減去通貨膨脹率(暗虧)。也就是說,如果你將10000元存入銀行半年,等到存款到期后,你可以獲得[(10000×3.78%)-(10000×3.78%)×5%](5%為利息稅率)元,即359.1元;而你所存的10000元貶值額為10000×7.9%元,即790元。這樣一來,你的實際收益=359.1-790=-430.9元,也就是說,如果你選擇存錢,會損失430.9元。
人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都會給出一些利息作為回報,但是由于通貨膨脹的存在,等到你把存款取出來的時候它能購買的東西往往要比你存進銀行之前能購買的東西少,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銀行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也就是負利率。
所謂負利率是指銀行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后為負值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存進銀行的錢往往會無聲無息地“蒸發掉”。自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已經進入了負利率時代。
負利率一旦出現,就意味著物價上漲,貨幣的購買能力下降。即使銀行給出了一定的利息,但這并不足以抵消掉物價上漲所帶來的財產損失。簡單地說,存在銀行里的錢悄悄地縮水了。
在現實中,無論是理論推斷還是現實感受,都將負利率課題擺在了大眾的面前,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儲蓄情結”,即使存錢即意味著財產縮水,很多老百姓仍在“堅守”儲蓄陣地。銀行儲蓄一向被認為是人們理財最保險、最穩健的工具,但也必須看到儲蓄的劣勢。從長期來看,儲蓄的收益率難以戰勝通貨膨脹率,會導致財富的蒸發,尤其是在經濟陷入危機時,高度通貨膨脹會使負利率加劇。
隨著負利率時代的來臨,傳統地將錢放在銀行里的理財方式已經不合時宜。那么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應該怎樣才能抵御負利率帶來的不利影響呢?
(1)將財產實物化。由于負利率的出現,像現金、銀行存款、債券等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財富的實際價值往往都會降低;而諸如房產、貴金屬、珠寶、藝術品等以實物形式存在的財富不但不會因通貨膨脹而貶值,反而會獲得價格的快速上升。因此,采用將現金變為實物的方法,能夠幫助人們有效抵御負利率帶來的財富蒸發。
(2)投資。進行投資,比如投資基金、股票、合伙做生意等,能夠使有限的財富參與到經濟循環中去,從而化死錢為活錢,有效抵御負利率的不利影響。當然,在投資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理性的頭腦,不能只看到利益,同時還要看到風險,逐利的同時也要注意規避風險。
(3)開源節流,做好規劃。在物價不斷上漲的今天,如何將每一分錢都用在該用的地方顯得尤為重要。每月收入多少、開支多少、節余多少,哪些開支是必要的、哪些開支是次要的、哪些開支是可暫緩的、哪些開支是可以裁減掉的,對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4)做好家庭風險管理。所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誰都難以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對于個人來說是如此,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亦如此。因此,我們要將家庭的年收入進行財務分配,將其中一部分資金作為應對種種不可預知事件的開支。
家庭風險管理中最常見的方式是保險,買保險可謂是未雨綢繆,其保障功能可以使人自身和已有財產得到充分的保護。一旦家庭因發生某種事故而陷入資產入不敷出的窘境,保險的作用便體現出來了,它可以緩解意外收支失衡對家庭的沖擊力。盡管沒有人愿意發生意外,但卻沒有人能夠保證不會發生意外,所以對于一個家庭而言,該買的保險一定要買,不可為了省錢而將其忽視。
總之,負利率的時代一旦來臨,就要想辦法避免自己的財產縮水,要積極行動起來,拓寬理財思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讓“錢生錢”。
投資啟示錄
隨著通貨膨脹的加劇,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負利率時代中。為了避免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縮水,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過去那種根深蒂固的“儲蓄情結”,制訂合理的投資計劃,讓投資收益率跑贏通貨膨脹率。
掃除投資者思想中的十大誤區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投資理財的大軍。但是要清楚,投資不僅僅是使自己變成一個存折、信用卡、票據的“保管員”,而應充分地利用投資理財產品和工具將財產資源做最合理的分配,讓財產產生最大的效用。盡管人們對投資的熱情十足,但由于缺少投資知識,在投資方面存在誤區也是事實。那么,人們在投資中到底存在哪些誤區,又應該如何去克服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投資者思想中普遍存在的十大誤區及其相應的對策。
1.缺乏信心
許多人對數字、繁雜的基本分析、宏觀經濟分析等理財相關分析缺乏興趣,而且也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將財產越“理”越多,總認為投資理財是一件“難于上青天”的事情,非自己能力所及。
對策:全民理財的時代已經到來,為了不落后于時代,應該耐下性子來多了解有關理財的事;多結交會理財的朋友,和他們多交流理財的經驗;向理財專家咨詢理財的相關信息,多閱讀財經方面的書籍。這樣一來,當我們對理財熟悉起來了,自信也就有了。對自己非常熟悉的事,人總是非常有信心的,不是嗎?
2.缺乏專業知識
投資理財需要參考許多統計數字、總體及個體經濟分析,甚至有賴于對政治的解讀。想要理好財,不僅需要投資者對經濟數據信息具有敏銳的感知力,而且還要具有做綜合評判的能力,如果不具備這些能力,對一般非專業出身的投資者或很少接觸這類知識的投資者來說,確實是個大限制。
對策: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是生來就會的,都是在一點點的學習、積累中變得熟練,直至擅長的。既然理財已經是我們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學著去做好它呢?生活中,我們可以多搜集相關信息、多留意政治等因素對投資所產生的影響。看報紙、新聞時多留意一下相關信息,在理財實務中遇到自己不甚明白的事勤查資料、勤問專家,先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以投資代替存錢,然后在實踐中不斷修正。這樣日積月累下來,缺乏專業知識的壁壘自然不會存在了,要想成為理財高手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3.沒有時間
如今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都很快,也很忙碌。不僅要處理好家里的各種事情,還要忙事業、忙交際;可能是父親、兒子、下屬、上司,是太太、母親、女兒……一個人要扮演許多生活角色,而這會使人沒有精力再聚精會神地做理財投資。
對策:其實,理財需要付出多少時間呢?只是做一次面膜、吸一支煙的時間而已。我們可以在午休時用10分鐘翻翻報紙,了解一下相關信息,或是晚上看電視時看看相關的理財投資節目,又或者在洗碗的時候隨便聽一聽新聞,如此一來,像國家或世界目前的總體經濟狀況、利率、貨幣狀況這些理財投資要知道的信息就不會陌生了,而理財投資自然也就能順風順水了。
4.擔心投資會血本無歸
許多人過于高看了投資的風險,將投資和損失等同起來;又或者在投資的過程中只接受賺錢,而無法容忍賠錢。這些不良心態成了理財投資的障礙。
對策:對于這種擔心,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理財是個長期的過程,是一生的財務增值計劃,而非一時。這樣一來,一時的得失也就可以見怪不怪、可以接受了。同時,盡可能地選擇安全的投資渠道也是十分必要的。總之,應該積極調試自己的心理,盡可能不要讓自己患得患失,以平和、穩定的心態進行理財投資。
5.受到傳統理財觀念的影響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持家理財就是節儉度日,將錢盡可能地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換言之,許多人根深蒂固地認為理財就等于儲蓄,這使得我們無法通過理財獲得更好的收益。
對策:時代在改變,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嘗試用新的方式來生活,嘗試用更加科學、更加多樣化的方式來理財,這將會帶給我們更高質量的生活。而在嘗試過后,我們就會發現新時代的理財方式才是最好的,這樣也就能跨越舊觀念形成的理財障礙了。
6.錢不在手邊就沒有安全感
生活中,不少人都具有“守錢”的心態,一旦錢不在手邊,就會感到恐懼,沒有安全感,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們理財投資的步伐。
對策:我們要知道,身揣巨款去消費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E時代的人應該樹立新的金錢觀念。不是錢在手邊就沒有風險,就一定安全。科學理財、合理投資才是財富的安全之道,這不僅能夠保障財富,而且能夠使財富增值。用理財投資的收益去誘惑自己吧,只要在銀行戶頭里存夠了半年用的生活費,我們就可以無后顧之憂地去理財投資了。
7.盲目跟從,沒有主見
一些人在投資時或是由于沒有自信,或是因為對投資項目不夠了解,往往喜歡跟隨他人的意見,沒有主見,導致理財投資收益不如預期。
對策:不論投資何種理財產品或項目,遵循“逢低買進、逢高獲利了結”的原則就不會盲從他人,進而使自己蒙受損失。在理財投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預先為自己設定獲利滿足點、止損點,一旦到達這個點就做出相應的措施,而不跟隨他人。久而久之,我們就可以自主理財,自主分析經濟狀況,自主決策了。
8.總是無法跨出第一步
有的人了解到了理財投資的好處,對各種投資,如股票、基金等都愿意嘗試一下,但仍然只是在觀望而遲遲沒有行動起來。
對策:將理財投資付諸實踐是讓財富增值的第一步。我們也許總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周全,因而遲遲不行動,但世間很少有什么事情是可以真正準備周全的。因此,無論如何,先讓自己行動起來,想投資股市就先找一家正規經營、信譽良好的證券商開戶;想投資共同基金,就去一家離自己最近的銀行辦理相關手續……總之,先讓自己行動起來。
9.懶得花心思和精力去理財投資
許多人寧肯用網聊、SPA、發呆來消磨時光,也懶得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財。“懶”似乎是大多數人的通病,但它卻阻礙了我們的財富增值計劃的實行。
對策:先讓我們來喊一個口號吧——“只有懶人,沒有窮人!”當自己想要懶的時候,就對自己喊一遍這句話。此外,結識理財投資的同道中人,大家一起理財,一起交流經驗,會讓理財投資生活變得更加多彩,這樣自然就不想“懶”了。
10.優柔寡斷
在做理財投資抉擇時,許多人都不夠果斷,而優柔寡斷會直接導致錯失良機。如股票的價格已經很低,已經可以買進了,但又擔心它還會更低,怕自己買貴了,于是錯失了買進的最佳時機,等到決定買進的時候股票的價格已經回漲了。
對策:再長篇的大道理都不如讓理財投資回歸到單純簡單的操作有用。我們可以為自己定一條鐵規矩:投資后如果確定決策錯誤,立刻止損出場;而如果確定值得投資,也應該及時進場做長波段投資。
投資啟示錄
在沒進入投資市場之前,很多人都以為投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然而事實上卻并非如此。我們之所以誤以為自己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主要是因為總是陷入這樣或那樣的思想誤區,比如不信任自己、害怕有風險、決策不夠果斷,等等。其實我們是可以從這些誤區中走出來的,一旦走出這些誤區,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投資如此簡單。
投資不可不了解的經濟指標1:利率、貼現率、存款準備金率
利率、貼現率、存款準備金利率是經濟學上的三個重要指標,這三個工具的主要作用是調控市場中的貨幣流通量。倘若貨幣流通量過多,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促使物價上漲;反之,倘若貨幣流通量太少,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從而引起物價下跌。利率、貼現率以及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化不僅會引起投資環境的變化,也會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造成影響,因此,每個投資者都需要了解這些指標。
1.什么是利率
利率也被稱做利息率,利率是指某個時間段內利息量和本金的比率,一般情況下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稱為年利率,按月計算就稱為月利率。利率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利率=利息量÷本金÷時間×100%。
通常情況下,利率由純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以及風險收益率構成,即利率=純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風險收益率。
(1)純利率也叫做真實利率,是指沒有通貨膨脹與風險時候的均衡點利率。在通貨膨脹為零的情況下,國庫券的利率即為純利率。
(2)通貨膨脹補償率是指通貨膨脹會導致貨幣貶值,從而使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減少,為了彌補投資者由于通脹帶來的購買力損失,投資者一般會要求在純利率的基礎上附加通貨膨脹率。比如,國庫券的利率總是會隨著預期通貨膨脹率的改變而改變,國庫券收益率一般可以寫成這樣:國庫券收益率=純利率+預期通貨膨脹率。
(3)風險收益率是指由于投資者自身承擔風險,為了降低這種風險帶來的損失,投資者額外要求在純利率上附加的風險補償率。影響風險收益率的兩個因素分別為風險的大小和風險價格的高低。風險收益率主要包括三部分,即違約風險收益率、期限風險收益率以及流動性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