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投資者不可不知的投資知識(1)
- 有效投資學:提升成功指數的致富秘籍
- 廖振宇
- 4802字
- 2016-04-18 10:07:28
你知道什么是投資嗎?你知道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投資經理嗎?你了解利率、貼現率、存款準備金率嗎?你了解CPI、PPI以及貨幣供應量對投資市場的影響嗎?面對當前的通貨膨脹,你是不是既想要投資,又無從入手呢?在進行投資之前,學習一些必要的投資知識有助于投資者理性投資,能避免因盲目投資造成的財產損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投資者不可不知的投資知識吧!
什么是投資
簡單地說,投資就是一種以獲得未來貨幣增值為根本目的的經濟行為。從這個概念來說投資主要有這樣兩個含義:
一是實現貨幣增值,以最大化個人收益為目的。這就意味著投資是一個經濟行為過程,這樣的過程持續的時間越長,未來得到的投資回報就越不穩定,風險越大。
二是經濟行為,帶有主觀意識的經濟行為。既然投資是一種行為,并且這種行為又受到人的主觀意識和心理控制,也就是說,投資必然受人的心理影響。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用著名的“三大心理定律”之一的投資邊際效率來闡釋投資行為,他認為心理因素對投資的影響是很大的。
在實際生活中,哪些屬于投資呢?人們在證券交易市場里購買股票和債券的行為是投資,人們在外匯和黃金市場上以升值為目的購買外匯和黃金的行為是投資,企業的股東們決定用尚未分配的企業利潤來擴大生產的行為是投資,人們在房產市場上以貸款或是全款的方式購買房屋的行為是投資,人們在古董和郵票市場上購買喜歡的古玩和郵票的行為是投資……
仔細觀察人們的諸多投資行為,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一點,即幾乎所有的投資行為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不管是出于追求經濟利益的目的,還是出于其他目的,人們從時間跨度上依據自己的喜好來規劃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消費結構,這種規劃的目的是實現現在和未來的效應最大化。因此,從本質上說,投資是一種延遲當下消費的行為。下面我們分別從幾個角度來分析投資的概念:
從經濟人的角度來分析,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或個人時刻都在進行著種類繁復但本質一樣的投資。比如,從本質上說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就是一種投資品,增加外匯儲備就是指某個國家放棄當下消費,轉而持有某些外幣資產的經濟行為。再比如,家庭儲蓄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它是指某個家庭通過合理安排跨時間消費結構,從而保障家庭醫療、子女教育和其他支出的一種投資行為。從投資產品的角度來分析,我們也能夠看到投資產品的本質,即延遲消費。比如,養老基金實質上就是一種投資行為,人們年輕的時候存下一部分收入,等到年老退休時再消費,這體現了延遲消費的投資本質。同樣的,投資者購買股票、債券、期貨、外匯、黃金、白銀或其他金融衍生產品時,也是在延遲當期消費。
在非經濟的其他人類行為中,延遲消費投資也比比皆是。比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曾表示,人類的繁衍本身也能夠看作是夫妻放棄當下的物質資源和時間、精力等以獲得養育子女和共享天倫之樂的幸福感的行為。因此,生兒育女也能夠看作是一種投資行為。“養兒防老”這句話本身就體現了一種投資性質。
確定了投資的概念——消費的延遲行為,我們很容易理解這樣一點,那就是投資是一個過程。投資不是某種產品,也不是某個投資手段或投資工具,投資本身是一個計劃。投資是一個能夠幫助投資者實現某種目的的計劃。那么,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1)投資者要明確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一個人的財務狀況是其投資計劃的重要基礎,很多投資決策都是在此基礎之上確定的。如果財務狀況不明,就無法對自己的財產做出合理有效的分配。
(2)投資者要明確自己的財務目標。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他才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3)制訂一份合理的投資計劃(這一點在第一章“合理制訂投資計劃”一節已經詳細闡述)。需要強調的是,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擁有一位專業、獨立的財務顧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他往往能夠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不過這也就意味著需要為這個投資計劃而繳費。
投資啟示錄
投資是一種延遲當下消費的行為,這也就意味著投資強調的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投資者需要關注的是投資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各種細節。投資的概念其實并不復雜,從狹義上通俗地來講,它就是一種以錢生錢的經濟行為。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在進入投資市場之前先了解什么是投資是必需的。
通貨膨脹時期的投資理財
通貨膨脹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實,通貨膨脹就是指貨幣相對貶值。通俗地說,就是指在短期內,錢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錢的價值貶值了。比如,半年前,8元錢能買一斤豬肉,可是現在8元錢只能買半斤豬肉了。當然,這種現象如果是針對某一項產品,并不能夠稱作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指一種普遍現象,也就是說,不僅是豬肉漲價了,其他絕大部分商品也漲價了,這才可以斷定是通貨膨脹。
丹尼爾·詹姆士是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曾獲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丹尼爾教授深入研究了通貨膨脹時期如何投資理財的問題,他認為之所以會有那么多投資者在通貨膨脹時期犯錯誤,主要是因為“在復雜多變的通貨膨脹時期,他們無法實現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調整。”
丹尼爾教授認為,最近幾十年里,全球總共發生過三次規模較大的通貨膨脹,但是通貨膨脹的影響基本上都局限在某些國家或地區。20世紀70年代,通貨膨脹問題主要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拉美國家的通貨膨脹較為嚴重,平均通脹率高達80%;20世紀90年代,一些轉型的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通貨膨脹問題比較突出。就當前的情況而言,除日本之外的主要發達國家以及超過80%的發展中國家通貨膨脹問題都比較突出,都面臨著物價上漲的壓力。丹尼爾教授指出,目前的通貨膨脹問題已經蔓延到了全球。
1.通貨膨脹時期投資法則
通貨膨脹時期人們應該如何理財呢?丹尼爾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分析研究投資者如何評估機會和計算風險,而機會與風險恰恰是決定全球性通貨膨脹投資市場中投資者決策成敗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丹尼爾教授提出了著名“通貨膨脹期投資法則”,具體如下:
(1)不能隨便相信理論數據:在全球性通貨膨脹時期,要多關注數據的分析過程,多研究分析數據,而非只注重分析得出的結論,特別是那些從不充分、不全面數據分析中獲得結論。投資者不僅要關注企業最近一段時間的業績表現,還要看它們在過去通貨膨脹時期的表現。丹尼爾教授如是說:“實際上,發現那些投資市場上盲目跟風投資的趨勢并不難。簡單的數據什么也說明不了,只有建立在全面數據分析之上的結論才是值得信賴的。”
(2)投資回報和風險是如影隨形的:越是在投資環境火爆的時候,投資者越是要特別關注市場的未來趨勢。遺憾的是,太容易得來的投資回報往往會讓投資者因過度自信而輕忽市場。丹尼爾認為投資回報和風險是如影隨形的,不管是牛市還是熊市,利潤始終伴隨著風險。丹尼爾教授這樣忠告投資者們:“當通貨膨脹時期出現牛市的時候,抱著賭博的心態想去搏一回非常危險。相反,這個時候投資者應該少一些沖動,多一些理智。”
2.通貨膨脹的種類
當通貨膨脹發生的時候,人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可以買到的東西變少了,因此多數人都不喜歡通貨膨脹。然而,并非所有的通貨膨脹都是不好的,不同種類的通貨膨脹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來說,通貨膨脹主要有以下幾類:
(1)溫和的通貨膨脹。這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通貨膨脹,其通貨膨脹率基本保持在2%~3%,最多不超過5%。如果每年的物價上漲率在2.5%以下,一般不能說發生了通貨膨脹;當物價上漲率達到2.5%時,被稱作不知不覺的通貨膨脹。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溫和的通貨膨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的增長。因為物價的溫和上漲不僅不會引起社會太大的動亂,反而會因物價提高而擴大廠商的利潤,這樣就能調動起廠商投資的積極性,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很多時候,政府都會采用“潤滑油政策”,人為地提高物價,以刺激經濟的發展。
(2)快速的通貨膨脹。當通貨膨脹率達到兩位數以上的時候,就屬于快速的通貨膨脹了。一般來說,這種通貨膨脹是不穩定的、惡化的、并且不斷加速的,會動搖人們對貨幣的信心,導致社會經濟動蕩,是一種較危險的通貨膨脹。
(3)惡性的通貨膨脹。惡性的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率往往可以達到三位數字以上,是極度的、超速的通貨膨脹。當這種通貨膨脹發生的時候,物價完全失去控制,持續飛速上漲,使得貨幣大幅度貶值,人們徹底對貨幣失去信心;而整個社會的金融體系也陷入一片混亂中,社會經濟關系無法維持正常,甚至最后可能導致社會崩潰,政府垮臺。
這種通貨膨脹是極為少見的,往往只在戰爭或社會大動亂之后才會發生。例如: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的物價在一個月內上漲了2500%,貨幣值下降到戰前價值的一萬億分之一。還有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匈牙利貨幣也是極度貶值。而1937年6月至1949年5月,中國同樣也發生過這樣的惡性通貨膨脹,由于偽幣的發行量增加了1445億倍,使得物價指數上漲了36807億倍。
(4)隱蔽的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又稱為受抑制的(抑制型的)通貨膨脹。當社會經濟中存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或潛在的價格上升危機時,由于政府實施了嚴格的價格管制政策,使得通貨膨脹并沒有真正發生,而始終處于一種潛伏狀態,當然,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價格管制措施,通貨膨脹就會發生。
3.針對不同種類通貨膨脹選擇不同理財工具
對于普通人而言,是無法控制通貨膨脹的發生與否的,關鍵是如何針對不同情況的通貨膨脹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以減少損失。首先,當然是努力工作,開源節流,多賺錢、少開支,以減輕通貨膨脹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其次,可以通過合理的投資理財方法來抵消通貨膨脹對財產的侵蝕。不過,這需要針對不同種類的通貨膨脹來選定合適的投資理財工具。
(1)在2%~5%的溫和通貨膨脹情況下,經濟處于最健康的時期,利率通常不高。這時,購買大量的生活用品或將金錢轉換成黃金儲備都是不明智的,此時應當將你的資金投放到市場上,無論是投資到股市、房產市場,還是做實業投資都是很不錯的選擇,總之先讓你的資金運作起來,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讓自己的財產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投資越多。
(2)當通貨膨脹達到5%~10%的時候,一般來說這時的經濟處于非常繁榮的巔峰階段,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高漲。為了防止經濟過熱,政府往往會出臺一些調控手段,但是卻很容易被市場上投資者的熱情所淹沒,收不到什么效果。因此,這時,對于理性的投資者來說,無論是對股市,還是對房產的投資,都應該小心了。
(3)在更高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經濟明顯已經過熱,這時,嚴厲的政府調控政策會相繼出臺,但是經濟軟著陸的機會不大,在其后往往伴隨著一段時間的經濟衰退。因此,這時,你一定要離開股市。而房產作為實物資產,問題不會太大,在某種程度上說還能夠對抗通貨膨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貸款買房,因為貸款買房的財務成本很高;也不要炒房,因為接踵而至的經濟衰退期會使得房產市場不樂觀。相反,由于利率在此時會達到高位,諸如長期債券、儲蓄型保險等長期固定收益投資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4)當遇到惡性的通貨膨脹時,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將全部現金兌換成不受惡性通貨膨脹波及的固定資產。如果現金轉移已經來不及或者不可能的話,那么也應該盡可能將現金換成黃金、收藏品等保值物品,進行儲存,以減少損失。
總而言之,通貨膨脹時期的投資理財需要謹慎,丹尼爾·詹姆士教授的通脹期投資法則給投資者提了個醒,既不要盲目相信理論數據,也不能忽視投資風險。此外,通過通貨膨脹的程度了解經濟發展的狀況,從而制訂合適的投資理財計劃,可以使自己的經濟狀況保持良好。
投資啟示錄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詹姆士認為通貨膨脹時期投資者進行投資理財,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步伐。他基于機會和風險的理論提出的通脹期投資法則,對投資者來說具有廣泛的意義和價值。投資者在通脹時期投資理財,需要保持理性、冷靜的頭腦,在全面的分析完數據之后,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