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投資者必備的有效投資理念(4)
- 有效投資學:提升成功指數的致富秘籍
- 廖振宇
- 3342字
- 2016-04-18 10:07:28
如何看待投資中的風險
弗雷德·史密斯,1965年畢業于耶魯大學,聯邦快遞公司的創始人,被譽為“創造了一個新行業的人”。弗雷德·史密斯是一個極富冒險精神的成功的企業家,他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可以不屈不撓地冒險。
1969年,史密斯萌生了建立一家提供“次日送達”服務的快遞公司的想法,經過仔細考慮,他決定賭一次,決定投入自己的全部家當——800多萬美元。這個項目很快吸引了一些投資家的注意,后來這些投資者共投入了4000萬美元,幾家看好史密斯的銀行也投入了4000萬美元,最終史密斯獲得了近9000萬美元的風投資金,這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單項投資金額最大的項目。
在史密斯的倡導和運作下,1971年6月1日,聯邦快遞公司正式成立,并于1973年4月17日開始營業。起初,聯邦快遞公司在22個城市開展業務。沒多久,公司就出現了嚴重的虧損,史密斯幾經努力也未能扭轉形勢。后來,公司負債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工人的工資都快要無力支付了,面對破產的危機,史密斯的做法是去拉斯維加斯賭一次。結果,在無可奈何之下的冒險之舉,真的讓他從二十一點紙牌游戲中贏來2.7萬美元。最終,聯邦快遞公司走過了生死關。1980年,聯邦快遞公司的營業額為5.9億美元,盈利接近6000萬美元,每股上漲至24美元,而史密斯也成了富豪。
如今,聯邦快遞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遞企業,業務遍及全球211個國家,每天平均處理500萬件貨物。回想自己險象環生的創富之路,史密斯說:“我認為冒險并不是最危險的道路,真正最危險的道路是不采取任何行動。”
在投資市場中,選擇是最重要的,何時行動、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行動,這些都決定了你的投資行為能否為你帶來利潤。然而,有選擇就會有風險,世上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完全可以確定或保證的,風險和利潤總是相伴而行。而像弗雷德·史密斯一樣能夠正確認識風險的人往往能夠獲得巨大的利潤,而那些懼怕風險的人則往往很難有所作為。
那么,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投資中的風險呢?投資專家們認為,投資者應該客觀、理性地認識風險、面對風險、管理風險。在既定收益水平下最大化地降低風險,或者在同一風險水平上最大化提高收益是投資理財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產品的風險,在自身可接受的風險水平上對投資產品進行合理選擇是至關重要的。
1.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一般來說,在進行投資前,投資者應該主要從三個方面評估自身對風險的承受水平:
(1)評估風險承受能力。根據自己的年齡、就業狀況、收入水平及穩定性、家庭負擔、資產狀況、投資經驗與知識估算出自身風險承受的能力。
(2)確認自己對風險的態度(風險偏好)。如果對本金損失可容忍的損失幅度大,那么屬于風險追求者;相反,如果可容忍的損失幅度小,則屬于風險規避者;而可容忍的損失幅度處于中等水平時則屬于風險中立者。當然,投資者也可以通過一些專業的心理測驗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
(3)明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換言之,即自己在心理上能承受多大的風險或損失。在投資時選擇的產品如果超過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可能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等。
2.選擇風險水平合適的理財產品
在了解了自身的風險承受情況后,投資者還要明白,每一種理財產品都具有自身特有的風險水平。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投資者選擇的理財產品的風險水平應該與自己的風險承受狀況相符。下面就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
(1)風險承受能力低、對風險的態度是規避、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投資者適合選擇低風險程度的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主要有銀行存款和國債。
(2)風險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屬于中下水平的風險規避投資者,可以選擇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要包括各種貨幣市場基金或偏債券型基金,它們主要存在于同行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而這兩個市場本身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就是低風險、低收益率。
(3)如果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對風險又是持中立的態度,那么中等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會是不錯的選擇。這類產品主要包括信托類理財產品和股票型基金。信托類理財產品是由信托公司面向投資者募集資金,提供專家理財、獨立管理,投資者自擔風險的理財產品。由于有專家的支持以及信托公司強大的經濟實力,因此風險相對較低,但是投資者選擇這類產品時,仍需要注意募集資金的投資去向、還款來源是否可靠、擔保措施是否充分、信托公司的信譽是否良好等。
(4)對于那些追求高收益率,同時風險承受能力高、心理承受能力強,又偏好風險的投資者來說,當然是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要有股票、期權、黃金、藝術品等,由于這類產品市場瞬息萬變、動蕩起伏,因此,投資者最好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豐富的投資經驗和敏銳的判斷分析能力,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收益,否則極有可能虧損。
總而言之,要想自己的投資有所收益,要想真正踏上致富的道路,就一定要有正確的風險意識,那些善于創造財富、增值財富的人深諳這樣一個道理,即風險與投資收益成正比。他們從不懼怕風險,他們怕的不是風險大,而是沒有風險。當然,這種敢于挑戰風險,是在把握規律、認清形勢的前提下,將風險管理在最小的范圍內,并且大膽地去追求高額的利潤。而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固執、任性是絕不可取的。
總的來說,投資者要敢于冒險,才能取得高利潤,但是冒險必須以將風險管理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圍內為前提。
投資啟示錄
對于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來說,儲蓄、憑證式國債、人民幣理財產品、貨幣市場基金、記賬式國債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投資者對資金流動性要求高的話,可選擇儲蓄、貨幣市場基金等。相反,對于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來說,炒房、炒股、炒黃金等都是不錯的投資方式。但是應該謹記的是,切不可盲目追逐投資熱點,不可一哄而上;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及產品的風險特性來選擇一種或多種投資產品。
“穩賺不賠的投資秘籍”是不存在的
“股神”沃倫·巴菲特認為投資市場就好比一個狂躁抑郁癥病人,一時興奮上揚,一時消沉低迷,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市場的走勢,而且預測市場走勢的行為本身就是不理智的。巴菲特和索羅斯、彼得·林奇等多位投資大師一樣,相信“有效市場假說”,換言之,他們認為市場不會永遠理性,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沒有誰能夠永遠戰勝市場。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為了追求投資收益,無所不用其極地打聽投資秘訣,如打聽名牌股票、內線消息,參加各種理財培訓班、聽專家講座等,企圖穩賺不賠。然而,穩賺不賠的投資秘籍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很多自稱專家、名師的股市分析師“口沫橫飛”地說自己的預測非常準,還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自己的看盤功力之強,希望你能加入他的協會,聽他講的培訓課程。但是,如果這些專家真的掌握了秘訣,能百分之百準確預測股票是漲還是跌,他早就成了百萬富翁了,何必為了一點會員費和培訓費而煞費苦心呢?
因此,所謂讓人穩賺不賠的投資秘訣是不存在的。當然,投資還是有其規律可循、有章法可依的。懂得這些法則固然不能夠穩賺不賠,卻是投資成功的基礎。只有了解并尊重它們后再進行投資,才有獲利的可能;并且隨著你對它們的熟悉程度、尊重程度、執行程度的加深,獲利的可能性也會加大,而投資風險也會相對減小。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以下五條必須遵循的投資法則。
1.衡量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投資要避免盲目性
衡量資產負債和現金流量是投資者在投資之前的必要準備工作。通過對資產負債和現金流量的衡量,能更好地了解資產凈值(資產-負債=資產凈值)情況,而資產凈值越多,則說明投資資金越足。一般來說,負債水平應該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能超過扣除每月固定支出及儲蓄所需之后的資金剩余量。而償債方面,則是以優先償還利息較高的貸款為原則。
若資產凈值情況良好則可以進行投資,以實現財富增值。但投資一定要避免盲目,不能隨性投資,也不能跟風投資,更不能胡亂投資,要知道盲目地投資往往不會獲得較高的投資報酬,即使有一點點收獲,那也是僥幸。
相反,如果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不同功用、不同投資期限、不同風險的理財產品進行組合,讓自己的已有資產發揮最大的效用——不僅能夠讓財產保值,而且能使財產最大限度地增值,這才是明智的投資。
簡單地說,我們應該在全面詳細研究自己的資產負債狀況的前提下,以保守或穩健的投資組合來逐步增加自己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