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序、交游、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鶴般的個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點絳唇
丁未冬過吳松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鷓鴣天
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踏莎行
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慶宮春
【紹熙辛亥除夕,予別石湖歸吳興,雪后夜過垂虹,嘗賦詩云:“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后五年冬,復與俞商卿、張平甫、樸翁自封禺同載詣梁溪,道經吳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錯雜漁火,朔吹凜凜,卮酒不能支。樸翁以衾自纏,猶相與行吟,因賦此闋,蓋過旬涂稿乃定。樸翁咎予無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樸翁皆工于詩,所出奇詭,予亦強追逐之。此行既歸,各得五十余解。】
雙槳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酒醒波遠,正凝想、明珰素襪。如今安在,唯有闌干,伴人一霎。
齊天樂
【丙辰歲與張功甫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甫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辭甚美。予徘徊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吟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宣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琵琶仙
【《吳都賦》云:“戶藏煙浦,家具畫船。”惟吳興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過也。己酉歲,余與蕭時父載酒南郭,感遇成歌。】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十里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
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里、匆匆換時節。都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
八歸
湘中送胡德華
芳蓮墜粉,疏桐吹綠,庭院暗雨乍歇。無端抱影銷魂處,還見筱墻螢暗,蘚階蛩切。送客重尋西去路,問水面、琵琶誰撥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
長恨相從未款,而今何事,又對西風離別。渚寒煙淡,棹移人遠,縹緲行舟如葉。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羅襪。歸來后、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瓏閑看月。
念奴嬌
【余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余與二三友,日蕩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閑,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云自動。間于疏處窺見游人畫船,亦一樂也。來吳興,數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余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長亭怨慢
【余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余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曾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淡黃柳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惟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暗香
【辛亥之冬,余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想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翠樓吟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余言之。興懷昔游,且傷今之離索也。】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杏花天
【丙午之冬,發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風日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
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一萼紅
【丙午人日,余客長沙別駕之觀政堂,堂下曲沼,沼西負古垣,有盧橘幽篁,一徑深曲。穿徑而南,官梅數十株,如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蒼苔細石間,野興橫生,亟命駕登定王臺,亂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與。興盡悲來,醉吟成調。】
古城陰。有官梅幾許,紅萼未宜簪。池面冰膠,墻陰雪老,云意還又沈沈。翠藤共、閑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野老林泉,故王臺榭,呼喚登臨。
南去北來何事,蕩湘云楚水,目極傷心。朱戶粘雞,金盤簇燕,空嘆時序侵尋。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楊、還裊萬絲金。待得歸鞍到時,只怕春深。
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炎》、《蘇合香》3。又于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辭。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云“散序六闋”,此特兩闋,未知孰是。然音節閑雅,不類今曲。予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闋傳于世予方羈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辭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嘆杏梁、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沉思年少浪跡。笛里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