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
人能于詩詞中不為美刺①投贈②之篇,不使隸事③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于此道已過半矣。
注釋
①美刺:歌頌、諷刺。
②投贈:贈予他人的詩詞作品,專為贊美某人而作。
③隸事:以故事相隸屬,指引用典故。
譯文
詞人能在詩詞中不以贊美或諷刺為目的,不專為贊美某人而創(chuàng)作,不用典故,不用修飾性的文字,則在詩詞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已經(jīng)達到一半以上的要求了。
賞析
王國維認為一個詩人(或詞人),在自己的作品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用典故,不用修飾性的文字,那么在寫詩之道上就已經(jīng)悟出了一半多的道理。所謂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用典故,不用修飾性的文字就是講究作品的“真”。“真”是中國古代詩詞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如晚唐的司空圖在《詩品》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清代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有“詩唯其真,有性情而真”。王國維在詩詞論中不僅繼承了這種傳統(tǒng),并有所開拓,突出了真景物和真感情。他推崇陶淵明的詩,在于陶淵明的詩寫出了眼前的真景物;他欣賞后主李煜的詞,在于后主李煜寫出了自己的真感情。
由此可見,王國維對寫詩或?qū)懺~之道中的“真”——自然美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