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詞興于晚唐,最初是為不同樂曲所填寫的歌詞,故稱為曲子詞。詞的創作必須配合曲子的韻律,每種曲調對歌詞的段數、句數、字數、平仄都有不同的要求,這種固定的遣詞造句的規范,就是“詞牌”。在清代陳廷敬、王奕清等匯編的《欽定詞譜》中,共收錄了八百多個詞牌,但詞牌的總數還不止于此,可見詞牌之浩繁。對于普通讀者而言,只需了解幾十個使用頻率較高的常用詞牌,便能賞析大部分名詞佳作。以下介紹的詞牌,是在《全宋詞》《宋詞全集》等著作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牌,基本涵蓋了常見的詞牌。

在詞作中,段落被稱為“闋”或“片”,闋指音樂結束了,片是“遍”的簡寫,就是唱完一遍的意思。只有一段的詞,稱為“單調”。有兩段的詞,稱為“雙調”。第一段叫“上闋”或“上片”,第二段叫“下闋”或“下片”,雙調是最常見的調式。有三段的詞稱為“三疊”,這是較為少見的形式。

詞是一種韻文,創作中必須押韻。詩人填詞時,按照詞牌的規則用韻:每個字的位置都規定了應該使用平聲字還是仄聲字,平聲字分為陰平、陽平兩種,因古代漢語的語音變遷,部分字在現代漢語中讀音已發生了變化,但陰平基本上就是現代漢語拼音中的一聲,陽平基本上就是現代漢語拼音中的二聲;仄聲字包括上聲、去聲、入聲,上聲基本上等同于現代漢語拼音中的三聲,去聲基本上等同于現代漢語拼音中的四聲,入聲依然保留在現在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方言中,但在現代的標準普通話中,已沒有了入聲。每句話的最后一個字,使用相同韻部的字,稱為韻腳。不同詞牌的用韻規則也不同,用不同的符號表示這些規則,能很快地識別用韻的要求:○表示必須使用平聲字;●表示必須使用仄聲字;⊙表示既可使用平聲,也可使用仄聲;△表示必須押平聲韻;▲表示必須押仄聲韻。

南歌子

又名《春宵曲》《水晶簾》《碧窗夢》《南柯子》等。調名出自漢代張衡的《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詞牌傳于晚唐詞人溫庭筠。本詞牌為雙調,五十二字,上、下闋用字相同,每段四句,后三句押平聲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兴市| 循化| 贺州市| 通榆县| 小金县| 石渠县| 利辛县| 卓资县| 香格里拉县| 上思县| 辽阳县| 米易县| 开阳县| 娱乐| 克山县| 明星| 申扎县| 长垣县| 扬中市| 高台县| 文昌市| 漳平市| 万山特区| 西林县| 阿拉善右旗| 图木舒克市| 峨眉山市| 开平市| 连云港市| 临江市| 吉木萨尔县| 米泉市| 涪陵区| 宁乡县| 延庆县| 轮台县| 如皋市| 内黄县| 五原县| 高密市|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