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論語》中一共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在《論語·顏淵》中,仲弓問仁,孔子說了這句話;一次是在《論語·衛靈公》中,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話能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孔子說是“恕”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了進一步解釋。朱熹后來注釋這句話為“推己置物”。
在《禮記·大學》中,類似的句子也曾多次出現。“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就出自其中。
《...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論語》中一共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在《論語·顏淵》中,仲弓問仁,孔子說了這句話;一次是在《論語·衛靈公》中,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話能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孔子說是“恕”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了進一步解釋。朱熹后來注釋這句話為“推己置物”。
在《禮記·大學》中,類似的句子也曾多次出現。“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就出自其中。
《...